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下关节稳定术治疗儿童柔韧性平足症中远期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距下关节稳定术(extraosseous talotarsal stabilization,EOTTS)治疗儿童柔韧性平足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11例(21足)柔韧性平足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15足),女3例(6足);年龄(9.7±1.4)岁,范围在8~12.5岁。本组患儿均应用跗骨窦螺钉行EOTTS,并随访5年以上。收集患儿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拍摄的负重位X线片,并测量距骨第一跖骨角(Meary角)和距骨跟骨角(TCA),收集前后位X线片测量距骨第一跖骨角(T1MT)和距骨第二跖骨角(T2M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量表对患儿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足部疼痛及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67.4±4.8)个月,范围在60~75个月。Meary角由术前的(15.0±4.6)°降至术后的(0.7±0.5)°,末次随访时为(0.7±0.7)°;TCA由术前的(43.4±10.0)°降至术后的(30.9±2.9)°,末次随访时为(29.3±2.6)°;T1MT由术前的(15.5±3.5)°降至术后的(7.5±2.4)°,末次随访时为(6.5±2.3)°;T2MT由术前的(29.6±5.1)°降至术后的(11.6±1.2)°,末次随访时为(12.5±2.1)°;VAS量表评分由术前的(5.5±0.7)分降至术后的(1.0±0.6)分,末次随访时为(1.6±0.8)分;AOFAS量表评分由术前的(69.4±3.9)分升至术后的(91.8±3.0)分,末次随访时为(90.6±2.8)分。上述各项参数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上述各项参数术后与末次随访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儿术后症状消失,无复发。2例(2足)术后早期出现局部疼痛,经治疗后好转,无螺钉移位或脱出。 结论:EOTTS可有效改善儿童柔韧性平足症外观,缓解负重及行走时的疼痛症状,中远期随访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跟骨骰骨楔骨截骨术治疗儿童柔韧性扁平足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跟骨骰骨楔骨截骨术治疗儿童柔韧性扁平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8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柔韧性扁平足12例(18足)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患儿全部采用跟骨骰骨楔骨截骨术(calcaneo-cuboid-cuneiform osteotomy,简称3C截骨术)进行手术治疗。记录术时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内固定装置取出时间及末次随访影像资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改进的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量表来评估临床结局。测量并比较足负重正侧位X线片上的6个参数,包括正位距骨第一跖骨角、侧位距骨第一跖骨角、正位距骨跟骨角、侧位距骨跟骨角、距舟覆盖角和跟骨倾斜角。结果:12例患儿手术时年龄为(11.7±3.6)岁,手术时间为(93.1±15.8)min,术中出血(41.9±19.9)ml,内固定装置取出时间为(13.2±7.0)个月。所有患儿术后随访至少22个月,平均时长为31个月。患儿术前VAS疼痛评分为(5.08±0.36)分,比末次随访时的(0.92±0.19)分显著下降( P<0.05)。患儿术前AOFAS评分为(42.9±6.7)分,比末次随访时的(82.9±6.3)分显著上升( P<0.05)。术后6项影像学测量指标中有5项较术前显著改善,正位距骨第一跖骨角、侧位距骨第一跖骨角、正位距骨跟骨角、距舟覆盖角和跟骨倾斜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所有患儿术后未出现截骨不愈合、骨髓炎、伤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12例患儿中有11例取得令人满意的结局。 结论:3C截骨术治疗儿童柔韧性扁平足有满意的疗效,没有严重的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距下关节制动治疗青少年柔韧性平足症术后骨盆冠状面倾角变化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采用距下关节制动治疗青少年柔韧性平足症术后骨盆冠状面倾斜角度的变化。方法: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接受治疗的25例术前存在骨盆倾斜的青少年柔韧性平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5例,双侧20例。男17例,女8例,年龄(11.2±2.2)岁(9~15岁)。所有患者均采用距下关节制动手术治疗。术后规律随访,并在术后3个月、1年、2年拍摄双下肢站立X线全长片及双足站立正侧位X线片测量足部距骨第一跖骨角(Meary角)、跟骨倾斜角(Pitch角)、双侧踝关节平面高度差、骨盆高度差、骨盆倾斜角及骶髂距离差F值。结果:本组患者平足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Meary角在术后3个月(3.1°±1.5°)较术前(25.9°±4.3°)明显改善( P<0.001),且其在术后1年和2年的对比无明显变化( P=0.748)。Pitch角在术后3个月(16.6°±2.4°)较术前(9.9°±1.5°)明显增高( P<0.001),其在术后1年和2年对比亦无明显变化( P=0.542)。踝穴高度差在术后3个月较术前明显减小( P<0.001),其在术后1年和2年的随访中无明显变化( P=0.159)。