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足踝畸形诊疗现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儿童足踝部结构复杂,功能重要,且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诸多先天性、发育性或者后天获得性疾病均可以改变足踝部的结构与功能,导致儿童足踝畸形。儿童足踝畸形有其特殊性,诊疗方法复杂,与成人足踝疾病的治疗原则及手术方式有很多不同。正确掌握儿童足踝生长发育特点以及儿童足踝畸形的自然病史,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干预。目前国内在儿童足踝畸形的诊疗上虽然存在区域性差异,但其规范化诊治正在推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阐述儿童足踝的生长发育特点以及目前儿童青少年常见足踝畸形的诊疗现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距下关节稳定术治疗儿童柔韧性平足症中远期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距下关节稳定术(extraosseous talotarsal stabilization,EOTTS)治疗儿童柔韧性平足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11例(21足)柔韧性平足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15足),女3例(6足);年龄(9.7±1.4)岁,范围在8~12.5岁。本组患儿均应用跗骨窦螺钉行EOTTS,并随访5年以上。收集患儿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拍摄的负重位X线片,并测量距骨第一跖骨角(Meary角)和距骨跟骨角(TCA),收集前后位X线片测量距骨第一跖骨角(T1MT)和距骨第二跖骨角(T2M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量表对患儿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足部疼痛及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67.4±4.8)个月,范围在60~75个月。Meary角由术前的(15.0±4.6)°降至术后的(0.7±0.5)°,末次随访时为(0.7±0.7)°;TCA由术前的(43.4±10.0)°降至术后的(30.9±2.9)°,末次随访时为(29.3±2.6)°;T1MT由术前的(15.5±3.5)°降至术后的(7.5±2.4)°,末次随访时为(6.5±2.3)°;T2MT由术前的(29.6±5.1)°降至术后的(11.6±1.2)°,末次随访时为(12.5±2.1)°;VAS量表评分由术前的(5.5±0.7)分降至术后的(1.0±0.6)分,末次随访时为(1.6±0.8)分;AOFAS量表评分由术前的(69.4±3.9)分升至术后的(91.8±3.0)分,末次随访时为(90.6±2.8)分。上述各项参数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上述各项参数术后与末次随访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儿术后症状消失,无复发。2例(2足)术后早期出现局部疼痛,经治疗后好转,无螺钉移位或脱出。 结论:EOTTS可有效改善儿童柔韧性平足症外观,缓解负重及行走时的疼痛症状,中远期随访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距下关节制动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距下关节制动术治疗柔性平足症疗效良好,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距下关节制动器是距下关节制动术的关键,对患者预后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距下关节制动器不断改进优化,相关认识和理念不断更新,包括不同类型制动器的比较、可吸收材料制动器的应用、解剖型制动器概念的提出等。本文就距下关节制动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国汉族Cohen综合征一家系 VPS13B基因变异及临床表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 VPS13B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导致的Cohen综合征患者的致病性以及临床特征。 方法:采用家系调查研究,收集2021年9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就诊的中国汉族Cohen综合征一家系共2代3人,其中患者1例。收集先证者及其父母的临床资料,完善相关眼科及全身检查以评估临床表型;采集该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样本,提取全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对家系成员中进行Sanger测序和家系共分离分析。根据ACMG指南对筛选出来的变异位点进行致病性评分;应用在线工具对变异位点进行致病性预测。以"Cohen综合征"、"Cohen syndrome"和" VPS13B基因"为关键词,检索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Cohen综合征相关文献。总结文献中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致病位点,分析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的关系。 结果:该家系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先证者,男,5岁,双眼夜盲伴畏光、上睑下垂、下睑内翻、倒睫,双眼高度近视,周边视网膜骨细胞样色素沉积,周边部视网膜外层萎缩变薄,闪光视网膜电图未检测出波形;全身发育迟缓,典型面部特征,手指脚趾细长,扁平足,足内翻,肌张力减退,未发现心脏异常;性格过度开朗。先证者临床表现符合Cohen综合征。先证者父母临床表型及辅助检查结果均未见明显异常。全外显子测序显示,先证者携带 VPS13B基因1个无义变异c.11713C>T(p.Gln3905*)和1个剪接变异c.6940+1G>T。经Sanger测序验证,上述变异在该家系中呈共分离。