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hoA在氢减轻脂多糖致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Ras同源家族成员A(RhoA)在氢减轻脂多糖(LPS)致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和1%青链双抗的DMEM/F12培养基中,传代至第4~6代的细胞用于实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 n=36):对照组(A组)、富氢液组(B组)、LPS组(C组)、LPS+富氢液组(D组)、LPS+RhoA抑制剂C3酶组(E组)和LPS+富氢液+RhoA激活剂U-46619组(F组)。A组、C组和E组采用正常培养基培养,B组、D组和F组采用含饱和氢气培养基培养,C组、D组、E组和F组加入LPS,终浓度1 μg/ml;E组于加入LPS前2 h加入C3酶,终浓度3 μg/ml;F组于加入LPS前3 h加入U-46619,终浓度10 mg/ml。分别于LPS孵育后6、12和24 h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和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于LPS孵育后24 h时采用LDH法测定细胞LDH释放率,MTT法测定细胞活力,GST pull-down法测定RhoA活性。 结果:与A组比较,C组孵育6、12和24 h时occludin和VE-cadherin表达下调,孵育24 h时细胞活力降低,LDH释放率和RhoA活性升高( P<0.05);与C组比较,D组孵育6、12和24 h时occludin和VE-cadherin表达上调,孵育24 h时细胞活力升高,LDH释放率和RhoA活性降低( P<0.05);与C组比较,E组孵育6、12和24 h时occludin和VE-cadherin表达上调,孵育24 h时细胞活力升高,LDH释放率和RhoA活性降低( P<0.05);与D组比较,F组孵育6、12和24 h时occludin和VE-cadherin表达下调,孵育24 h时细胞活力降低,LDH释放率和RhoA活性升高( P<0.05)。 结论:RhoA参与了氢减轻LPS致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损伤的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蛋白组学技术探究危重烧伤患者血小板外囊泡凝血反应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应用蛋白组学技术探讨危重烧伤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小板外囊泡(PLT-EVs)中参与凝血反应的差异蛋白。方法: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健康体检者和重度烧伤患者各6例,抽取静脉血,高速离心法获取PLT-EVs,通过透射电镜、纳米颗粒分析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鉴定。通过蛋白组学技术分析并定量两组PLT-EVs蛋白质,以差异倍数=1.5(上调或下调)筛选差异蛋白,将差异表达蛋白通过基因本体论数据库(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进行分析,筛选凝血相关差异前6种蛋白并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两组均值,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电镜下外囊泡呈典型双层膜类圆形颗粒结构,Western blot法显示TSG101、CD63、CD9、CD81阳性,两组外囊泡平均粒径分别为168.0 nm和153.5 nm。定量PLT-EVs中853种蛋白,其中191种蛋白上调,77种蛋白下调,差异蛋白GO和KEGG分析表明:主要涉及凝血功能、炎性反应、免疫反应和机体修复调节等生物过程。差异量前6位参与凝血反应蛋白为纤维酶原、细胞分裂蛋白5、Rho相关蛋白激酶1、Rap1GTP酶激活蛋白2、GRB2相关接头蛋白2和蛋白激酶Cα型。结论:PLT-EVs差异蛋白分析可为危重烧伤患者血小板功能及对凝血反应的调节机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环状RNA ADP核糖基化因子GTP酶激活蛋白调控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迁移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RNA)ADP核糖基化因子GTP酶激活蛋白(ASAP1)调控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成纤维细胞(SFs)增殖及迁移机制。方法:提取RA及关节外伤患者SFs行后续实验。分别用Lipofectamine 3000将si-NC、si-circASAP1、miR-NC、miR-144-3p mimics、pcDNA-NC、pcDNA-circASAP1、抗miR-NC与si-circASAP1、抗miR-144-3p与si-circASAP1分别转染RA-SFs(记为si-NC组、si-circASAP1组、miR-NC组、miR-144-3p组、pcDNA-NC组、pcDNA-circASAP1组、抗miR-NC+si-circASAP1组、抗miR-144-3p+si-circASAP1组)。未转染RA-SFs记为对照组(NC组)。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增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circASAP1和微小核糖核酸144-3p(miR-144-3p)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circASAP1靶向调控miR-144-3p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用SNK- q检验)。 结果:RA患者滑膜组织及SFs中circASAP1表达高于关节外伤患者滑膜组织及SFs(滑膜组织2.46±0.28比1.00±0.12,SFs中3.16±0.15比1.00±0.11),miR-144-3p低于关节外伤患者滑膜组织及SFs(滑膜组织0.43±0.11比1.00±0.15,SFs中0.38±0.03比1.0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0.949、26.182, P<0.05)。si-circASAP1组RA-SFs的circASAP1、MMP-2、MMP-9表达、细胞活力和细胞迁移数均低于NC组和si-NC组(0.47±0.03比1.00±0.07、1.02±0.10,0.41±0.03比0.83±0.07、0.81±0.06,0.35±0.03比0.77±0.06、0.75±0.06,0.57±0.05比1.12±0.07、1.11±0.09,97.00±7.23比194.00±13.25、203.00±1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66.272、161.234、187.111、194.126、258.352, P<0.05)。