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行性塌陷足畸形专家共识解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成人平足症是常见的足部畸形,主要表现为内侧足弓塌陷、跟骨外翻、前足外展。随着对平足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该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理解更加透彻。2020年10月在 Foot & Ankle International杂志上发表了有关平足的最新共识。该共识结合该领域内的最新进展,对平足的命名、诊断、分级及手术治疗等进行了更新。该共识因其制定者的权威性以及内容的全面性代表了对疾病的新认识和新理念,同时也是对成人平足症理论和临床进展的阶段性总结,本文对该共识中内容进行了解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成人巨指指列切除后示指移位病例报告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男,62岁,因右手中环指疼痛畸形就诊。家族自祖辈至儿女四肢或其他系统器官均无先天畸形病史,患者未合并其他系统器官的先天畸形,既往患指未经治疗。临床检查:右中环指肥大畸形,大小为健侧对应手指的2~3倍,两指呈蟹足样分别向尺侧、桡侧侧弯,皮色皮温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粗糙,伴有增生小结节,痛觉过敏,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均僵直无活动度。因中环指畸形,示指和小指无法正常进行屈伸活收展动。大鱼际萎缩塌陷,拇指内收与外展尚可,对掌不能,掌指关节屈伸活动范围较健侧小,指间关节活动度与健侧拇指无明显差别。右手正斜位(DR):右手第3、4指列掌骨及指骨形态欠规则,相应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间隙变窄,部分已融合消失,第3、4掌指关节周围及第3掌骨近段可见不规则骨质增生,且骨质增生影相互融合。患者随机血糖20.0 mmol/L,血压182/105 mmHg,诊断为糖尿病、高血压。待血压、血糖调控平稳后行右中、环指指列切除,示指移位术。于中指近节掌桡侧、环指近节掌尺侧分别作纵向Z字切口,切口向掌根部延伸,并于掌根部交汇形成大"V"形切口,背侧切口同掌侧。逐层切开皮肤、皮下,可见皮下脂肪增生,增生脂肪组织较正常脂肪组织质地略韧,色略黄。切开腕横韧带近端,可见正中神经及其分出的指总神经及中环指的指神经瘤样增生,周径明显增粗,约为正常的2~3倍,周围包绕着增生的脂肪组织。分离神经、血管及屈伸肌腱,血管及肌腱未见明显增粗。中、环指的指骨长、宽度约为健侧2~3倍。第3、4掌骨长度与健侧相近,但第3掌骨的宽度为健侧2倍。中指自掌指关节向桡侧侧弯,环指向尺侧侧弯,第3、4指列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掌骨间关节均可见大量骨赘生成并互相融合,关节间隙不可见,各关节无活动度。于掌骨基底水平结扎并离断手掌、背侧动静脉。完全切除中、环指指神经及对应指总神经及部分正中神经。在第3、4掌骨基底水平完全离断屈、伸肌腱及对应蚓状肌和骨间肌,避免损伤示、小指骨间肌致术后患侧手内在肌无力。切断示、中指,环、小指间掌骨间横韧带并保留残端,可用于示指移位后韧带修复。松解掌骨间关节,从第3、4掌骨基底截断中、环指指列,但保留第3掌骨基底作为残端。用摆锯于第2掌骨基底截指,保护示指神经血管束及屈伸肌腱,将示指向尺侧移位于第三掌骨基底用克氏针固定,C臂机透视确定位置良好,无明显旋转移位后钢板固定。修补中环指掌骨间横韧带残端和腕掌关节及掌指关节的关节囊。将第3、4指列截除后中指近节桡侧和环指近节尺侧皮肤形成筋膜组织瓣修复截指创面,石膏外固定。切除指列整体送检,病理报告:右手中、环指皮下纤维脂肪组织增生。术后每日换药,观察皮瓣血运,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2周复查,切口愈合、无感染,皮瓣无坏死,继续石膏外固定。术后4周右手X线片见移位示指基底骨质愈合,拔除克氏针,保留钢板。嘱患者开始康复训练。术后18个月复查,巨指症无复发,手术切口轻度瘢痕增生,瘢痕血运、弹性良好,未影响手功能。X线片示移位后的示指骨性愈合,轴线良好。拇指内收、外展可,虎口大小可,拇指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主动屈伸关节活动度与术前相同,对掌功能较差。根据Jebesen手功能标准测试患侧整体手功能,患者可以用移位后的示指和拇指握笔写字、模拟翻树叶、模拟进食、摆放大件物品、挪动空盛物罐。记录健侧与患侧示小指掌指关节、指间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度。采用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vement,TAM)系统评定法测定,可得右手示指TAM约为健侧的76.2%,右手小指TAM约为健侧的76.1%,移位的示指和小指活动度均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距下关节稳定术应用于平足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扁平足是一种与足内侧纵弓塌陷、足跟外翻和前足外展有关的畸形。其病因及治疗方案受多种因素影响,早期治疗可给予保守治疗,当保守治疗达到一定时间,未能改善症状时,则需采取手术治疗。其中应用Hyprocure的距下关节稳定术是一种新兴的微创手术方式,在矫正畸形方面效果显著,由于Hyprocure的形态设计与跗骨窦部位较为适配,能使距下关节进行正常的三维活动,而不过度纠正或限制足部运动,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具有切口小、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较少的特点,可部分取代跟骨截骨术。