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人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成人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的临床特征,以及导致患者死亡和致残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出院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脑炎""结核性脑脊髓膜炎""结核性脑脓肿"的患者病例资料,建立回顾性队列,分析患者临床特点,应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RC)分期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应用改良Rankin评分评估生活自理受损情况,并分析患者生存率和致残率。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纳入最终诊断为成人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患者161例,其中确诊病例55例(34.2%),高度疑似病例72例(44.7%),疑似病例34例(21.1%)。治疗前MRC分期 Ⅰ 期56例(34.8%),Ⅱ 期76例(47.2%),Ⅲ 期29例(18.0%)。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月1日,10例(6.2%)死亡,32例(19.9%)失访,119例(73.9%)存活。5年生存率达到92.83%。119例存活患者中,生活完全无影响者72例,中度影响者34例,重度影响者13例,致残率为39.5%(47/1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长[比值比(odds ratio, OR)=1.0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0~1.13, P=0.032]、抗结核治疗中MRC分期出现恶化( OR=89.00,95% CI 4.46~1 779.00, P=0.003)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以重度残疾和死亡作为不良结局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年龄增长( OR=1.07,95% CI1.01~1.13, P=0.035)、抗结核治疗中MRC分期出现恶化( OR=77.17,95% CI4.45~1 337.00, P=0.003)是发生死亡或严重致残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成人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患者病死率较低,致残率仍然较高。年龄增长及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MRC分期恶化是死亡及致残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床旁轮椅端坐活动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EICU获得性肌无力的改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床旁轮椅端坐活动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EICU获得性肌无力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在北京医院E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ARDS患者66例,按照入组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床旁轮椅端坐活动。比较2组在肌力、生活自理能力、机械通气时间、EICU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EICU获得性肌无力6例占1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例占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59, P<0.05)。出EICU时,试验组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制订的肌力评估标准的肌力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分别为(48.27 ± 5.11)、(59.67 ± 7.3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88 ± 6.75)、(54.06 ± 8.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0、2.86,均 P<0.05)。试验组E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8.24 ± 1.48)、(7.15 ± 1.48) 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85 ± 2.99)、(8.24 ± 1.77) d,试验组脱机30 min氧合指数为(296.64 ± 15.45) mmHg(1 mmHg=0.133 kPa),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8.36 ± 16.75)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77、2.72、2.09,均 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床旁轮椅端坐活动可降低ARDS机械通气患者EICU获得性肌无力发生率,缩短E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且安全有效,有临床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膈肌增厚分数联合MRC评分对ICU获得性衰弱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指标膈肌增厚分数(DTF)联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肌力评分(MRC评分)对ICU获得性衰弱(ICU-AW)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MRC评分<48分的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超声指标、MRC评分、主要临床结局和撤机结局等。根据患者在未使用有创或无创呼吸机的情况下能否保持有效自主呼吸至少48 h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比较不同撤机结局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DTF和MRC评分单独或联合检测对患者撤机成功的预测价值。