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KMT2A::MAML2融合基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转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女,16岁,2017年3月诊断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行化疗后(具体方案不详)达到缓解,至2019年12月24日停用6-巯基嘌呤、甲氨蝶呤,停药时骨髓为缓解状态。2020年3月2日血常规:WBC 3.87×10 9/L,HGB 108 g/L,PLT 69×10 9/L。2020年3月30日入我院,骨髓象:增生活跃,幼稚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1%。免疫分型:①未见恶性幼稚B淋巴细胞。②CD34 +、CD117 +髓系原始细胞占有核细胞0.25%。HLA-DR、CD33表达减低,部分异常表达CD7、CD96。融合基因筛查阴性(常规检测未包括KMT2A::MAML2融合基因)。白血病少见融合基因及融合基因家族成员分析:KMT2A::MAML2融合基因阳性,融合方式1为KMT2A基因的9号外显子与MAML2基因的3号外显子发生融合;融合方式2为KMT2A基因的10号外显子与MAML2基因的3号外显子发生融合。血液系统遗传病相关基因筛查:CFD、MCM4突变基因阳性。骨髓染色体核型:46,XX,del(6)(p23),add(10)(p13),inv(11)(q21q23.3)×2[27],外周血染色体核型正常。骨髓FISH检测KMT2A双色断裂分离探针:KMT2A基因分离信号间期核占85%(单基因分离间期核35个,占7%,双基因同时分离间期核390个,占78%),提示染色体水平inv(11)(q21q23.3)累及KMT2A基因结构异常。初诊时骨髓涂片FISH检测KMT2A双色断裂分离探针:未见KMT2A基因重排。外周血先天骨髓衰竭综合征基因突变分析检查:阴性。骨髓活检:白血病治疗后,骨髓纤维化,幼稚前体细胞比例未见明显升高,巨核细胞增生较活跃伴发育异常。免疫组化:CD20(少量B淋巴细胞+),CD3(少量T淋巴细胞+),CD138(少量浆细胞+),CD117(少量+),CD163(散在+),CD34(个别+),MPO(粒系+),CD61(巨核细胞+),TdT(少量+),CD71(红系+)。患者未应用升白细胞药物等治疗,门诊监测血常规指标逐步恢复。2020年5月19日血常规:WBC 4.25×10 9/L,HGB 115.8 g/L,PLT 404×10 9/L,中性粒细胞2.3×10 9/L。2020年5月25日复查骨髓免疫残留:未见恶性幼稚细胞。白血病融合基因筛查:阴性。染色体核型:46,XX,del(6)(p23),add(10)(p13),inv(11)(q21q23.3)×2[2]/46,XX[28]。FISH检测KMT2A双色断裂分离探针:KMT2A双基因分离间期核3个,占0.6%,异常比例较前显著降低。骨髓象:增生活跃,局部增生明显活跃,幼稚淋巴细胞1%。2020年7月19日复查血常规:WBC 3.18×10 9/L,HGB 111 g/L,PLT 75×10 9/L。骨髓象:增生活跃,原始粒细胞21%,诊断AML-M 2。白血病融合基因筛查:KMT2A-PTD阳性。骨髓免疫分型:未见恶性幼稚B淋巴细胞,33.27%恶性幼稚髓细胞。血液肿瘤突变组分析(86种):CBL A758D突变阳性。2020年7月28日FISH检测KMT2A双色断裂分离探针:KMT2A基因分离信号间期核占80%,单基因分离(1R1G1F)间期核占8%,双基因分离(2R2G)的间期核占72%。染色体核型:46,XX,del(6)(p23),add(10)(p13),inv(11)(q21q23.3)×2[8]/46,XX,del(6)(p23),del(6)(q13q23),add(10)(p13),inv(11)(q21q23.3)×2[11]/46,XX[1]。予地西他滨20 mg/m 2(第1~5天)+阿糖胞苷10 mg/m 2每12 h 1次(第3~16天)+阿克拉霉素7 mg/m 2(第4~11天)+重组人G-CSF 200 μg/m 2(第3~16天)+维纳妥拉口服化疗治疗。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暂停化疗,予抗过敏等治疗。病情好转继续化疗。2020年8月5日患者出现发热,考虑感染,予其加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血培养汇报:生长大肠埃希菌。2020年8月17日骨髓流式细胞术检测:未见恶性幼稚细胞。KMT2A-PTD基因定量阴性。2020年9月5日开始行供者为非血缘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HLA分辨率10/10,血型A供O,预处理方案为Ara-c/Bu/Cy/ATG/Me-CCCNU,应用米芙+他克莫司+甲氨蝶呤预防GVHD。2020年9月17日回输供者外周干细胞,共回输单个核细胞4.72×10 8/kg,CD34 +细胞2.79×10 6/kg。2020年9月18日回输第三方脐带血。+12 d白细胞植活,+9 d血小板植活。移植后定期复查骨髓,均为完全缓解状态。移植后出现急性GVHDⅢ度(肝脏3级,肺部),移植6个月后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豆蔻明预处理对小鼠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及肺组织Nrf2、SOD2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豆蔻明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ion-associated lung injury, VALI)的影响。方法:选取8~12周健康C57BL/6小鼠3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8只):对照组(Sham组)、机械通气组(M组)、机械通气+豆蔻明组(MC组,机械通气前30 min豆蔻明80 mg/kg灌胃)、机械通气+豆蔻明+ML385组(MCM组,机械通气前7 d腹腔注射ML385 30 mg·kg -1·d -1,机械通气前30 min豆蔻明80 mg/kg灌胃)。采用潮气量28 ml/kg机械通气4 h制备小鼠VALI模型。通气完毕后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BCA法测定BALF中蛋白浓度,ELISA法测定BALF中IL-6、TNF-α浓度。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肺损伤评分。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 (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 Nrf2)及超氧化物歧化酶2 (superoxide dismutase 2, SOD2)蛋白水平。 结果:与Sham组比较,M组、MC组、MCM组的肺损伤评分及BALF中蛋白、IL-6、TNF-α浓度升高( P<0.05),肺组织中Nrf2、SOD2蛋白水平升高( P<0.05)。与MC组比较,M组和MCM组的肺损伤评分及BALF中蛋白、IL-6、TNF-α浓度升高( P<0.05),肺组织Nrf2、SOD2蛋白水平降低( P<0.05)。M组和MCM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豆蔻明预处理可通过增加肺组织Nrf2及SOD2蛋白水平抑制VALI。