-
高清智能电子染色内镜联合频闪喉镜在声带白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高清智能电子染色内镜(i-Scan)联合频闪喉镜在声带白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21年1月-2022年12月该院的80例声带白斑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经CO2激光喉内显微镜手术以明确病理性质,术前均给予i-Scan和频闪喉镜检查.分析i-Scan和频闪喉镜对声带病变的病理诊断情况,比较i-Scan和频闪喉镜的病灶血管形态评分和病变边界评分,观察声带白斑患者i-Scan下微血管形态特点和病理类型分布,以及频闪喉镜下黏膜波特点和病理类型分布,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curve)分析i-Scan和频闪喉镜对微血管形态和黏膜波改变的预测价值.结果 以术后病理为最终诊断,5例因表面覆盖白斑或坏死物导致i-Scan和频闪喉镜检查失败,i-Scan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68.00%(51/75),频闪喉镜的诊断符合率为89.33%(67/75).i-Scan检查的病灶血管形态评分和病变边界评分高于频闪喉镜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7例水平血管改变,以鳞状上皮单纯增生、慢性炎症和轻度异型增生为主,8例垂直血管改变,以轻度异型增生为主,i-Scan下微血管形态方向变化与病理结果良恶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正相关.62例黏膜波正常或轻度减退,以鳞状上皮单纯增生、慢性炎症和轻度异型增生为主,13例黏膜波重度减退或消失,以鳞状上皮单纯增生为主,频闪喉镜下黏膜波减退程度与病理结果良恶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正相关.单独采用i-Scan或频闪喉镜检查,对于声带白斑患者的良恶性预测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而i-Scan联合频闪喉镜检查的预测效果优于单独使用(P<0.05).结论 i-Scan联合频闪喉镜检查对于声带白斑患者的声带黏膜下微血管、黏膜波和形态有较佳的评估价值,联合使用对于良恶性病变的预测价值优于单独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胎儿镜下激光离断脐带的妊娠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胎儿镜下激光离断脐带在单绒毛膜单羊膜囊(monochorionic monoamniotic,MCMA)双胎妊娠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总结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共3例采用胎儿镜激光脐带电凝、切断并松解脐带缠绕的MCMA双胎病例,并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限自建库至2020年12月,收集MCMA双胎通过激光阻断脐血流进行减胎的文献,汇总分析其临床情况、手术指征及方式、病情发展及母婴预后。结果:本院3例MCMA双胎于孕17~24周进行胎儿镜下脐带电凝、切断并松解脐带缠绕,其中2例足月分娩且无母婴并发症发生,1例因胎儿畸形引产。检索到7篇英文文献,无中文文献,共29例进行胎儿镜激光处理脐带的MCMA双胎病例,加上本文报道的3例,共32例。手术指征分别为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7例(21.9%),胎儿发育异常15例(46.9%),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7例(21.9%),双胎输血综合征1例(3.1%),双胎输血综合征合并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1例(3.1%),双胎之一胎死宫内1例(3.1%)。手术孕周14 +1~27 +3周,无手术相关的母体并发症发生。除外未松解脐带的2例和1例胎儿畸形引产外,余29例均活产。活产儿分娩孕周为24 +3~40周,出生体重800~3 800 g。随访时间1月龄~9岁,新生儿死亡4例(原因不详),产前即发现多发畸形1例(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肛门闭锁、副耳),余24例未发现生长发育异常、神经系统损伤等情况。 结论:对于伴有脐带缠绕等需要减胎的MCMA双胎,采用激光脐带电凝、切断并松解缠绕的方式是安全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剥脱性CO 2点阵激光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观察剥脱性CO 2点阵激光治疗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的疗效。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对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激光中心就诊的5例女性玫瑰痤疮患者,用剥脱性CO 2点阵激光治疗;2个月治疗1次,共治疗2次;每2个月评估1次,共评估3次。5例患者治疗结束后在鼻部潮红、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肤质上都有明显好转,均无瘢痕形成、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较高。剥脱性CO 2点阵激光治疗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药物联合二氧化碳激光微创术治疗血管性声带炎37例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二氧化碳(CO 2)激光微创术治疗血管性声带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嗓音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血管性声带炎患者74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口服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药物联合CO 2激光微创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嗓音质量、嗓音障碍改善情况及复发情况、患者满意情况。 结果: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日本言语语音协会声音嘶哑评估标准(GRBAS系统)中的总嘶哑度(G)、粗糙声(R)、气息声(B)三个声样评分分别为(1.60±0.13)分、(1.71±0.21)分、(1.42±0.1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8±0.16)分、(1.98±0.10)分、(1.78±0.13)分( t=8.262、7.061、12.377,均 P<0.05);观察组嗓音障碍指数(VHI)中功能、生理、情感评分及总评分分别为(10.10±1.03)分、(13.26±2.10)分、(7.30±1.10)分、(31.26±4.7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63±2.16)分、(15.42±2.16)分、(8.86±1.05)分、(35.86±5.33)分( t=3.889、4.361、6.240、19.103,均 P<0.05)。