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脑血流灌注改变与脑网络有效连接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采用脑血流灌注(CBF)和格兰杰因果分析(GCA)方法研究终末期肾病(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脑血流灌注改变及与全脑连接效应特点,揭示这些脑血流灌注变化与MH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潜在联系.方法 本研究纳入29例MHD患者和29例对照组(HC组).所有受试者行功能磁共振检查,获得的两组间血流灌注的差异脑区作为种子点,并基于格兰杰因果分析观察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所示种子点与全脑效应连接异常脑区,并将MHD患者异常脑区与临床数据资料和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MHD组双侧海马、右侧脑岛的CBF值较HC组减低(P<0.05,FDR校正).MHD组右侧脑岛CBF值与肌酐(Cr)呈负相关(P<0.05).MHD组右侧海马到右侧三角部额下回连接效应增加.MHD组左侧海马到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右侧豆状壳核、右侧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右侧脑岛连接效应增加,左侧海马到左侧丘脑连接效应减低(P<0.05,FDR校正).MHD组右侧海马至右侧三角部额下回连接效应与血尿素氮(BUN)呈正相关(P<0.05),MHD组左侧海马至右侧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连接效应与命名评分呈正相关(P<0.05),左侧海马至右侧豆状壳核连接效应与抽象评分、透析时间呈负相关,左侧海马至左侧丘脑连接效应与命名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脑血流灌注异常及双侧海马与全脑效应连接异常,并参与认知功能调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滋肾益经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滋肾益经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陕西省中医医院收治的肾虚血瘀型DOR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戊酸雌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滋肾益经活血汤治疗.治疗6个月经周期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窦卵泡计数(AFC)、卵巢动脉血流参数、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抗米勒管激素(AMH)、月经情况、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33%(53/60)高于对照组的71.67%(4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AFC、FSH、E2、AMH、卵巢动脉血流参数、月经情况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FSH、CD8+、阻力指数和月经周期、月经色质、月经量、经期评分低于对照组,AFC、舒张末期流速、收缩期峰值速度、E2、AMH、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益经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DOR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卵巢储备功能、月经异常和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茯苓四逆汤对脓毒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茯苓四逆汤对脓毒性心肌病(SIC)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21 年 1 月至2022 年 12 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 60 例SI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30 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茯苓四逆汤(组成:茯苓 30 g,干姜 12 g,人参 10 g,制附子 12 g,炙甘草 15g),每剂煎煮成 200 mL,每日 1 剂,分 3 次服用;两组疗程均为 8d.记录两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ICU和总住院时间、28d病死率;观察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降钙素原(PCT)、动脉血氧合指数(PaO2/FiO2)、血乳酸(Lac)、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二尖瓣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E/A比值及三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变化.结果 治疗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d):4.47±2.16 比 6.32±3.23,ICU停留时间(d):9.18±3.32 比 12.25±4.39,总住院时间(d):13.58±5.14 比 17.13±6.65,均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 28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0%(6/30)比 43.33%(13/30),P>0.05].两组治疗后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且以治疗 8d两组对比最为显著[APACHE Ⅱ评分(分):13.71±3.37 比 16.21±3.82,SOFA评分(分):3.24±0.85 比 4.13±1.56,均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以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分:治疗 3d为 26.25±6.64 比 29.43±6.83,治疗 5d为 21.42±4.22 比 24.81±4.65,治疗 8d为 14.43±3.45比 17.58±4.56,均P<0.05);两组治疗后PCT、Lac、H-FABP均较治疗前下降,而PaO2/FiO2 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尤以治疗 8d对比最明显[PCT(μg/L):2.47±1.18 比 3.54±1.51,Lac(mmol/L):1.86±0.41 比 2.33±0.64,H-FABP(μg/L):4.67±1.22 比 6.34±1.55,PaO2/FiO2(mmHg,1 mmHg≈0.133 kPa):297.63±53.92 比 265.44±48.38,均P<0.05].