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良腹腔镜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近期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L-ELAPE)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空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收治的60例行L-ELAPE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2例,女28例;年龄为(58±12)岁,年龄范围为38~75岁。60例患者中,30例行改良L-ELAPE,设为改良组,30例行传统L-ELAPE,设为对照组。改良组患者腹部手术步骤同传统L-ELAPE。改进部分如下:(1)当肿瘤位于直肠前壁时,采用折刀位直视下完成会阴部手术;(2)为避免小肠术后坠入盆腔,均在腹腔镜下关闭盆底腹膜,必要时放置生物补片。对照组患者腹部及会阴部手术均在截石位下施行,将生物补片缝合于肛提肌边缘。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方式进行随访,患者术后3个月行盆腔CT检查,了解患者小肠坠入骶前间隙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1)手术情况:改良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及术后1个月内死亡患者。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全组标本质量评分、前壁肿瘤标本质量评分分别为(359±105)min、(192±99)mL、(17±6)枚、(4.1±0.8)分、(4.7±0.5)分;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68±37)min、(136±61)mL、(15±5)枚、(3.5±0.7)分、(3.9±0.7)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全组标本质量评分、前壁肿瘤标本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613,2.130,2.871, 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521,0.864, P>0.05)。(2)术后情况:改良组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饮食时间、术后尿管拔除时间、术后第1天C反应蛋白量、术后住院时间、会阴部并发症发生例数分别为(3.3±1.1)d、(8.7±4.8)d、(85±27)mg/L、(8.5±4.5)d、4例。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7±1.4)d、(7.7±2.8)d、(79±25)mg/L、(7.7±2.2)d、5例。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饮食时间、术后尿管拔除时间、术后第1天C反应蛋白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311,1.520,0.521,0.509, P>0.05)。两组患者会阴部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出现会阴部并发症的患者经引流、换药、营养支持、延长住院时间后治愈。(3)随访情况:改良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术后3个月随访CT检查结果示术后小肠坠入骶前间隙例数分别为2例和1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1.172, P<0.05)。 结论:改良L-ELAPE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对于超低位直肠前壁肿瘤显露更好、标本质量更高,可减少小肠坠入骶前间隙发生率,但手术时间较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改良York-Mason术式在前列腺癌术后并发尿道直肠瘘修复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York-Mason术式治疗前列腺癌术后并发尿道直肠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2年10月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前列腺癌术后并发尿道直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6.6±4.2)岁。患者临床表现为排尿时伴尿液从肛门溢出,合并膀胱颈口狭窄2例,尿失禁1例。3例有前列腺癌术后放疗史。尿道直肠瘘病史(1.8±2.3)年。术前尿道造影检查示造影剂从膀胱颈部溢出流入肠道。3例可疑患者加做CT三维重建可见瘘口。尿道镜检查可见膀胱颈部有凹陷。5例行肛门镜检查见直肠下端前壁有气泡形成,伴有直肠前壁凹陷;瘘口至肛周距离(6.0±2.1)cm,瘘口直径≥1 cm 12例,<1 cm 8例。术前12例已行膀胱造瘘,17例已行横结肠造瘘。本组20例均采用改良York-Mason术式治疗。全麻,患者取俯卧折刀位,将臀部分开固定以显露肛门。从骶尾关节旁2点处至肛门边缘做一8 cm长旁正中皮肤切口,此为改良York-Mason入路。切开肛门括约肌后,两侧括约肌分别用3-0铬缝线标记。显露尿道直肠瘘口,用4-0可吸收线缝合尿道侧瘘口,3-0可吸收线缝合直肠前壁侧瘘口。将3-0铬缝线标记的浅、深肛门括约肌收紧打结,重建肛门括约肌。2例伴膀胱颈部狭窄者行尿道内切开。术后3 d拔除肛周切口引流管,导尿管均留置3周。有结肠造瘘者术后可进普食;无结肠造瘘者术后禁食5 d,应用静脉营养。结果:本组2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并发症。术后随访10~48个月,17例排尿通畅,最大尿流率>15 ml,未见尿液从肛门溢出。15例术后复查尿道造影和尿道镜检查,无尿道直肠瘘。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大便失禁。3例仍有肛门漏尿,其中1例术后3个月再次行改良York-Mason术后治愈;2例有放疗史患者,其中1例经过再次留置尿管2周后,肛门渗液消失,另1例仍有肛门漏尿,患者因高龄体弱放弃进一步治疗。1例排尿困难者定期尿道扩张。本组20例中,15例控尿基本满意,无需尿垫;4例每天需用尿垫1~3块;1例为完全尿失禁。