术后3个月骨盆高度差为(7.1±1.2)mm,较术前的(12.4±1.7)mm明显减小( P<0.001),术后1年为(3.6±1.8)mm,较术后3个月仍有改善( P<0.001);术后2年与术后1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83)。术后3个月骨盆倾斜角和骶髂距F值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 P<0.001),术后1年亦均进一步改善(均 P<0.05),但术后2年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距下关节制动术可矫正伴骨盆倾斜的青少年柔韧性平足症患者的平足,且术后其骨盆在冠状面的倾斜和不等高会有所改善,但在术后2年的随访期仍不能达到完全纠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跟骨Hintermann截骨术对柔韧性平足症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Hintermann截骨术(H-LCL)对柔韧性平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H-LCL治疗的30例柔韧性平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39.0±15.2)岁,症状出现时间[ M( Q1, Q3)]为24.0(5.5,102.0)个月。对比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的功能性和影像学评分,功能性评分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矫形协会(AOFAS)评分、患者报告结果测量信息系统(PROMIS)评分中疼痛影响评分(PI)与物理功能评分(PF);影像学评价为足正侧位的Meary角、距舟关节覆盖角、Pitch角及后足力线位中的跟骨外翻角。 结果:手术时间为(82.3±24.4)min,随访时间为(17.9±6.9)个月。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的功能评分和影像学表现对比结果显示,疼痛VAS评分[ M( Q1, Q3)]由5(4,6)分降至2(1,2)分,PI由(59.8±5.0)分降至(44.6±5.7)分,AOFAS由(65.2±10.0)分升至(85.8±3.3)分,PF由50.0(48.5,51.0)分升至58.5(54.0,66.0)分、足正位Meary角由术前的15.7°(10.1°,29.2°)降至3.9°(2.6°,5.3°),足侧位Meary角由13.5°±6.8°降至4.4°±2.6°,足侧位Pitch角由14.0°±3.3°升至18.6°±4.2°,跟骨外翻角由12.6°±7.3°降至4.3°±2.5°,足正位距舟关节覆盖角由20.9°±10.7°降至7.7°±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H-LCL治疗柔软性平足症的纠正能力强,手术便捷,临床疗效好,符合距下关节解剖学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副舟骨植骨与髂骨植骨Cotton截骨术对儿童柔韧性平足症的疗效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比副舟骨和髂骨在Cotton截骨术中植骨对儿童柔韧性平足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3月在北京同仁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伴有副舟骨痛及前足内翻的柔韧性平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Cotton截骨术。根据Cotton截骨植骨来源不同,将患者分为髂骨植骨组和副舟骨植骨组。其中髂骨组共12例(19足),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 M( Q1, Q3)为11(11,12)岁,随访36(6,48)个月;副舟骨组共9例(16足),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11(11,11)岁,随访12(6,17)个月。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影像学资料,包括足正位X线片距骨第1跖骨角(T1MT)、距舟覆盖角(TNCA),距骨跟骨角(TCA),侧位距骨第1跖骨角(Meary角)、跟骨倾斜角(Pitch角),距骨跟骨角(Kite角),内侧楔骨关节面夹角(CAA)及跟骨长轴位的后足力线角(HAA)。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AOF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Maryland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足部功能变化情况。 结果:21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两组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指标,T1MT、TNCA、Meary角、Pitch角、Kite角、CAA、HAA均较术前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术后各功能评分,如AOFAS、VAS及Maryland评分均较术前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两组CAA角增加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7),髂骨组?CAA为6.0°±2.6°,副舟骨组为4.3°±1.3°。两组其他影像学指标改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髂骨组2例患者术后出现供区疼痛,经保守治疗疼痛可缓解。 结论:与髂骨植骨相比,采用副舟骨植骨的Cotton截骨治疗柔韧性平足症可取得相似的X线随访效果以及相同的临床功能评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柔韧性平足诊治的研究与现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儿童柔韧性平足在儿骨科门诊常见。多数儿童或青少年平足并没有症状,但很多家长担心未来可能出现足部的疼痛或畸形,而寻求儿骨科医生的指导和治疗。