本文将回顾近年文献,对距下关节稳定术的优点及传统手术相比的局限性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成人获得性扁平足及其相关损伤的影像诊断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成人获得性扁平足畸形(AAFD)是骨骼肌肉成熟后出现的一种以前足外展、后足外翻及足内侧纵弓塌陷甚至消失为特征的疾病,部分患者会出现足踝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关节错位和足部软组织损伤,主要病因是胫骨后肌腱功能不全。足负重X线摄影是诊断AAFD的金标准,MRI可用于评估AAFD合并的软组织损伤。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对扁平足进行诊断和评估,可检测导致扁平足的病因以及扁平足相关的并发症,并对扁平足进行分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本文主要描述了与AAFD相关的病因、影像学评估、疾病分期和治疗,旨在提高放射科医师和骨科医师对AAFD影像评估方法的认识和正确运用,更好地为AAFD患者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跟骨骨折畸形愈合导致患者严重疼痛、功能障碍甚至残疾,疾病负担沉重。其病理改变的复杂性、多样性要求临床医师进行个体化精准评估和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常见病理改变包括跟骨增宽、高度丢失、内外翻、距下关节塌陷、不匹配、退变、外侧软组织激惹、跟腱短缩以及创伤性平足症等。跟骨正常解剖形态的重建是跟骨骨折良好疗效的前提,本文就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诊断和评估、分型以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供业界参考。临床上宜结合患者自身要求和具体情况,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以求达到满意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距下关节制动联合软组织手术治疗大龄儿童柔性平足症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距下关节制动联合软组织手术治疗青少年柔性平足症的手术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通过距下关节制动联合跟腱或腓肠肌松解及足内侧软组织紧缩术治疗青少年柔性平足症患儿20例,22侧足。其中男13例,15侧足,女7例,7侧足。2例男性患儿为双侧柔性平足症。患儿年龄8~12岁,平均9.5岁。采用AOFAS评分、VAS评分和患足负重位X线摄片对手术前后情况进行评价。结果:18例患儿20侧足获得随访18~36个月,平均25.3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术后足部疼痛,足弓塌陷等症状较前明显缓解。末次随访时Meary角由术前的(17.5°±4.4°)改善为术后(4.1°±1.2°)( P<0.05),X线正位片第一跖距角由术前的(15.3°±3.1°)改善为术后(4.8°±1.3°)( P<0.05),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的(66.6±5.8)分改善为术后(88.6±7.9)分( P<0.05),VAS评分由术前的(6.6±0.6)分改善为术后(1.7±0.3)分( P<0.05)。 结论:距下关节制动联合软组织手术能更好的矫正畸形,恢复力线,是治疗青少年柔性平足症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获得较高的临床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20 AOFAS进行性塌陷足畸形分类与命名共识》的解读
编辑人员丨2024/2/3
近来,基于胫后肌腱功能不全(posterior tibial tendon dysfunction,PTTD)对成人获得性平足畸形(adult acquired flat-foot deformity,AAFD)的传统分类方式受到了质疑.2020年发布的专家共识提出一种新的分类方式,并建议使用进行性塌陷足畸形(progressive collapsing foot deformity,PCFD)这一命名取代之前的PTTD.新版分类系统基于柔韧性、畸形的位置和类型对PCFD分类,能够更全面地阐明这类畸形状态.本文将对新版分类共识进行解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多平面重建颧骨上颌骨复合体部软硬组织结构的测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研究表明骨性Ⅲ类错畸形涉及到患者整个颅颌面部的软硬组织异常,严重者需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于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类错患者常伴有面中部组织的塌陷,颧上颌复合体作为面中部的重要骨性支撑影响面部外形,因此正畸或正颌治疗设计需将该部分的软硬组织形态特征作为重要参考.目的:通过锥形束CT多平面重建视野测量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类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人群颧上颌复合体部软硬组织形态差异.方法:选择30例上颌发育不足骨性Ⅲ类患者为试验组,另取30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锥形束CT图像,所得图像以DICOM格式导入MIMCS19.0进行多平面重建,确定参考平面后,定义矢状向水平向共6个测量平面,其并与颧上颌复合体前表面相交于8点,在水平位图像上测量各点处的软硬组织厚度、在轴向和矢状向测量角度.