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脓毒症患者膈肌功能障碍的床旁超声评估的应用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患者膈肌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及床旁超声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入住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ICU)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普通术后患者及健康志愿者作为术后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动态观察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水平、血乳酸、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并用间接测热法测量静息能量水平计算能量缺失值,床旁超声评估膈肌移动度(diaphragm excursion, DE)、吸气末膈肌厚度及呼气末膈肌厚度,计算相关参数。DE<10 mm或膈肌增厚分数(diaphragmatic thickness fraction, DTF)<20%诊断为膈肌功能障碍。结果:⑴感染性休克组、脓毒症组及术后对照组三组患者入ICU第1天,DE均低于正常对照组[10.3(9.0, 13.6) mm、12.3(9.1, 15.0) mm、12.9(10.5, 15.7) mm vs. 22.0(16.0, 24.6) mm,均 P<0.05];DTF<20%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32.7%、41.9%、33.3% vs. 0%,均 P<0.05);且感染性休克组和脓毒症组DE<10 mm发生率均高于术后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6.7%、35.5% vs. 10.0%、0%,均 P<0.05)。入ICU第7天,感染性休克组DE较脓毒症组减低[10.5(6.8, 13.5) mm vs. 14.4(10.6, 18.6) mm, P<0.05]。⑵各指标相关性分析: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入ICU第1、3、7天的DE均与当天的hs-CRP呈负相关( r值分别为-0.253、-0.436、-0.455,均 P<0.05);入ICU第3天,DE还与IL-6呈负相关( r=-0.338, P=0.009),且DTF与hs-CRP呈负相关( r=-0.375, P=0.004)。入ICU第1天,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DTF与转铁蛋白呈正相关( r=0.221, P=0.049)。入ICU第3、7天,其DE与前白蛋白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318、0.408,均 P<0.05)。 结论: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入住ICU首日已出现膈肌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膈肌移动度及膈肌增厚分数减低,且与炎症反应和蛋白质高分解代谢程度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膈肌增厚分数联合MRC评分对ICU获得性衰弱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指标膈肌增厚分数(DTF)联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肌力评分(MRC评分)对ICU获得性衰弱(ICU-AW)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MRC评分<48分的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超声指标、MRC评分、主要临床结局和撤机结局等。根据患者在未使用有创或无创呼吸机的情况下能否保持有效自主呼吸至少48 h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比较不同撤机结局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DTF和MRC评分单独或联合检测对患者撤机成功的预测价值。结果:最终共87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撤机成功58例,撤机失败2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pH值、血乳酸(Lac)、氧合指数(PaO 2/FiO 2)和病情严重程度评分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撤机失败组比较,撤机成功组患者DTF和MRC评分均显著升高〔DTF:(26.02±2.68)%比(22.79±5.40)%,MRC评分(分):38.90±2.78比33.24±3.78,均 P<0.05〕。撤机成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均较撤机失败组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h):102.21±32.60比113.14±41.34,ICU住院时间(d):6.48±2.18比10.11±4.01,均 P<0.05 〕,再插管率和ICU住院费用均明显降低〔再插管率:6.90%(4/58)比27.59%(8/29),ICU住院费用(万元):4.99±0.87比7.85±2.45,均 P<0.05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TF和MRC评分预测ICU-AW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9〔95%可信区间(95% CI)为0.746~0.931 〕、0.799(95% CI为0.701~0.899);以DTF≥25.01%为最佳截断值,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度为82.76%,特异度为72.41%;以MRC评分≥35.50分为最佳截断值,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度为79.31%,特异度为70.69%;以DTF≥25.01%与MRC评分≥35.50分联合预测撤机成功,AUC达到0.887(95% CI为0.812~0.962),敏感度提高到89.70%,特异度提升到79.30%。 