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酶法合成黄酮类碳苷化合物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C-糖基化修饰是植物次级代谢产物修饰之一,能增加植物次级代谢产物稳定性、生物利用度、水溶性和生物活性.黄酮类碳苷化合物作为重要的植物次级代谢产物之一,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抵御病虫害侵扰、抗紫外光辐射、抗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般而言,这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通常是在C-糖基转移酶(C-glycosyltransferase,CGT)催化下,黄酮类化合物与UDP-Glucose等核苷二磷酸酯发生反应生成.本文综述了近年来CGT催化下生物合成黄酮类碳苷的文献报道,分别从原料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酚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生源途径角度出发,论述其生物合成的 3个策略.其中以黄酮类化合物为原料直接或者间接合成黄酮类碳苷是使用最普遍的合成策略;同时整理归纳最近报道的各种CGT的分类、植物来源和催化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蛋白质异常糖基化与卵巢上皮性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起病隐匿且进展迅速,是死亡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认识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并从中寻找潜在的诊疗靶标,是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策略。蛋白质糖基化是在分泌蛋白和膜结合蛋白上普遍存在的翻译后修饰过程,恶性肿瘤常呈现蛋白质的异常糖基化。卵巢癌可表现为O-糖基化、N-糖基化、唾液酸化、岩藻糖基化等异常改变。这些异常糖基化不仅参与肿瘤的恶性转化以及进展过程,而且可作为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用于临床。本文对蛋白质的异常糖基化及其与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综述,并揭示其潜在的诊疗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类甲基转移酶3通过促进叉头框蛋白O3的N6-甲基腺苷修饰及其表达参与糖尿病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类甲基转移酶3(METTL3)通过促进叉头框蛋白O(FOXO)3的N6-甲基腺苷修饰(m6A)及其表达参与糖尿病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构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诱导的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损伤模型,将HAEC分为6组:细胞对照组、细胞AGE组、细胞对照+阴性对照小干扰RNA(siRNA)组、细胞AGE+阴性对照siRNA组、细胞AGE+ FOXO3 siRNA组、细胞AGE+ METTL3 siRNA组,每组设置3个平行组。采用甲基化RNA免疫沉淀测序(MeRIP-Seq)及生物信息学技术检测并分析其m6A修饰谱,采用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RIP)检测 FOXO3 mRNA的m6A修饰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 FOXO3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FOXO3和METTL3蛋白水平。6只6周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动脉粥样硬化组和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组,每组均为3只。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FOXO3、METTL3蛋白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共定位检测小鼠FOXO3、METTL3在内皮细胞中的表达。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与细胞对照组相比,细胞AGE组的总m6A修饰及FOXO3的m6A修饰显著升高( P<0.001),FOXO3和METTL3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 P<0.05)。与单纯动脉粥样硬化组相比,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组小鼠主动脉斑块区域内皮细胞的FOXO3和METTL3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 P<0.05)。与细胞AGE+阴性对照siRNA组相比,细胞AGE+ FOXO3 siRNA组的凋亡显著降低( P<0.01)。与细胞AGE+阴性对照siRNA组相比,细胞AGE+ METTL3 siRNA组FOXO3的m6A修饰( P<0.001)及FOXO3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 P<0.05),且凋亡显著降低( P<0.001)。 结论:AGE诱导的HAEC中m6A修饰发生了显著变化,METTL3通过促进 FOXO3 mRNA的m6A修饰并调控其表达,从而参与糖尿病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糖诱导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的氧连乙酰葡萄糖胺糖基化促进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的氧连乙酰葡萄糖胺(O-GlcNAc)糖基化修饰介导的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对心肌细胞损伤的调节作用。方法:为了分析O-GlcNAc糖基转移酶(OGT)对SIRT1功能的影响,将H9c2细胞分为正常葡萄糖(NG)组、高糖(HG,30 mmol/L)组、HG+对照小干扰RNA(HG+siNC)组、HG+OGT siRNA(HG+siOGT)组、HG+对照质粒(HG+vector)组、HG+OGT过表达质粒(HG+OGT)组,每组6个复孔。为了分析O-GlcNAc糖基化对SIRT1蛋白功能的影响,将H9c2细胞分为NG组、HG组、HG+二甲基亚砜(HG+DMSO)组、HG+OGT抑制剂(HG+Ac-5SGlcNAc)组和HG+OGA抑制剂(HG+NButGT)组,每组6个复孔。为了分析O-GlcNAc修饰位点突变对SIRT1功能的影响,将H9c2细胞分为NG组、HG组、HG+Vector组、HG+SIRT1 WT组和HG+SIRT1 S549A组,每组6个复孔。