两组治疗后cTnI、NT-proBNP、LVESD、LVEDD先升高后降低,LVEF、E/A比值、TAPSE先下降后升高,于治疗 8d达到谷值或峰值,且治疗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TnI(μg/L):0.15±0.06 比 0.24±0.13,NT-proBNP(ng/L):825.43±164.73 比 1234.40±243.37,LVESD(mm):48.36±4.46 比 52.64±5.15,LVEDD(mm):38.39±3.22 比 41.87±2.65,LVEF:0.55±0.08比 0.50±0.07,E/A比值:1.23±0.12 比 1.12±0.08,TAPSE(mm):22.45±2.23 比 20.55±2.66,均P<0.05].结论 茯苓四逆汤能改善SIC患者中医证候,提高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行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衰弱老年患者心功能及胃肠功能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在行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衰弱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1月间本院收治的80例行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衰弱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麻醉方法分成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3 9例).对照组予以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超声引导SGB.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应激指标、T0(麻醉诱导前)、T1(麻醉后5 min)、T2(术毕)不同时刻的心功能、胃肠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舒芬太尼、丙泊酚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12、24 h,两组VAS评分均逐渐下降,且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皮质醇(Cor)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1、T2时刻心率(HR)、心排血量(CO)、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均较T0时刻升高,T2时刻较T1时刻下降,但观察组T1aT2时刻HR、CO、MA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时间均缩短(P<0.05).结论 超声引导SGB用于老年衰弱结直肠癌患者,可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有效提升镇痛效果,减轻应激反应,对患者心功能及胃肠功能影响较小,且安全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扩张型心肌病患儿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基于临床危险因素构建儿童扩张型心肌病(PDCM)患者远期预后评分,并验证其危险分层能力.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9年12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儿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将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纳入的DCM患儿作为发现集(87例),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纳入的DCM患儿作为验证集(51例).根据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将DCM患儿分为事件组和无事件组.利用单因素Cox回归筛选与不良事件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进一步利用多因素Cox回归系数为临床危险因素赋以权重,构建预后评分.Kaplan-Meier曲线用于评估评分的风险分层能力.结果 发现集中,事件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均低于无事件组;血尿素氮、血尿酸和B型脑钠肽(BNP)水平均高于无事件组(均P<0.05).验证集中,事件组年龄、血肌酐和BNP大于/高于无事件组(均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LVEF、LVF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z评分、BNP、血尿素氮、血尿酸和C反应蛋白与不良事件显著相关(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最终纳入LVEF、BNP和C反应蛋白构建预后评分.在验证集中,利用预后评分进行分层后,低危、高危DCM患儿的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81.2%和51.1%(Log-rank P=0.049).结论 基于临床危险因素构建了PDCM远期不良事件的预后评分,能够较好的进行危险分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KDM2A在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小鼠中的表达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KDM2A在肺纤维化进展中的表达变化,以期为寻求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提供具有潜力的新方向.方法 将8~10周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配为正常组、14d模型组与21 d模型组.取模型组小鼠麻醉后,气道滴定博来霉素诱导建立肺纤维化模型.分别于造模后第14天、第21天取材14 d模型组与21 d模型组小鼠肺组织,最后取材正常组小鼠肺组织.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来评估小鼠肺泡炎及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分析3组肺组织α-SMA、FN、TGF-β1及KDM2A蛋白表达情况并进行免疫组化评分.Western Blot法检测α-SMA、FN、TGF-β1及KDM2A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14 d模型组肺泡炎评分明显增加(P<0.001);21 d模型组较14 d模型组比较,肺泡炎评分轻度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14 d模型组纤维化评分明显增加(P<0.01);21 d模型组较14 d模型组比较,纤维化评分明显增加(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14 d 模型组 α-SMA(P<0.01)、FN(P<0.01)、TGF-β1(P<0.01)、KDM2A(P<0.01)蛋白免疫组化评分明显升高;21 d 模型组较 14 d 模型组比较,α-SMA(P<0.01)、FN(P<0.05)、TGF-β1(P<0.01)、KDM2A(P<0.01)蛋白免疫组化评分升高.