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根内吸收的病因及致病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牙根内吸收是由破牙本质细胞活动引起的根管内牙本质缺失的病理性过程。由于其发病具有隐匿性,发现时往往已形成较大病损。前期牙本质层受损是始发因素,持续的牙髓炎症刺激是促进因素。牙外伤、牙髓的慢性炎症、活髓切断术和牙再植术等多种因素均可诱导牙根内吸收的发生。本文针对牙根内吸收的病因和致病机制进行阐述,以期为牙根内吸收的早期阻断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单细胞测序技术构建小鼠磨牙牙髓细胞的发育图谱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在单细胞水平分析小鼠磨牙细胞间异质性,构建牙髓细胞发育的时空图谱,进一步揭示牙齿发育的过程和调控机制。方法:分别收集出生后0、3 d的C57BL/6小鼠下颌第一磨牙各10颗,制备单细胞悬液,采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技术进行测序。从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中提取出生后7 d小鼠磨牙scRNA-seq数据,与0、3 d数据进行合并分析。使用Seurat程序对测序数据进行质控、标准化、降维和聚类分析;Monocle程序进行拟时序分析,预测发育轨迹;Scillus程序进行基因本体分析,对细胞功能进行注释。使用原位杂交技术对标记基因进行体内定位,明确不同亚群细胞的体内分布和时空变化。结果:Seurat分析显示小鼠磨牙细胞具有26个细胞亚群,可分为牙髓细胞、牙囊细胞、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内皮细胞、管周细胞、胶质细胞和红细胞等八大类细胞,其中牙髓细胞包含5个亚群:成熟牙髓细胞,标记基因为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受体(coxsackie virus and adenovirus receptor,Cxadr);牙乳头细胞,标记基因为SPARC相关模块化钙结合蛋白2(SPARC related modular calcium binding 2,Smoc2);周期细胞,标记基因为Ⅱ型DNA拓扑异构酶(DNA topoisomerase Ⅱ alpha,Top2a);前成牙本质细胞,标记基因为棕榈酰蛋白羧酸酯酶(notum palmitoleoyl-protein carboxylesterase,Notum);成牙本质细胞,标记基因为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随着牙胚发育,成熟牙髓细胞的比例逐渐增加,周期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比例逐渐降低。原位杂交染色和基因本体分析结果显示,Cxadr+成熟牙髓细胞定位于牙冠上部,主要功能为成骨和“细胞外结构组织”;Smoc2+牙乳头细胞位于根尖,主要功能与“细胞外结构组织”和器官发育相关;Top2a+周期细胞位于牙冠下部,进行有丝分裂;Notum+前成牙本质细胞邻近上皮根鞘,和Dspp+成牙本质细胞的主要功能同为生物矿化。Monocle分析显示牙髓细胞有2条发育轨迹,从Smoc2+牙乳头细胞起始,经过Top2a+周期细胞,再分化为Cxadr+成熟牙髓细胞或成牙本质细胞。结论:scRNA-seq技术能在转录组水平充分揭示细胞间的异质性,为研究器官发育过程和调控机制提供了有力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Krüpple样因子5在成牙本质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Krüpple样因子5(Krüpple-like factor 5,KLF5)在人牙髓-牙本质复合体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成牙本质细胞分化及牙本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KLF5在人牙髓-牙本质复合体中及牙髓细胞矿化诱导过程中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KLF5在成牙本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实验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检验.结果:在正常及龋坏牙中,KLF5表达于人成牙本质细胞和成牙本质样细胞,而在牙本质及前期牙本质中无表达.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在矿化诱导0、7、14d的人牙髓细胞中,KLF5在细胞核中呈强阳性表达.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随着矿化诱导时间的延长,KLF5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加.诱导14~21 d时,KLF5表达量增加最显著.结论:KLF5可能参与成牙本质细胞分化及牙本质的形成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载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微球促进牙髓再生和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载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微球促进牙髓再生和血管形成的作用,以期为应用组织工程技术探索牙髓治疗新方法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前期制备的载VEGF微球进行体外释放实验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迁移实验明确微球释放VEGF的特点;将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DPSC)与载VEGF微球共培养,观察细胞与微球的相容性;DPSC与载VEGF微球经根尖孔注入根管腔,植入裸鼠背部皮下,9周后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以DPSC、载VEGF微球单独注入根管,空白根管作为空白对照组.结果 DPSC可在载VEGF微球上生长和增殖;DPSC和载VEGF微球体内形成牙髓样组织,长约9.0 mm,充满根管的根尖1/3和根中1/3,可达冠1/3,伴血管分布和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分化.