其中c.11713C>T(p.Gln3905*)为未报道的新变异位点,该变异位点使其编码的蛋白质提前终止,影响蛋白质的正常功能。ACMG指南显示2种变异均为致病变异。共检索到12篇中国Cohen综合征的变异位点及临床特征相关文献,结合本研究结果共发现中国患者人群中 VPS13B变异位点共24个,其中移码变异位点发生率较高,占41.7%(10/24),错义变异、剪接变异和无义变异分别占20.8%(5/24)、20.8%(5/24)和16.7%(4/24)。Cohen综合征患者发病年龄为28天~12岁,神经系统、眼、脑、骨骼等全身症状呈散发状态,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 结论:该Cohen综合征家系 VPS13B基因发现1个新的致病变异c.11713C>T,扩大了 VPS13B基因致病变异谱。Cohen综合征患者临床表型具有高度异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进行性塌陷足畸形专家共识解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成人平足症是常见的足部畸形,主要表现为内侧足弓塌陷、跟骨外翻、前足外展。随着对平足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该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理解更加透彻。2020年10月在 Foot & Ankle International杂志上发表了有关平足的最新共识。该共识结合该领域内的最新进展,对平足的命名、诊断、分级及手术治疗等进行了更新。该共识因其制定者的权威性以及内容的全面性代表了对疾病的新认识和新理念,同时也是对成人平足症理论和临床进展的阶段性总结,本文对该共识中内容进行了解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距下关节制动治疗青少年柔韧性平足症术后骨盆冠状面倾角变化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究采用距下关节制动治疗青少年柔韧性平足症术后骨盆冠状面倾斜角度的变化。方法: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接受治疗的25例术前存在骨盆倾斜的青少年柔韧性平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5例,双侧20例。男17例,女8例,年龄(11.2±2.2)岁(9~15岁)。所有患者均采用距下关节制动手术治疗。术后规律随访,并在术后3个月、1年、2年拍摄双下肢站立X线全长片及双足站立正侧位X线片测量足部距骨第一跖骨角(Meary角)、跟骨倾斜角(Pitch角)、双侧踝关节平面高度差、骨盆高度差、骨盆倾斜角及骶髂距离差F值。结果:本组患者平足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Meary角在术后3个月(3.1°±1.5°)较术前(25.9°±4.3°)明显改善( P<0.001),且其在术后1年和2年的对比无明显变化( P=0.748)。Pitch角在术后3个月(16.6°±2.4°)较术前(9.9°±1.5°)明显增高( P<0.001),其在术后1年和2年对比亦无明显变化( P=0.542)。踝穴高度差在术后3个月较术前明显减小( P<0.001),其在术后1年和2年的随访中无明显变化( P=0.159)。术后3个月骨盆高度差为(7.1±1.2)mm,较术前的(12.4±1.7)mm明显减小( P<0.001),术后1年为(3.6±1.8)mm,较术后3个月仍有改善( P<0.001);术后2年与术后1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83)。术后3个月骨盆倾斜角和骶髂距F值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 P<0.001),术后1年亦均进一步改善(均 P<0.05),但术后2年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距下关节制动术可矫正伴骨盆倾斜的青少年柔韧性平足症患者的平足,且术后其骨盆在冠状面的倾斜和不等高会有所改善,但在术后2年的随访期仍不能达到完全纠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跟骨骰骨楔骨截骨术治疗儿童柔韧性扁平足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跟骨骰骨楔骨截骨术治疗儿童柔韧性扁平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8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柔韧性扁平足12例(18足)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患儿全部采用跟骨骰骨楔骨截骨术(calcaneo-cuboid-cuneiform osteotomy,简称3C截骨术)进行手术治疗。记录术时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内固定装置取出时间及末次随访影像资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改进的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量表来评估临床结局。测量并比较足负重正侧位X线片上的6个参数,包括正位距骨第一跖骨角、侧位距骨第一跖骨角、正位距骨跟骨角、侧位距骨跟骨角、距舟覆盖角和跟骨倾斜角。结果:12例患儿手术时年龄为(11.7±3.6)岁,手术时间为(93.1±15.8)min,术中出血(41.9±19.9)ml,内固定装置取出时间为(13.2±7.0)个月。所有患儿术后随访至少22个月,平均时长为31个月。患儿术前VAS疼痛评分为(5.08±0.36)分,比末次随访时的(0.92±0.19)分显著下降( P<0.05)。患儿术前AOFAS评分为(42.9±6.7)分,比末次随访时的(82.9±6.3)分显著上升( P<0.05)。术后6项影像学测量指标中有5项较术前显著改善,正位距骨第一跖骨角、侧位距骨第一跖骨角、正位距骨跟骨角、距舟覆盖角和跟骨倾斜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所有患儿术后未出现截骨不愈合、骨髓炎、伤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12例患儿中有11例取得令人满意的结局。 