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乳腺体积密度及分布的影像学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利用乳腺X射线摄影检查资料,描述和评估受检者女性不同年龄段乳腺体积密度(VBD)的分布规律。方法:基于北京市某三甲医院2010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1 140人次乳腺X射线摄影图像,使用Volpara 1.5.1评估女性的VBD。根据美国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对VBD进行分级,将样本群体年龄根据中位数分成两组,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为进一步分析年龄因素的影响,将年龄细化分为4组(< 40岁、40~49岁、50~59岁、≥60岁),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分别评估不同年龄组受检者的乳房压迫厚度(CBT)、乳房体积(BV)、腺体体积(GV)和VBD。 结果:年龄中位数为50岁,50岁及以上受检者的CBT和BV明显>50以下受检者( t=-8.99、-7.92, P<0.001),而GV和VBD明显<50以下受检者( t=8.11、18.49, P<0.001)。CBT、BV、GV和VBD各指标在4个年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27.10、22.34、25.70、122.03, P<0.001)。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受检者的VBD最低( t=-12.56、-15.27、-4.57, P<0.001),VBD与年龄呈负相关( r=0.47, P<0.001)。 结论:受检者CBT和BV与年龄呈正相关,GV和VBD与年龄呈负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改善小鼠自身免疫性卵巢功能不全及子宫内膜容受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MSCs)对自身免疫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小鼠卵巢功能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使用透明带3多肽-弗氏免疫佐剂诱导小鼠自身免疫性POI,一次性尾静脉注射移植hAMSCs 1×10 6细胞/只,将动物分为正常组( n=10)、模型组( n=15)、hAMSCs组( n=15),阴道涂片监测动情周期,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nome,FSH)、雌二醇与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含量,HE染色观察卵巢和子宫病理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子宫同源框A10(homeobox A10,HOXA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FSH受体(FSH receptor,FSHR)蛋白表达,综合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 结果:hAMSCs移植6周,hAMSCs组动情周期异常率[40.00%(6/15)]低于模型组[86.67%(13/15), P=0.021]。与模型组血清FSH[(10.239±1.091)μg/L]、雌二醇[(103.325±4.952)ng/L]和AMH[(1.133±0.494)μg/L]水平相比,hAMSCs组FSH水平[(7.664±0.735)μg/L]明显降低( P<0.001),雌二醇[(126.883±23.370)ng/L]和AMH[(2.204±0.453)μg/L]水平均明显升高( P=0.015, P<0.001)。与模型组不同,hAMSCs组卵巢指数、子宫指数增高;卵巢组织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数增加,间质纤维化和闭锁卵泡少见,子宫壁与子宫内膜增厚,腺体数量和体积增加。HOXA10吸光度(absorbance, A)值hAMSCs组(5.90±1.94)高于模型组(2.79±1.27, P=0.029),TNF-α A值hAMSCs组(3.83±1.23)低于模型组(6.26±0.96, P=0.002);FSHR A值hAMSCs组(3.61±1.66)与模型组(2.74±0.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模型组低于正常组(4.13±0.54, P=0.006)。 结论:移植hAMSCs在恢复自身免疫性POI小鼠卵巢功能的同时,可明显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助于提高生育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Nrf2/GPX4介导的铁死亡在脓毒症肠道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脓毒症肠道损伤中是否存在铁死亡,并通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Nrf2/GPX4)通路的激发和抑制来验证脓毒症肠道损伤中的铁死亡与肠道炎症、屏障功能的关联作用。方法:将48只体质量220~250 g的SPF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组(CLP组)、脓毒症+铁螯合剂去铁胺(DFO)组(CLP+DFO组)、脓毒症+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组(CLP+Erastin组),每组12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模型;Sham组仅行开关腹操作。CLP+DFO组在制模完成后皮下注射DFO 20 mg/kg;CLP+Erastin组则腹腔注射Erastin 20 mg/kg。各组均于术后皮下注射50 mg/kg生理盐水进行液体复苏,观察大鼠术后24 h存活状况。制模后24 h,各组取6只大鼠,先活体取小肠组织用于透射电镜下观察平滑肌细胞中线粒体形态及活性氧(ROS)测定,之后行腹主动脉取血并处死;剩余6只大鼠先完成腹主动脉取血再处死,取小肠组织,分别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肠道损伤指标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和铁死亡相关蛋白GPX4、Nrf2的表达;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并完成Chiu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并测定血清铁离子(Fe 3+)、丙二醛(MDA)、D-乳酸脱氢酶(D-LDH)含量。 结果:①与Sham组相比,CLP组和CLP+Erastin组大鼠术后24 h存活率明显下降(66.7%、50.0%比100%,均 P<0.05),而CLP+DFO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3%比100%, P=0.25)。