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非结核分枝杆菌腮腺淋巴结炎三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并分析儿童非结核分枝杆菌腮腺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对儿童非结核分枝杆菌腮腺淋巴结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住院诊断的3例儿童非结核分枝杆菌腮腺淋巴结炎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卡介苗接种史、结核病接触史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手术及病理结果、治疗方案及预后.以"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children,lymphadenitis"为检索词,在 PubMed 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04-2023 年,共检索到相关文献 189 篇,以"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children,lymphadenitis,parotid gland"为检索词,在PubMed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仅检索到相关文献5篇;分别以"非结核分枝杆菌,儿童,淋巴结炎"和"非结核分枝杆菌,儿童,腮腺"为检索词,在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未检索到相关中文文献.阅读文献入选50例及本研究病例,共53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53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为(2.71±1.52)岁.以反复颈面部肿物为主要表现,常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病程1个月至1年,多数无发热,无明显咳嗽及其他呼吸道症状,彩色超声、CT及核磁检查提示腮腺脓肿,25例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10例脓液及病灶组织抗酸杆菌染色阳性,病理均提示慢性肉芽肿性炎,非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核酸阳性,抗酸杆菌染色阴性,脓液及病灶组织GeneXpert MTB/RIF阴性,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阴性.经手术联合阿奇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等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未再复发.结论:当婴幼儿反复出现单侧无痛性腮腺或耳前淋巴结肿大,皮肤潮红至紫罗兰色,不伴发热、咳嗽、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差,血IGRA阴性,无活动性肺结核病史,需警惕非结核分枝杆菌腮腺淋巴结炎,确诊后需及时手术切除联合抗感染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青年巨大脾假性囊肿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脾囊肿是一种临床罕见疾病,常无典型临床症状.本文报道一例以腹胀为主诉的23岁男性患者,经鉴别诊断确诊为一约258 mm×234 mm×170 mm大小的巨大脾假性囊肿并伴糖链抗原CA19-9升高:79.67 U/mL,汇报巨大脾假性囊肿的影像学、病理学特征以及个体化诊治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综述讨论,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脾假性囊肿的认识,为临床巨大脾假性囊肿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前列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解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前列腺癌骨转移是常见病症,近年来诊断和治疗有进展,但争议犹存。南方护骨联盟专家组根据当前的循证医学证据,发布了2023年前列腺癌骨转移专家共识,提炼了七大亮点。一、强调晚期前列腺癌治疗导致的骨质疏松及相关评估和防治:晚期治疗影响骨健康,特别是内分泌治疗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新型抗雄药物。建议对患者行骨质疏松评估和骨折预防。二、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优势互补诊断骨转移:X线平片适合诊断骨折和骨质破坏,但敏感性较低;CT对细微骨质变化敏感,特别是骨皮质破坏;MRI对评估转移灶与邻近软组织的关系,脊柱转移瘤和脊髓受压情况敏感且特异;SPECT骨扫描是筛查首选;18F-FDG和18F-NaF PET-CT诊断骨转移优于SPECT,18F/68Ga-PSMA PET/CT则更优。三、骨穿刺活检的应用场景:(1)怀疑骨转移但无骨质破坏的孤立病灶;(2)未进行前列腺原发或转移病灶病理检查的mCRPC患者,需要病理证实以进行化疗或放疗;(3) mCRPC患者行骨转移灶活检以进行病理和基因检测,指导精准治疗。四、强调调整生活方式的重要价值:均衡饮食,保持钙平衡;科学锻炼,维护骨骼健康;良好生活习惯,多晒太阳;注意防跌。五、合理应用骨保护剂:分为mHSPC和mCRPC两个阶段,存在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高的mHSPC患者,推荐规律使用地舒单抗(60 mg/6月)、或者唑来膦酸(4~5 mg/年);存在骨转移的mCRPC,推荐地舒单(120 mg/4周)、或者唑来膦酸(4 mg/3~4周),一般连续使用不超过2年。六、核素诊疗一体化:核素治疗分为α粒子和β射线,目前有锶-89(89Sr)、镭-223(223Ra)和PSMA介导的核素靶向治疗药物。锶-89(89Sr)虽然能止痛,但因骨髓抑制副作用大,不被推荐用于前列腺癌。镭-223(223Ra)不仅能止痛,还能延长生存期,适用于特定条件的mCRPC患者。PSMA介导的177Lu-PSMA-617治疗,可提高中位生存时间4个月。七、局部治疗,非必要,很重要:外放疗能缓解骨痛、提升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手术旨在增强骨骼稳定性,改善神经功能,缓解疼痛,控制局部肿瘤。手术包括脊柱、四肢和骨盆转移瘤手术,需警惕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脑淀粉样血管病β淀粉样蛋白沉积特征及其与影像学标志物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定量分析脑淀粉样血管病(CAA)患者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示踪剂18F-florbetapir的摄取水平及其与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标志物的相关性,探究Aβ沉积与小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登记于北京协和医院前瞻性脑小血管病研究队列,根据Boston 1.5版诊断标准诊断“很可能CAA”的患者,2例患者符合CAA相关炎症(CAA-ri)的诊断。