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usashi1对胃癌细胞增殖、转移和耐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RNA结合蛋白Musashi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胃癌细胞的增殖、转移和耐药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手术切除的胃癌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并取癌旁组织作为对照。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癌旁组织和胃癌组织Musashi1蛋白表达水平;培养人胃癌细胞系HSC-38,采用Musashi1短发卡RNA(shRNA)慢病毒和对照慢病毒感染HSC-38,建立Musashi1低表达和对照细胞系,分别为Musashi1 KD组和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分析两组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析两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分析两组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Musashi1对顺铂耐药细胞系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癌旁组织Musashi1蛋白表达水平(1.03±0.13)明显低于胃癌组织(1.87±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880, P<0.05)。对照组细胞24 h吸光度值(2.06±0.14)明显高于Musashi1 KD组(1.41±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958, P<0.05)。对照组细胞克隆形成数量[(102.33±12.71)个]明显高于Musashi1 KD组[(63.83±6.6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570, P<0.05)。对照组细胞划痕愈合率[(83.50±8.22)%]明显高于Musashi1 KD组[(60.67±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141, P<0.05)。对照组细胞侵袭数量[(121.83±10.80)个]明显高于Musashi1 KD组[(79.50±7.2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980, P<0.05)。对照组细胞上皮细胞E-钙黏蛋白(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0.83±0.06)明显低于Musashi1 KD组(1.26±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47, P<0.05)。对照组细胞上皮细胞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0.85±0.10、1.05±0.13)明显高于Musashi1 KD组(0.48±0.08、0.69±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047、5.653, P<0.05)。耐药对照组细胞凋亡水平[(33.67±6.31)%]明显低于耐药Musashi1 KD组[(77.67±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800, P<0.05)。 结论:RNA结合蛋白Musashi1在胃癌组织呈过表达,参与胃癌细胞的增殖、转移和耐药等恶性细胞生物学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小RNA-146b-5p通过Robo1对胆囊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146b-5p通过Robo1对胆囊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到2021年12月手术切除的59例胆囊癌及其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miR-146b-5p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两种组织Robo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转染试剂转染miRNA对照和miR-146b-5p抑制剂至人胆囊癌细胞系GBC-SD,分别命名为miRNA对照组和miR-146b-5p KD组,采用噻唑蓝(MTT)和克隆形成实验分析两组细胞活力和增殖能力;采用划痕实验、Transwell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两组细胞迁移、侵袭和上皮-间充质转化能力;采用生物信息学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146b-5p的靶基因;采用Western blot分析靶基因表达水平。计量数据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胆囊癌组织miR-146b-5p表达水平(1.01±0.16)明显低于癌旁组织(1.94±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860, P<0.05)。miRNA对照组细胞吸光度值高于miR-146b-5p KD组(2.22±0.10比1.76±0.06, t=9.294, P<0.05),miRNA对照组细胞克隆形成率高于miR-146b-5p KD组[(85.75±5.16)%比(63.20±5.66)%, t=7.210, P<0.05],miRNA对照组细胞划痕愈合率高于miR-146b-5p KD组[(72.85±5.91)%比(55.56±6.53)%, t=4.806, P<0.05],miRNA对照组细胞迁移数量多于miR-146b-5p KD组[(110.83±16.18)个比(75.66±11.70)个, t=4.313, P<0.05],miRNA对照组细胞E-钙黏蛋白(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低于miR-146b-5p KD组(0.94±0.06比1.30±0.17, t=5.081, P<0.05),miRNA对照组细胞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SNAIL蛋白表达水平高于miR-146b-5p KD组(1.28±0.10、0.91±0.09比0.84±0.08、0.52±0.10, t=8.436、7.256,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obo1是miR-146b-5p的靶基因。miRNA对照组细胞Robo1蛋白表达水平(1.19±0.16)明显高于miR-146b-5p KD组(0.64±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881, P<0.05)。胆囊癌组织Robo1蛋白表达水平(1.06±0.1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6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000, P<0.05)。 