miR-144-3p组RA-SFs的miR-144-3p表达高于miR-NC组(2.09±0.15比1.00±0.09),MMP-2、MMP-9表达、细胞活力和细胞迁移数均低于miR-NC组(0.37±0.02比0.83±0.07、0.31±0.02比0.74±0.06、0.62±0.05比1.21±0.07、115.00±7.36比197.00±1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8.693、18.956、20.397、20.541、16.949, P<0.05)。抗miR-144-3p+si-circASAP1组RA-SFs中miR-144-3p表达量低于抗miR-NC+si-circASAP1组(0.49±0.05比1.00±0.07),MMP-2、MMP-9蛋白表达、细胞活力及细胞迁移数高于抗miR-NC+si-circASAP1组(0.89±0.06比0.40±0.03、0.72±0.07比0.34±0.02、1.02±0.08比0.57±0.04、188.00±10.67比95.00±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7.786、21.913、15.659、15.194、22.673, P<0.05)。 结论:RA患者circASAP1表达增高而miR-144-3p表达降低,抑制circASAP1通过上调miR-144-3p可降低SFs增殖和迁移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GTP酶激活蛋白SH3功能区结合蛋白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放疗疗效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探讨GTP酶激活蛋白SH3功能区结合蛋白1(G3BP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放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检测133例NSCLC患者组织中G3BP1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NSCLC临床病理参数及放疗疗效的关系.[结果]NSCLC患者组织中G3BP1蛋白水平在不同肿瘤直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患者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NSCLC组织中G3BP1蛋白水平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3BP1评价疗效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最佳截断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02、2.33、86.54%和61.73%.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急性放射性肺炎及G3BP1水平是影响NSCLC放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G3BP1与NSCLC肿瘤直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其水平可为评价患者的放疗疗效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巢颗粒细胞胰岛素抵抗的相关信号通路
编辑人员丨2024/3/16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发生发展有关,而与IR相关的胰岛素信号通路异常会引起卵巢局部代谢紊乱,进而影响卵泡发育及卵子质量.PCOS卵巢颗粒细胞中胰岛素作用的经典通路,包括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通路和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通路;与炎症相关的通路包括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通路等;氧化应激相关通路包括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途径和GTP酶免疫相关蛋白7(GTPase of immunity-associated protein 7,GIMAP7)/音猬因子(sonic hedgehog,SHH)途径;与脂质代谢相关的通路如激活转录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ATF4)通路等.明确PCOS患者卵巢颗粒细胞中IR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增进PCOS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进一步为PCOS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TBC蛋白家族成员在人类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TBC(Tre-2/Bub2/Cdc16)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由2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保守性蛋白质结构域,含有该结构域的蛋白质被称为TBC蛋白.TBC蛋白具有GTPase激活活性,可促进小G蛋白Rab-GTP水解为Rab-GDP,从而参与特异的胞内转运过程.在哺乳动物中,部分TBC蛋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功能异常与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介绍了哺乳动物TBC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近年来TBC蛋白在人类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期为深入解析TBC蛋白的致病机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SRGAP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对预后判断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Slit-Robo GTP酶激活蛋白1(Slit-Robo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 1,SRGAP1)在卵巢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SRGAP1蛋白在卵巢良性囊肿组织、卵巢癌组织及腹膜转移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通过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技术验证.