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清WISP1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Wnt1诱导型信号通路蛋白1(WISP1)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108例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超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为内膜增厚组(38例)和斑块形成组(70例).记录患者相关临床资料,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WISP1水平.分析WISP1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ROC曲线评估血清WISP1水平对颈动脉斑块形成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内膜增厚组相比,斑块形成组T2DM病程更长,SBP、血清WISP1水平更高,肌肉总质量、躯干肌肉质量、四肢肌肉质量及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更少(P<0.05).血清WISP1水平与腰围、臀围、腰臀比、HbA1c水平、25-羟维生素D水平、体脂肪质量呈正相关(rs=0.472、0.287、0.422、0.223、0.217、0.230,P<0.05).T2DM 病程增加、血清 WISP1水平升高是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WISP1水平诊断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AUC为0.648[95%CI(0.532~0.764),P<0.05].结论 血清WISP1水平与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密切相关,可能是诊断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多模态超声对肌少症患者肌肉质量及硬度的临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应用肌骨超声检查肌少症患者腓肠肌内侧头肌肉的质量及硬度,探索肌骨超声对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依照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诊断标准,选取肌少症患者60例为病例组,年龄匹配的健康老年人24例为对照组。利用二维灰阶超声测量右侧腓肠肌内侧头肌肉厚度、羽状角及肌束长度;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量肌肉在放松状态及收缩状态的杨氏模量,比较分析两组间各超声参数差异,分析病例组右侧腓肠肌内侧头的肌肉厚度、羽状角、肌束长度与肌少症的相关性,通过ROC曲线分析超声测值预判肌少症的价值。结果:肌少症组患者右侧腓肠肌内侧头的肌肉厚度(10.0±2.1)mm、羽状角(16.9±3.2)°、肌束长度(30.5±3.2)mm、放松状态及收缩状态杨氏模量值[(11.5±2.2)kPa、(23.2±4.0)kPa]均低于对照组[(14.8±1.2)mm、(21.7±2.5)°、(34.2±1.6)mm、(15.0±1.5)kPa、(30.6±2.8)kPa, t=10.454、3.612、5.631、6.922、8.173,均 P<0.05],且放松状态杨氏模量值较收缩状态低;肌少症患者肌肉厚度及杨氏模量与年龄呈负相关( r=-0.307、-0.285, P<0.05);与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呈正相关( r=0.838、0.761, P<0.01);肌肉厚度及杨氏模量是肌少症显著相关的因素( OR=4.576、3.867)。超声检查右侧腓肠肌内侧头诊断肌少症ROC曲线下阈值为:肌肉厚度11 mm、羽状角17°、肌束长度32 mm、放松状态下杨氏模量12.4 kPa,其中肌肉厚度对诊断肌少症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最佳,分别为86.7%、100%。 结论:超声对腓肠肌内侧头肌肉质量及肌肉硬度的测量,可以量化反映肌肉质量减低及肌肉硬度下降,为肌少症的预判提供影像学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床旁超声评估脓毒症患者膈肌和肢体骨骼肌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血尿素/肌酐比值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应用床旁超声探讨脓毒症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7 d内膈肌和肢体骨骼肌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血尿素/肌酐比值(UCR)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入住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ICU的55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的一般资料、入ICU第1、4、7天实验室检查指标〔血尿素、血肌酐(SCr)、UCR〕和预后指标;应用床旁超声动态评估患者入ICU第1、4、7天膈肌形态学动态变化〔包括膈肌移动度(DE)、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以及肢体骨骼肌(股四头肌)形态学动态变化〔包括股直肌厚度(RF-MLT)、股中间肌厚度(VI-MLT)和股直肌横截面积(RF-CSA)〕。计算膈肌增厚分数(DTF)和RF-CSA萎缩率,并统计膈肌功能障碍和肢体骨骼肌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者入ICU 7 d内各时间点膈肌和股四头肌超声形态学参数与UCR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55例脓毒症患者,其中29例为脓毒性休克。随入ICU时间延长,脓毒症患者膈肌功能障碍发生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入ICU第1、4、7天分别为63.6%、69.6%、58.6%),肢体骨骼肌功能障碍发生率呈升高趋势(入ICU第4天和第7天分别为54.3%、62.1%),入ICU第4天和第7天两者同时发生的概率分别为32.6%、34.5%。脓毒症患者入ICU第7天UCR明显高于第1天〔121.77(95.46,164.55)比97.00(70.26,130.50)〕,RF-CSA萎缩率明显高于第4天〔%:-39.7(-52.4,-22.1)比-26.5(-40.2,-16.4)〕,RF-CSA明显低于第1天〔cm 2:1.3(1.0,2.5)比2.1(1.7,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入ICU第7天RF-CSA与当日UCR呈显著负相关( r=-0.407, P=0.029)。 结论:脓毒症患者膈肌功能障碍发生早,可改善;肢体骨骼肌功能障碍发生相对滞后,呈进行性加重。入ICU第7天的RF-CSA可能是衡量脓毒症患者肢体骨骼肌功能障碍的可靠指标,能够成为早期识别与诊断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指标。