结论:miR-146b-5p参与胆囊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主要通过靶向Robo1蛋白来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4,5-三磷酸肌醇3激酶A调控脑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1,4,5-三磷酸肌醇3激酶A(ITPKA)在脑胶质瘤细胞的表达和功能。方法: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比较SVGP12、U118和U87细胞系(购自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ITPK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将U87细胞分为对照组、对照短发卡RNA(shRNA)组和sh-ITPKA组,噻唑蓝法检测转染细胞培养24、48、72、96 h后细胞活性,平板克隆和小室迁移(Transwell)法检测克隆形成能力与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ITPKA、波形蛋白、N-钙黏蛋白和E-钙黏蛋白表达水平。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U118和U87细胞中ITPK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VGP12细胞(mRNA水平:2.81±0.40、3.92±0.19比1.06±0.06, F=94.48, P<0.01;蛋白水平:0.57±0.05、0.66±0.03比0.20±0.01, F=161.30, P<0.01)。培养24、48、72、96 h后,sh-ITPKA组细胞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对照shRNA组(24 h:0.14±0.01比0.19±0.01、0.20±0.02, P<0.01;48 h:0.20±0.01比0.30±0.01、0.30±0.02, P<0.01;72 h:0.26±0.01比0.37±0.01、0.38±0.01, P<0.01;96 h:0.29±0.01比0.45±0.01、0.45±0.01, F交互=17.22, F时间=713.00, F分组=662.60, P<0.01)。sh-ITPKA组细胞细胞迁移数目低于对照组和对照shRNA组(25.40±2.51比41.20±4.66、42.00±5.24, F=23.69, P<0.01)。同时,sh-ITPKA组细胞克隆形成数目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对照shRNA组(120.60±11.41比215.00±18.73、221.40±14.83, F=68.15, P<0.01)。sh-ITPKA组细胞ITPKA、波形蛋白、N-钙粘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和对照shRNA组,而E-钙粘蛋白表达则高于对照组和对照shRNA组(ITPKA:0.11±0.02比0.70±0.02、0.68±0.03, F=637.00, P<0.01;波形蛋白:1.06±0.07比1.65±0.07、1.60±0.08, F=58.31, P<0.01;N-钙粘蛋白:0.88±0.04比1.15±0.07、1.20±0.03, F=31.56, P<0.01;E-钙粘蛋白:0.85±0.03比0.46±0.04、0.43±0.04, F=116.80, P<0.01)。 结论:ITPKA在胶质瘤细胞中表达升高,敲低ITPKA表达则抑制胶质瘤细胞恶性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微小RNA-200a通过Wnt/β-连环蛋白通路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来源外泌体miR-200a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收集从4周龄SD大鼠(福建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取的BMMSCs来源外泌体,与从新西兰兔提取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共培养,提取BMMSCs来源外泌体,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共培养,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明确外泌体对EMT的影响。构建过表达和低表达miR-200a的BMMSCs,分别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共培养,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及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各标志蛋白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肾小管上皮细胞中miR-200a与β-catenin基因CTNNB1是否直接结合。使用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组间差异。 结果:高剂量外泌体组E-cadherin表达水平较低剂量组更低(0.51±0.09比0.78±0.12, t=3.115, P<0.05),而N-cadherin(2.05±0.22比1.40±0.13, t=6.478, P<0.001)和Vimentin(1.01±0.13比0.75±0.12, t=2.987, P<0.05)表达水平高于后者。高表达miR-200a外泌体处理组E-cadherin表达水平较低表达miR-200a外泌体处理组降低(0.71±0.09比1.48±0.14, t=4.751, P<0.05),而N-cadherin(1.55±0.12比0.75±0.10, t=11.603, P<0.01)和Vimentin(0.88±0.07比0.37±0.04, t=6.039, P<0.05)表达水平前者较后者更高。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标志蛋白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表达量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9±0.21比0.92±0.15, t=0.130, P>0.05),而低表达miR-200a外泌体处理组p-GSK3β、β-catenin和T细胞因子-1(TCF-1)表达水平均高于高表达miR-200a外泌体处理组(1.89±0.17比1.15±0.12, t=4.125, P<0.05;1.32±0.09比0.74±0.15, t=4.962, P<0.05;0.96±0.08比0.38±0.05, t=6.740, 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野生型β-CTNNB1肾小管上皮细胞中,miR-200a组细胞荧光活性显著低于miR-NC组(0.51±0.07比0.98±0.08, t=13.251,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突变型β-CTNNB1的细胞中,miR-200a组细胞荧光活性与miR-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4±0.05比0.96±0.07, t=0.247, P>0.05)。 