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菲格拉替尼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对大鼠肝微粒体中CYPs和UGTs的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考察英菲格拉替尼及其活性代谢产物BHS697、CQM157对大鼠肝微粒体中细胞色素P450(CYPs)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s)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体外孵育法,将待测化合物(英菲格拉替尼、BHS697或CQM157)、大鼠肝微粒体分别与 CYP2B6、CYP2C8、CYP2C9、CYP2C19、CYP2D6、CYP3A4的特异性探针底物共孵育或分别与UGT1 A1、UGT1 A3、UGT1A6、UGT1A9、UGT2B7的特异性探针底物共孵育,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相应特征代谢物的生成量,用GraphPad Prism 8.0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抑制常数(Ki).结果 英菲格拉替尼、BHS697和CQM157对大鼠CYP2B6、CYP2C8、CYP2C9、CYP2C19、CYP2D6、CYP3A4 和 UGT1A6、UGT2B7 的抑制较弱,IC50值均大于10 μmol·L-1;对UGT1A1具有中等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2.70、3.17、7.43 μmol·L-1.英菲格拉替尼对大鼠UGT1A9和CQM157对大鼠UGT1A3均具有中等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5.61、9.57 μmol·L-1.可逆性抑制分析发现,英菲格拉替尼、BHS697和CQM157均非竞争性抑制大鼠UGT1A1,Ki值分别为1.83、2.51、5.84 μmol·L-1.结论 英菲格拉替尼对大鼠UGT1A1和UGT1A9具有中等抑制作用,其活性代谢产物BHS697、CQM157对大鼠UGT1A1也具有中等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ALKBH5通过抑制BECN1介导铁死亡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进展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ALKBH5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收集2022-01-01-10-10青岛市中心医院5例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患者的囊肿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通过蛋白质印迹实验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实验检测组织中ALKBH5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织中分离培养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ESCs).应用转染小干扰RNA敲低ALKBH5的表达,通过细胞计数盒8(CCK8)、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验证ALKBH5对EESCs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脉管形成实验验证ALKBH5对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通过检测谷胱甘肽(GSH)和铁离子含量验证ALKBH5对EESCs铁死亡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观察ALKBH5对细胞的亚细胞结构的影响,通过qRT-PCR实验和蛋白质印迹实验验证ALKBH5对BECN1表达的影响,通过RIP和MeRIP实验明确ALKBH5是否通过m6A去甲基化修饰调控BECN1的表达.采用Student 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蛋白质印迹实验结果显示,ALKBH5蛋白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qRT-PCR结果显示,ALKBH5 mRNA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1.000±0.058,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2.270±0.044,t=17.56,P<0.001.CCK8实验结果显示,在72 h时siNC组和siALKBH5组的光密度值分别为1.575±0.000和0.957±0.000,t=23.05,P<0.001.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siNC组和 siALKBH5 组形成的克隆数分别为 75.330±3.712 和 22.670±1.764,t=12.82,P<0.001.Transwell 实验结果显示,siNC组和siALKBH5组迁移细胞数分别为196.700±8.819和77.000±5.859(t=11.30,P<0.001),侵袭细胞数分别为62.000±2.309和18.330±2.028(t=14.21,P<0.001).脉管形成实验结果显示,siNC组和siALKBH5组形成的脉管数分别为 73.330±4.667 和 19.330±1.764,t=10.82,P<0.001.GSH 含量检测结果显示,siNC 组和 siALKBH5组GSH相对含量分别为1.067±0.088和0.430±0.025,t=6.942,P<0.001.铁离子含量检测结果显示,siNC组和siALKBH5组铁离子相对含量分别为1.000±0.058和2.773±0.059,t=21.43,P<0.001.透射电镜观察到敲低ALKBH5后细胞的线粒体和内质网结构破坏和溶解.蛋白质印迹实验结果显示,敲低ALKBH5显著促进BECN1蛋白的表达.qRT-PCR结果显示,siNC组和siALKBH5组BECN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33±0.067和3.277±0.043,t=28.21,P<0.001.RNA免疫沉淀实验结果显示,IgG组和ALKBH5组BECN1相对富集量分别为1.073±0.101和79.980±3.695,t=21.35,P<0.001.