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14 d 模型组 α-SMA(P<0.01)、FN(P<0.01)、TGF-β1(P<0.01)、KDM2A(P<0.01)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21 d 模型组较 14 d 模型组相比,α-SMA(P<0.01)、FN(P<0.01)、TGF-β1(P<0.01)、KDM2A(P<0.01)蛋白表达量升高.结论 KDM2A在BLM诱导的肺纤维化小鼠肺组织中表达增强,其可能通过调控TGF-β1的表达来参与肺纤维化的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微创技术与开放手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跗骨窦小切口结合空心拉力螺钉或小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09月至2017年04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50例闭合性跟骨骨折(sander Ⅱ、Ⅲ型)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采用跗骨窦小切口结合空心拉力螺钉或小钢板内固定术者为微创组;采用传统外侧"L"型入路结合传统钢板内固定术者为开放组。微创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44.53±13.74)岁(范围,19~78岁)。开放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45.35±12.93)岁(范围,19~70岁)。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手术治疗,术中均纠正跟骨内翻及恢复跟骨长度、宽度和高度,但以不同方式进行骨折端固定。术前及术后均行X线及CT检查,评价骨折类型及复位、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测量Bohler角、Gissane角,并记录术后并发症,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微创组中7例行异体骨植骨,17例采用微型钢板、13例采用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开放组中5例行异体骨植骨,均采用常规跟骨外侧钢板固定。微创组手术时间为(48.23±5.56) min,开放组为(54.25±5.09) min;微创组术中出血量为(53.10±8.5) ml,开放组为(61.75±7.13) m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75, t=3.87,均 P<0.01)。微创组骨折愈合时间为(9.60±1.52)周,开放组为(11.05±2.33)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7, P< 0.05)。末次随访时微创组Maryland评分优良率为80.00%,开放组为50%。术后影像学显示两组患者跟骨术后关节面塌陷复位,跟骨高度、宽度和长度恢复,跟骨轴线得到纠正。微创组Bohler角术前为15.50°±4.18°,术后改善为31.03°±3.35°( t=15.88, P<0.001),微创组Gissan角术前为101.87°±9.94°,术后改善为129.17°±4.85°( t=13.52, P<0.001);开放组Bohler角术前为15.00°±4.22°,术后改善为30.75°±3.39°( t=13.02, P<0.001),开放组Gissan角术前为104.75°±11.02°,术后改善为128.60°±4.56( t=8.95, P<0.001)。两组患者术后Gissan角( t=0.414, P=0.68)和Bohler角( t=0.292, P=0.77)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开放组为35.00%,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1)。 结论:采用跗骨窦小切口结合空心拉力螺钉或小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直视下复位、固定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适用于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清线粒体ATP合酶C亚基水平在脓毒症患者心功能状态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线粒体ATP合酶C亚基水平在脓毒症患者心功能状态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住的165例脓毒症患者,男103例(62.4%),女62例(37.6%),年龄(63±14)岁。使用人ATP合成酶脂质结合蛋白(ATP5G1)ELISA试剂盒检测患者入EICU后24 h内的血清ATP合酶C亚基水平。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共45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临床结局不同进行分组,比较各组之间临床指标的差异,评价血清ATP合酶C亚基水平对脓毒症患者心功能状态及预后评估的价值,分析脓毒症患者心功能状态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脓毒症组血清ATP合酶C亚基水平高于对照组[(116±62) μg/L比(77±34) μg/L, P<0.001]。脓毒症心功能障碍组血清ATP合酶C亚基水平高于心功能正常组( P<0.001),死亡组血清ATP合酶C亚基水平高于存活组( P<0.05)。绘制ATP合酶C亚基、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B型钠尿肽(BNP)、肌钙蛋白I(cTnI)、左房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量、左室收缩末期容量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来评估脓毒症患者心功能障碍,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8、0.661、0.837、0.814、0.703、0.831、0.794、0.765,其中ATP合酶C亚基截断值、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39.44 ng/L、100%、75.2%。