脓毒症患者发生持续性肌肉质量损失主要与持续的机体分解代谢相关,且在入ICU 1周左右呈显著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床旁超声测量肢体骨骼肌厚度对ICU获得性肌无力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测量肢体骨骼肌厚度对机械通气患者发生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入住沧州市中心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待患者清醒后采用医学研究委员会制定的评分法(MRC)评估肌力以判断是否发生ICU-AW,同时床旁超声测量肱二头肌、桡侧腕屈肌、股四头肌及胫前屈肌的厚度,比较非ICU-AW组与ICU-AW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骨骼肌厚度对ICU-AW的诊断价值。结果:共纳入41例机械通气患者,其中ICU-AW 15例,非ICU-AW 26例。与非ICU-AW组比较,ICU-AW组患者MRC评分、桡侧腕屈肌厚度、股四头肌厚度及胫前屈肌厚度更低〔MRC评分(分):36(30,40)比60(56,60),桡侧腕屈肌厚度(cm):1.09±0.19比1.30±0.28,股四头肌厚度(cm):1.57±0.58比2.23±0.58,胫前屈肌厚度(cm):1.76±0.33比2.21±0.43,均 P<0.05〕,而ICU住院时间更长〔d:15(9,26)比10(4,12), P<0.05〕;尽管肱二头肌厚度在ICU-AW组也较低,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m:2.45±0.57比2.70±0.61, P=0.205)。ROC曲线分析显示,桡侧腕屈肌厚度、股四头肌厚度及胫前屈肌厚度对ICU-AW具有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和95%可信区间(95% CI)分别为0.742(0.582~0.866)、0.787(0.631~0.899)、0.817(0.665~0.920),均 P<0.01〕,但肱二头肌厚度对ICU-AW无诊断价值(AUC=0.597,95% CI为0.433~0.747, P=0.296)。 结论:床旁超声测量桡侧腕屈肌、股四头肌及胫前屈肌的厚度对机械通气患者发生ICU-AW具有诊断价值,而肱二头肌厚度对ICU-AW无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二维超声评估肌量减少患者腓肠肌内侧头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腓肠肌内侧头的厚度(MT)、回声强度(EI)与肌肉质量、力量及功能参数的相关性,评估MT、EI对于肌量减少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21年3-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医学科就诊的52例受检者,采用二维超声测量腓肠肌内侧头MT,使用Image J软件分析感兴趣区EI值。选择其中20例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对于MT、EI值测量的一致性并作Altman-Bland分析。按照2019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诊断标准分为健康对照组(30例)与肌量减少组(22例),比较两组间MT、EI值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MT、EI值与肌肉质量、力量和功能之间的相关性。使用ROC曲线获得MT、EI值对于肌量减少的诊断截值,评估诊断效能。结果:①相同医师和不同医师检测腓肠肌内侧头MT、EI的ICC均大于0.97,重测信度较好;②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肌量减少组腓肠肌内侧头MT值减小,EI值增大( t=4.759、-3.789,均 P<0.001);③腓肠肌内侧头MT值与四肢骨骼肌质量(ASM)、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下肢骨骼肌质量(LLSM)、握力、步速呈正相关( r=0.579、0.568、0.585、0.495、0.415,均 P<0.001),其中与LLSM的相关性最好;④腓肠肌内侧头EI与ASM、ASMI、LLSM、握力、步速呈负相关( r=-0.583、-0.591、-0.590、-0.537、-0.455,均 P<0.001),其中与ASMI的相关性最好;⑤腓肠肌内侧头MT与EI对于预测肌量减少截值分别为14.33 mm、58.85,且两者对于肌量减少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734 3, P>0.05)。 结论:腓肠肌内侧头MT、EI值可以准确评估肌肉质量并用于肌量减少患者的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多模态超声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骨骼肌状态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灰阶超声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骨骼肌状态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CHF患者50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股直肌及腓肠肌内侧头进行灰阶超声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观察肌肉厚度、横截面积、肌束长度、羽状角、灰度值及杨氏模量值等参数。结果:CHF组股直肌的厚度(7.80±2.01)mm、横截面积(3.27±0.91)cm 2、灰度值(70.07±6.06)及腓肠肌内侧头厚度(12.23±2.42)mm、肌束长度(35.90±1.38)mm、羽状角(18.07±3.05)度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90±2.57)mm、(4.94±2.08)cm 2、60.93±9.77、(15.90±2.62)mm、(37.83±2.83)mm、(20.75±2.5)9度, t=7.71、3.78、3.94、4.99、4.47、3.06,均 P<0.01],而股直肌及腓肠肌内侧头的杨氏模量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10、0.51, P>0.05)。CHF组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分组,各组间股直肌的厚度、横截面积、灰度值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6.36、69.98、55.96, P<0.01),而腓肠肌相关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HF组按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组,各组间股直肌及腓肠肌超声参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灰阶超声可以提供CHF患者骨骼肌状态的客观指标,从而指导临床早期康复训练以提高患者预后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机械辅助排痰联合早期4级康复锻炼对ICU获得性衰弱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机械辅助排痰联合早期4级康复锻炼对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信阳市中心医院ICU住院且实施机械通气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ICU住院期间对照组采取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机械辅助排痰联合早期4级康复锻炼。比较两组的ICU-AW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膈肌厚度和膈肌增厚分数。