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交试验法优选紫山药花青素提取工艺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紫山药中花青素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加热提取法,以花青素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L 9(3 4)正交试验考察固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盐酸浓度因素对花青素含量的影响。 结果:影响提取工艺的因素依次为:料液比>温度>盐酸浓度>提取时间。紫山药中花青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在料液比1∶10条件下,于2% HCl-40%乙醇溶剂中60 ℃提取40 min。结论:优化的提取工艺简单、合理、可行,可用于紫山药中花青素的提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辛夷散处方双提法提取工艺和挥发油包合工艺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筛选辛夷散处方双提法提取工艺和挥发油包合最佳工艺。方法:以饮片粉碎粒度、提取次数、加水倍量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辛夷散处方提取工艺;采用L 9(3 4)正交试验优选辛夷散处方挥发油包合工艺。 结果:辛夷散双提法提取最佳工艺为饮片不粉碎,加10倍量水提取3 h;挥发油最佳包合工艺为β-环糊精∶水=1∶25,β-环糊精∶挥发油=6∶1,包合温度35 ℃,包合时间3 h。结论:筛选的双提法提取工艺和挥发油包合工艺操作简单、稳定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肺炎合剂制备工艺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优选肺炎合剂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盐酸麻黄碱含量及干膏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以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肺炎合剂水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法考察其浓缩温度及纯化工艺,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 优选最佳制备工艺为煎煮 2 次,第 1 次加 8 倍量水,第 2 次加 6 倍量水,每次煎煮 1.5h,煎液减压(压强为 0.05 mbar)浓缩温度控制在55~85℃,采用离心机(转速为 10 000 r/min,离心半径为 92 mm)过滤.按优选工艺制备的3份样品中,盐酸麻黄碱含量为0.14 mg/mL,干膏率为 10.66%.结论 优选工艺科学、合理,操作简便,且稳定性、重复性好,可为肺炎合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试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正交试验优化当归趁鲜切片的加工工艺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通过药物成分含量检测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当归趁鲜切片的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方法 先考察鲜当归杂质处理方法、切片的厚度及其干燥的方式对当归趁鲜切制外观性状、内在结构和药物成分(阿魏酸、挥发油)含量的影响.然后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当归饮片中阿魏酸含量进行分析,选出当归趁鲜切制的最适宜工艺条件.结果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适宜当归趁鲜饮片加工工艺为:首先将鲜当归除去芦头、须根和泥沙,并用水洗净其表面泥土和杂质,稍晾至没有水滴下滴时,放入温棚日晒干燥,直到当归归须和归尾(直径在5 mm以内)已干燥,归身变软,再将全当归切成4 mm薄片,最后放置在温棚日晒干燥,即得当归饮片,其饮片中阿魏酸含量为0.221 1%,挥发油含量为0.9%;当归趁鲜切制最适宜工艺所得的当归饮片质量优于传统方法所得的质量(阿魏酸含量为0.193 0%,挥发油含量为0.8%).结论 所得的加工工艺合理、可行,为后期当归趁鲜切片工艺研究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正交试验优选细叶铁线莲醇提工艺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优选细叶铁线莲的醇提工艺.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叶铁线莲饮片样品中槲皮素的含量;以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饮片样品中总黄酮含量;以料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干膏得率、总黄酮含量和槲皮素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最佳醇提工艺,并验证.结果 槲皮素质量浓度在1.99~198.99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6),定量限和检测限分别为 0.060μg/mL和 0.018μg/mL;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 2.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74%,RSD为 1.25%(n=6).芦丁质量浓度在 7.42~44.52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最佳工艺条件为加 10倍 40%乙醇,提取3次,每次0.5h.验证试验中干膏得率、总黄酮含量、槲皮素含量分别为25.10%,56.78 mg/g,1.35 mg/g,RSD分别为2.43%,4.10%,2.13%(n=3).结论 该研究中优选的醇提工艺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为细叶铁线莲的质量评价及其制剂产品的产业化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肺热止咳颗粒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初步筛选肺热止咳颗粒的制备工艺,并建立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L 9(34)正交设计试验,考察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和加水量对黄芩苷的转移率以及干膏得率的影响,优选肺热止咳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以制软材情况、颗粒收率、休止角及溶化性为评价指标,对赋形剂种类进行考察,优选制剂成型工艺.