评估SRGAP1与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年龄、国际妇产科联盟(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组织学分型、病理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采用Kaplan Meier plotter分析SRGAP1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卵巢癌组织中SRGAP1表达高于卵巢良性囊肿组织和腹膜转移组织(P<0.05).SRGAP1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的组织学分型和病理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RGAP1低表达患者相比,SRGAP1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展后生存期(PPS)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结论:SRGAP1在卵巢癌中表达上调,其高表达与卵巢癌的不良预后有关,可考虑作为卵巢癌预后不良的特异性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血小板活化中GTP结合蛋白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血小板通过兴奋剂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得以激活。血小板上存在两类GTP结合蛋白,它们与血小板活化有关。一类是G蛋白,能调节兴奋剂受体与细胞酶的相互作用;另一类是低分子量结合蛋白,在其他细胞中与蛋白质运输、细胞活化和恶性转化有关,而在血小板中其作用尚不清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杜仲叶总黄酮通过RhoA/ROCK信号通路参与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修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从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ROCK)通路探讨杜仲叶总黄酮促进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修复的机制.方法 取SD雄性大鼠,用改良二次注血法建立脑出血模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杜仲叶总黄酮组、RhoA抑制剂组、RhoA激动剂组、杜仲叶总黄酮+RhoA激动剂组,每组20只.杜仲叶总黄酮组灌胃200 mg/kg杜仲叶总黄酮,RhoA抑制剂组腹腔注射1 mg/kg的RhoA抑制剂Y27632,RhoA激动剂组腹腔注射30μg/kg的RhoA激动剂U-46619,杜仲叶总黄酮+RhoA激动剂组灌胃200 mg/kg杜仲叶总黄酮的同时腹腔注射30μg/kg U-46619,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灌胃10 mL/kg生理盐水,1次/d,连续7 d.给药结束后,观察大鼠行为变化,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对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行评估;取脑组织后称质量,计算脑组织含水量,然后制备脑组织切片并计算脑血肿体积百分比;透射电镜观察血肿周围组织神经突触结构变化;TUNEL染色法观察血肿周围组织神经元凋亡;鬼笔环肽染色观察血肿周围组织神经元骨架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血肿周围组织RhoA、ROCK、细胞骨架蛋白(F-actin)、丝切蛋白(cofilin)、磷酸化cofilin(p-cofilin)、促神经元及突触生长相关蛋白[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3(NT3)、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突触素(SYP)]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血肿体积百分比升高,血肿周围组织神经元凋亡及骨架结构损伤,神经突触结构改变严重,RhoA/ROCK通路激活,促神经元及突触生长相关蛋白表达降低(P<0.05).杜仲叶总黄酮或RhoA抑制剂干预治疗均可抑制RhoA/ROCK通路激活介导的神经元骨架结构改变,提高促神经元及突触生长相关蛋白表达,缓解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神经元损伤及凋亡,促进神经功能修复(P<0.05).RhoA激动剂可促进RhoA/ROCK通路激活,加重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并削弱杜仲叶总黄酮的促神经功能修复作用(P<0.05).结论 杜仲叶总黄酮可通过抑制RhoA/ROCK通路活化来改善脑出血大鼠出血症状,促进神经功能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潜在靶基因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6
编辑人员丨2023/8/5
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regulators of G protein signaling, RGS)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共享一个保守的RGS结构域,其核心均具有一组含有130个氨基酸的相同序列.它们能直接与活化的G蛋白α亚单位结合,激活鸟苷三磷酸酶,促进鸟苷三磷酸的水解,从而对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相关信号通路反应产生负性调控作用[1-2].RGS家族由许多成员构成,根据结构序列的同源性,典型的RGS蛋白被分为四个亚家族(R4、R7、RZ和R12)[3].RGS6是R7亚家族的一个独特成员,已被证明具有G蛋白信号调节和非G蛋白信号调节双重功能,与心血管系统的关系极为密切[4].我们就RGS6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其具体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基因治疗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