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ATP合酶C亚基、BNP、左房舒张末期内径是脓毒症患者心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绘制年龄、尿素氮(BUN)、ATP合酶C亚基、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APACHEⅡ)、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Ⅱ)ROC曲线来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其AUC分别为0.719、0.772、0.656、0.868、0.884,其中ATP合酶C亚基的截断值、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31.24 ng/L、61.9%、68.7%。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BUN、ATP合酶C亚基、发生心功能障碍、APACHEⅡ评分及SAPSⅡ评分是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血清ATP合酶C亚基水平与脓毒症患者心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并能有效预测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非接触桥接假体周围骨折钢板固定治疗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术后钉体周围骨折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微创接骨板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eoynthesis,MIPO)结合股骨近端非接触桥接假体周围骨折钢板(non-contact bridging periprosthetic plate,NCB.PP)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术后钉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月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术后钉体周围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74.88±12.1)岁(范围65~83岁);左侧8例,右侧4例;骨折后均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短钉固定,术后6~36个月后因跌倒致闭合性钉体周围骨折;均为Vancouver B型患者;术前骨密度检查1例骨量正常,10例骨质疏松,1例骨量低下。所有患者均采用MIPO技术复位固定骨折,并以股骨近端NCB.PP固定。比较术后第1天、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术后3个月、末次随时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12例患者手术时间(68.7±4.33)min(范围65~75 min);术中出血量(291.67±114.48)ml(范围150~400 ml);术后引流量(79.17±17.17)ml(范围50~100 ml)。骨折复位后,近端使用(3.25±0.96)枚(范围2~5枚)双皮质螺钉固定;其中3例附加捆绑带捆扎固定;3例术中行自体髂骨植骨。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60个月,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时,10例患者骨折愈合,愈合时间(7.75±2.83)个月(范围4~13个月),骨折愈合率为83.3%(10/12)。另外2例患者中,1例为83岁严重骨质疏松患者,术后卧床,随访12个月仍未愈合;1例为68岁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出现骨折断端骨吸收,进行二次手术,给予断端取髂结合异体骨植骨,至术后13个月时骨折部分愈合。术后1周、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8.00(8.00,9.00)分、2.50(2.00,3.00)分和0.00(0.00,0.75)分,术后1周与术后3个月、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3.129、-3.097、-3.134,均 P< 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分别为(72.50±2.91)分和(86.67±5.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857, P< 0.001)。末次随访时,除1例骨折未愈合和1例再手术患者外,其余10例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优6例、良4例,优良率为83.3%(10/12)。术后1例伤口浅表感染,静脉滴注敏感抗生素而愈合;1例出现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给予局部换药切口愈合。 结论:MIPO技术结合NCB.PP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术后短髓内钉周围骨折,具有手术损伤小,出血量少,骨折愈合率高等特点,近期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小剂量索利那新治疗儿童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短期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小剂量索利那新治疗儿童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短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2年8月于安徽省儿童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27例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儿临床资料,均在行为治疗基础上加用索利那新治疗(固定剂量为每日2.5 mg)。自首诊开始随访4周,收集治疗前、服药2周后、4周后3天排尿日记及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表(OABSS),并记录患儿口干、视物模糊、便秘、恶心等不良反应。结果:与基线相比,患儿服药2周后平均日间排尿次数从(14.7±3.8)次减少至(9.5±2.5)次( t=12.013, P<0.001,95% CI 4.33,6.12)、日间平均每次排尿量自(51.78±21.98 )mL增加至(96.85±29.91)mL( t =-9.591, P<0.001,95% CI-47.45,-30.69)、尿急评分(4(3,5)分比3(3,4)分, Z=-4.025, P<0.001)、尿失禁评分(4(1,4)分比2(0,3)分, Z=-4.373, P<0.001)、OABSS总分(9(7,12)分比7(4,8)分, Z=-4.506, P<0.001),均显著降低。服药4周后,患儿完全控尿率为48.1%,遗尿治愈率为87%,1例出现便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 结论:口服小剂量索利那新(每日2.5 mg)可有效改善儿童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安全性及治疗依从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