甲基化RNA免疫沉淀实验结果显示,siNC组和siALKBH5组m6A+BECN1 相对富集量分别为 1.007±0.052 和 2.453±0.098,t=13.01,P<0.001.结论 ALKBH5 通过介导 m6A 去甲基化抑制BECN1的表达而抑制EESCs铁死亡,促进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番连化浊方对急性高脂血症小鼠胆固醇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番连化浊方对急性高脂血症小鼠胆固醇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Triton-WR1339构建C57BL/6小鼠急性高脂血症模型,给药5 d后,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油红O染色检测肝脏内脂质累积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脏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1(ASGR1)、肝X受体α(LXRα)、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ABCA5、细胞色素P450 7A1(CYP7A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番连化浊方能显著降低血清中TC、TG、LDL-C、GOT、GPT含量,同时升高HDL-C含量(均P<0.05);显著上调ABCA1、ABCG5、LXRα、CYP7A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ASGR1蛋白表达水平(均P<0.05);显著减少肝细胞内脂质累积,改善肝脏病理形态.结论:番连化浊方可能通过调控ASGR1/LXRα/CYP7A1信号通路促进急性高脂血症小鼠的胆固醇外排,降低血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热疗联合吉西他滨对舌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热疗联合吉西他滨对舌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人舌鳞癌细胞Tca8113分为对照组(空白对照)、吉西他滨组、热疗组(43℃培养箱中加热1 h后再在37℃培养箱中孵育24 h)、热疗+吉西他滨组.EdU染色、CCK-8检测Tca8113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Tca8113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Transwell检测Tca8113细胞侵袭;Western blot检测Tca8113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Bcl-2相关X蛋白(Bax)、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Nijmegen断裂综合征1(NBS1)蛋白表达.体内裸鼠移植瘤试验检测移植瘤质量与体积变化.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组间差异,两两比较用SNK-q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吉西他滨组、热疗组、热疗+吉西他滨组Tca8113细胞EdU阳性细胞百分比、OD45.值、侵袭细胞数、CyclinD1、MMP-9、NBS1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Bax、γH2AX蛋白表达升高(q=4.45~72.06,P<0.001);与对照组相比,吉西他滨组、热疗+吉西他滨组G0/G1期细胞比例降低,S、G2/M期细胞比例升高,热疗组G0/G,期细胞比例降低,G2/M期细胞比例升高(q=10.36~61.09,P<0.001);与吉西他滨组、热疗组相比,热疗+吉西他滨组Tca8113细胞EdU阳性细胞百分比、OD450值、G0/G1期细胞比例、侵袭细胞数,以及CyclinD1、MMP-9、NBS1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Bax和γH2AX蛋白表达升高(q=4.45~28.73,P<0.001).体内裸鼠移植瘤试验显示,与裸鼠对照组相比,裸鼠吉西他滨组、裸鼠热疗组、裸鼠热疗+吉西他滨组移植瘤体积和质量降低(q=5.58~73.02,P<0.001);与裸鼠吉西他滨组、裸鼠热疗组相比,裸鼠热疗+吉西他滨组移植瘤体积和质量降低(q=5.58~21.45,P<0.001).结论 热疗与吉西他滨二者联合可抑制Tca8113细胞增殖、侵袭,阻滞细胞周期,并诱导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清胱抑素C在老年人肾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和比较血清胱抑素C(Scys C)和血清肌酐(SCr)在老年人肾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横断面回顾性分析,纳入研究对象2 450例,根据年龄分为非老年组(<65岁)和老年组(≥65岁)。应用锝-二乙三胺五乙酸( 99mTc-DTPA)清除率检测肾小球滤过率(GFR),分别运用局部增强免疫比浊法和氧化酶法测定Scys C和SCr。采用 χ2检验比较相同GFR水平段Scys C与SCr异常增高的占比,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价Scys C和SCr对GFR<60 ml·min -1·1.73m -2的筛查价值,以95%参考区间建立不同GFR水平Scys C和SCr的参考值范围。 结果:总人群中GFR在30~59 ml·min -1·1.73m -2和<30 ml·min -1·1.73m -2时,Scys C增高的占比分别为82.74%(556/672)和94.74%(90/95),而SCr水平升高仅占38.24%(257/672)和75.79%(72/95)( χ2=278.328、13.571,均 P<0.001)。在上述GFR区间,老年人群Scys C增高的占比分别为84.81%(240/283)和100.00%(43/43),非老年人Scys C增高的占比分别为81.23%(316/389)和90.38%(47/52)( χ2=1.463、4.364, P=0.226、0.037)。总人群中Scys C对GFR<60 ml·min -1·1.73m -2的筛查价值、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略优于SCr,但老年人中Scys C的筛查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4%和75.7%,均低于非老年人的78.7%和84.0%。随增龄Scys C的变异度逐渐增大,且在相同GFR水平段中,老年人Scys C的参考值范围高于非老年人。 