结论:3C截骨术治疗儿童柔韧性扁平足有满意的疗效,没有严重的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跟骨Hintermann截骨术对柔韧性平足症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Hintermann截骨术(H-LCL)对柔韧性平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H-LCL治疗的30例柔韧性平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39.0±15.2)岁,症状出现时间[ M( Q1, Q3)]为24.0(5.5,102.0)个月。对比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的功能性和影像学评分,功能性评分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矫形协会(AOFAS)评分、患者报告结果测量信息系统(PROMIS)评分中疼痛影响评分(PI)与物理功能评分(PF);影像学评价为足正侧位的Meary角、距舟关节覆盖角、Pitch角及后足力线位中的跟骨外翻角。 结果:手术时间为(82.3±24.4)min,随访时间为(17.9±6.9)个月。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的功能评分和影像学表现对比结果显示,疼痛VAS评分[ M( Q1, Q3)]由5(4,6)分降至2(1,2)分,PI由(59.8±5.0)分降至(44.6±5.7)分,AOFAS由(65.2±10.0)分升至(85.8±3.3)分,PF由50.0(48.5,51.0)分升至58.5(54.0,66.0)分、足正位Meary角由术前的15.7°(10.1°,29.2°)降至3.9°(2.6°,5.3°),足侧位Meary角由13.5°±6.8°降至4.4°±2.6°,足侧位Pitch角由14.0°±3.3°升至18.6°±4.2°,跟骨外翻角由12.6°±7.3°降至4.3°±2.5°,足正位距舟关节覆盖角由20.9°±10.7°降至7.7°±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H-LCL治疗柔软性平足症的纠正能力强,手术便捷,临床疗效好,符合距下关节解剖学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距下关节稳定术应用于平足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扁平足是一种与足内侧纵弓塌陷、足跟外翻和前足外展有关的畸形。其病因及治疗方案受多种因素影响,早期治疗可给予保守治疗,当保守治疗达到一定时间,未能改善症状时,则需采取手术治疗。其中应用Hyprocure的距下关节稳定术是一种新兴的微创手术方式,在矫正畸形方面效果显著,由于Hyprocure的形态设计与跗骨窦部位较为适配,能使距下关节进行正常的三维活动,而不过度纠正或限制足部运动,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具有切口小、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较少的特点,可部分取代跟骨截骨术。本文将回顾近年文献,对距下关节稳定术的优点及传统手术相比的局限性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外侧柱延长术与距下关节制动术治疗儿童柔软性平足症的中期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对比外侧柱延长术与距下关节制动术治疗儿童柔软性平足症的中期疗效。方法: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简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儿童柔软性平足症患者33例(38足)。采取外侧柱延长术(lateral column lengthening,LCL)治疗19例(22足),为LCL组,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9.5±2.3)岁。采取距下关节制动术(extraosseous talotarsal stabilization,EOTTS)治疗14例(16足),为EOTTS组,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10.2±2.1)岁。测量两组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前、后位X线片上距骨第1跖骨角(talar 1 metatarsal angle,T1MT)、距骨第2跖骨角(talar 2 metatarsal angle,T2MT)、距舟覆盖角(talonavicular coverage angle,TCA)、跟骨倾斜角(Pitch角)、跟骨距骨角(Kite角),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Maryland评分、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以及Viladot足印分级。结果:LCL组术后随访36~66个月,平均(44.4±2.2)个月;EOTTS组术后随访38~74个月,平均(47.5±1.7)个月。与LCL组比较,EOTTS组手术时间更短[(45.12±10.15)min vs.(80.47±15.28)min],失血量更少[(20.12±5.90)mL vs.(50.13±10.58)mL],切口长度更短[(1.54±0.86)cm vs.(4.18±1.55)cm],住院时间也更短[(5.25±0.53)d vs.(8.07±2.5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LCL组出现并发症2例,EOTTS组出现并发症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97, P>0.05)。至末次随访时,两组T1MT角、T2MT角、TCA角、Meary角、Pitch角、Kite角均较术前有改善( P<0.05);两组VAS评分及Viladot足印分级均较术前降低( P<0.05),Maryland评分和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较术前提高( P<0.05)。 结论:外侧柱延长术治疗儿童柔软性平足症的总体疗效与距下关节制动术相当,都能取得满意的中期疗效;后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较有应用前景的微创手术方式。但需根据患儿病因、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评价结果综合选择,并辅以其他手术加强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