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灭活副干酪乳酪杆菌N1115对海马神经细胞发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探究热灭活副干酪乳酪杆菌 N1115 对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细胞发育的影响.方法 出生 24 h 内Wistar 乳鼠经断头后剥离海马组织,立即进行原代海马神经细胞分离培养.培养 7 d 后的原代海马神经细胞被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热灭活副干酪乳杆菌N1115 干预组(N组),C组不做干预,仅加入DMEM高糖培养液,N组加入经热灭活处理的N1115 菌悬液,两组细胞于 37℃,5%CO2 的细胞孵箱分别培养 6、24 h,培养结束后MTT法检测海马神经细胞活力,RT-PCR 和 Western blot 测定原代海马神经细胞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γ-氨基丁酸 A 型受体α1 亚型(γ-aminobutyric acid type A receptor α1,GABAAα1)、γ-氨基丁酸 B 型受体 1 亚型(γ-aminobutyric acid type B receptor 1,GABAb1)和 5-羟色胺受体 1A(HTR1-A-5-hydroxytryptamine receptor 1A Gene,5HT1A)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C组相比,干预 6、24 h时,原代海马神经细胞的细胞活率明显上升(P<0.05);干预 6 h时BDNF基因表达量升高(P<0.01),GABAb1 的基因表达量降低(P<0.01).干预 6、24 h时,BDNF、5HT1A的蛋白表达量均升高(P<0.05),GABAAα1、GABAb1 的蛋白表达量均降低(P<0.01).结论 热灭活副干酪乳酪杆菌N1115 可以显著提高海马神经细胞的活率,增加BDNF的分泌和 5HT1A的表达,并抑制GABAAα1、GABAb1 的表达,展现出调控神经细胞发育和神经递质功能表达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9050与γ-氨基丁酸A型受体作用机制及药效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探讨新型喹唑啉酮类化合物9050对不同亚型GABAA受体功能的影响,并与其结构类似物甲喹酮(MTQ)比较;评价其对睡眠障碍、癫痫等潜在适应症的影响.方法 在爪蟾卵母细胞上表达不同亚型GABAA受体,应用双电极电压钳技术评价 9050的作用特点;连续3dsc给予利血平1 mg·kg-1构建小鼠抑郁致睡眠障碍模型,通过脑电/肌电记录评价9050药效;构建小鼠海人藻酸癫痫模型,评价9050的抗惊厥活性.结果 ① 在EC8 GABA存在下,9050对α1β2γ2,α2β2γ2,α4β2δ和α6β2δ受体有变构调节作用,其中,与突触外受体相比,9050对突触内受体,尤其是对α1β2γ2受体亲和力更强,效价更高,EC50为0.3 μmol·L-1;与突触内受体相比,9050对突触外受体,尤其是α6β2δ受体调节效能更高,最大调节效能可达400%以上;② 在没有GABA存在下,9050均可直接激动突触内和突触外受体,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流;③ 在抑郁致睡眠障碍模型中,9050可提高睡眠稳定性,增加睡眠深度,降低睡眠碎片化;④在海人藻酸癫痫模型中,9050可延长阵发性痉挛和强直性痉挛潜伏期,降低惊厥发生次数和平均发作等级.结论 9050兼有对突触内外受体直接激动作用和变构调节作用,且具有改善抑郁致睡眠障碍和抑制海人藻酸诱导癫痫发作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异氟醚∕丙泊酚不同配伍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损伤时GABAA受体α1亚基稳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异氟醚∕丙泊酚不同配伍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损伤时 GABAA受体(GABAAR)α1亚基稳态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Wistar 大鼠胎鼠海马神经元,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神经元分为6组(n=60):正常对照组(C组)、缺氧组(H组)、异氟醚组(I组)、丙泊酚组(P 组)、异氟醚∕丙泊酚不同配伍组(IP1组和IP2组).H组缺氧6 h;I组和P组缺氧6 h后分别经1.9%异氟醚和22.4 μmol∕L丙泊酚孵育3 h;IP1组和IP2组缺氧6 h后分别经1.0%异氟醚+6.7 μmol∕L丙泊酚、1.4%异氟醚+3.4 μmol∕L丙泊酚孵育3 h;随后更换正常培养基培养.培养24 h时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qPCR法检测GABAAR α1亚基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胞膜GABAAR α1亚基的表达,采用免疫沉淀和Western blot法检测GABAAR α1亚基内质网相关降解(ERAD)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检测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其余5组神经元活力降低,GABAAR α1亚基mRNA和胞膜GABAAR α1亚基表达下调,CHOP 表达上调, GABAAR α1亚基ERAD水平升高(P<0.05).与 H 组比较,I 组、P 组和 IP2组神经元活力降低, GABAAR α1亚基mRNA和胞膜GABAAR α1亚基表达下调,CHOP表达上调,GABAAR α1亚基ERAD水平升高(P<0.05),IP1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组或P组比较,IP1组和IP2组神经元活力升高,GABAAR α1亚基mRNA和胞膜 GABAAR α1亚基表达上调,CHOP 表达下调, GABAAR α1亚基ERAD水平降低(P<0.05).