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横纹肌溶解型毒蘑菇中毒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毒蘑菇中毒是我国食源性疾病中病死率最高的一类急症,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目前对于导致横纹肌溶解的毒蘑菇报道较少.因此,本文对横纹肌溶解型毒蘑菇中毒相关文献进行综述,针对其中毒机制及治疗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中菌株全基因组测序与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对2023年淮安市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耐药性分析,为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防控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Illumina测序平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wg-SNP)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进行溯源,在线数据库鉴定菌株携带的毒力和耐药基因,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共分离到12株副溶血性弧菌,3株来自病例、9株来自留样食品.其中2株食物分离株与3株病例分离株wg-SNP差异数为0~2bp,都属于ST3型,判断为同一克隆;其余7株食物分离株与病例分离株wg-SNP差异数为11 341~37 173 bp,判定为不同克隆.从病例和食品中分离的ST3型副溶血性弧菌都携带外毒素基因tdh和tlh,其余菌株仅携带tlh.本事件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都携带blaCARB型耐药基因,且对头孢唑啉耐药率较高.结论 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本起事件由携带tdh毒力基因的ST3型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品引发,显示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中毒事件快速溯源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该菌株对头孢唑啉耐药,可为临床治疗抗生素选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群体性食源性肉毒杆菌中毒的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群体性食源性肉毒杆菌中毒的流行病学数据及临床资料,总结食源性肉毒中毒的影响因素、临床特征,减少误诊。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一起24人进食自制豆腐乳,导致14例群体性食源性肉毒杆菌中毒事件,分析中毒的影响因素。研究14例肉毒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数据、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结果:中毒患者均为A型肉毒中毒,误诊2例,饮白酒者的中毒发病率 RR值为0.183( P=0.009)。中毒潜伏期中位数为2.0(1.0~3.0)d,10例复视、4例视物模糊为首发症状,9例继而吞咽困难、语言障碍等;4例进展为呼吸困难、胸闷等。中毒患者都意识清楚、无感觉异常、无发热、无腹泻腹痛等,实验室检测及颅脑CT/MRI无特征性异常。注射肉毒抗毒素治疗,8.0(7.0~8.5)d后好转出院,6月后随访,9例患者仍有轻微视物模糊。 结论:食源性肉毒杆菌中毒的典型临床表现是对称性下行性弛缓性瘫痪,饮白酒降低食源性肉毒中毒发病率,尽早使用肉毒抗毒素治疗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食物中毒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ST6和ST7菌株分子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2020年8月21日和9月27日广州市2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的4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进行肠毒素、肠毒素基因、耐药性、耐药基因情况以及分子分型分析。方法:对2起食物中毒样本分离的4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 spa基因分型方法进行分子分型;ELISA检测菌株产肠毒素型别;PCR检测肠毒素基因;采用纸片扩散法对菌株进行药敏检测。选取21株代表性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耐药性和毒力基因,运用Snippy进行同源性分析。 结果:2起食物中毒的41株菌经MLST和 spa基因分型方法分为ST6-t701和ST7-t091。耐药性分析显示,27株ST7-t091中有2株鉴定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其余25株ST7-t091为甲氧西林敏感金色葡萄球菌(MSSA),对7种抗菌药物耐药;14株ST6-t701菌株的耐药谱完全一致,对6种抗菌药物耐药。PCR结果显示,所有菌株都携带 sea基因。全基因组分析显示,21株金葡菌具有相同毒力基因谱 scn、 sak、 sea、 hla、 hld、 hlgA、 hlgB、 hlgC、 lukD,携带的 scn-sak-sea属于人类免疫逃避基因簇D型,位于前噬菌体?Sa3上。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源分析显示,2株MRSA ST7-t091高度同源,而12株MSSA ST7-t091和7株MSSA ST6-t701分别聚为一簇。 结论:2020年8月21日和9月27日广州市2起食物中毒事件分别为MRSA ST7-t091和MSSA ST7-t091混合感染以及MSSA ST6-t701感染引起,菌株耐药性较强且具有高致病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我国食品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结构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种群结构。方法: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方法对2006-2020年我国16个省份收集的763株食源性金葡菌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葡萄球菌蛋白A编码基因( spa)和葡萄球菌染色体 mec基因盒(SCC mec)分型,使用BioNumerics 7.5软件创建基于ST类型的最小生成树。国外进口食品分离到的金葡菌31株被纳入基因组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结果:763株金葡菌共鉴定出90个ST型和160个 spa型别,其中20种为新ST型别。