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N6-甲基腺嘌呤相关长链非编码RNA的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癌预后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单独针对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癌(RSC)的危险因素和生物标志物来预测患者预后并开发新的治疗靶点。方法:本研究从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收集66例肿瘤和6例正常组织,使用PERL和R软件包综合分析23个m6A调控因子的表达水平、突变情况及与RSC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确定了lncRNAs和m6A的关系,进一步利用Lasso回归构建预后模型。结果:与邻近正常组织比较,23个m6A调节因子中有7个在RSC中存在差异表达,并且有5个m6A调节因子与患者预后相关( P<0.05)。共表达分析结果显示,278个lncRNA的表达与m6A密切相关,许多lncRNAs是预测RSC预后的危险因素( P<0.05)。m6A-lncRNAs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异常( P<0.05),可用于预测RSC预后的模型,不受其他临床特征影响。通过LASSO回归,基于3个m6A-lncRNAs分子MCM3AP-AS1、AF117829.1和HCG15建立RSC的预后模型,生存曲线证明了该模型在预测患者生存率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P<0.05),该模型可以应用于不同临床分层亚组的预后判断。 结论:m6A甲基化修饰异常及m6A相关lncRNAs与RSC的发生密切相关,相应的预后模型可以为RSC患者的预后评估和个性化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CM5促进胶质母细胞瘤恶性进展及其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MCM5)对胶质母细胞瘤的恶性进展促进作用及机制。方法:(1)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外科自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术中切除的3例非肿瘤患者脑组织与3例Ⅳ级胶质母细胞瘤组织进行质谱检测及蛋白质组学定量分析,筛选差异表达的蛋白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2)在蛋白质组学的基础上筛选出在胶质母细胞瘤中高表达的目标蛋白MCM5,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验证其在胶质母细胞瘤中表达情况,并在收集到的临床标本中进行mRNA水平的进一步验证。(3)通过siRNA转染将U251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敲低组-1(si-1组)、敲低组-2(si-2组),采用CCK-8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EdU染色、Transwell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MCM5对胶质母细胞瘤恶性表型的调控作用。(4)利用TCGA数据库中胶质瘤患者的转录组数据,通过GSEA算法探究MCM5调控胶质母细胞瘤恶性进程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1)在胶质母细胞瘤临床样本中筛选出表达上调的蛋白322种,表达下调的蛋白94种,其中MCM5在3份胶质母细胞瘤样本中均呈现为高表达。(2)基于TCGA数据库163例胶质母细胞瘤和207例非肿瘤脑组织的分析显示MCM5在胶质母细胞瘤中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340, P=0.001);针对临床收集的3份胶质母细胞瘤组织和3份非肿瘤脑组织的实时定量PCR(RT-qPCR)实验结果同样显示MCM5在胶质母细胞瘤中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876, P<0.001)。(3)与阴性对照组比较,si-1组、si-2组细胞MCM5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接种后第5天的增殖率显著降低,细胞克隆数量显著减少,EdU阳性细胞比例显著降低,G1期细胞比例显著上升,迁移能力明显受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4)GSEA分析结果显示,MCM5高表达组mRNA在DNA损伤修复、E2F靶基因、MYC靶基因、上皮-间质转化(EMT)、白细胞介素6-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IL6-JAK-STAT3)、干扰素、KRAS、NOTCH、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Wnt/β-Catenin等特征基因集中富集。 结论:MCM5在胶质母细胞瘤中高表达,并通过包括E2F、MYC、EMT、Wnt/β-Catenin在内的多种机制调控其恶性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6(MCM6)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结肠癌组织中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6(MCM6)的表达水平,MCM6的表达水平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MCM6与PCN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基于人类蛋白质图谱(HPA)数据库分析MCM6在不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基于癌症基因组图集(TCGA)数据库及免疫组化实验分析MCM6和PCNA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相关性。分析MCM6表达水平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基于TCGA数据库及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数据库分析在结肠癌中MCM6与PCN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免疫组化结果证实MCM6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肿瘤分期相关( P=0.01)。在结肠癌中,MCM6与PCNA的表达具有相关性,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MCM6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患者临床特征相关,提示其可作为结肠癌潜在的标记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CM6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检测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6(MCM6)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究MCM6与膀胱癌的临床预后关系。