② 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CLP组、CLP+DFO组、CLP+Erastin组小肠组织GPX4、Claudin-1表达明显下降,Nrf2表达明显升高(GPX4/β-actin:0.56±0.02、1.03±0.01、0.32±0.01比1.57±0.01,Claudin-1/β-actin:0.60±0.04、0.96±0.07、0.41±0.01比1.40±0.01,Nrf2/β-actin:0.88±0.02、0.72±0.01、1.14±0.01比0.43±0.02,均 P<0.05)。与CLP组相比,CLP+DFO组GPX4、Claudin-1表达明显升高,Nrf2表达明显降低;而CLP+Erastin组GPX4、Claudin-1表达进一步降低,Nrf2表达进一步升高(均 P<0.05)。③光镜下观察,与Sham组相比,CLP组、CLP+DFO组、CLP+Erastin组小肠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结构紊乱、炎症细胞浸润明显、腺体及绒毛结构被破坏,Chiu评分明显升高(分:3.25±0.46、2.00±0.82、4.50±0.55比1.25±0.45,均 P<0.05)。④透射电镜下观察,与Sham组相比,其余3组小肠平滑肌细胞中线粒体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体积减小、膜密度增加、嵴减少或消失,其中CLP+Erastin组最为明显,而CLP+DFO组线粒体形态仅轻微改变。⑤与Sham组相比,CLP组、CLP+DFO组、CLP+Erastin组血清TNF-α、IL-1β、IL-6、MDA、D-LDH和小肠组织ROS含量均明显升高,血清Fe 3+含量明显降低〔TNF-α(ng/L):21.49±1.41、17.24±1.00、28.66±2.72比14.17±1.24,IL-1β(ng/L):108.40±3.09、43.19±8.75、145.70±11.00比24.50±5.55,IL-6(ng/L):112.50±9.76、45.90±6.52、151.80±9.38比12.89±6.11,MDA(μmol/L):5.61±0.49、3.89±0.28、8.56±1.17比1.86±0.41,D-LDH(kU/L):39.39±3.22、25.38±2.34、53.29±10.53比10.79±0.52,ROS(荧光强度):90 712±6 436、73 278±4 775、110 913±9 287比54 318±2 226,Fe 3+(μmol/L):22.19±1.34、34.05±1.94、12.99±1.08比51.74±11.07,均 P<0.05〕。与CLP组相比,CLP+Erastin组TNF-α、IL-1β、IL-6、MDA、D-LDH、ROS水平进一步升高,Fe 3+含量进一步降低;而CLP+DFO组则相反(均 P<0.05)。 结论:脓毒症大鼠肠道损伤中存在铁死亡,通过Nrf2/GPX4通路激发或抑制铁死亡可实现对机体炎症状态及肠道机械屏障的有效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压氧联合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2例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联合高压氧(HBO)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9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 n=52)和对照组( n=46),观察组采用痛泻要方联合HBO治疗,对照组予以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治疗28 d后评估临床疗效及改良Mayo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前列腺素G/H合酶2(PTGS2)和Bcl-2蛋白含量。钳取治疗前后新鲜结肠组织,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治疗前后结肠组织中Yes相关蛋白(Yap1)、磷酸化Yes相关蛋白(P-Yap1)含量;内窥镜观察结肠黏膜水肿、溃疡愈合情况;显微镜观察治疗前后结肠黏膜组织固有层弥漫性炎性浸润、表面溃疡以及隐窝上皮中的中性粒细胞数量。 结果:治疗28 d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80.8%)明显高于对照组(60.9%)( 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Mayo评分明显降低( P<0.05)。观察组治疗后Mayo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2组患者治疗后结肠黏膜水肿、溃疡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病理切片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结肠黏膜组织固有层弥漫性炎性浸润、腺体不规则、隐窝破坏及脓肿、表面溃疡,治疗后固有层和隐窝上皮中的中性粒细胞显著减少,弥漫性浸润转为灶性。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17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 P<0.05);但2组患者血清TNF-α、IL-17水平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结肠组织中PTGS2、Yap1表达较治疗前均明显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P-Yap1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 P<0.05)。但2组患者治疗后PTGS2、Yap1、Bcl-2、P-Ya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痛泻要方联合HBO治疗UC肝郁脾虚证可获得高于单纯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的临床缓解率,明显降低改良Mayo评分,有效促进结肠黏膜溃疡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双氢青蒿素通过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治疗小鼠前列腺炎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对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non-bacterial prostatitis,CNP)的治疗效果及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归巢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9~11 w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抽取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剩余24只注射消痔灵.建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双氢青蒿素5 mg/kg+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双氢青蒿素15 mg/kg+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每组6只.