所有患者在1个月内完成3.0T头颅MRI和18F-florbetapir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CT检查,并对PET图像进行视觉分析和定量分析,以大脑白质为参考区计算感兴趣脑区的标准化摄取值比(SUVr)。收集所有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影像资料和PET图像数据,并分析18F-florbetapir与影像学标志物的关系,包括局限脑叶微出血(CMB)、皮质表面铁沉积(cSS)/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cSAH)等出血型标志物和白质高信号(WMH)等非出血型标志物。根据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将CAA患者分为出血型、认知障碍型和CAA-ri型3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患者大脑皮层SUVr、小脑皮层SUVr的差异;采用t检验分别比较按照局限脑叶CMB、WMH Fazekas分级、有无小脑CMB分组的大脑或小脑皮层SUVr;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按照有无cSS/cSAH分组的大脑皮层SUVr。结果:共纳入36例CAA患者,年龄为(67.94±8.10)岁,男性占69.4%,出血型9例(25.0%),认知障碍型21例(58.3%),CAA-ri型6例(16.7%)。认知障碍型和出血型CAA患者大脑皮层18F-florbetapir SUVr分别为0.89±0.13和0.84±0.1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cSS/cSAH的患者大脑皮层18F-florbetapir摄取水平比未合并者更低[0.78(0.74,0.86) vs 0.90(0.84,0.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322,P=0.02)。局限脑叶CMB数量≥5个和0~4个的CAA患者,大脑皮层SUVr分别为0.88±0.13和0.83±0.12;WMH Fazekas分级较高(5~6级)和较低(1~4级)的患者,大脑皮层SUVr分别为0.90±0.14和0.83±0.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合并小脑CMB与不合并小脑CMB的患者,小脑皮层SUVr分别为0.79±0.11和0.74±0.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现脑叶出血或cSS/cSAH的CAA患者大脑皮层18F-florbetapir摄取水平更低,而脑叶CMB数量多、WMH严重的患者大脑皮层18F-florbetapir摄取水平有更高的趋势,表明18F-florbetapir摄取水平高低可能与不同的临床和影像学表型有关,或提示不同发病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ET/CT在肾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肾癌是泌尿系常见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准确诊断和分期对制定治疗决策有重要意义。传统影像(MRI、CT等)对肾癌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诊断价值有限。多项研究表明,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除在前列腺癌细胞高度表达外,在肾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也有表达。PSMA PET/CT在肾癌的应用逐渐增多,对肾癌的初始诊断、临床分期、治疗后随访及疗效评估等方面有很大价值,尤其在检测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优于传统影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型神经纤维瘤病累及回结肠合并反复下消化道出血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性,22岁未婚,因"反复便血2年余"于2020年8月16日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8年出现反复便血,无粘液,无腹痛、腹胀,便血发作时大便3~4次/d,劳累后症状加重,休息时可好转,患者未予重视。2020年6月患者出现头晕、乏力,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Hb 50 g/L,结肠镜检查提示:回肠末段溃疡型病灶,回肠末段颗粒样隆起,阑尾开口处糜烂,横结肠息肉样隆起,直肠炎,肛缘黏膜粗糙、糜烂、息肉样隆起;病理诊断:回肠末段慢性炎症伴急性活动,横结肠增生性息肉,直肠近肛缘慢性炎症伴溃疡形成;给予输血等对症治疗后好转,当地医院建议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门诊拟"克罗恩病可能"入院。发病以来,患者否认反复发热、盗汗、腹泻及口、眼、生殖器溃疡等症状。病程中精神、饮食可,体重无下降。既往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人,无结核病接触史,否认反复口腔溃疡、关节痛及皮疹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史。入院查体:贫血貌,全身皮肤散在咖啡斑、腋窝雀斑及皮下结节(图1),肠鸣音3~4次/min,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墨菲征、肝区叩击痛阴性,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CRP 9.0 mg/L,WBC 5.37×109/L,Hb 80 g/L,PLT 262×109/L,红细胞沉降率3 mm/1 h,T-spot阴性。大便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ANA14项、炎症性肠病抗体、巨细胞病毒及EB病毒IgM抗体均无明显异常。影像学检查: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小肠CT提示腹盆腔多发结节样改变;回肠远端、升结肠及直肠节段性肠壁增厚伴强化;腹部MRI显示盆腔多发结节(丛状神经纤维瘤病可能),回肠末端肠壁增厚强化,炎性改变(图2);肛周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内镜检查:胃镜提示慢性胃炎;结肠镜提示回肠溃疡及肉芽组织增生,偏向一侧分布,回盲瓣溃疡,直肠肛管溃疡(图3)。结肠镜病理:黏膜慢性炎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非瓣膜性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与左心耳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分析左心耳功能对非瓣膜性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聊城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均接受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且诊断为持续性心房颤动.