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塑头肩模与头颈肩真空垫在肺癌脑转移大分割立体定向放疗中固定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热塑头肩模单用或联合使用头颈肩真空垫在脑转移瘤大分割立体定向放疗(HFSRT)中的固定效果。方法:纳入2017—2019年间54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并行HFSRT患者,热塑头肩模固定24例(单模组),热塑头肩模+真空垫固定30例(联合组)。治疗前后分别行在线图像配准,记录疗前分次间误差及疗后分次内误差,治疗过程中应用光学表面监测分次内误差,成组 t检验分析两组各方向误差差异。 结果:全组患者分次间7.0%~15.4%的水平误差≥3mm,7.0%~12.6%旋转误差≥2°;单模组比联合组前后方向水平误差小[(1.035±1.180)mm∶(1.512±0.955)mm, P=0.009],矢状位旋转误差也小(0.665°±0.582°∶0.921°±0.682°, P=0.021)。全组患者分次内误差为0%~0.7%的水平误差>1mm,无旋转误差≥1°;联合组比单模组左右和前后方向水平误差小[(0.047±0.212)mm∶(0.246±0.474)mm, P=0.004)和(0.023±0.152)mm∶(0.140±0.350)mm, P=0.020],矢状位旋转误差也小(0.091°±0.090°∶0.181°±0.210°, P=0.001)。光学表面监测数据印证了上述结果。 结论:热塑头肩模±头颈肩真空垫固定可达到脑转移瘤HFSRT的精度要求,但需配合在线图像配准及六维床体位校正,联合组的分次内固定效果更好。光学表面监测分次内运动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T引导下 125I粒子联合 89SrCl 2缓解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外照射失败后疼痛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CT引导下 125I粒子联合 89SrCl 2缓解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外照射失败后疼痛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核医学科收治的48例(年龄56~85岁)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行 125I粒子植入联合 89SrCl 2治疗(A组)和单纯 89SrCl 2治疗(B组),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评价2组治疗前后(治疗前,治疗后3 d、4周、8周、12周)疼痛程度(最严重疼痛、最轻疼痛、平均疼痛和当前疼痛)评分和骨痛干扰评分的差异,以及治疗后12周2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PSA(fPSA)、碱性磷酸酶(ALP)的差异。 结果:A组23例患者39个骨转移灶共植入粒子722颗,植入成功率为97.44%(38/39);B组25例患者。A组最严重疼痛、平均疼痛、当前疼痛评分随时间延长下降( F值:3.71~22.47,均 P<0.05),除治疗后3 d的评分外,余治疗后不同时间的最严重疼痛、平均疼痛、当前疼痛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B组最严重疼痛、平均疼痛、当前疼痛评分治疗前后亦有差异( F值:2.45~2.52, P值:0.044~0.049),评分先下降(至治疗后8周)后回升,治疗后8周评分低于治疗前(均 P<0.05),但治疗后12周4种疼痛程度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0.057~0.693)。治疗后12周,2组最严重疼痛、平均疼痛和当前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2.04~3.41, P值:0.001~0.047)。治疗后12周A组的骨痛干扰评分高于B组( t值:2.04~3.16, P值:0.022~0.047)。术后A组PSA、fPSA和ALP均低于B组( t值:4.38~6.82, P值:0.012~0.042)。 结论:CT引导下 125I粒子植入联合 89SrCl 2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外照射失败后骨痛可行有效,尤其对于爆发性疼痛联合治疗有明显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学科综合诊疗对直肠癌临床分期及诊疗策略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多学科综合诊疗(MDT)对直肠癌临床分期及诊疗策略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12月山西省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42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实施MDT分为MDT组(68例)与非MDT组(74例),比较两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等)、TNM分期、是否行新辅助放化疗、术式、R0切除率等,总结患者MDT实施方法和效果。