结论:改良York-Mason术式治疗前列腺癌术后并发尿道直肠瘘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折刀位直视下经肛括约肌间切除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折刀位直视下经肛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9月至2022年11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行折刀位直视下经肛ISR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9例,女6例;年龄为(63±9)岁.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 (1)手术及术后情况.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其中部分ISR5例、次全ISR 10例,手术时间为(260±30)min,术中出血量为20(10~30)mL,吻合口距肛缘距离为(1.6±0.8)cm,术后住院时间为10(8~13)d,15例患者均采用吻合器完成结肠肛门吻合行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3例患者术后30 d内发生并发症,其中A级吻合口漏1例,保守治疗后痊愈;吻合口膜性狭窄2例,经扩肛治愈.(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15例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8±6)枚,肿瘤距远切缘距离为1.3(1.0~2.0)cm,切除直肠系膜均完整,近切缘、远切缘及环周切缘均为阴性.15例患者术后肿瘤病理学分期为pT1N0M0期1例、pT2N0M0期9例、pT2N1M0期1例、ypT0N0M0期1例、ypT2N0M0期2例、ypT3N 1M0期1例;组织学分期为中分化腺癌11例,高分化腺癌4例.(3)随访情况.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5(12~24)个月,未发生肿瘤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无肿瘤相关死亡.15例患者均行造口回纳术,肛门排便控制能力无障碍5例、轻度障碍8例、重度障碍2例.结论 折刀位直视下经肛ISR应用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干细胞移植患者白消安暴露量的估算模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采用有限采样法建立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的淋巴瘤患者体内白消安暴露量-药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oncen-tration-time curve,AUC)的估算模型.方法 选取12名适合接受ASCT的淋巴瘤患者,采用含白消安105 mg·m-2,静脉滴注3 h的预处理方案,分别于白消安第1剂输注开始后1 h,输注结束后5 min,1、2、4、6、18 h采集血样,采用液质联用法进行白消安血药浓度测定.采用传统药动学方法计算白消安的临床药动学参数后,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有限采样法的白消安的AUC0-t估算模型.以Jackknife法和Bootstrap法进行模型内部验证,采用Bland-Altman图评价经典药动学方法与有限采样法的一致性.结果 采取有限采样法得出以AUC对C60min、C180min、C300min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程分析,方程的线性关系和预测效果最好,为AUC0-t=295.003C60min+233.050C180min+273.163C300min-1202.713,其中r2为0.995,平均预测误差为-0.87%,均方根误差为2.40%.结论 采用三点法估算的有限采样法模型,可以用于接受ASCT的淋巴瘤患者体内白消安AUC0-t的估算,为临床合理应用白消安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基于支持向量机预测C2H2型锌指蛋白
编辑人员丨2024/7/13
转录作为遗传信息传递的第一步,会受到多种转录因子的调控.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s,TF),是指能够在基因上游的特异核苷酸位点结合从而影响转录过程的蛋白质因子,锌指蛋白是数量最多的一类转录因子.由于锌指基序大多是不相同的,所以它们很可能结合不同的位点,行使多样化的调控功能.C2H2 型锌指蛋白是数量最多的一类锌指蛋白,本文构建C2H2 型锌指蛋白数据集,提取了氨基酸单肽组分信息、平均化学位移、氨基酸二肽组分信息三类特征信息,利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对锌指蛋白进行预测,在Jackknife检验下最高预测成功率为 87.86%.之后对氨基酸二肽组分信息特征参数进行不同方式的降维处理,降维后最高预测成功率为 90.21%.最后对三类特征信息进行融合,融合特征后最高预测成功率为92.55%.对锌指蛋白进行预测,有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锌指蛋白的结构、功能和调控机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基于MaxEnt模型的腐烂茎线虫在内蒙古地区适生区预测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为保障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加强腐烂茎线虫的检疫防控工作,对其在内蒙古地区的适生区进行预测分析.[方法]根据腐烂茎线虫在我国最新的分布和环境数据,通过MaxEnt生态位模型和ArcGIS软件,预测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腐烂茎线虫在内蒙古地区的适生区.[结果]MaxEnt模型的AUC平均值为0.929,预测结果准确可靠.预测结果显示:当前气候条件下腐烂茎线虫在内蒙古地区的适生区面积为41.8万km2,占全区面积的35.31%.研究表明,在2021-2040年和2041-2060年,腐烂茎线虫在内蒙古地区的总适生区面积将不断扩大;其中在SSP1_2.6气候情景下,在赤峰市、通辽市和兴安盟将出现腐烂茎线虫的高适生区;在SSP3_7.0气候情景下,在鄂尔多斯市、赤峰市、通辽市将出现腐烂茎线虫高适生区.