结论:BMMSCs来源外泌体miR-200a通过直接作用β-catenin基因CTNNB1,降低β-catenin表达,抑制Wnt/β-catenin通路激活,从而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EMT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小RNA-139-5p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139-5p(miR-139-5p)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ESCC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手术获得的75例ESCC组织和癌旁正常食管组织标本。实验分2组:ESCC( n=75)和正常食管组织( n=75)。采用GEO数据集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ESCC组织和细胞中miR-139-5p的表达。将miR-139-5p抑制剂、miR-139-5p模拟物、阴性对照、对照siRNA、T盒转录因子1(TBX1) siRNA、pcDNA3.1和pcDNA3.1-TBX1转染ESCC Eca109和TE1细胞,用qRT-PCR检测转染后ESCC细胞中miR-139-5p和TBX1的表达水平,分别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和Transwell小室检测ESC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miR-139-5p与TBX1的相互作用,qRT-PCR、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BX1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染后E-钙黏蛋白、N-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表达。 结果:ESCC组织中miR-139-5p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织(1.17±0.43比5.16±3.62, P<0.001)。Log-rank检验发现,高miR-139-5p表达水平的ESCC患者( n=43)生存率显著高于低miR-139-5p水平的ESCC患者生存率( n=32)(67.44%比25.00%, P=0.005)。ESCC细胞中miR-139-5p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均 P<0.001)。miR-139-5p高表达的Eca109和TE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明显低于阴性对照(NC)转染的Eca109和TE1细胞(均 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表明,miR-139-5p能结合致TBX1的3′-非翻译区。miR-139-5p模拟物或抑制剂分别抑制或促进Eca109和TE1细胞TBX1蛋白表达(均 P<0.05)。TBX1下调显著抑制Eca109和TE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而TBX1的过表达显著促进Eca109和TE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均 P<0.05)。此外,pcDNA3.1-TBX1能部分逆转miR-139-5p介导的细胞侵袭能力的抑制(均 P<0.05),而TBX1 siRNA能部分逆转miR-139-5p抑制剂介导的侵袭能力的增强(均 P<0.05)。 结论:miR-139-5p通过靶向TBX1抑制ESC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黏着斑激酶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恶性细胞行为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关系。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收集的79例口腔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癌旁组织和口腔鳞癌组织FAK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FAK短发卡RNA(shRNA)和对照shRNA慢病毒感染人口腔鳞癌细胞系CAL-27建立FAK敲降细胞系和对照细胞系(FAK KD组和shRNA对照组),采用噻唑蓝(MTT)分析两组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析两组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两组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水平。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癌旁组织FAK蛋白表达水平(154.23±23.09)明显低于肿瘤组织(351.29±3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109, P<0.05)。对照组细胞吸光度( A)值(2.11±0.29)明显高于FAK KD组(1.52±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281, P<0.05)。对照组细胞克隆形成数量[(133.48±5.91)个]明显高于FAK KD组[(59.87±5.1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289, P<0.05)。对照组细胞划痕愈合率[(85.62±6.08)%]明显高于FAK KD组[(53.18±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48, P<0.05)。对照组细胞迁移数量[(149.71±18.32)个]明显高于FAK KD组[(81.58±8.3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770, P<0.05)。对照组细胞上皮细胞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水平(1.28±0.25)明显高于FAK KD组(0.63±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95, P<0.05)。对照组细胞间质细胞标志物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水平(0.84±0.18、0.96±0.20)明显低于FAK KD组(1.79±0.23、2.39±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27、4.318, P<0.05)。 结论:FAK蛋白在口腔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参与口腔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黏附基因在腹主动脉瘤中相关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揭示腹主动脉瘤(AAA)发生的潜在机制。