采用膀胱穿刺测压法行小鼠膀胱排尿功能检测;免疫荧光法检测红色荧光蛋白(RFP)阳性细胞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HE染色检测小鼠前列腺组织病理状态;天狼星红染色检测小鼠前列腺组织胶原累积情况;ELISA法检测小鼠前列腺组织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和趋化因子COX2、CXCL9、CXCL10、CXCL11的含量.结果:膀胱穿刺测压法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小鼠膀胱最大容量(vm)和最大排尿压力(PMV)降低,残余尿量(vR)增加,CNP小鼠膀胱组织大部分腺体炎细胞浸润,胶原积累增多,前列腺组织TNF-α、IL-1β、C0X2、CXCL9、CXCL10、CXCL11含量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双氢青蒿素各组vm和PMV均增加,vR减少;腺体炎细胞浸润和胶原积累减少;双氢青蒿素5 mg/kg+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前列腺组织TNF-α、IL-1β、COX2、CXCL11的含量明显降低,双氢青蒿素15 mg/kg+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前列腺组织TNF-α、IL-1β、COX2、CXCL9、CXCL10、CXCL11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双氢青蒿素治疗可剂量依赖性地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归巢,改善小鼠的CNP相关症状,降低CNP小鼠前列腺组织炎症水平和纤维组织增生,降低炎性因子和趋化因子的水平.双氢青蒿素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治疗可极大改善CNP病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益胃化肠方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胃蛋白酶原、胃泌素和IL-1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观察益胃化肠方颗粒对脾胃气虚兼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PG-Ⅱ)、胃泌素(G-17)、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7月-2022年10月本院门诊就诊的80例脾胃气虚兼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益胃化肠方颗粒剂治疗,对照组给予胃复春治疗,疗程12周.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中医症状(胃痛、胃脘胀满、纳呆、嗳气泛酸、胃中嘈杂、神疲乏力、舌质瘀点)评分、胃黏黏膜胃镜征象评分和病理组织学(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评分,乳胶增强比浊法检测PG-Ⅰ、PG-Ⅱ,计算PGR(PG-Ⅰ/PG-Ⅱ),ELISA检测血清G-17、IL-1β含量.结果:治疗12周,观察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中医症状评分、胃黏膜胃镜征象评分和腺体萎缩、肠化生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G-Ⅰ、G-17水平升高,观察组治疗后PG-Ⅰ、G-17水平和PGR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血清IL-1 β含量两组均有所下降(均P<0.05),观察组IL-1β含量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结论:益胃化肠方颗粒治疗脾胃气虚兼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患者临床疗效良好,其作用与降低胃黏膜IL-1β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虎杖苷通过Wnt/β-catenin通路促进宫腔粘连大鼠子宫内膜修复及抗纤维化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观察虎杖苷对宫腔粘连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从40只可育雌性SD大鼠中随机选择8只作为假手术组,剩余32只大鼠采用宫内机械损伤联合脂多糖感染法构建宫腔粘连模型.将32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虎杖苷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连续相应干预14 d.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子宫内膜形态结构,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并计数子宫内膜腺体数量;Masson染色法观察子宫内膜纤维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蛋白β-catenin、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Cyclin D1及纤维化相关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蛋白(Col Ⅰ)蛋白及Ⅲ型胶原蛋白(Col Ⅲ)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及虎杖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可见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内膜厚度及腺体数量降低,并可见不同程度的胶原纤维沉积,子宫内膜组织中TNF-α、IL-1β、IL-6水平,β-catenin、Cyclin D1蛋白相对表达量及GSK-3β蛋白活化水平,TGF-β1、α-SMA、Col Ⅰ及Col Ⅲ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虎杖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病理损伤改善,内膜厚度及腺体数量增加,内膜纤维化程度减轻,子宫内膜组织中上述指标因子水平均降低(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虎杖苷可促进宫腔粘连大鼠子宫内膜修复并抑制内膜过度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探讨白头翁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愈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基于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探讨白头翁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愈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3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白头翁汤组、英夫利西单抗组和联合组(白头翁汤+英夫利西单抗),每组6只.