结果:最终共87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撤机成功58例,撤机失败2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pH值、血乳酸(Lac)、氧合指数(PaO 2/FiO 2)和病情严重程度评分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撤机失败组比较,撤机成功组患者DTF和MRC评分均显著升高〔DTF:(26.02±2.68)%比(22.79±5.40)%,MRC评分(分):38.90±2.78比33.24±3.78,均 P<0.05〕。撤机成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均较撤机失败组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h):102.21±32.60比113.14±41.34,ICU住院时间(d):6.48±2.18比10.11±4.01,均 P<0.05 〕,再插管率和ICU住院费用均明显降低〔再插管率:6.90%(4/58)比27.59%(8/29),ICU住院费用(万元):4.99±0.87比7.85±2.45,均 P<0.05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TF和MRC评分预测ICU-AW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9〔95%可信区间(95% CI)为0.746~0.931 〕、0.799(95% CI为0.701~0.899);以DTF≥25.01%为最佳截断值,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度为82.76%,特异度为72.41%;以MRC评分≥35.50分为最佳截断值,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度为79.31%,特异度为70.69%;以DTF≥25.01%与MRC评分≥35.50分联合预测撤机成功,AUC达到0.887(95% CI为0.812~0.962),敏感度提高到89.70%,特异度提升到79.30%。 结论:DTF及MRC评分对ICU-AW患者撤机时机的选择、撤机结局的预测具有较好的指导价值;与独立的DTF及MRC评分相比,DTF联合MRC评分对ICU-AW患者撤机成功的预测价值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获得性肌无力的危险因素及诊断方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的危险因素及MRC肌力评分量表评分(MRC评分)与肌电图特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四部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机械通气≥7 d且进行MRC评分的患者,按照MRC评分分为ICU-AW组(MRC评分<48分)及非ICU-AW组(MRC评分≥48分)。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史、相关危险因素、MRC评分、呼吸支持方式、实验室检查结果、肌电图检查结果、ICU-AW相关治疗、转归及ICU住院时间等,比较两组间的差异。采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ICU-AW的危险因素;并分析ICU-AW患者MRC评分与肌电图的特征。结果:最终共60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ICU-AW组17例,非ICU-AW组43例。单变量分析显示,入ICU 1 d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脑钠肽(BNP)、血尿素氮(BUN)及有创机械通气比例在ICU-AW组与非ICU-AW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PACHEⅡ评分(分):21(18,25)比18(15,22),SOFA评分(分):7(5,12)比5(3,8),BNP(ng/L):364.3(210.1,551.2)比160.1(66.8,357.8),BUN(mmol/L):9.9(6.2,17.0)比6.0(4.8,9.8),有创机械通气比例:88.2%比46.5%,均 P<0.05〕;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ICU-AW的独立危险因素。17例ICU-AW患者平均MRC评分为(33±11)分,表现为肢体无力呈对称性,且以近端肢体无力为主。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ICU-AW患者神经传导检查表现为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降低,可有传导速度减慢;针极肌电图检查提示运动单位电位(MUP)面积增加、时限延长及大量自发电位。预后评价显示,与非ICU-AW组相比,ICU-AW组中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更多(70.6%比11.6%),ICU住院时间更长(d:57±52比16±8),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也更多(58.8%比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 结论:ICU-AW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入ICU 1 d内高APACHEⅡ、SOFA评分,高水平BNP、BUN,以及有创机械通气有关,但以上因素并非ICU-AW的独立危险因素。ICU-AW患者MRC评分特征表现为对称性肢体无力,以近端肢体无力为主;肌电图神经传导检查表现为CMAP和SNAP波幅降低,可出现传导速度减慢;针极肌电图检查提示MUP面积增加、时限延长及大量自发电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ICU获得性肌无力的评估现状及阻碍评估的影响因素调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的评估现状,分析阻碍ICU-AW评估的影响因素,为完善ICU-AW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横断面调查方法。首先,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访谈提纲,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13名医务人员(ICU专科护士8名、临床医生3名、呼吸治疗师和康复治疗师各1名)进行访谈;然后,全面分析和提炼访谈主题,构建调查问卷并对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最后,对我国的ICU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ICU医务人员的一般情况、ICU-AW的评估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调查问卷的复测信度为0.92,专家效度为0.96。共有31个省、市、自治区的3 563名ICU医务人员参与调查,提交问卷3 563份,剔除不合格问卷357份(包括被调查者来自新生儿或儿科ICU 173份、被调查者ICU工作时间<6个月89份、无效问卷95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 206份,有效回收率为90.0%。