结果:两组首诊临床N分期、是否辅助放化疗的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MDT组首诊临床T分期和病理T分期总体符合率为67.6%(46/68),非MDT组的总体符合率为50.0%(37/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54, P=0.033);MDT组的首诊临床N分期和病理N分期总体符合率为50.0%(34/68),非MDT组的总体符合率为54.1%(40/7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23, P=0.629);MDT组新辅助放化疗治疗率为57.4%(39/68),非MDT组为4.1%(3/7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33, P<0.001);MDT组与非MDT组R0切除率均为100.0%,上切缘、下切缘和环周切缘均未发现肿瘤组织。 结论:MDT能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临床分期与有效的诊疗意见,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挽救性放疗在术后区域淋巴结寡复发食管癌再程治疗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挽救性放疗在食管鳞癌根治性手术后发生区域淋巴结寡复发患者再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3-2016年间确诊的胸段食管鳞癌,首程治疗接受根治性手术且根治术后发生局部区域淋巴结寡复发(1~3个),病例资料完整可分析者共74例。采用 Kaplan- Meier法生存分析, Logrank法行组间对比。 结果:复发后全组中位总生存(OS)期9个月(2.5~43个月),复发后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4个月(1~33个月)。挽救性放疗、未放疗分别为47、27例,治疗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7%(36/47)和30%(8/27)。挽救性放疗组比未放疗组有更好的OS ( P=0.042)和PFS ( P=0.01)。挽救性放疗患者中累及野放疗和选择野放疗有着相似的OS ( P=0.963)和PFS ( P=0.599);放疗剂量≥60Gy比<60Gy有着更好的OS ( P=0.001)和PFS ( P=0.001)。 结论:对于局部区域淋巴结寡复发的食管鳞癌术后患者,局部挽救性放疗比未放疗有更好的OS和PFS。建议开展前瞻性临床研究进一步明确放疗的作用并规范放疗靶区和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射波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近期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及预后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射波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近期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及此类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1月在吉林省肿瘤医院接受射波刀治疗脑转移瘤的58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射波刀治疗后3个月,依据头部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脑转移瘤变化评价放疗疗效。采用Kaplan-Meier法对58例患者进行总生存(OS)和局部无复发生存(LRRFS)分析;以患者随访期间生存状态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依据累计脑转移瘤体积判断射波刀治疗的NSCLC脑转移患者生存情况的效果,并获得累计脑转移瘤体积最佳临界值;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射波刀治疗的NSCLC脑转移患者OS和LRRFS的临床因素;评估射波刀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58例患者中,男性26例(44.8%),女性32例(55.2%),中位年龄[ M( Q1, Q3)]64岁(56岁,70岁);每例患者有1~7个脑转移病灶,58例患者共有98个脑转移病灶。射波刀治疗后3个月内死亡2例(3.4%);其余56例患者治疗后3个月,完全缓解3例(5.4%),部分缓解36例(64.3%),疾病稳定13例(23.2%),疾病进展4例(7.1%);ROC曲线分析显示,依据累计脑转移瘤体积判断射波刀治疗的NSCLC脑转移患者生存的曲线下面积为0.593(95% CI:0.423~0.763),累计脑转移瘤体积最佳临界值为15 cm 3。中位随访时间12.6个月(7.5个月,17.9个月)。6、12个月的OS率分别为91.3%、79.5%,6、12个月的LRRFS率分别为93.0%、89.