采用3.5%葡聚糖硫酸钠溶液自由饮用7 d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造模结束后,白头翁汤组每日予8 g/kg白头翁汤药液灌胃,英夫利西单抗组予5 mg/kg英夫利西单抗腹腔注射,联合组同步灌胃和腹腔注射,对照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7 d.每日记录小鼠体质量,观察粪便性状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干预结束后测量结肠长度,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形态,RT-qPCR检测结肠组织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RIPK3、混合系激酶区域样蛋白(MLKL)mRNA表达,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肠组织RIPK1、RIPK3、MLKL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降低(P<0.01),DAI评分升高(P<0.01),结肠长度缩短(P<0.01),血清IL-6、TNF-α含量升高(P<0.01);结肠黏膜破坏,隐窝及腺体结构消失,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肠组织病理评分升高(P<0.01);结肠组织RIPK1、RIPK3、MLKL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体质量增加(P<0.01),DAI评分降低(P<0.01),结肠长度增加(P<0.01),血清IL-6、TNF-α含量降低(P<0.05,P<0.01);结肠黏膜屏障破坏减轻,结肠组织病理评分降低(P<0.05);结肠组织RIPK1、RIPK3、MLKL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 白头翁汤能减轻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损伤、缓解炎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干燥综合征下唇唾液腺MRI特征初步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探讨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下唇唾液腺MRI特征及其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32例临床可疑SS患者的临床及下唇唾液腺MRI检查资料,按2016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共同制订的SS分类标准分为SS组(155例)与非干燥综合征(non-Sj?gren's syndrome,NS)组(77例).观察下唇唾液腺T1WI、T2WI-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iterative decomposition of water and fat with echo asymmetric and least-squares estimation,IDEAL)水相影像特征(腺体体积、脂肪含量、信号特点).基于T2WI-IDEAL水相应用ITK-SNAP软件测量、计算下唇唾液腺体积、信号强度的均值和标准差,并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建立多因素联合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独立影响因素及联合预测模型对SS的诊断效能.结果 SS组与NS组分别有48例、12例患者下唇唾液腺MRI表现为腺体萎缩伴腺体间脂肪组织增多,T2WI-IDEAL水相信号不均匀减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6,P=0.023).下唇唾液腺体积、信号强度标准差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60、-2.803;P=0.001、0.005),是SS的独立影响因素(OR=0.999、1.014;P=0.001、0.003),预测SS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629[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nal,CI):0.553~0.704]、0.613(95%CI:0.534~0.692),两者联合预测模型的AUC值为0.682(95%CI:0.608~0.756).结论 SS下唇唾液腺MRI特征为腺体萎缩和信号不均,根据唇腺体积及信号强度标准差预测SS有一定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芒果苷通过调节miRNA-483-3p减轻良性前列腺增生腺体纤维化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研究芒果苷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腺体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和调节微小RNA(miRNA)-483-3p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 组:正常对照组、BPH模型对照组、非那雄胺组、芒果苷组和芒果苷+miRNA-483-3p拮抗剂组.通过摘除睾丸和皮下注射丙酸睾酮建立BPH模型.30d后通过前列腺组织切片行masson和天狼猩红染色,以及检测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评价胶原沉积,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前列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2(MK2)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6(MKK6)的mRNA水平以及miRNA-483-3p的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前列腺TGF-β1、MK2、磷酸化MK2(p-MK2)、MKK6 和磷酸化MKK6(p-MKK6)的蛋白水平,并采用荧光素酶报告评估miR-NA-483-3p与MK2 的靶向结合能力.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BPH模型对照组小鼠的前列腺胶原沉积明显,且 TGF-β1、MK2 和MKK6 的mRNA水平,以及TGF-β1、p-MK2 和p-MKK6 的蛋白水平均显著性升高(P<0.01),而miRNA-483-3p水平显著性下降(P<0.01).与BPH模型对照组比较,芒果苷组能够上调前列腺miRNA-483-3p的水平,降低TGF-β1、MK2 和MKK6 的mRNA水平,以及TGF-β1、p-MK2 和p-MKK6 的蛋白水平,减轻胶原沉积.与芒果苷组比较,联合使用芒果苷和miRNA-483-3p拮抗组显著性降低miRNA-483-3p水平,升高TGF-β1、MK2 和MKK6 的mRNA水平,以及 TGF-β1、p-MK2 和p-MKK6 的蛋白水平(P<0.01).荧光素酶报告显示miRNA-483-3p能够靶向结合MK2.结论 芒果苷能够通过调节miRNA-483-3p,抑制MK2 减轻前列腺纤维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