72个(72/90,80.0%)ST型属于22个克隆群,其中主要型别为CC7、CC1、CC5、CC398、CC188、CC59、CC6、CC88、CC15和CC25,占82.44%(629/763)。其中优势克隆群中ST型和 spa型别随着时间的变化呈多态性变化。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的阳性率为7.60%,共鉴定出7种SCC mec型别,以ST59-t437-Ⅳa(17.24%,10/58)、ST239-t030-Ⅲ(12.07%,7/58)、ST59-t437-Ⅴb(8.62%,5/58)、ST338-t437-Ⅴb(6.90%,4/58)和ST338-t441-Ⅴb(6.90%,4/58)为主。本研究分离株在系统发育树上被分为2个种群分支,命名为Clade1和Clade2,相同克隆群、ST型和 spa型别的菌株呈聚集分布。Clade1全部为CC7甲氧西林敏感菌株,Clade2中包括21种克隆群和所有MRSA菌株,MRSA菌株按照SCC mec和ST型呈聚集分布。CC398、CC7、CC30、CC12和CC188中的国外分离株与我国分离株进化关系较远。 结论:本研究中食源性菌株主要优势克隆群型别为CC7、CC1、CC5、CC398、CC188、CC59、CC6、CC88、CC15和CC25,与既往报道的我国医院、社区感染和食物中毒的克隆群存在重叠现象,这提示食品作为病原体社区传播和食物中毒的载体,需高度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散发重度食源性肉毒杆菌中毒2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报道2例散发食源性肉毒杆菌中毒患者的诊治资料。2例均为女性,发病急,进食后均以颅神经麻痹症状起病,并迅速累及呼吸肌,合并呼吸衰竭,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多次行头颅影像学及脑脊液检查均未见异常,肌电图检查均提示周围运动神经损害,其中1例合并重症肺炎,行支持治疗。根据肉毒素检测阳性确定诊断为肉毒杆菌中毒,行针对性治疗后均好转出院。两例患者分别于出院后8个月、2个月余随访,均无后遗症及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一起肉毒梭菌食物中毒事件的溯源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分析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一起肉毒梭菌食物中毒事件,探究中毒事件发生原因,明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技术支持。应用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方法调查食物中毒事件中病例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采集自制腐乳和粪便灌洗液,经增菌培养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样本中肉毒毒素编码基因,并进行菌株分离、纯化。对分离到的5株肉毒梭菌经肉毒毒素检测和基因检测验证后,进一步进行PFGE分型。此次中毒事件中2份自制腐乳和3例患者的粪便灌洗液标本均分离到A型肉毒梭菌,并得到了毒素检测和基因检测验证,5株肉毒梭菌的PFGE图谱DNA同源性为100%,可判定是一起因食用被A型肉毒梭菌污染的自制腐乳而引起的肉毒中毒事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4 - 2018年江西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江西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防治措施落实后病情现状和变化趋势。方法:按照国家《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的要求,2014 - 2018年,每年在江西省芦溪、上栗县分别抽取3个固定监测村和5个非固定监测村,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每个村抽取10户家庭,监测灶使用情况和食用辣椒相关行为方式,并在固定监测村开展8 ~ 12岁儿童氟斑牙和尿氟监测。结果:固定监测村各年度改良灶使用率、电炊具等清洁能源使用率、改良灶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 = 111.70、83.96、36.64, P均< 0.05),而改良灶正确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 2.35, P > 0.05)。非固定监测村各年度改良灶使用率、电炊具等清洁能源使用率、改良灶合格率、改良灶正确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 = 132.32、42.63、50.03、15.29, P均< 0.05)。固定监测村和非固定监测村各年度间食用辣椒正确干燥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 = 4.068、3.436, P均> 0.05),食用辣椒正确保管率和加工前淘洗率均达到或接近100%。2014 - 2018年8 ~ 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从17.04%(106/622)下降至6.68%(90/1 347),且呈逐年下降趋势(χ 2趋势 = 72.60, P < 0.01);各年度尿氟几何均数分别为0.77、0.74、0.71、0.74、0.72 mg/L,各年度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 = 4.142, P > 0.05)。 结论:江西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云南不明原因猝死(云南猝死)多为恶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源性猝死,是一种严重威胁病区群众健康的特殊地方病,也是云南省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云南猝死流行病学特点为青壮年高发,民族、家庭和村庄聚集性明显。该病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主要病因研究包括毒沟褶菌(小白菌)中毒、肠道病毒感染、遗传性心脏病、克山病病因假说等。在推行以禁食小白菌为主的健康教育,改善病区生产生活条件,加强病区人群健康监测等综合性干预措施后,近年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重症患者的肠屏障功能损害可导致细菌和毒素移位,是肠源性感染乃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重要因素。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可滋养肠道,养肠固菌,有效地维护肠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为机体提供部分代谢底物,从而获得临床受益。重症急性胰腺炎、严重烧伤、严重创伤性脑损伤、腹部大手术等重症患者已有循证证据支持EEN,尚未控制的休克及严重低氧血症和酸中毒患者应延迟使用EEN。重症患者的EEN可口服或鼻胃管饲,启动时推荐不含膳食纤维的整蛋白型制剂,持续性经泵输入可提高EEN胃肠道耐受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