与IP1组比较,IP2组神经元活力降低,GABAAR α1亚基mRNA和胞膜GABAAR α1亚基表达下调,CHOP表达上调,GABAAR α1亚基ERAD水平升高(P<0.05).结论 1.0%异氟醚+6.7 μmol∕L丙泊酚配伍时不加重缺氧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GABAAR α1亚基稳态破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五味子乙素对ICR小鼠的抗焦虑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SchB)对ICR小鼠的抗焦虑作用,并阐明其相关机制.方法:ICR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灌胃给予双蒸水)、2.5 mg·kg-1SchB组、5.0 mg·kg-1 SchB组和10.0 mg· kg-1SchB组(灌胃给予相应剂量SchB).各组小鼠连续灌胃给药7d后,进行十字迷宫及零迷宫实验;实验结束后,取空白对照组及SchB 10 mg·kg-1组小鼠外周血及脑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外周血和脑组织中γ氨基丁酸(GABA)及谷氨酸(Glu)水平,计算GABA/Glu比值;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GABAA受体α1亚单位(GABAARα1)与GABAA受体γ2亚单位(GABAARγ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0和10.0mg·kg-1SchB组小鼠在高架十字迷宫中进入开臂的次数百分率明显增加(P<0.05或P<0.01),开臂滞留时间百分率明显增加(P<0.05或P<0.01),在高架零迷宫中进入开臂次数百分率明显增加(P<0.01),开臂探头次数百分率明显增加(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0.0 mg·kg-1SchB组小鼠外周血及脑组织中GABA水平明显增加(P<0.01),Glu水平明显降低(P<0.01),GABA/Glu的比值明显升高(P<0.01),脑组织中GABAA Rα1和GABAA Rγ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SchB对小鼠具有抗焦虑作用,该作用可能与调节外周血和脑组织中GABA和Glu水平及脑组织中GABAARα1和GABAARγ2表达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GABAAα1表达上调与甲醛致急性疼痛有关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甲醛致急性疼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LPAG)γ-氨基丁酸 A 受体 α1亚基(GABAAα1)的表达变化.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2)和甲醛致痛组(F组,n=12):于右侧后足底注射0.9%氯化钠溶液和2%甲醛各50 μL.记录大鼠建模后1 h内每5 min的缩足舔爪时间,分别统计两时相缩足舔爪时间之和,作为大鼠疼痛学评分;记录大鼠建模后1 h内每10 min各时间点的机械痛阈;1 h后处死大鼠,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vLPAG处GABAAα1相对表达量.结果 F组大鼠出现了明显的缩足舔爪的急性疼痛表现,且呈两相性,疼痛学评分均高于C组(P<0.05);机械痛阈各时点均低于C组(P<0.05);F组GABAAα1蛋白表达含量较C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GABAAα1表达上调与大鼠急性疼痛痛阈降低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精氨酸加压素对大鼠视前区GABAA受体 亚单位磷酸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精氨酸加压素(AVP)对大鼠视前区γ-氨基丁酸(GABA)A型受体(GABAA受体)亚单位(α、β和γ2)表达和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AVP组、V1a受体抑制剂+AVP组和V1a受体抑制剂组(均n=10);腹腔注射AVP或V1a受体抑制剂0.5 h后,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视前区GABAA受体亚单位(α、β和γ2)表达及磷酸化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VP或V1a受体抑制剂组大鼠视前区GABAA受体亚单位表达均无显著变化;AVP能显著上调视前区GABAA受体γ2亚单位的磷酸化水平(P<0.05);AVP显著增加蛋白激酶C(PKC)和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表达和磷酸化(P<0.01).结论:外源性AVP不影响GABAA受体亚单位(α、β和γ2)表达,但主要通过V1a受体激活PKC和CaMKⅡ,影响γ2亚单位磷酸化水平,从而调制视前区GABAA受体介导的抑制性突触传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α7-nAChR基因敲除小鼠海马神经元突触传递和神经网络的电生理表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研究显示,含有α7亚基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α7-nAChR)基因敲除(α7 KO)的小鼠表现出很少的功能表型.本文旨在研究α7 KO对小鼠海马电生理特征的影响.用标准胞外场电位记录评估α7 KO对小鼠海马CA3-CA1突触传递的影响,用穿孔膜片钳记录检测小鼠海马单个神经元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γ-aminobutyric acid A-type receptor,GABAA-R)的电生理学表型.