在3 206名ICU医务人员中,医生616名(占19.2%),护士2 371名(占74.0%),呼吸治疗师129名(占4.0%),康复治疗师51名(占1.6%),营养师39名(占1.2%);年龄(30.7±6.3)岁;文化程度以本科居多(65.9%),硕士及以上学历占14.1%;副高及以上职称占8.0%;ICU工作年限(5.94±4.50)年。在临床实践中,仅有26.5%的ICU医务人员确定自己曾经治疗或护理过ICU-AW患者;52.9%的医务人员仅凭临床经验来评估ICU-AW,使用ICU-AW评估工具的人群仅占12.3%。大多数ICU医务人员认为应接受ICU-AW相关专业培训(81.8%),应重视ICU-AW如同重视ICU其他并发症(压疮、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75.1%),并认为ICU-AW评估应纳入ICU日常诊疗活动(61.2%);但仅10.2%的医务人员接受过ICU-AW相关知识培训,高达42.7%的医务人员认为自身ICU-AW相关知识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仅18.7%的医务人员会主动评估患者是否发生ICU-AW;不足半数(42.3%)的医务人员认为应每天评估ICU-AW,且ICU评估工具的使用也不统一,44.0%的ICU医务人员认为医学研究委员会肌力评分量表(MRC-Score)是ICU-AW最理想的评估工具,其次是神经电生理检查(17.2%)和徒手肌力评估量表(MMT,11.1%)。在阻碍ICU-AW评估影响因素的调查中,医护人员缺乏ICU-AW相关知识是主要因素(88.1%),其次是医护人员没有ICU-AW评估指南(76.5%),患者认知障碍或理解能力有限(84.6%)、病情危重导致无法配合评估(83.0%),以及科室对ICU-AW评估重视不足(77.5%)。结论:目前我国ICU-AW评估现状不尽如人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医护人员缺乏ICU-AW相关知识和技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早期床旁超声测量重症患者股四头肌变化对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重症患者股四头肌厚度(股直肌厚度、股中间肌厚度)、横截面积(股直肌横截面积)与医学研究委员会(MRC)手法肌力评分的相关性,及其随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的变化特点,并判断肌肉变化对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3至10月于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预期≥5 d的患者,前瞻性收集患者入ICU第1天(D 1)、第3天(D 3)、第5天(D 5)、第7天(D 7)、出ICU时(D 出ICU)超声测量下的股直肌横截面积、股直肌肌肉厚度、股中间肌肌肉厚度以及评价D 出ICU时MRC肌力评分,分析其相关性以及股四头肌变化的规律。并以D 出ICU时MRC>48分作为诊断ICU-AW阳性的标准,分析股四头肌肌肉变化与ICU-AW的关系。采用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纳入45例重症患者,男25例,女20例,年龄为(58±10)岁。患者的股直肌横截面积、股直肌厚度、股中间肌厚度随ICU住院时间的增长而减少。股直肌横截面积、厚度及股中间肌厚度与MRC评分呈正相关( r=0.452、0.411、0.402,均 P<0.05),股直肌横截面积、厚度及股中间肌厚度的下降幅度均与MRC评分呈负相关( r=-0.682、-0.740、-0.734,均 P<0.05)。入ICU第3天股直肌横截面积萎缩率预测ICU-AW阳性的临界值为6.0%,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77.8%;第5天股直肌厚度萎缩率预测ICU-AW阳性的临界值为14.5%,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66.7%;第7天股中间肌厚度萎缩率预测ICU-AW阳性的临界值为19.9%,敏感度为70.6%,特异度为87.5%。 结论:床旁超声测量股四头肌横截面积、厚度对ICU-AW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能够早期识别ICU-AW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肌肉超声和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对脓毒症ICU获得性衰弱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肌肉超声参数和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对脓毒症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纳入2021年4月至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每天对纳入患者采用医学研究委员会(MRC)的肌力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直至转出重症监护病房(ICU),期间连续2次且间隔24 h总MRC评分<48分的患者纳入ICU-AW组,≥48分者纳入非ICU-AW组。使用超声测量患者入ICU 1、4、7 d股直肌厚度(RF-MLT)、股直肌横截面积(RF-CSA)及股中间肌厚度(VI-MLT);同期收集患者血浆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CP-1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脓毒症患者发生ICU-AW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超声参数和血浆MCP-1水平对脓毒症ICU-AW的诊断价值。结果:共纳入99例脓毒症患者,其中非ICU-AW组68例,ICU-AW组31例。与非ICU-AW组相比,ICU-AW组患者年龄更大,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脓毒性休克比例和血乳酸更高,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更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和脓毒性休克是脓毒症患者发生ICU-AW的危险因素〔优势比( OR)及95%可信区间(95% CI)分别为1.310(1.138~1.509)、0.232(0.072~0.746),均 P<0.05〕。脓毒症患者入ICU 1、4、7 d RF-MLT、RF-CSA和VI-MLT均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与非ICU-AW组相比,ICU-AW组患者7 d RF-MLT更低〔cm:0.32(0.22,0.47)比0.45(0.34,0.63), P<0.05〕,7 d RF-CSA萎缩率更高〔25.85%(10.37%,34.28%)比11.65%(2.28%,22.41%), 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7 d RF-MLT对脓毒症ICU-AW有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88(95% CI为0.526~0.849),当临界值为0.41 cm时,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68.4%。