结论:Scys C筛查GFR<60 ml·min -1·1.73m -2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略优于SCr,但在老年人群中低于非老年人群。老年人Scys C水平更高,变异度更大,应用Scys C评估GFR可能导致老年人慢性肾脏病的过度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体外循环致大鼠肺损伤与乙酰转移酶p300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CPB)致大鼠肺损伤与乙酰转移酶p300(p300)的关系。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12~16周龄,体质量350~4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6):假手术组(S组)、CPB组和CPB+左肺缺血再灌注组(CPB+IR组)。CPB+IR组在CPB过程中采用夹闭左肺门45 min后开放的方法制备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0 min后停止CPB,继续机械通气1.5 h后结束实验。分别于CPB前、开放肺门后10 min和实验结束即刻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和呼吸指数(RI)。实验结束即刻收集大鼠左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左肺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BALF IL-6、TNF-α、总蛋白和肺组织IL-17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p300、磷酸化p300(p-p300)和乙酰化组蛋白H3(AC-H3)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肺组织p-p300表达,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并行病理损伤评分。 结果:与S组比较,CPB组和CPB+IR组开放肺门后10 min和实验结束即刻OI降低,RI升高,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BALF IL-6、TNF-α、总蛋白和肺组织IL-17水平升高,p300、p-p300和AC-H3表达上调( P<0.05);与CPB组比较,CPB+IR组开放肺门后10 min和实验结束即刻OI降低,RI升高,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BALF IL-6、TNF-α、总蛋白和肺组织IL-17水平升高,肺组织p300、p-p300和AC-H3表达上调( P<0.05)。 结论:CPB致大鼠肺损伤的机制可能与肺组织p300表达上调和活性增强,炎症因子释放增加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汉黄芩素联合顺铂对肺腺癌A549、H129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汉黄芩素联合顺铂对肺腺癌A549、H129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建立肺腺癌A549、H1299细胞株,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汉黄芩素组、顺铂组及汉黄芩素联合顺铂组(联合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实验检测各组的细胞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实验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同时构建SPF级裸鼠成瘤模型进一步验证。多组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第4天时肺腺癌A549、H1299细胞株空白对照组、汉黄芩素组、顺铂组、联合组在波长450 nm处时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2±0.109、0.765±0.087、0.484±0.122、0.356±0.056比1.114±0.256、0.824±0.225、0.623±0.239、0.378±0.191, F=259.633、205.262, P<0.01)。EdU实验结果显示肺腺癌A549、H1299细胞株空白对照组、汉黄芩素组、顺铂组、联合组EdU阳性细胞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0±2.0)%、(48.8±3.2)%、(22.5±1.4)%、(16.1±3.8)%比(56.7±1.5)%、(46.6±2.8)%、(21.2±2.2)%、(14.2±1.8)%, F=65.198、89.293, P<0.01]。克隆实验结果显示肺腺癌A549、H1299细胞株空白对照组、汉黄芩素组、顺铂组、联合组克隆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2.0±3.5、96.0±4.8、50.0±2.9、25.0±3.5比125.0±0.8、121.0±2.5、55.0±3.9、30.0±3.3, F=68.151、52.086, P<0.01)。TUNEL实验结果显示肺腺癌A549、H1299细胞株空白对照组、汉黄芩素组、顺铂组、联合组TUNEL阳性细胞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1.6)%、(7.3±3.2)%、(21.2±4.6)%、(36.6±3.8)%比(3.8±2.2)%、(7.5±1.4)%、(23.5±3.8)%、(35.2±2.9)%, F=18.110、36.258, P<0.05]。流式分析可见肺腺癌A549、H1299细胞株空白对照组、汉黄芩素组、顺铂组、联合组凋亡细胞数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6±2.73)%、(22.38±3.16)%、(50.78±4.85)%、(66.08±2.96)%比(4.78±1.95)%、(23.75±2.56)%、(52.14±3.82)%、(63.56±3.14)%, F=66.565、89.298, P<0.01]。Western blot实验表明,汉黄芩素组、顺铂组、联合组细胞中促凋亡蛋白Caspase-3、c-Caspase-3、bax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呈明显上升趋势,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与与对照组比较则呈明显下降趋势。