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小鼠相比,α7 KO小鼠海马CA1神经元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ield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fEPSP)斜率显著降低,卡巴胆碱诱发的θ振荡显著减少.在给予GABAA-R激动剂蝇覃醇(mus-cimol)条件下,与野生型小鼠相比,α7 KO小鼠海马CA1和CA3神经元I-V曲线均向去极化方向明显移动.以上结果提示,α7 KO小鼠海马CA3-CA1突触传递显著受损,GABAA-R成熟显著延迟,表明α7-nAChR基因缺失可显著改变海马的电生理功能,这可能为α7-nAChR在海马功能和海马相关疾病中作用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GABAAα3表达的性别差异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LPAG)γ-氨基丁酸A型α3亚基(GABAAα3)受体表达的差异.方法 大鼠24只,雌(F组)雄(M组)各12只;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复制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记录大鼠在各时间点(术前1 d及术后1、3、7和14 d)的机械痛阈和冷痛阈.Western blot检测vLPAG处GABAAα3受体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术前相比,F组与M组大鼠均出现明显的机械痛敏和冷痛敏反应,F组较M组机械痛阈更低(P<0.05),F组冷缩足次数多于M组(P<0.05);术后14 d vLPAG处GABAAα3受体蛋白表达增加,F组明显高于M组(P<0.05).结论 神经病理性疼痛雌性大鼠较雄性大鼠更敏感,vLPAG处GABAAα3受体表达的上调可能与大鼠痛阈降低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麻醉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大鼠术后脑组织hnRNPA2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麻醉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大鼠术后脑组织核不均一性核糖核蛋白A2 (hnRNPA2)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16~18月龄,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致其重度狭窄的方法建立MCI模型.取MCI模型制备成功的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2):假手术组(SH组)、七氟醚麻醉组(S组)、丙泊酚麻醉组(P组)和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麻醉组(SP组).S组吸入3%七氟醚;P组静脉输注丙泊酚40 mg· kg-1·h-1;Sp组吸入1.7%七氟醚,静脉输注丙泊酚20 mg·kg-1,h-1.3组麻醉时间均为3h.待大鼠翻正反射消失后,行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7d时行Y迷宫实验,计算新异臂(N臂)停留时间百分比;行旷场实验,记录活动总路程和中央区活动时间;然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海马hnRNAP2和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α1亚基(GABAA-α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SH组比较,S组和P组N臂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海马hnRNPA2表达上调,GABAA-α1表达下调,SP组海马hnRNPA2表达上调(P<0.05),N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和海马GABAA-α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或P组比较,SP组N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升高,海马hnRNPA2表达下调,GABAA-α1表达上调(P<0.05);4组间活动总路程及中央区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麻醉不加重MCI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可能与上调脑组织hnRNPA2表达,维持GABAA-α1稳定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以GABAA受体为靶点的麻醉和镇静药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在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中,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GABA )受体以两种形式存在:GABAA 受体(γ-aminobutyric acid receptors, GABAA R )和GABAB 受体(γ-hydroxybutyric acid receptors, GABAB R ).GABAA R是五次跨膜的配体门控通道的半胱氨酸环家族,在大脑调节记忆、意识及睡眠中具有一定的作用.GABAA R有许多亚基,它们决定受体的亲和力,传导性和其他性质.在人类中主要有6个α亚基,3个β亚基,3个γ亚基及δ、ε、π、θ等15个亚基[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