结果与结论:①试验组颧上颌复合体表面各测量位点硬组织厚度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软组织厚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试验组S2,S3,I1处测量角度矢状向上颌角、矢状向颧突角小于对照组,而IMTA大于对照组(P<0.05);③伴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类患者颧骨上颌骨复合体各测量位点处硬组织矢状向发育不足,表面软组织厚度两组间差异不显著,因此推测伴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类患者颧上颌部外观可能更显平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解剖型锁定接骨板结合植骨支撑治疗骰骨粉碎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解剖型锁定接骨板结合植骨支撑治疗骰骨粉碎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7年3月在本科应用解剖型锁定接骨板结合植骨支撑治疗的骰骨粉碎骨折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1~65岁,平均(48.05±12.15)岁.使用Maryland足部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进行临床功能评价,行影像检查,测量站立位X线片上骰骨长度(L)、高度(H)、宽度(W)以及外侧纵弓角(LA)、跟骨第五跖骨角(CM)的数据,并与健侧足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2.12~5.84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42±1.63)年,末次随访Maryland足部评分(92.74±3.82)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91.81±4.62)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随访中未出现足弓塌陷及前足外展畸形.末次随访伤侧骰骨平均长度(31.41±1.14) mm、高度(30.69±2.20) mm、宽度(24.59±2.57) mm、外侧纵弓角(137.21±4.81).、跟骨第五跖骨角(12.49±0.48).,与健侧骰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型锁定接骨板结合植骨支撑治疗粉碎性骰骨骨折可实现解剖复位,足部稳定,功能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腰骶段塌陷型结核后凸畸形后路截骨矫形术后内固定并发症的原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总结分析腰骶段塌陷型结核后凸畸形患者行后路非对称全脊椎截骨矫形术(posterior asymmetric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AVCR)后内固定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行PAVCR治疗的45例腰骶段塌陷型结核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7例,女18例,平均年龄38.6±17.4岁(22~65岁),平均随访时间36.4±9.8个月(24~66个月).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行全脊柱正侧位X线、畸形节段CT、MRI检查,术后随访行正侧位X线检查及腰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必要时行CT复查.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螺钉松动及连接棒断裂进行分组,比较无内固定并发症组分别与螺钉松动组、连接棒断裂组患者性别、年龄、截骨节段、融合节段、骨密度、远端锚定点数量比、术前、术后(2周)及终末随访局部后凸Cobb角、冠状面侧凸Cobb角、ODI评分.应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内固定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相应预防策略.结果:9例患者发生内固定并发症,平均发生时间25.4±7.3个月,发生率20%.其中固定远端螺钉松动5例,连接棒断裂3例,固定远端螺钉松动合并对侧连接棒断裂1例.无并发症组与螺钉松动组比较,术后2周局部后凸Cobb角有统计学差异(19.2°±6.3° vs 24.5°±8.7°,P<0.05)、终末随访局部后凸Cobb角有统计学差异(21.2°±6.1° vs 28.4°±8.4°,P<0.05),终末随访ODI评分有统计学差异(11.1±3.6 vs 17.3±4.3,P<0.05).无并发症组与连接棒断裂组比较,术后2周局部后凸Cobb角有统计学差异(19.2°±6.3° vs 25.6°±7.3°,P<0.05),终末随访局部后凸Cobb角有差异(21.2°±6.1° vs 30.2°±7.9°,P<0.05),终末随访ODI评分有差异(11.1±3.6 vs 19.5±5.8,P<0.05).无并发症组与螺钉松动组远端锚定点数量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密度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无并发症组与连接棒断裂组远端锚定点数量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局部后凸Cobb角、术前、术后2周及终末侧凸Cobb角、术前ODI、术后ODI三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腰骶段塌陷型结核后凸畸形行PAVCR术后存在发生螺钉松动及连接棒断裂的风险,术后残留后凸、远端锚定点数量不足、前中柱融合不良及骨质疏松可能造成腰骶段塌陷型结核后凸畸形术后螺钉松动,而术后残留后凸、中段锚定点缺失、前中柱融合不良与连接棒断裂发生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