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70分比≤ 70分, HR=0.103,95% CI:0.019~0.545, P=0.007)、颅外肿瘤控制情况(已控制比未控制, HR=0.145,95% CI:0.049~0.429, P<0.001)、累计脑转移瘤体积(≤15 cm 3比>15 cm 3, HR=0.105,95% CI:0.028~0.399, P=0.001)是OS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颅外肿瘤控制情况(已控制比未控制, HR=0.062,95% CI:0.006~0.616, P=0.018)、累计脑转移瘤体积(≤15 cm 3比>15 cm 3, HR=0.440,95% CI:0.007~0.292, P=0.001)、靶区总生物等效剂量(BED)(≤60 Gy比>60 Gy, HR=5.299,95% CI:1.020~27.530, P=0.047)是LRRFS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治疗后仅出现1~2级头痛[53.5%(31/58)]、恶心呕吐[36.2%(21/58)]等不良反应,无≥3级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射波刀治疗NSCLC脑转移具有较高的局部控制率和近期生存率,不良反应轻微。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颅外肿瘤控制情况、累计脑转移瘤体积可能影响射波刀治疗的NSCLC脑转移患者的OS,颅外肿瘤控制情况、累计脑转移瘤体积、总BED可能影响局部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辅助治疗模式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新辅助治疗模式下行根治性低位前切除联合保护性造口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进行调查,探讨新辅助治疗前至造口还纳后12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完整新辅助长程放化疗并行根治性低位前切除(LAR)联合保护性造口的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纳入标准:(1)新辅助治疗前行直肠MRI评估为mT 3~4b或mN 1~2而无远处转移(M 0)的患者,同时肿瘤下缘距肛缘<12 cm;(2)新辅助治疗前活检病理确诊直肠腺癌;(3)行完整周期的新辅助治疗;(4)接受根治性保肛手术治疗,术式均为LAR联合保护性造口,已经完成造口还纳,同时随访12个月以上。排除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Ⅳ~Ⅴ级、合并多原发结直肠癌者、过去5年内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怀孕或哺乳期女性、有严重精神疾病史者、行核磁共振检查、放化疗或手术治疗禁忌者后,共纳入83例患者,男性51例(61.4%),中位年龄59岁,体质指数(24.4±3.1)kg/m 2。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机构生活质量问卷的结直肠癌模块(EORTC QLQ-CR29)、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Wexner便秘评分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量表,分别调查了解患者新辅助治疗前、术前、造口还纳后3个月、造口还纳后12个月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包括直肠肛门功能、性功能等方面。量表的各项分值采用 M( P25, P75)表示。 结果:(1)EORTC QLQ-CR29评分显示,新辅助治疗前、术前、造口还纳后3个月、造口还纳后12个月,患者焦虑[分别为64.4(52.0,82.5)分、75.3(66.0,89.5)分、82.6(78.0,90.0)分、83.6(78.0,91.0)分]和担心身体形象[分别为76.8(66.0,92.0)分、81.1(76.5,91.5)分、85.5(82.5,94.0)分、86.1(82.0,92.0)分]均有所改善(均 P<0.01);盆腔痛[分别为5.4(2.0,8.0)分、5.0(2.0,7.8)分、3.9(1.0,5.0)分、3.0(1.0,5.0)分]、尿失禁[分别为15.7(7.0,22.0)分、11.1(0,17.5)分、10.0(0,17.0)分、9.9(0,16.0)分]、阳痿[分别为14.3(4.2,19.0)分、12.2(0,16.8)分、5.6(0,10.0)分、5.2(0.2,8.0)分]、尿频[分别为26.4(13.0,38.5)分、13.9(0,20.0)分、13.4(2.5,21.5)分、13.2(2.0,20.0)分]和黏液血便[分别为4.7(3.0,6.0)分、2.6(0,5.0)分、2.2(0,5.0)分、1.9(0,4.0)分]等症状均有改善(均 P<0.01)。在改善男性性功能、腹痛、口干、担心体质量改变、皮肤疼痛和性交困难方面,评分存在波动,但造口回纳后较新辅助治疗前症状均有改善(均 P<0.05)。在女性性功能、排尿困难、味觉障碍和排粪失禁方面,造口回纳后较新辅助治疗前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均 P>0.05)。(2)IIEF量表显示:新辅助治疗模式前后,各项评分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3)直肠肛门功能量表显示:新辅助治疗前、术前、造口还纳后3个月、造口还纳后12个月,患者的排气失禁[分别为3.1(0,4.0)分、2.3(0,4.0)分、1.8(0,4.0)分、1.2(0,3.0)分]和急迫排粪[分别为7.2(0,11.0)分、5.2(0,11.0)分、2.9(0,9.0)分、1.7(0,0)分]症状均有改善(均 P<0.01);在改善不完全排空感方面,患者症状存在波动,但造口回纳后较新辅助治疗前症状有改善(均 P<0.05);在需要协助排粪[分别为0(0,0)分、0.7(0,1.0)分、0.6(0,1.0)分、0.7(0,1.0)分]和排粪失败[分别为0.2(0,0)分、1(0,2.0)分、0.8(0,1.5)分、0.8(0,1.0)分]方面,患者症状呈现恶化趋势(均 P<0.01)。