治疗后1、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分别为2.70%(1/37)、8.11%(2/37),均低于对照组的16.22%(6/37)、27.03%(10/37)(χ 2=3.945、4.573,均 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4.59%(35/37),高于对照组的78.38%(29/37)(χ 2=4.163, P<0.05)。 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CO 2激光微创术治疗血管性声带炎,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嗓音功能,复发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负载蛋白聚糖4的温度敏感性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可注射水凝胶对软骨修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负载蛋白聚糖4(PRG4)的温度敏感性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共聚物(PCEC)可注射水凝胶材料表征及修复新西兰兔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利用PCEC温敏性水凝胶负载了PRG4效应因子(PRG4@PCEC),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冷冻干燥的PRG4@PCEC水凝胶的形貌,测量PCEC和PRG4@PCEC水凝胶的最低共溶温度;使用活/死细胞染色技术评估水凝胶的生物安全性;采用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8只,36个膝关节缺损样本,随机分为3组,其中12个缺损组用PRG4@PCEC水凝胶修复,12个缺损组用PCEC水凝胶修复,12个缺损组为空白对照组,观察水凝胶的软骨修复能力;通过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分析软骨下骨再生,标本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HE)、马松(Masson)染色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评估水凝胶对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水凝胶具有明显的多孔微观结构,PCEC和PRG4@PCEC水凝胶分别在35 ℃和38 ℃表现出最低共溶温度;激光共聚焦观察活/死细胞染色结果证明PRG4@PCEC水凝胶对于兔软骨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载有PRG4的水凝胶组在8周时,缺损已经完全被高含量的新生软骨组织填充,表明软骨缺损修复最佳;Micro-CT显示在8周时PCEC组[(37.33±0.39) mm 3]和PRG4@PCEC组[(25.33±0.21) mm 3]软骨下骨缺损体积均小于对照组[(51.57±0.49) mm 3, t=32.19、69.56, P<0.01];切片染色显示PRG4@PCEC水凝胶组软骨下骨有效形成;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4周和8周PCEC组(2.79±0.07、2.18±0.10)与PRG4@PCEC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1.54±0.07、0.80±0.10)均低于对照组(3.21±0.08、2.54±0.07, t=0.68、4.97、27.63、24.43, P<0.01),同时PCEC组(0.95±0.24、1.45±0.34)和PRG4@PCEC组Ⅱ型胶原蛋白(COL2)基因表达水平(1.19±0.45、1.53±0.26)高于对照组(0.64±0.07、1.01±0.14, t=7.47、0.08、10.70、3.12, P<0.05)。 结论:负载PRG4的温度敏感性PCEC可注射水凝胶具有良好的温度敏感性和生物安全性,对关节软骨缺损有明显修复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O 2点阵激光联合氟尿嘧啶/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导入治疗白癜风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CO 2点阵激光联合氟尿嘧啶或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导入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3年5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美容中心采用CO 2点阵激光辅助药物传输治疗的94例局限性、非节段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O 2点阵激光联合氟尿嘧啶导入组40例,CO 2点阵激光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导入组54例。每月治疗1次共5次。采用4级评估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分析其安全性。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 t检验。 结果:CO 2点阵激光联合氟尿嘧啶导入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1.95 ± 12.88)岁,病程(25.46 ± 11.42)个月;CO 2点阵激光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导入组中,男36例,女18例,年龄(22.26 ± 8.79)岁,病程(26.51 ± 12.81)个月。第1次治疗后1个月,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1.39, P = 0.238)。第5次治疗后1个月,CO 2点阵激光联合氟尿嘧啶导入组2例(5.0%)治疗反应优秀,4例(10.0%)反应良好,12例(30.0%)反应一般,22例(55.0%)反应不佳;CO 2点阵激光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导入组中,8例(14.8%)反应良好,8例(14.8%)反应一般,38例(70.4%)反应不佳;5次治疗后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2.35, P = 0.125)。第1次及第5次治疗后两种治疗方案在面颈部、躯干四肢及手足各部位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比较同一种治疗方案在不同发病部位的疗效显示,第1次治疗后CO 2点阵激光联合氟尿嘧啶治疗面颈部皮损的疗效优于手足部位( P = 0.039);5次治疗后,两种治疗方案对面部皮损的疗效均优于手足部皮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05、0.049)。