基于目前的研究,柔韧性平足在诊断和治疗上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和争议。对于儿童柔韧性平足是一种畸形还是正常足形状的变异,医生之间尚未达成共识。本文主要总结了儿童或青少年柔韧性平足诊治的研究进展,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青少年柔韧性扁平足距下关节制动术长期疗效与韧带松弛程度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探讨青少年柔韧性扁平足距下关节制动术长期疗效与韧带松弛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行距下关节制动术治疗的74例青少年柔韧性扁平足患者,根据评价韧带松弛程度的Beighton评分分为≥4分的韧带松弛组40例、<4分的非韧带松弛组34例,探讨Beighton评分与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足踝能力评分(FAAM)、距舟覆盖角、距骨第1跖骨角、距骨第2跖骨角、Meary角、跟骨倾斜角的相关性.结果:74例患者获得54~65个月随访,平均随访(59.2±4.7)个月.非韧带松弛组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FAAM评分、距舟覆盖角、距骨第1跖骨角、距骨第2跖骨角、Meary角、跟骨倾斜角均明显优于韧带松弛组(P均<0.001).韧带松弛组患者的Beighton评分与手术疗效相关指标存在相关性;非韧带松弛组患者的Beighton评分与手术疗效相关指标无相关性.结论:对于青少年柔韧性扁平足患者,当Beighton评分≥4分诊断为韧带松弛症时,行距下关节制动术的远期疗效与Beighton评分呈负相关,且疗效不及Beighton评分<4分的非韧带松弛症患者.建议青少年柔韧性扁平足患者术前进行韧带松弛程度的Beighton评分,对于韧带松弛症的该类患者谨慎考虑行距下关节制动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成年人柔韧性扁平足运动疗法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23
柔韧性扁平足是成年人较为常见的足部畸形,部分患者可因其引起下肢力线改变从而影响局部及相邻关节受力而继发出现肌骨方面的疾患.积极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柔韧性扁平足的形态及相关症状.其中,运动疗法是临床康复较为推荐的治疗方法之一.目前关于成年人柔韧性扁平足的运动疗法研究除采用缩足运动等单一足内在肌训练方式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基于下肢运动链等相关理论,针对足外在肌及髋、膝周围肌群进行训练,以纠正下肢力线为目的,从而更好地改善足弓形态及功能.此外,通过增加运动中感觉输入以及提高神经中枢处理能力来进行干预也成为治疗成年人柔韧性扁平足的新思路.本文综述当前国内外成年人柔韧性扁平足运动疗法的相关研究,以期为该类疾患的临床康复以及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儿童柔韧性平足症的手术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平足畸形一般可分为柔韧性平足和僵硬性平足,在儿童中,柔韧性平足多见.无症状的柔韧性平足一般无需治疗,而有症状的柔韧性平足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的有症状的儿童柔韧性平足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国内外的文献报道中,儿童柔韧性平足治疗的术式繁多,涉及足踝部的软组织、骨性结构及关节.而关节制动术也逐渐推广.但总体而言,单一的手术无法有效矫正所有的畸形,一般都需联合手术治疗.因此,指导外科医师来合理选择术式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跟骨截骨结合内侧软组织重建治疗儿童柔韧性平足症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目前针对保守治疗无效且症状持续存在的儿童柔韧性平足症,跟骨截骨联合内侧软组织重建是广泛使用的手术方式,但并没有很多文献报道这种手术方式的有效性.目的:研究跟骨截骨术结合内侧软组织重建治疗儿童柔韧性平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跟骨截骨术联合内侧软组织重建手术治疗的16例(22足)儿童柔韧性平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15足),女6例(7足),年龄10~14岁,平均(12.8± 1.2)岁.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足正位X线片距骨第1跖骨角(talo-1st metatarsal angle, T1MT)、距舟覆盖角(talo-na-vicular coverage angle, TNCA)、距骨跟骨角(talo-calcaneal angle, TC),侧位距骨第1跖骨角(Meary角)、跟骨倾斜角(Pitch角)、跟骨距骨角(Kite角)的变化,采用美国足踝医师协会踝-后足评分(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比较术前及术后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6±6.6)个月(10~32个月).2例患者跟骨外侧切口浅表感染,经口服抗生素及换药处理后二期愈合.其余患者切口一期愈合,没有感染和神经损伤.术后3个月,截骨面愈合.除1例患者术后3个月负重时,遗留轻度足部内侧疼痛不适,佩戴矫形鞋垫3个月后症状消失.其余患者后足外翻畸形均获得纠正,内侧纵弓重建,术后4个月疼痛明显消失,患足功能恢复满意.较之术前,末次随访X线片各种测量参数除Kite角外,其余均得到明显改善.AOFAS评分从术前(46.3±4.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91.8±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跟骨截骨结合内侧软组织重建治疗儿童柔韧性平足症,可以恢复足的正常力线,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取得短期的满意疗效,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