探讨MCM6作为膀胱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MCM6在膀胱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mRNA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膀胱癌患者的生存率间的关系。回顾性分析8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膀胱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MCM6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MCM6的mRNA在膀胱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并与患者总生存率( P=0.036)和无病生存率( P=0.01)显著相关。免疫组化结果表明,MCM6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MCM6在膀胱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肿瘤分期相关( P=0.02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分级无关(均 P>0.05)。 结论:膀胱癌组织中MCM6呈显著高表达并提示不良预后,且其表达水平与膀胱癌患者肿瘤分期有关。MCM6可能作为膀胱癌的一个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8在食管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8(MCM8)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食管癌预后、肿瘤微环境的影响。方法:调取基因表达数据库(GEO)收录的食管癌、癌旁组织,食管鳞状上皮及Barrett’s食管(BE)组织中MCM8的mRNA值, t检验分析其间差异;UALCAN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不同分期、分级食管癌中MCM8的表达;收集2022年1~3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组织6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验证MCM8表达;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MCM8与食管癌预后的关系;cBio-Portal数据库筛选MCM8的共表达基因,DAVID富集分析其可能的机制;STRING、PINA3.0数据库分析MCM8的互作网络;TISIDB数据库通过非参数检验分析MCM8与食管癌肿瘤微环境(TME)中免疫细胞浸润丰度的相关性。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GSE161533、GSE45670数据集中,MCM8在食管癌(47.36±17.59、660.30±282.00)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22.89±4.30、293.90±125.90, t=7.15、4.13, P<0.01);TCGA数据库中,MCM8在低分化癌(16.40)中的表达高于中、高分化癌(12.84、8.77, P<0.05);GSE77563中,MCM8在Barrett’s食管(BE)(5.12±1.13)中的表达高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组织(3.99±0.55, t=4.26, P<0.01);IHC表明MCM8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将癌旁组织MCM8阳性的积分吸光度/总面积值标化为1,癌组织阳性的值为2.35±0.17, t=19.74, P<0.01);MCM8高表达食管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降低( P<0.01);富集分析提示MCM8可能参与细胞周期调控、RNA转运调节、DNA错配修复等生物学进程;互作分析表明MCM8与细胞分裂控制蛋白、复制起始位点识别复合物等家族的分子紧密相关;MCM8的表达与食管癌微环境中活化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浸润丰度呈负相关( r=-0.23、-0.22、-0.254, P<0.05)。 结论:MCM8在食管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食管癌的发展、预后、微环境调节密切相关,或可作为食管癌的治疗靶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关键基因及信号通路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阳性和阴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关键通路,为HPV相关HNSC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候选基因靶点。方法: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检索获得序号为GSE3292的HPV相关HNSCC表达谱芯片研究系列(其中HPV 阳性癌组织8例、阴性28例,含口腔癌15例、口咽癌9例、喉癌9例、下咽癌3例),通过Gene-Cloud of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GCBI)分析平台筛选得到差异表达基因,运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分析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后,利用Cytoscape软件筛选关键基因并进一步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最后使用UALCAN数据分析工具检验关键基因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的表达差异性。结果:从芯片检测的25 000多个基因中筛选得到57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539个,下调基因34个,经Cytoscape两轮筛选确定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yclin-dependent kinases 1,CDK1)、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s,MCM)家族(MCM2、MCM3、MCM6、MCM7)、复制因子C4(replication factor C subunit 4,RFC4)、驱动蛋白家族成员11(kinesin family member 11,KIF11)等27个基因为关键基因。