两组间不良反应如色素沉着、感染及瘢痕等发生情况未见明显差异。 结论:CO 2点阵激光联合氟尿嘧啶和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白癜风有相似的疗效与安全性,均可作为白癜风的治疗选择方法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探讨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病理特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探讨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内皮细胞(EC)的分子表达与病理特征。方法:取6只6~8周龄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3只,处死后摘取双眼眼球,分别采用剪碎脉络膜巩膜复合体法和刮取脉络膜法分离脉络膜组织,采用胰蛋白酶/Ⅰ型胶原酶37 ℃连续消化制得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率及EC比例,确定单细胞悬液制备方法。选取6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CNV组,每组3只,其中CNV组小鼠建立激光诱导的CNV模型;于造模后7 d制备单细胞悬液,采用10xGenomics进行单细胞分离并构建测序文库,Illumina Novaseq6000进行高通量测序,获得基因表达矩阵;根据文献报道并参考Cellmarker数据库定义细胞亚群;选取EC亚群进行拟时序分析,生成各个细胞分化状态(State)的基因表达矩阵,筛选CNV-EC并初步分析表达特征。另选取6只小鼠建立CNV模型,于造模后7 d取小鼠眼球制备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EC标志物Pecam1与线粒体外膜蛋白Tomm20、mt-Co1和毛细血管标志物Kdr、Plvap的共定位及面积占比情况,并统计血管直径。结果:剪碎复合体和刮取脉络膜所制备单细胞悬液的细胞活率分别为99.4%和99.1%,符合测序要求;流式细胞术检测EC占比约为1.58%。scRNA-seq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和CNV组小鼠脉络膜均包含13个细胞亚群,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NV组视锥/视杆细胞、EC和造血系细胞比例增加,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和施万细胞比例相应减少。在所有细胞亚群中,EC比例为18.40%。EC拟时序分析显示,脉络膜EC可分为4个State,CNV组中位于State 2状态的EC比例为29.1%,较正常对照组的9.5%明显升高;差异基因分析显示,State 2 EC中线粒体相关基因 mt-Nd4和 mt-Atp6等表达上调而毛细血管基因 Kdr和 Esm1等表达显著下调。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CNV区域内Tomm20和mt-Co1在Pecam1阳性EC内表达分布面积比例分别为(19.50±4.68)%和(4.64±2.82)%,明显高于正常区域的(3.00±2.09)%和(0.18±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88、3.84,均 P<0.01)。CNV区域内Kdr和Plvap在Pecam1阳性EC内表达面积比例分别为(1.50±0.29)%和(0.79±0.97)%,明显低于正常区域的(31.30±5.44)%和(10.43±2.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3.40、9.48,均 P<0.01)。CNV区域血管直径为(5.52±1.85)μm,明显大于正常区域的(4.21±1.8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57, P<0.001)。 结论:CNV发生时,脉络膜组织中EC比例增加,CNV-EC呈现线粒体代谢活化和毛细血管特性丢失的病理特征,提示EC线粒体活化可能在CNV生成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O 2激光辅助深层巩膜切除手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手术后难治性青光眼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49岁。因右眼视网膜脱离修复手术后眼压反复升高5年,于2021年2月17日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就诊。患者5年前因右眼视网膜脱离于外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视网膜激光光凝+硅油填充手术。手术后右眼视网膜脱离恢复情况良好,随访发现眼压升高,取出眼内硅油后眼压仍反复升高,最高时达50 mm Hg (1 mm Hg=0.133 kPa),长期使用降眼压药物治疗,近两年右眼眼压在4联用药情况下仍不稳定。患者自幼双眼近视,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病史,否认外伤史及其他用药史。眼部检查:右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2.50 DS→0.05,左眼BCVA-3.75 DS/-1.00 DC×80°→1.0。右眼、左眼分别为眼压32.0、19.2 mm Hg。除右眼晶状体混浊(图1A)外,双眼其余眼前节正常。眼底检查:右眼视盘颜色苍白,杯盘比0.9;左眼视盘颜色淡,杯盘比0.5。双眼视网膜平伏,可见豹纹状眼底改变。右眼上方及颞下方周边视网膜可见大片萎缩灶、陈旧性激光斑,视盘血管成屈膝状改变(图1B );左眼颞上方周边视网膜可见陈旧性激光斑。电脑视野检查,右眼上方视野缺损,累及中心,下方部分视野缺损(图1C);左眼未见明显视野缺损。房角镜检查,双眼房角全周开放,未见新生血管。眼部B型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临床诊断:右眼继发性青光眼(玻璃体切割手术后)、白内障;双眼屈光不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使用含积雪草苷、5%泛醇和铜、锌、锰的霜剂对剥脱性CO 2点阵激光术后伤口愈合的作用:半脸、双盲、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脉冲CO 2点阵激光联合308 nm准分子激光等综合治疗肢端型白癜风5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探讨联合治疗肢端型白癜风的治疗效果。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合肥华研白癜风防治所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对肢端型白癜风患者5例(男3例,女2例;年龄20~70岁,平均40岁)给予超脉冲CO 2点阵激光联合308 nm准分子激光、外用药物治疗及调免促黑药物综合治疗12个月。5例患者综合治疗12个月后疗效显著,均有色素岛或成片黑素形成,1例完全复色,2例复色90%,2例复色80%。超脉冲CO 2点阵激光联合308 nm准分子激光、外用药物及调免促黑药物综合治疗肢端型白癜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