对新辅助治疗效果不同的患者进行分层分析,比较术前与新辅助治疗前的生活质量改变情况。新辅助治疗较不敏感与较敏感的患者在功能、症状方面改变大致相同,区别在于,较不敏感的患者在排尿困难、尿失禁、皮肤疼痛和性交困难方面症状显著改善(均 P<0.05),而较敏感患者在便频方面症状改善( P<0.05)。 结论:对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行根治性低位前切除联合保护性造口的治疗模式可以从许多方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需注意患者在需要协助排粪及排粪失败方面,呈现恶化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乳腺癌术后调强放疗颈胸一体固定的摆位误差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使用颈胸一体架(膜)对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体位固定的效果。方法:前瞻性入组32例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均使用颈胸一体架(膜)进行体位固定,采用调强放疗技术照射乳腺/胸壁和锁骨上下区,并在放疗中进行锥形束CT(CBCT)位置验证,分别配准乳腺/胸壁靶区和锁骨上下区靶区。对239次CBCT图像的摆位误差和上下靶区位置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左右、头脚、腹背方向乳腺/胸壁的平移摆位误差分别为(1.84±2.36)、(1.99±2.48)、(1.75±1.86) mm,锁骨上下区的平移摆位误差分别为(1.98±2.44)、(1.98±2.48)、(1.71±1.79) mm。每个病例每次CBCT扫描的乳腺/胸壁与锁骨上下区平移误差的差值在 x、 y、 z方向分别为(0.38±0.66)、(0.07±0.41)、(0.45±0.92) mm。 结论: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采用颈胸一体架(膜)进行体位固定,摆位误差小,乳腺/胸壁和锁骨上下区靶区位置有很好的一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R加速器在头颈部肿瘤自适应放疗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自适应放疗(ART)通过在放疗中适应肿瘤和正常组织轮廓变化从而提高了头颈部肿瘤治疗比。基于MR加速器的MR引导放疗(MRgRT)是目前创新性的头颈部肿瘤ART模式。MR加速器基于MR能实现每日ART,同时也能在治疗中进行实时MR成像。通过每日ART能明显提高头颈部肿瘤治疗靶区准确性,更好地避开周围重要危及器官。虽然目前发表的关于MRgRT在头颈部肿瘤ART的临床应用和实施技术的研究逐渐增加,但总体上这个新型的放疗模式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本文将对基于MR加速器的MRgRT在头颈部肿瘤ART中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及前景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同期整合加量调强放疗在食管癌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年非常规分割放疗在多个系统肿瘤的治疗中日益体现出优势。同期整合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可以在一次照射过程中将不同的分割剂量传递至不同区域,实现在不增加正常组织受量前提下给予高危区域(GTV)局部追加剂量照射,其剂量学优势已得到学界广泛认可。目前,在食管癌领域SIB-IMRT的局控、生存优势、适应证人群、单次分割整合加量的上限界点仍然不明确,特就该技术在食管癌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磁纳米材料的磁热疗抗肿瘤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肿瘤热疗是继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等治疗之后又一重要的肿瘤治疗手段。磁热治疗(MH)是一种新兴的热疗方法,因具有无创/微创性、高效性和良好的组织穿透性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为恶性肿瘤实现高效、低不良反应精准医疗分子水平治疗提供了新手段,成为目前肿瘤治疗新的研究方向。实现MH需要磁性材料和适宜磁场,其中氧化铁纳米颗粒(IONs)由于其较高的生物相容性和加热能力而被广泛研究为MH剂。本文就磁性纳米氧化铁材料的研究进展及目前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的磁性热疗协同抗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综述磁热治疗这一前沿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