结论:DTF及MRC评分对ICU-AW患者撤机时机的选择、撤机结局的预测具有较好的指导价值;与独立的DTF及MRC评分相比,DTF联合MRC评分对ICU-AW患者撤机成功的预测价值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EDP联合NAVA对肺部感染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膈肌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器(EDP)联合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对肺部感染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膈肌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0例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肺部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AVA组、NAVA+EDP组,每组40例,NAVA组给予常规治疗,NAVA+EDP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EDP治疗,记录每组入组时和撤机时的膈肌活动度(DE)、膈肌增厚分数(DTF)、膈肌电活动峰值(EAdipeak)、静态肺顺应性(Cst)、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阻力(Raw)、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氧合指数(P/F)以及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2组患者入组时DE、DTF、EAdipeak、Cst、Pplat、Raw、PaCO 2、P/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14、0.81、0.40、0.78、0.45、0.95、0.83、0.41,均 P>0.05)。撤机时,与NAVA组比较,NAVA+EDP组DE[(13.80±1.84) mm比(12.71±1.66) mm]、DTF [(32.81±2.77)%比(31.32±2.84) %]、Cst[(42.13±2.35) ml/cmH 2O比(40.55±2.09) ml/cmH 2O] (1 cmH 2O=0.098 kPa)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65、2.36、2.41,均 P<0.05),EAdipeak[(9.41±1.54) μm比(10.54±1.76) μm]、Pplat [(10.95±1.95) cmH 2O比(12.08±1.82) cmH 2O]、Raw[(16.07±2.87) cmH 2O·L -1·s -1比(17.63±2.60) cmH 2O·L -1·s -1]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05、2.67、2.16,均 P<0.05);与NAVA组比较,NAVA+EDP组PaCO 2、P/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93、1.32,均 P>0.05)。与NAVA组比较,NAVA+EDP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 (139.98±13.65) h比(172.18±16.44) h]和ICU住院时间[ (7.68±1.14) d比(8.93±13.5) d]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9.53、4.48,均 P<0.001)。 结论:NAVA联合EDP可改善肺部感染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膈肌功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呼吸肌抗阻训练联合反馈式呼吸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膈肌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呼吸肌抗阻训练联合反馈式呼吸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双侧膈肌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及呼吸肌抗阻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反馈式呼吸电刺激治疗,每日治疗2次,每周治疗6 d,持续治疗3周。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采用超声检测2组患者偏瘫侧及健侧吸气末膈肌厚度(IDT)、呼气末膈肌厚度(EDT)、平静呼吸及深呼吸时膈肌移动度,并计算膈肌增厚分数(DTF),采用便携式肺功能仪检测2组患者肺功能,同时分析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偏瘫侧及健侧膈肌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偏瘫侧、健侧膈肌功能障碍发生率均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偏瘫侧及健侧IDT、EDT、DTF、平静呼吸及深呼吸时膈肌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而对照组偏瘫侧及健侧上述疗效指标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 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偏瘫侧及健侧IDT、DTF、深呼吸时膈肌移动度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 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并且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改善幅度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 P<0.05)。 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容易并发膈肌功能障碍,并以偏瘫侧膈肌功能受累为主;持续3周的呼吸肌抗阻训练联合反馈式呼吸电刺激治疗能有效增加脑卒中偏瘫患者双侧IDT、DTF及深呼吸时膈肌移动度,有助于提高患者膈肌收缩能力及肺功能,降低卒中患者膈肌功能障碍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床旁超声评估脓毒症患者膈肌和肢体骨骼肌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血尿素/肌酐比值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床旁超声探讨脓毒症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7 d内膈肌和肢体骨骼肌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血尿素/肌酐比值(UCR)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入住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ICU的55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的一般资料、入ICU第1、4、7天实验室检查指标〔血尿素、血肌酐(SCr)、UCR〕和预后指标;应用床旁超声动态评估患者入ICU第1、4、7天膈肌形态学动态变化〔包括膈肌移动度(DE)、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以及肢体骨骼肌(股四头肌)形态学动态变化〔包括股直肌厚度(RF-MLT)、股中间肌厚度(VI-MLT)和股直肌横截面积(RF-CSA)〕。