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SIRT1蛋白表达和O-GlcNAc糖基化修饰水平,以及NF-κB信号通路表达水平,使用2′,7′-二氯荧光素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氧(ROS)和凋亡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与NG组相比,HG组H9c2细胞中SIRT1蛋白降低( P<0.001),OGT的表达水平升高( P<0.001),同时H9c2细胞ROS和凋亡水平增加( P<0.05),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被激活( P<0.05);与HG+siNC组和HG+DMSO组比较,HG+siOGT组和HG+Ac-5SGlcNAc组H9c2细胞中SIRT1的O-GlcNAc修饰水平均降低( P<0.001),细胞内ROS和凋亡水平降低( P<0.05),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被抑制( P<0.05);与HG+Vector组和HG+DMSO组比较,HG+OGT组和HG+NButGT组H9c2细胞中SIRT1的O-GlcNAc修饰水平增加( P<0.05),细胞ROS和凋亡水平增加( P<0.05),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被激活( P<0.05)。与HG+SIRT1 WT组比较,HG+SIRT1 S549A组中H9c2细胞增殖能力降低( P<0.01),细胞ROS和凋亡水平均增加( P<0.01),NF-κB信号通路水平增加( P<0.001)。 结论:高浓度葡萄糖通过增加SIRT1蛋白的O-GlcNAc糖基化修饰水平,抑制SIRT1的蛋白水平和功能,并导致细胞内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增加高糖诱导的细胞炎症反应,促进心肌细胞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蛋白质O-GlcNAc修饰在氧糖剥夺/复氧复糖小鼠神经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蛋白质糖基化(O-GlcNAc)修饰在氧糖剥夺/复氧复糖小鼠神经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标准小鼠海马神经细胞系,以5×10 4个/ml的密度接种于培养板或培养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20):正常组(N组)、O- (连接) N-乙酰葡糖胺水解酶(OGA)抑制剂Thiamet G组(T组)、氧糖剥夺/复氧复糖组(D/R组)以及Thiamet G+氧糖剥夺/复氧复糖组(T-D/R组)。采用低糖培养基在94%N 2-5%CO 2-1%O 2混合气体培养6 h进行糖氧剥夺,随后更换正常培养基进行复氧复糖12 h。T-D/R组在氧糖剥夺/复氧复糖前4 h时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1 mmol/L的Thiamet G,T组于提取细胞蛋白前4 h换成含终浓度1 mmol/L Thiamet G的培养基。复氧复糖完成后,采用DCFH-DA染色法检测细胞ROS累积量,Jc-1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免疫荧光法检测O-GlcNAc修饰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磷酸化JNK(p-JNK)、p53抑癌基因(p53)表达水平。 结果:与N组比较,T组神经细胞O-GlcNAc表达上调,D/R组神经细胞ROS累积量增多,JC-1单体升高,JC-1聚合物降低,Nrf2表达下调,p-JNK、p53表达上调,T-D/R组神经细胞O-GlcNAc表达上调,ROS累积量增多,JC-1单体与JC-1聚合升高,Nrf2表达下调,p-JNK、p53表达上调( P<0.05)。与D/R组比较,T-D/R组神经细胞O-GlcNAc表达上调,ROS累积量减少,JC-1单体降低,JC-1聚合物升高,Nrf2表达上调,p-JNK、p53表达下调( P<0.05)。 结论:小鼠神经细胞氧糖剥夺/复氧复糖时,蛋白质O-GlcNAc修饰作为内源性保护机制水平增强,可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机制可能与调控Nrf2介导的JNK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胆管癌差异性甲基化基因综合分析及预后相关基因氨基葡萄糖(N-乙酰)转移酶1和神经营养受体酪氨酸激酶3的鉴定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鉴定并筛选胆管癌差异性甲基化基因以预测胆管癌患者的预后。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福建省立医院8例胆管癌患者胆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进行850K甲基化测序分析,获取差异性甲基化基因。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2018年36例患者胆管癌全基因组甲基化数据及临床信息,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下载2012年胆管癌甲基化数据(GSE32879),从GEPIA2数据库下载2018年TCGA数据库胆管癌总生存(OS)及无病生存(DFS)差异生存基因组数据。联合送检样本850K甲基化测序分析的差异甲基化位点(DMP)和差异甲基化区域(DMR)结果、TCGA和GEO数据库中甲基化基因以及胆管癌生存基因,在Sangerbox VENN工具中进行多数据集合分析,交集筛选得出共同差异性甲基化基因。在Sangerbox中运用最小 P值法确定基因表达的临界值,分为差异性甲基化基因高、低表达组,比较两组胆管癌患者OS、DFS、疾病特异性生存(DSS)、无病间隔(DFI)、无进展间隔(PFI)。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 结果:8例患者的胆管癌组织与癌旁组织850K甲基化测序共鉴定出121 954个DMP,DMR中共鉴定出差异性甲基化基因1 399个;交集鉴定得出共同预后相关基因氨基葡萄糖(N-乙酰)转移酶1(GCNT1)和神经营养受体酪氨酸激酶3(NTRK3)。GCNT1在胆管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0);NTRK3在胆管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90)。采用最小 P值法,以GCNT1及NTRK3联合表达情况预测胆管癌患者预后,按两基因表达量总和排序,以排序的30%为临界值时,胆管癌高表达组及低表达组间DFS差异最为显著( P<0.001);两组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65)。GO功能分析结果显示,GCNT1与蛋白质糖基化、大分子糖基化、糖化、糖蛋白生物合成过程、糖蛋白代谢过程、转移酶活性和转移糖基、蛋白质O-聚糖基化、O-聚糖加工等有关;NTRK3与神经营养素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ErbB信号通路、磷脂酶D信号通路、癌症中枢碳代谢、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等有关。