裸鼠成瘤模型表明,4周后空白对照组、汉黄芩素组、顺铂组、联合组肿瘤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5.78±3.62)、(365.64±2.58)、(220.25±2.24)、(122.69±4.86) mm 3,空白对照组、汉黄芩素组、顺铂组、联合组肿瘤质量分别为(0.72±0.14)、(0.44±0.05)、(0.22±0.04)、(0.16±0.04) g, F=115.480、145.298, P<0.01]。 结论:汉黄芩素联合顺铂作用可抑制肺腺癌A549、H1299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且两者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其主要通过bax/bcl-2/Caspase-3凋亡信号通路,上调Caspase-3、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发挥作用,可能通过ROS途径增敏顺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转录因子En1通过调控Hedgehog信号通路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En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中的功能及机制。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中9 397例泛癌患者的En1表达和总生存资料、4 349例泛癌患者的En1表达和无进展生存资料,分析泛癌中En1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利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的53对和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组学原始数据归档库(NGDC-GSA)的155对ESCC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的基因表达资料分析ESCC组织中En1的表达水平。以慢病毒系统介导ESCC细胞KYSE180和KYSE450中En1基因敲降,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采用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检测En1对ESCC细胞体内肿瘤生长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细胞中En1及Hedgehog通路主要调控因子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家族锌指1(GLI1)、GLI2和平滑蛋白(SMO)的表达。结果:来自TCGA数据库的泛癌样本资料显示,En1低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均比En1高表达患者更长(均 P<0.001)。来自GEO和NGDC-GSA数据库的资料显示,ESCC组织中En1的表达水平高于配对癌旁组织(均 P<0.001)。功能研究显示,与shNC组相比,敲降En1能显著抑制KYSE180和KYSE450细胞的增殖(均 P<0.001)、抑制克隆形成[KYSE180细胞:shEn1#1组和shEn1#2组的克隆形成数分别为(138.33±23.07)个和(127.00±19.70)个,均低于shNC组的(340.67±12.06)个(均 P<0.001);KYSE450细胞:shEn1#1组和shEn1#2组的克隆形成数分别为(65.33±2.52)个和(9.00±3.00)个,均低于shNC组的(139.00±13.00)个(均 P<0.001)]、抑制迁移[KYSE180细胞:shEn1#1组和shEn1#2组的迁移细胞数分别为(66.67±12.66)和(71.33±11.02)个,均低于shNC组的(334.67±16.56)个(均 P<0.001);KYSE450细胞:shEn1#1组和shEn1#2组的迁移细胞数分别为(112.33±14.57)和(54.33±5.51)个,均低于shNC组的(253.33±21.03)个(均 P<0.001)]。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显示,敲降En1肿瘤的生长速度减慢,shEn1#1组和shEn1#2组小鼠的移植瘤重量分别为(0.046±0.026)g和(0.047±0.025)g,均低于shNC组[(0.130±0.038)g,均 P<0.001]。RT-qPCR检测结果显示,shEn1#1组和shEn1#2组KYSE180细胞中GLI1 mRNA表达量分别为0.326±0.162和0.322±0.133,shEn1#1组和shEn1#2组KYSE450细胞中GLI1 mRNA表达量分别为0.131±0.006和0.352±0.050,均低于shNC组(均 P<0.01)。在敲降En1的KYSE450细胞中过表达GLI1,能减弱敲降En1对细胞增殖( P<0.001)、克隆形成[shEn1#1-GLI1组的克隆形成数为(151.00±9.54)个,高于shEn1#1-vector组的(102.33±10.02)个( P=0.004)]和迁移[shEn1#1-GLI1组的迁移细胞数为(193.67±10.07)个,高于shEn1#1-vector组的(109.33±11.50)个( P<0.001)]的抑制作用。ESCC组织中GLI1、GLI2、GLI3、音猬因子、SMO和补缀同源物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配对癌旁组织,Hedgehog通路被激活。 结论:En1在ESCC组织中高表达,其通过调节Hedgehog信号通路在促进ESCC细胞增殖和迁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微小RNA-762对胰腺癌PANC-1细胞株吉西他滨耐药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762对胰腺癌PANC-1细胞株吉西他滨(GEM)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miR-762在GEM耐药的胰腺癌细胞株PANC-1/GEM和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细胞资源中心的非耐药株PANC-1中的表达。通过Lipofectamine? 2000将miR-762 mimics、miR-762 inhibitors及其scramble序列分别转染PANC-1/GEM细胞。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及GEM敏感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 Mean± SD)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 结果:miR-762 mRNA在GEM耐药的胰腺癌细胞株PANC-1/GEM中的表达量(2.88±0.37)显著高于非耐药株(1.22±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340, P<0.01)。