计算膈肌增厚分数(DTF)和RF-CSA萎缩率,并统计膈肌功能障碍和肢体骨骼肌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者入ICU 7 d内各时间点膈肌和股四头肌超声形态学参数与UCR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55例脓毒症患者,其中29例为脓毒性休克。随入ICU时间延长,脓毒症患者膈肌功能障碍发生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入ICU第1、4、7天分别为63.6%、69.6%、58.6%),肢体骨骼肌功能障碍发生率呈升高趋势(入ICU第4天和第7天分别为54.3%、62.1%),入ICU第4天和第7天两者同时发生的概率分别为32.6%、34.5%。脓毒症患者入ICU第7天UCR明显高于第1天〔121.77(95.46,164.55)比97.00(70.26,130.50)〕,RF-CSA萎缩率明显高于第4天〔%:-39.7(-52.4,-22.1)比-26.5(-40.2,-16.4)〕,RF-CSA明显低于第1天〔cm 2:1.3(1.0,2.5)比2.1(1.7,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入ICU第7天RF-CSA与当日UCR呈显著负相关( r=-0.407, P=0.029)。 结论:脓毒症患者膈肌功能障碍发生早,可改善;肢体骨骼肌功能障碍发生相对滞后,呈进行性加重。入ICU第7天的RF-CSA可能是衡量脓毒症患者肢体骨骼肌功能障碍的可靠指标,能够成为早期识别与诊断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指标。脓毒症患者发生持续性肌肉质量损失主要与持续的机体分解代谢相关,且在入ICU 1周左右呈显著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体外膈肌电刺激早期干预机械通气儿童膈肌功能的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体外膈肌电刺激对机械通气儿童膈肌厚度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2021年6月至2022年4月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PICU行机械通气的患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机械通气常规治疗,干预组除常规治疗外,在机械通气早期给予体外膈肌电刺激治疗。在机械通气后1周内每天应用床旁超声连续测量膈肌厚度,观察两组机械通气儿童膈肌厚度变化趋势,同时计算膈肌增厚分数(DTf)及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VIDD)的发生率。结果:共纳入患儿32例,干预组15例(男10例),对照组17例(男11例)。患儿年龄中位数为33(10,77)个月,机械通气天数中位数为12(8,21)d。患儿行机械通气的原因包括呼吸功能不全10例、脑功能障碍10例、心功能衰竭8例、外科术后4例。干预组和对照组呼气末膈肌厚度(DTe)从第1天至第7天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干预组(左侧)第7天与第1天相比,DTe减少了11%,对照组则减少了18%;干预组平均每日DTe减少2%,对照组每日减少3%。右侧与左侧DTe变化趋势相似。干预组DTe均大于对照组,其中左侧第7天干预组DTe均值为(0.110 7±0.023 7)cm,大于对照组(0.093 5±0.016 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72, P<0.05);右侧第2天干预组DTe均值为(0.126 7±0.027 7)cm,大于对照组(0.104 7±0.018 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88, P<0.05)。第7天两侧DTf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DTf:干预组与对照组的调整均数差为-0.117, P=0.088;右DTf:干预组与对照组的调整均数差为-0.065, P=0.277)。干预组VIDD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3%比41.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05, P=0.946)。 结论:体外膈肌电刺激可能对机械通气儿童减缓膈肌萎缩有一定的帮助,但膈肌萎缩的改善是否对临床有益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老年患者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后膈肌运动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相同容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老年患者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镇痛效果和膈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0.5%罗哌卡因20 ml组(A组,24例)和0.3%罗哌卡因20 ml组(B组,22例),分别于全身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记录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阻滞后VAS评分、膈肌运动情况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阻滞30 min内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阻滞后20 h内两组患者静息和运动VAS评分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患者阻滞后5 min、3 h、6 h、20 h平静呼吸位和最大呼吸位双侧膈肌移动度与阻滞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患者阻滞后5 min、3 h、6h平静呼吸位和最大呼吸位双侧膈肌移动度与阻滞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阻滞后3h、20hA组患者膈肌麻痹发生率高于B组( P<0.05);阻滞后5 min、3 h、6 h、20 h A组患者阻滞侧膈肌厚度分数低于阻滞前( P<0.05),阻滞后3、6、20 h对侧膈肌厚度分数高于阻滞前( P<0.05)。阻滞后5min、3h、6hB组患者阻滞侧膈肌厚度分数低于阻滞前( P<0.05),阻滞后3、6 h对侧膈肌厚度分数高于阻滞前( P<0.05)。 结论:20 ml 0.5%和0.3%罗哌卡因对于老年患者肩关节镜手术后20 h内镇痛效果相似,但高浓度组患者膈神经麻痹发生率和发生时长显著增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机械辅助排痰联合早期4级康复锻炼对ICU获得性衰弱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机械辅助排痰联合早期4级康复锻炼对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信阳市中心医院ICU住院且实施机械通气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ICU住院期间对照组采取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机械辅助排痰联合早期4级康复锻炼。