结果:观察组的ICU-AW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ICU-AW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四肢骨骼肌质量、膈肌厚度和膈肌增厚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干预后的四肢骨骼肌质量、膈肌厚度和膈肌增厚分数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四肢骨骼肌质量、膈肌厚度和膈肌增厚分数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机械辅助排痰联合早期4级康复锻炼可以有效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的ICU-AW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维持四肢骨骼肌质量和膈肌功能,使患者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显微修薄的股前外侧皮瓣在肢体肿瘤整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显微修薄优化的股前外侧皮瓣在肢体肿瘤切除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徐州仁慈医院显微修复重建外科收治的肢体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于手术规范切除肿瘤病灶后,采用显微修薄优化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术后门诊随访,术后1年参照美国肌肉骨骼肿瘤协会(MSTS)骨肿瘤保肢术后肢体功能量表评定患肢功能,满分为30分,评分越高表示功能越佳;采用效果满意度评分量表对肢体外观进行评价,总分5~10分为满意,0~4分为一般,-5 ~-1分为不满意。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 ± s表示。 结果:共纳入11例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19~55岁,平均31.5岁。其中,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3例,侵袭性纤维瘤4例,黏液性纤维肉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皮肤鳞状细胞癌1例。肿瘤病变范围5.5 cm × 8.0 cm~9.0 cm × 19.0 cm,术中切除肿瘤范围6.5 cm × 9.0 cm~10.0 cm × 20.0 cm,切取皮瓣面积7.5 cm × 11.0 cm~10.0 cm × 22.5 cm,皮瓣修薄前平均厚度2.2 cm(1.6~3.5 cm),修薄后平均厚度1.2 cm(0.9~1.7 cm)。术后1例皮瓣边缘出现1.5 cm × 2.0 cm浅表坏死,经换药后伤口延期愈合;1例术后48 h出现动脉危象,探查见吻合口远端有血栓形成,予重新吻合后血运恢复;其余皮瓣均成活良好,切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5个月,肿瘤无复发,患肢功能MSTS评分为(25.2±2.1)分,肢体外观效果满意度评分为(7.4±1.6)分,满意率为10/11。结论:在肢体肿瘤整形外科治疗中,应用显微修薄优化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肿瘤规范切除后创面,可恢复满意的肢体功能与外观,是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抑郁情绪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索抑郁情绪倾向与肝硬化营养不良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2023年6至9月入院的190例肝硬化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对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以主观全面评定表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等级,以流调中心抑郁量表为工具,评估患者抑郁情绪倾向,并收集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85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分为无营养不良组(126例)和营养不良组(59例)。两组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得分、年龄、体重指数、血小板、D-二聚体、血清钠、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握力、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握力、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血清钠、有抑郁情绪倾向与肝硬化营养不良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P<0.05)。5项指标联合诊断肝硬化营养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可达81.9%。 结论:抑郁情绪与肝硬化营养不良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清钠≤135 mmol/L、握力、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未达到正常值、有抑郁情绪倾向是肝硬化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5项指标联合诊断可提高肝硬化营养不良的诊断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跖趾关节角度下冲击波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跖趾关节角度下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3例足底筋膜炎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A组及治疗B组,每组21例。3组患者均给予肌内效贴常规干预,治疗A组、治疗B组分别于跖趾关节休息位、最大背伸位行ESWT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及1个月后随访时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肌肉骨骼超声、星偏移平衡测试(SEBT)对3组患者疼痛程度(晨起后开始步行时)、足底筋膜厚度及平衡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足底筋膜厚度及SEBT测试各方向结果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3周后及1个月后随访时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足底筋膜厚度及SEBT测试各方向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治疗A组及治疗B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 P<0.05),且治疗B组除SEBT测试左侧、右侧平均距离与治疗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外,其他各项疗效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A组水平( P<0.05)。 结论:在肌内效贴基础上辅以ESWT治疗能更有效缓解足底筋膜炎患者疼痛,改善其平衡能力,并以跖趾关节处于最大背伸位时行ESWT治疗效果较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