方法:对数据库编号GSE47472和数据库编号GSE57691两个AAA转录组测序数据合并,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得到差异基因,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得到中心基因,两者取交集得到差异中心基因,并对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建立小鼠AAA模型进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验证差异中心基因表达。使用GraphPad Prism 8进行统计分析。Kolmogorov-Smirnov检验数据正态性,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基因差异表达。 结果:共筛选出745个差异表达基因,建立16个基因共表达模块,其中中心模块包含119个基因,取交集后共得到60差异中心基因。对差异中心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示AAA中平滑肌增殖分化功能和细胞黏附功能相关基因低表达。低表达的细胞黏附相关基因为钙黏着蛋白-2(CDH2),(钙黏着蛋白-13)CDH13,整合素相互作用蛋白-2(FERMT2),Rho关联含卷曲螺旋结合蛋白激酶1(ROCK1),层黏蛋白α5(LAMA5),进行qPCR验证其表达差异显著性。相对表达倍数分别为FERMT2=0.31 ( t=2.454, P<0.05),ROCK1=0.22( t=3.686, P<0.05),LAMA5=0.45( t=3.168, P<0.05),CDH13=1.36( t=0.103, P>0.05),CDH2=1.71( t=0.702, P>0.05)。 结论:FERMT2、ROCK1、LAMA5低表达可能通过介导血管平滑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黏附作用异常参与AAA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转录因子激活增强子结合蛋白4对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调控作用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激活增强子结合蛋白4(TFAP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并观察TFAP4在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取TFAP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在胃癌患者的预后中所起到的作用。采用Transwell小室法及划痕实验检测TFAP4对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应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敲低TFAP4后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通路蛋白的表达变化。对独立样本采用 t检验。 结果: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2)网站对胃癌组织的RNA测序(RNA-seq)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TFAP4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 t=32.070,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KM-PLOTTER)网站对TFAP4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TFAP4为胃癌预后的危险因素。划痕实验结果显示,敲低TFAP4的实验组在划痕48 h后相较于对照组迁移距离更短。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敲低TFAP4的实验组在24 h内穿膜细胞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83.000±3.786)个比(186.700±4.055)个, t=18.69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敲低TFAP4的表达后,上皮间充质转化(EMT)通路相关蛋白N-钙黏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表达水平随之降低。 结论:TFAP4在胃癌中高表达,和不良预后呈正相关,具有促进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小干扰RNA靶向干扰共刺激分子B7-H4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侵袭及上皮-间充质转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小干扰RNA(siRNA)靶向干扰共刺激分子B7-H4基因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增殖、侵袭、凋亡以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膀胱癌BIU-87细胞和膀胱正常上皮SV-HUV-1细胞的B7-H4的表达;将B7-H4-siRNA脂质体转染BIU-87细胞,Western blot检测siRNA干扰B7-H4表达对膀胱癌BIU-87细胞B7-H4表达水平和EMT的影响,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Transwell侵袭试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干扰B7-H4表达对膀胱癌BIU-87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构建慢病毒B7-H4基因过表达载体并转染BIU-87细胞,上述实验方法检测B7-H4的表达水平、恶性生物学行为和EMT转化的变化。以上均以未干扰BIU-87细胞为对照组。两组均数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BIU-87细胞B7-H4 mRNA表达量(19.501±1.753)高于SV-HUV-1细胞(1.008±0.078, t=15.613,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7-H4蛋白在BIU-87细胞量(12.309±2.561)表达高于SV-HUV-1细胞(2.463±0.136, t=8.541,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7-H4-siRNA敲低后BIU-87细胞B7-H4和N-钙黏蛋白(N-cadherin)的表达量低于未敲低组,而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量则高于未敲低组。