ICU-AW组患者入ICU 1、4、7 d血浆MCP-1水平均较非ICU-AW组显著升高;ROC曲线分析显示,1、4、7 d血浆MCP-1对脓毒症ICU-AW均具有诊断价值,AUC及95% CI分别为0.732(0.629~0.836)、0.865(0.777~0.953)、0.891(0.795~0.986);当临界值分别为206.3、410.9、239.5 ng/L时,敏感度分别为87.1%、64.0%、82.4%,特异度分别为54.4%、96.1%、86.2%。 结论:超声测量的7 d肌肉质量参数及血浆MCP-1水平对脓毒症ICU-AW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早期系统性康复活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肌力及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早期系统性康复活动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肌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10月公开发表的关于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系统性康复活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观察组实施早期系统性康复活动,对照组实施常规活动;结局指标包括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肌力评分(MRC评分)、ICU获得性衰弱(ICU-AW)发生率、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等。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采用漏斗图分析各项研究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英文13篇,中文1篇;共涉及1 835例患者,其中观察组922例,对照组913例。整体文献质量良好。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ICU-AW发生率明显降低〔相对危险度( RR)=0.78,95%可信区间(95% CI)为0.62~0.98, P<0.05 〕,但MRC评分无明显增高〔加权均数差( WMD)=2.51,95% CI为0.77~4.25, P=0.05 〕;两组患者ICU病死率( RR=1.05,95% CI为0.59~1.87, P>0.05)、住院病死率( RR=1.15,95% CI为0.76~1.74, P>0.05)、ICU住院时间( WMD=-3.02,95% CI为-7.29~1.24, P>0.05)、总住院时间( WMD=-3.67,95% CI为-8.04~0.70, P>0.05)及出院后6个月SF-36量表中躯体健康评分(PCS; WMD=1.83,95% CI为-0.28~3.93, P>0.05)和心理健康评分(MCS; WMD=1.72,95% CI为-0.76~4.20, 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MRC评分、ICU-AW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及SF-36量表评分绘制漏斗图显示,纳入文献的效应点基本呈"倒漏斗"形,且基本对称,提示文献发表偏倚较小。 结论:早期系统性康复活动能够显著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ICU-AW发生率,且不增加病死率,但对患者肌力及身体功能无明显改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六字诀呼吸操在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六字诀呼吸操在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80例,采用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六字诀呼吸操。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呼吸困难分级、预后综合测评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FEV1、FEV1占预计值、FEV1/FVC检测数值、MRC评分、BODE评分、CAT评分差异均不明显;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EV1、FEV1占预计值、FEV1/FVC检测数值均高于对照组,MRC评分、BODE评分、CA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应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六字诀呼吸操,可以提高患者肺功能,降低呼吸困难等级、提高预后综合水平和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床旁超声测量肢体骨骼肌厚度对ICU获得性肌无力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测量肢体骨骼肌厚度对机械通气患者发生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入住沧州市中心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待患者清醒后采用医学研究委员会制定的评分法(MRC)评估肌力以判断是否发生ICU-AW,同时床旁超声测量肱二头肌、桡侧腕屈肌、股四头肌及胫前屈肌的厚度,比较非ICU-AW组与ICU-AW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骨骼肌厚度对ICU-AW的诊断价值。结果:共纳入41例机械通气患者,其中ICU-AW 15例,非ICU-AW 26例。与非ICU-AW组比较,ICU-AW组患者MRC评分、桡侧腕屈肌厚度、股四头肌厚度及胫前屈肌厚度更低〔MRC评分(分):36(30,40)比60(56,60),桡侧腕屈肌厚度(cm):1.09±0.19比1.30±0.28,股四头肌厚度(cm):1.57±0.58比2.23±0.58,胫前屈肌厚度(cm):1.76±0.33比2.21±0.43,均 P<0.05〕,而ICU住院时间更长〔d:15(9,26)比10(4,12), P<0.05〕;尽管肱二头肌厚度在ICU-AW组也较低,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m:2.45±0.57比2.70±0.61, P=0.205)。ROC曲线分析显示,桡侧腕屈肌厚度、股四头肌厚度及胫前屈肌厚度对ICU-AW具有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和95%可信区间(95% CI)分别为0.742(0.582~0.866)、0.787(0.631~0.899)、0.817(0.665~0.920),均 P<0.01〕,但肱二头肌厚度对ICU-AW无诊断价值(AUC=0.597,95% CI为0.433~0.747, P=0.296)。 结论:床旁超声测量桡侧腕屈肌、股四头肌及胫前屈肌的厚度对机械通气患者发生ICU-AW具有诊断价值,而肱二头肌厚度对ICU-AW无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