比较两组的ICU-AW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膈肌厚度和膈肌增厚分数。结果:观察组的ICU-AW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ICU-AW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四肢骨骼肌质量、膈肌厚度和膈肌增厚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干预后的四肢骨骼肌质量、膈肌厚度和膈肌增厚分数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四肢骨骼肌质量、膈肌厚度和膈肌增厚分数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机械辅助排痰联合早期4级康复锻炼可以有效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的ICU-AW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维持四肢骨骼肌质量和膈肌功能,使患者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状态下经气管压力对重症气管切开患者说话瓣膜应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不同状态下经气管压力(TTP)对重症气管切开(简称气切)患者说话瓣膜应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佩戴说话瓣膜的50例气切患者相关资料,根据患者佩戴说话瓣膜耐受时长是否≥30 min将其分为耐受组和非耐受组。检测2组患者平静呼吸、用力呼气及发音时TTP,并探讨不同状态下TTP对患者佩戴说话瓣膜耐受情况的预测价值;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说话瓣膜佩戴时长的相关因素,并采用超声评估患者佩戴说话瓣膜前、后呼吸肌收缩变化,同时记录患者对说话瓣膜应用的满意度。结果:发音时TTP对患者佩戴说话瓣膜的耐受性具有预测价值(Cut off值为11 cmH 2O,敏感度为83.78%,特异性为61.54%)。对说话瓣膜佩戴时长的正性影响因素包括基线膈肌增厚分数和身体功能评分,负性影响因素为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APACHE-Ⅱ)。佩戴说话瓣膜后2组患者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及腹横肌收缩幅度均较佩戴说话瓣膜前明显增加( P<0.05),2组患者对应用说话瓣膜的整体满意度评分[分别为(7.11±1.71)分和(5.00±1.63)分)]均较高。 结论:发音时TTP可帮助预测重症气切患者佩戴说话瓣膜的耐受性,同时APACHE-Ⅱ评分、基线膈肌增厚分数及身体功能评分也可影响气切患者说话瓣膜佩戴时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体外二氧化碳清除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膈肌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体外二氧化碳清除(ECCO 2R)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接受机械通气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效率和膈肌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轻中度ARDS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抗炎、机械通气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ECCO 2R联合CRRT治疗,对照组给予床旁CRRT治疗。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病因、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等一般资料;分别于治疗12 h和24 h进行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 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氧合指数(PaO 2/FiO 2)〕,记录呼吸力学参数〔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最大呼气压(MEP)和最大吸气压(MIP)〕并计算浅快呼吸指数(RSBI),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治疗24 h超声测量膈肌活动度及膈肌厚度。 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因、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与本组12 h比较,观察组治疗24 h PaO 2、PaO 2/FiO 2明显升高,PaCO 2明显下降,RSBI明显下降,MEP、MIP明显升高,血清GSH-Px、MDA明显下降,SOD明显升高;对照组仅PaCO 2明显下降。观察组治疗12 h和24 h时PaCO 2较对照组明显下降〔mmHg(1 mmHg≈0.133 kPa):55.05±7.57比59.49±6.95,52.77±7.88比58.25±6.92,均 P<0.05〕,但PaO 2、PaO 2/FiO 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12 h和24 h RSBI显著下降(次·min -1·L -1:85.92±8.83比90.38±3.78,75.73±3.86比90.05±3.66,均 P<0.05),MEP、MIP明显升高〔MEP(mmH 2O,1 mmH 2O≈0.01 kPa):86.64±5.99比83.88±4.18,93.70±5.59比85.04±3.73;MIP(mmH 2O):44.19±6.66比41.17±3.13,57.52±5.28比42.34±5.39,均 P<0.05〕,血清GSH-Px和MDA显著下降〔GSH-Px(mg/L):78.52±8.72比82.10±3.37,57.11±4.67比81.17±5.13;MDA(μmol/L):7.84±1.97比8.71±0.83,3.67±0.78比8.41±1.09,均 P<0.05〕,SOD显著升高(U/L:681.85±49.24比659.40±26.47,782.32±40.56比676.65±51.97,均 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24 h膈肌厚度和膈肌活动度均明显增加〔膈肌厚度(cm):1.93±0.28比1.40±0.24,膈肌增厚分数:(0.22±0.04)%比(0.19±0.02)%,平静呼吸膈肌位移(cm):1.42±0.13比1.36±0.06,深吸气后膈肌位移(cm):5.11±0.75比2.64±0.59, P<0.05〕。 结论:ECCO 2R联合CRRT可降低ARDS无创通气患者的呼吸作功及氧化应激水平,保护膈肌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