B7-H4-siRNA干扰BIU-87细胞72 h后B7-H4敲低组1、2和3组对应吸光度值分别为1.714±0.075、1.762±0.092和1.796±0.072,显著低于未敲低组(2.262±0.155, F=6.017,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功将B7-H4过表达质粒转染BIU-87细胞后可以明显观察到过表达条带,且72 h后B7-H4过表达组吸光度值(2.858±0.147)显著高于对照组(2.353±0.209, t=8.395,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7-H4-siRNA敲低后BIU-87细胞主要处于G 1期,细胞分裂周期延长,B7-H4过表达后BIU-87细胞主要处于S期,细胞分裂周期缩短,且BIU-87细胞凋亡数量[(6.037±0.153)个]显著高于过表达组[(3.646±0.065)个, t=10.238,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数量[(172.000±9.091)个]明显高于B7-H4敲低组1[(47.000±4.535)个、组2(41.000±8.643)个和组3(48.000±11.058)个, F=13.742,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BIU-87细胞转染B7-H4过表达质粒后,B7-H4过表达组BIU-87细胞侵袭能力(338.672±10.663)明显高于对照组(43.732±6.847, F=15.542, P<0.01);BIU-87细胞转染B7-H4过表达质粒后,N-cadherin表达量(1.876±0.212)明显高于对照组(0.375±0.072, F=8.436, P<0.01),而E-cadherin的表达量(0.287±0.064)明显少于对照组(2.267±0.118, F=9.785, P<0.01)。 结论:siRNA靶向干扰B7-H4后抑制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增殖、侵袭及EMT。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PTBP1)在胃癌组织和人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以及PTBP1对胃癌细胞增殖与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1至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外科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的癌组织与对应的癌旁组织。运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胃癌患者的生存情况。选择PTBP1表达水平相对较高的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AGS进行小干扰RNA(siRNA)转染下调PTBP1表达,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 PTBP1敲低组。分别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胃癌细胞中 PTBP1 mRNA和PTBP1的表达。通过MTT法转染24、48、72、96 h后,观察PTBP1对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Transwell实验检测下调PTBP1后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下调PTBP1后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E-钙黏蛋白、N-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的改变。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Kaplan-Meier Plotter预后分析显示,高表达PTBP1胃癌患者总生存期短于低表达PTBP1胃癌患者[9.2个月(6.2个月,17.2个月)比19.0个月(14.5个月,28.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5.31, 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AGS中, PTBP1敲低组 PTBP1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SGC7901:0.78±0.11比3.10±0.19、2.99±0.23。AGS:0.80±0.09比3.55±0.24、3.50±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SGC7901=10.57、8.08, tAGS=10.91、13.42; P均<0.01)。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AGS中, PTBP1敲低组PTBP1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SGC7901:0.38±0.04比1.42±0.05、1.35±0.09。AGS:0.17±0.02比1.52±0.08、1.38±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SGC7901=15.94、10.57, tAGS=16.60、20.80; P均<0.01)。MTT结果显示,转染48、72、96 h后, PTBP1敲低组的吸光度值较阴性对照组分别下降了0.25±0.01、0.38±0.02、0.84±0.04,其中转染96 h后的差值最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21、14.32, P均<0.01)。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AGS中, PTBP1敲低组发生侵袭和迁移的细胞数均少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SGC7901:42.00±5.91比116.40±10.23、114.40±10.43;39.60±6.77比125.80±11.51、122.40±5.90。AGS:40.20±7.25比115.60±14.63、117.40±9.12;36.00±5.20比122.40±12.10、125.40±12.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SGC7901=14.07、13.50、14.43、20.62, tAGS=10.27、14.75、14.68、16.76; P均<0.01)。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 PTBP1敲低组E-钙黏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SGC7901:1.42±0.05比0.53±0.05、0.57±0.03。AGS:1.34±0.04比0.54±0.03、0.61±0.01),而N-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SGC7901:0.50±0.03比1.64±0.05、1.46±0.07,0.32±0.07比1.42±0.07、1.33±0.07。AGS:0.37±0.06比1.47±0.04、1.36±0.04,0.41±0.04比1.53±0.06、1.37±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SGC7901=11.63、13.19、18.83、11.68、11.43、10.43, tAGS=15.02、16.23、14.67、12.97、14.45、17.18; P均<0.01)。 结论:胃癌组织和细胞中PTBP1表达水平均升高,并且参与调控胃癌细胞的增殖、转移和EMT。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