利用Jackknife刀切法计算得到影响腐烂茎线虫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为温度季节性变化方差、最湿月降雨量、最冷季平均温、昼夜温差月均温、最湿季平均温.[结论]腐烂茎线虫在内蒙古地区有进一步扩散的风险,建议在未来气候情景下出现腐烂茎线虫高度适生区的盟市,应加强调运检疫和疫情监测,防止腐烂茎线虫进一步扩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基于DIVA-GIS和MaxEnt的我国枇杷适生区预测和生态适宜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枇杷是原产于我国的秋冬季观花植物和重要经济果树,但其野生群体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基于枇杷在中国的320个有效自然分布点和不同时间段的19个生物气候变量,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DIVA-GIS和最大熵模型MaxEnt进行适生区预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预测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同时利用刀切法(Jackknife)检验评估其潜在地理分布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枇杷的适生区主要在南方省份以及山东、陕西等少数北方省份,DIVA-GIS的ROC值和Maxent模型的ROC曲线面积(AUC)值都表明预测结果准确.最干季度降水量、最干月降水量、年均降水量、最冷月最低气温和温度季节性变化是影响枇杷适生区分布的主要因子.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枇杷的潜在地理分布总体上在南北方向有所扩张,整体面积有所减少,少部分适生区破碎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每搏量变异度对侧卧折刀位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探讨每搏量变异度(SVV)对侧卧折刀位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侧卧折刀位下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治疗的3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补液试验后每搏输出量(SV)升高是否≥10%将所有患者分为容量反应阳性(Rs)组与容量反应阴性(NRs)组.在麻醉诱导后气腹建立完成时行补液试验,分别记录两组补液试验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SV、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中心静脉压(CVP)和SVV.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指标对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能力.结果 33例患者中Rs组16例,NRs组17例,两组一般资料和术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V变化值与SVV相关(r=0.348,P=0.047),与MAP、CO、CVP不相关(r=-0.303、-0.160、0.068,P>0.05).SVV的AUC为0.858,明显大于MAP、HR、CV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SVV的诊断阈值为14%,灵敏度为81.25%,特异度为23.53%.结论 在侧卧折刀位下行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时SVV可较好地预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基于图形表示的减数分裂重组位点识别
编辑人员丨2023/8/6
减数分裂重组并非以统一的频率发生在基因组上,而是在某些区域重组频率较高,在另一些区域重组频率较低.减数分裂重组位点的刻画与识别对于认识重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种新的DNA序列的3-D图形表示,并将其与Z-曲线相结合,借助正规化的ALE指标,用13维特征向量来刻画DNA序列进而进行减数分裂重组位点识别.以支持向量机作为分类器,利用夹克刀方法进行交互验证,所提方法的总精确度 Acc 达到了93.70%,相关系数MCC达到了0.873.这个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作为减数分裂重组位点识别领域的一个有力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末次盛冰期以来陀螺果潜在地理分布格局变迁预测
编辑人员丨2023/8/6
陀螺果(Melliodendron xylocarpum Handel-Mazzetti)为中国特有种,观赏价值极高,了解陀螺果潜在地理分布格局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于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其野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ENMeval数据包优化Maxent模型参数设置;基于137条现代地理分布记录和8个生物气候变量模拟和预测陀螺果在末次盛冰期、全新世中期、现在和典型浓度目标(RCP)8.5背景下2070年的潜在分布区;利用多元相似度面和最不相似变量分析,评估气候异常程度和引起气候异常的关键因子;综合使用贡献率、重要值和Jackknife法,检验评估环境因子的重要性.结果表明:当特征组合为线性、二次型、片段化、乘积型和阈值性,调控倍频为2时,模型复杂度和过拟合程度较低,此时测试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值达到0.9853±0.0055,模拟准确度极高;陀螺果现代高度适宜区位于广西、广东和湖南交界的地区;末次盛冰期其适宜分布区面积明显缩小,中国南部的适宜区向南转移;全新世中期适宜分布区面积增加,但无明显移动;2070年低海拔地区年均温和极端最高温最异常,适宜度显著降低,生境呈破碎化趋势,高、中度适宜区残存于高海拔地区;温度因子和降雨因子共同制约着陀螺果现代潜在地理分布,但前者更有可能引起地理分布的变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