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263例,年龄30~85岁,平均年龄(59.06±9.097)岁,合并缺血性脑卒(缺血性脑卒中组)70例,平均年龄(64.46±8.70)岁,未合并脑卒中(非脑卒中组)193例,平均年龄(57.10±9.69)岁.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的平均年龄、胆固醇、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比例明显高于非脑卒中组(P<0.05),且低密度脂蛋白、左心耳排空峰值流速均低于无脑卒中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耳排空峰值流速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呈负相关(P=0.002),年龄、高血压病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左心耳排空峰值流速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佳截断值为0.315 m/s,敏感性为65.7%,特异性为67.2%,AUC为0.686.结论 左心耳排空峰值流速减低、高龄、高血压病为非瓣膜性持续性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功能下降至0.315 m/s时,需警惕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影像学表现:与肾嫌色细胞癌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以下简称Xp11.2肾细胞癌)的影像学特征,并与肾嫌色细胞癌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0年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经病理证实的28例Xp11.2肾细胞癌患者和28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均为术前23例行CT检查、5例行MRI。观察并记录其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征,CT图像主要观察病灶侧别、位置、大小、边界、形状、密度均匀性、成分(实性、囊实性、囊性)、出血、钙化、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测量各期肿瘤实性部分的CT值。MRI图像主要观察病灶在各序列的信号和强化方式。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χ 2检验比较2种病变间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的差异。 结果:Xp11.2肾细胞癌和肾嫌色细胞癌患者年龄分别为(27±10)岁和(37±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99, P<0.001)。Xp11.2肾细胞癌最长径(5.4±2.2)cm,肾嫌色细胞癌为(6.9±1.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93, P=0.005)。Xp11.2肾细胞癌与肾嫌色细胞癌间密度均匀性、病灶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60、18.67, P=0.032、<0.001),病灶侧别、位置、边界、形状、出血、钙化、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增强扫描Xp11.2肾细胞癌皮髓质期和延迟期实性成分CT值均大于肾嫌色细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80、20.15, P均<0.001)。5例Xp11.2肾细胞癌T 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 2WI呈稍低信号,增强后2例呈延迟强化、3例延迟期强化程度减低。 结论:Xp11.2肾细胞癌与肾嫌色细胞癌的影像表现(病灶大小、密度均匀性、组成成分、增强后皮髓质期和延迟期实性成分CT值)有一定差异,结合临床表现(发病年龄),有助于临床术前鉴别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群体性食源性肉毒杆菌中毒的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群体性食源性肉毒杆菌中毒的流行病学数据及临床资料,总结食源性肉毒中毒的影响因素、临床特征,减少误诊。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一起24人进食自制豆腐乳,导致14例群体性食源性肉毒杆菌中毒事件,分析中毒的影响因素。研究14例肉毒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数据、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结果:中毒患者均为A型肉毒中毒,误诊2例,饮白酒者的中毒发病率 RR值为0.183( P=0.009)。中毒潜伏期中位数为2.0(1.0~3.0)d,10例复视、4例视物模糊为首发症状,9例继而吞咽困难、语言障碍等;4例进展为呼吸困难、胸闷等。中毒患者都意识清楚、无感觉异常、无发热、无腹泻腹痛等,实验室检测及颅脑CT/MRI无特征性异常。注射肉毒抗毒素治疗,8.0(7.0~8.5)d后好转出院,6月后随访,9例患者仍有轻微视物模糊。 结论:食源性肉毒杆菌中毒的典型临床表现是对称性下行性弛缓性瘫痪,饮白酒降低食源性肉毒中毒发病率,尽早使用肉毒抗毒素治疗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恩扎卢胺联合ADT用于前列腺癌新辅助治疗一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前前列腺癌新辅助治疗首选传统内分泌药物,国内关于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用于新辅助治疗的报道很少。本文报道1例使用恩扎卢胺联合雄激素剥夺治疗(ADT)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病例。患者,63岁,因发现前列腺占位入院。血PSA 53.50 ng/ml。MRI检查示前列腺病灶突破左侧包膜,左侧精囊腺受侵,膀胱壁受侵;骨扫描示左侧第8肋后支放射性局限增高。穿刺确诊为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4+4=8分,分期T 4bN 1M 1期。患者应用戈舍瑞林联合恩扎卢胺治疗4个月后,行PSMA-PET CT检查:前列腺大小正常,未见明显 68Ga-PSMA摄取增高,骨骼未见 68Ga-PSMA摄取异常增高。后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恩扎卢胺联合ADT作为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为患者赢得了手术条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