基因本体分析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分布于染色体及核质、核内腔、膜包围内腔等部位,并参与DNA复制、DNA代谢、细胞周期、细胞分裂等生物学过程以及以p53信号通路为核心的6个主要信号通路( P<0.01)。经TCGA数据库检验证实27个关键基因在HPV阳性及阴性HNSCC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CDK1、PCNA、MCM家族等关键基因在HPV诱发HNSCC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p53通路是此过程的核心通路,且在HNSCC两个亚型中的调控作用存在差异。CDK1、MCM7、RFC4有望成为治疗HPV阳性HNSCC的潜在靶点,而MCM2、MCM3、PCNA、KIF11可能作为HPV阳性HNSCC诊断及预后的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草酸钙结晶肾损伤小鼠肾脏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联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草酸钙结晶肾损伤过程中肾组织基因及蛋白的动态变化,探讨草酸钙结晶肾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10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适应性饲养1周,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草酸钙结晶肾损伤组(模型组),应用乙醛酸(50%,9 mmol/L)腹腔注射(100 mg·kg -1·d -1,持续5 d)建立草酸钙结晶肾损伤小鼠模型,对照组小鼠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使用HE染色、PAS染色、Masson染色及Von Kossa染色观察模型组小鼠是否造模成功。对小鼠肾组织进行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测序,根据差异基因和差异蛋白结果筛选与草酸钙结晶肾损伤有关的基因和蛋白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图、热图及火山图进行肾组织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分析。采用韦恩图分析差异基因和差异蛋白的重叠内容。 结果:模型组小鼠肾脏HE染色、PAS染色结果显示肾组织形态结构异常,Masson染色结果显示肾组织存在纤维化,Von Kossa染色结果显示皮髓交界处大量钙盐沉积,血肌酐、血尿素氮等肾损伤标志物显著升高,提示草酸钙结晶肾损伤小鼠模型构建成功。转录组学分析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模型组共存在2 815个显著差异基因,其中2 004个基因上调,811个基因下调;蛋白组学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共存在1 197个差异蛋白,其中353个蛋白上调,844个蛋白下调。共有338个差异基因与差异蛋白相对应,其中324个差异基因与差异蛋白趋势一致。在表达上调及下调对应的差异基因和差异蛋白中均选取表达差异较大的5个差异分子,分别为血清淀粉样蛋白A1(SAA1)、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4(MCM4)、精氨酸酶2(ARG2)、S100钙结合蛋白A6(S100A6)、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基(G6PC)、溶质转运家族22成员6(SLC22A6)、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成员1A1(SLCO1A1)、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1(PEPCK1)和吲哚胺N-甲基转移酶(INMT)。GO分析表明2个组学相关的差异分子富集的共同通路主要涉及线粒体功能、多种能量代谢通路及免疫失调;而KEGG富集分析显示2个组学相关的差异分子主要的富集通路包括转运体异常、线粒体功能障碍、神经退行性病变、氨基酸代谢通路异常、氧化磷酸化等能量代谢通路异常等。结论:草酸钙结晶肾损伤小鼠肾脏基因和蛋白层面均发生明显变化。线粒体功能障碍、多种能量代谢通路异常及免疫失调可能作为重要机制参与草酸钙结晶肾损伤的发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并验证胰腺癌增殖相关关键基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筛选与胰腺癌细胞增殖相关的关键基因并进行验证。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和基因型-组织表达(GTEx)数据库生成的胰腺癌以及正常组织数据集产生差异表达基因(DEGs)。采用R软件包的limma算法识别DEGs,校正后 P<0.01且表达变化大于2倍的基因被鉴定为DEGs。采用Metascape数据库对DEGs的功能进行富集分析。使用R软件包进行WGCNA分析。使用R软件包的Survival功能进行生存分析;取30例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胰腺癌患者的新鲜胰腺癌临床样本及癌旁组织,应用荧光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部分筛目标基因mRNA表达水平。数据分析使用R软件及SPSS 2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 结果:DEGs分析结果显示,在胰腺癌组织中有12 044个基因表达上调,有694个基因表达下调( P<0.0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其中855个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的基因( P<0.01)。对影响预后的DEGs进行富集分析,发现与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转化、蛋白激酶活性调控等多种功能有关。WGCNA分析发现3个重要网络模块,对模块中基因功能进行富集分析,发现涉及细胞周期相关的生物学过程。通过分析筛选出CCNB1、CCNB2、CDC25C、DBF4、E2F1、MAD2L1、MCM2、ORC6、PLK1、PTTG1、TTK等与肿瘤增殖关系密切的基因。采用30例临床样本对其中的DBF4、E2F1、MCM2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这3种基因的mRNA在胰腺癌组织的表达水平(2.625±0.936、3.289±0.921、1.214±0.465)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604±0.225、0.940±0.367、0.312±0.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404、12.657、11.169, P<0.01)。 结论:WGCNA分析鉴定得到了促进胰腺癌增殖的关键基因,可能为胰腺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