转染miR-762 mimics后PANC-1/GEM细胞miR-762 mRNA相对表达量(4.96±0.67)与阴性对照组(2.87±0.45)比较显著增高( t=-4.920,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转染miR-762 inhibitors后PANC-1/GEM细胞miR-762 mRNA表达量(0.72±0.18)与阴性对照组(2.87±0.45)比较显著降低( t=8.430,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miR-762 mimics组吸光度( A) 450值、半数抑制浓度(IC 50)值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糖原合成激酶3β(p-GSK-3β)蛋白表达量显著增高,细胞凋亡率及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量显著降低;而miR-762 inhibitors组 A450值、IC 50值及bcl-2、p-Akt、p-GSK-3β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及bax蛋白表达量显著增高(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miR-762在胰腺癌耐药细胞株中高表达,能够诱导胰腺癌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凋亡,从而导致胰腺癌细胞对GEM耐药,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p-Akt、p-GSK-3β表达、下调bax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犬尿氨酸代谢通路对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犬尿氨酸代谢通路对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成骨分化的影响,为研究牙周炎微环境对牙周组织再生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于2022年6至10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口腔综合科收集19例牙周炎患者(牙周炎组)和19例牙周健康者(牙周健康组)的非刺激性唾液,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两组受试者唾液中犬尿氨酸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对牙周炎组和牙周健康组的牙龈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与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的表达情况。收集因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的前磨牙5颗(来自2022年7至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12~18岁的5例就诊患者),从离体牙上提取PDLSC,使用成骨诱导分化培养基(对照组)或含有20 μmol/L犬尿氨酸的成骨诱导分化培养基(犬尿氨酸组)培养7 d,对成骨诱导的PDLSC进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和ALP活性测定。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对照组和犬尿氨酸组PDLSC成骨相关基因ALP、骨钙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Ⅰ,COL-Ⅰ)mRNA表达和犬尿氨酸通路相关基因AhR、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cytochrome P450 family,CYP)1A1、1B1 mRNA的表达。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对照组和犬尿氨酸组RUNX2、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AhR蛋白表达情况。培养21 d时,用茜素红染色评估对照组和犬尿氨酸组PDLSC矿化情况。结果:牙周炎组唾液中犬尿氨酸[8.26(0,19.60)nmol/L]及犬尿喹啉酸[11.4(3.34,13.52)nmol/L]含量均显著高于牙周健康组[分别为0.75(0,4.25)、1.92(1.34,3.88)nmol/L]( Z=-2.84, P=0.004; Z=-3.61, P<0.001)。牙周炎组牙龈组织中IDO(18.33±2.22)和AhR的表达(44.14±13.63)均显著高于牙周健康组(分别为12.21±2.87、15.39±5.14)( t=3.38, P=0.015; t=3.42, P=0.027)。ALP活性测定显示,与对照组(329.30±19.29)相比,犬尿氨酸组PDLSC ALP活性(291.90±2.35)显著下降( t=3.34, P=0.029)。RT-qPCR结果显示,犬尿氨酸组PDLSC ALP、骨钙素和RUNX2表达(0.43±0.12、0.78±0.09、0.66±0.10)均较对照组(1.02±0.22、1.00±0.11、1.00±0.01)显著下降( t=4.71, P=0.003; t=3.23, P=0.018; t=6.73, P<0.001),AhR、CYP1A1 mRNA表达(1.43±0.07、1.65±0.10)均较对照组(1.01±0.12、1.01±0.14)显著升高( t=5.23, P=0.006; t=6.59, P<0.001),两组间COL-Ⅰ、CYP1B1 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犬尿氨酸组OPN、RUNX2表达(0.82±0.05、0.87±0.03)与对照组(1.00±0.00、1.00±0.00)相比均显著下降( t=6.79, P=0.003; t=7.95, P=0.001),AhR表达(1.24±0.14)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00)( t=3.04, P=0.039)。 结论:牙周炎患者犬尿氨酸通路异常激活,不仅能上调AhR相关通路,还能抑制PDLSC的成骨向分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