KEGG分析结果显示,GCNT1主要与黏蛋白型O-聚糖生物合成、代谢途径等系统功能相关联,NTRK3主要与细胞表面受体通路、细胞内信号转导、刺激反应的正向调节、跨膜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酶联受体蛋白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级联及调节、蛋白质磷酸化信号转导等系统功能相关联。 结论:胆管癌差异性甲基化基因GCTNT1、NTRK3表达对胆管癌患者预后有一定预测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乙酰半乳糖氨基转移酶7对前列腺癌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的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N-乙酰半乳糖氨基转移酶7(GALNT7)对前列腺癌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和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前列腺手术的3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癌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前列腺癌组织GALNT7的表达水平。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入实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采用VVA凝集素pull-down实验和Western blot检测GALNT7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磷酸化、O-GlcNAc糖基化修饰的影响,及EGFR/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表达水平。组间差异采用配对 t检验或方差分析(ANOVA)。 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GALNT7蛋白和RNA表达水平(7.86±1.64、9.49±2.3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98±0.25、0.99±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080、11.390, P<0.05)。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Ad-GALNT7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高于Ad-GFP组(1.14±0.35比0.76±0.19, t=8.287, P<0.05)。Ad-GALNT7组BrdU阳性比例明显高于Ad-GFP组(42.36±5.19比14.68±3.12, t=6.091, P<0.05)。划痕实验证明Ad-GALNT7组前列腺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明显高于Ad-GFP组(84.80±3.96比58.34±2.19, t=11.860, 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i-GALNT7组EGFR磷酸化显著低于si-GFP组(1.03±0.26比2.68±0.57, t=3.693, P<0.05)。VVA凝集素pull-down实验,发现si-GALNT7组EGFR O-GlcNAc糖基化修饰水平显著低于si-GFP组(0.55±0.13比1.00±0.27, t=4.570, P<0.05)。 结论:GALNT7在前列腺癌中表达显著增加,并通过O-GlcNAc糖基化修饰EGFR,激活EGFR/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和增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1GALT1在IgA肾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儿童及青少年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目前IgAN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多重免疫打击有关。即半乳糖缺陷型IgA1(galactose-deficient IgA1,Gd-IgA1)形成(第一重打击);抗Gd-IgA1的自身抗体合成(第二重打击); Gd-IgA1与自身抗体结合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第三重打击);这些含有Gd-IgA1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中沉积,引发肾脏损害(第四重打击)。Gd-IgA1是IgAN发生发展始发及驱动的关键因素,核心1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core 1,β1,3-galactosyltransferase,C1GALT1)是IgA1 O-糖基化过程中的关键酶,其表达减少和(或)活性下降与Gd-IgA1的产生密切相关。该综述阐述了C1GALT1在IgAN发病、治疗及预后中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呼吸道上皮细胞感染人偏肺病毒与核心代谢途径的改变有关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 hMPV)是导致婴儿、老年人和免疫缺陷患者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因。微阵列数据的通路分析表明,影响hMPV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的20%基因与代谢有关。研究发现,在hMPV感染后,人呼吸道上皮细胞中糖酵解途径酶己糖激酶2、丙酮酸激酶M2和乳酸脱氢酶A的水平,以及属于己糖胺生物合成和糖基化途径的酶的水平均显著上调。另一方面,属于三羧酸循环的大多数酶的表达显著减少,己糖激酶2和糖基化酶O-连接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的抑制导致hMPV滴度显著降低。研究表明hMPV感染引起的代谢变化在病毒生命周期中起主要作用,可作为潜在的抗病毒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氧连接的 N-乙酰葡糖胺修饰在缺血性疾病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氧连接的 N-乙酰葡糖胺( O-linked β- N-acetylglucosamine, O-GlcNAc)修饰是一种在细胞中广泛存在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在相关酶的作用下,将 N-乙酰氨基葡萄糖可逆地连接于丝氨酸/苏氨酸末端。缺血性疾病损伤是由于组织血流灌注不足导致局部组织或细胞发生缺氧损伤的现象,其转归受到 O-GlcNAc修饰的影响。文章通过综述 O-GlcNAc修饰在缺血性疾病损伤中通过介导线粒体分裂、细胞凋亡、内质网应激、细胞能量代谢、自噬及氧化应激现象,从而预防和缓解缺血、缺氧对细胞的损伤,旨在探索 O-GlcNAc修饰在缺血性损伤疾病中发挥的保护作用,并为后续临床上预防和降低缺血性疾病损伤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