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陈皮、桑白皮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制剂中黄芩苷的质量分数.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0.5 h,分别加8倍和6倍水,加热回流提取0.5 h和0.25 h;赋形剂以糊精最优;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良好,阴性无干扰,专属性强;黄芩苷在质量浓度0.0075~0.75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137%;肺热止咳颗粒中黄芩苷平均质量分数为8.25 mg/g.结论 该工艺稳定可行,建立的TLC和HPLC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为后续研发和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山楂丹参分散片的制备工艺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考察山楂丹参分散片最佳制备工艺.方法 以丹参药材中丹参素钠、山楂药材中金丝桃苷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丹参、山楂提取工艺开展研究;通过对山楂丹参分散片中填充剂、润湿剂、崩解剂的考察,以分散均匀度为考察指标,对山楂丹参分散片处方和工艺进行筛选.结果 山楂丹参分散片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取丹参药材,加10倍量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取山楂药材,用10倍量7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分别将药液浓度至1.0 g/mL,并通过AB-8型大孔吸附树脂柱洗脱、浓缩、干燥,将上述丹参、山楂提取物混匀,过80目筛,再分别加入微晶纤维素、硫酸钙、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过100目筛),混合均匀,以50%乙醇为黏合剂,24目筛制粒,60℃干燥.结论 按最佳制备工艺制备的丹参、山楂提取物中丹参素钠、金丝桃苷含量较高;山楂丹参分散片在3 min内分散均匀,各项指标均符合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规定,表明山楂丹参分散片制备工艺稳定可行,筛选处方合理,可进一步研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正交试验优化二至丸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颗粒剂的制备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设计正交试验提取二至丸中的多糖类成分并测定多糖含量,将提取物制成颗粒剂.方法 2022年9-12月采用传统的水提醇沉法提取二至丸中的多糖类成分,进行L(34)正交实验设计,探究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多糖9提取率的影响,优选多糖提取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以葡萄糖为标准,采用苯酚-硫酸法进行样品多糖含量测定;并将提取的多糖提取物进行湿法制粒.结果 探究的四个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程度为: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0(g/mL),提取温度95℃,提取时间3 h,提取次数3次;所制多糖颗粒剂质量评价结果均符合2020版《中国药典》标准.结论 该研究优化了二至丸中多糖类成分的提取工艺,为二至丸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氮磷钾添加对罗汉松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6
为揭示罗汉松土壤微生物对不同氮磷钾养分水平的响应及规律,该研究以两年生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幼苗为试验树种,采用L9正交试验控制盆栽土壤的氮磷钾养分水平梯度,使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和Biolog-ECO微平板法探讨不同土壤氮磷钾养分水平对罗汉松土壤微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及其对6种碳源的利用特征.结果表明:(1)随氮添加量的增加,土壤细菌(P<0.05)和放线菌数量(P<0.001)减少,真菌(P<0.001)及固氮菌数量(P<0.01)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的Pielou指数(P<0.001)降低,Simpson指数(P<0.05)和McIntosh指数(P<0.001)升高,从而降低了土壤微生物对6种碳源的利用强度,特别是对难利用碳源胺类(P<0.001)、羧酸(P<0.001)、聚合物(P<0.001)及其他化合物(P<0.001)的利用强度显著降低.(2)磷添加量的增加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指数(P<0.05).(3)钾添加量的增加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指数和Pielou指数及微生物群落对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P<0.01)两类易利用碳源的强度.综上所述,氮添加和钾添加是影响罗汉松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在罗汉松培育时应注意少量多次施肥,降低氮和钾的添加量,适当提高磷添加量,以促进罗汉松的生长及其可持续培育.该研究从微生物的角度为罗汉松施肥及管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正交试验优选千金子制霜工艺及制霜前后脂肪油成分变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优选得到千金子最佳机械压榨制霜工艺,明确其工艺参数,并分析制霜前后千金子脂肪油成分的变化情况.方法:以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规定的千金子霜外观性状和脂肪油含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千金子机械压榨制霜工艺的制霜温度、压制时间和制霜压力,以确定千金子最佳机械压榨制霜工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千金子制霜前后脂肪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优选得到最佳机械压榨制霜工艺条件:取千金子种仁碾成泥状(粒度约为40~60目),在50℃、50 MPa的压力下压制1次,压制时间为10 min.千金子生品和霜品脂肪油中共检出14种共有脂肪酸甲酯,制霜前后脂肪油中脂肪酸成分组成基本一致,相对含量略有差别,但变化不大.结论:优选得到的千金子机械压榨制霜工艺稳定可靠,简便易行,可为千金子霜饮片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