结论 载VEGF微球和DPSC可在体内促进牙髓再生和血管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甲状旁腺素相关肽蛋白核定位序列及C末端缺失对小鼠下颌磨牙发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甲状旁腺素相关肽(PTHrP)核定位序列和C-末端在小鼠下颌磨牙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野生型(WT)小鼠(WT组)和PTHrP Knock-in小鼠(PTHrP KI组)各10只,使用CT扫描三维重建、苏木精-伊红(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分析PTHrP KI小鼠和WT小鼠的下颌第一磨牙的差异.结果 WT组小鼠的下颌第一磨牙明显长于PTHrP KI组小鼠,前期牙本质占总牙本质比例明显小于PTHrPKI组小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WT组小鼠Ⅰ型胶原(Collagen-Ⅰ)、牙本质涎蛋白(DSP)和Ki-67阳性比例明显高于PTHrP KI组小鼠,而p27阳性比例低于PTHrP KI组小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HrP核定位序列和C-末端缺失导致小鼠磨牙牙本质细胞外基质分泌减少,矿化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种染色方法在小鼠下颌第一磨牙牙根不同发育时期的染色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3种染色方法 在小鼠下颌第一磨牙牙根不同发育时期的染色效果,为选择合适的染色方法 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出生后第5、7、14、21天的ICR小鼠,制备小鼠下颌第一磨牙冠状切片,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法和Gomori染色法进行组织形态学研究,比较染色结果 .结果 在小鼠出生后第5天(PN5)至PN7为牙根发育起始阶段,H-E染色显示:成牙本质细胞、成釉细胞及上皮根鞘细胞形态最为清晰;Masson染色法显示:图片色彩鲜艳,牙釉质、牙本质及前期牙本质间层次分明;Gomori染色方法显示:细胞核呈单一的蓝黑色,但软、硬组织对比度不佳.从PN14小鼠牙齿开始萌出到PN21牙根发育基本完成阶段,H-E染色显示:成釉细胞、成牙本质细胞及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形态最为清晰;Masson染色法显示:牙骨质与牙槽骨间的胶原纤维排列规则,牙槽骨形态清晰;而Gomori染色效果总体不佳.结论 在小鼠下颌第一磨牙牙根不同发育时期,3种染色方法 各有优势.H-E染色适用于各类细胞形态的观察,Masson染色适用于牙体硬组织及骨组织的观察,Gomori染色法总体效果不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牙髓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是一种来源于牙髓组织的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在适当的诱导条件下,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成牙本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神经元性细胞等多种细胞,目前已逐渐应用于临床试验及临床前期研究,是口腔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领域重要的种子细胞之一.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影响DPSCs生物学特性的因素作一综述.文献综述结果表明,组织来源、培养方法、不同环境及诱导条件等多种因素可以影响DPSCs生物学特性,这对牙髓干细胞的研究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硅酸钙基根管封闭材料对牙本质小管内粪肠球菌生物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估根管冲洗溶液次氯酸钠和硅酸钙基根管封闭材料对感染牙本质小管内粪肠球菌生物膜的作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系列离心的方法将粪肠球菌悬液接种于单根管离体牙18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提供)牙本质小管内,脑心浸液培养3周.形成粪肠球菌生物膜后,应用5%次氯酸钠或无菌去离子水进行前期浸泡处理,再在根管内表面分别加入硅酸钙基根管封闭材料(iRoot SP)(硅酸钙组)、牙胶(Gutta)(牙胶组)或无菌去离子水(去离子水组)再培养1、4、12周,每组每个时间点2个牙根薄片样本,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分析死菌比例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 次氯酸钠前期浸泡条件下,硅酸钙组再培养4、12周的死菌比例为(75.3±3.5)%和(74.8±3.8)%,显著大于相应时间点牙胶组[分别为(65.9±4.1)%和(63.0±3.7)%]和去离子水组[分别为(63.9±4.0)%和(64.2±3.5)%] (P<0.05).无菌去离子水前期浸泡条件下,硅酸钙组再培养1、4和12周的死菌比例[分别为(27.5± 4.6)%、(43.0±4.4)%和(40.3±6.1)%]显著大于牙胶组和去离子水组相应时间点(P<0.05).次氯酸钠或无菌去离子水前期浸泡条件下,硅酸钙组再培养4和12周的死菌比例均显著大于再培养1周(P<0.05).结论 次氯酸钠冲洗根管后应用硅酸钙基根管封闭材料可对感染牙本质小管内粪肠球菌生物膜产生持续的杀灭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miR-146a-5p对人牙髓干细胞成牙本质分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miR-146a-5p对人牙髓干细胞成牙本质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前期通过二代测序技术检测人牙髓干细胞和根尖牙乳头干细胞中miRNAs的差异表达,用qRT-PCR验证前期筛选出的7个miRNAs的表达水平.通过重组慢病毒转染人牙髓干细胞,特异性上调miR-146a-5p后进行成牙本质诱导,用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和qRT-PCR的方法检测成牙本质分化能力的改变.结果:miR-146a-5p在人牙髓于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根尖牙乳头干细胞.过表达miR-146a-5p后矿化结节、ALP活性和成牙本质分化标志基因表达增加.结论:miR-146a-5p促进人牙髓干细胞向成牙本质分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Matrilin-4对大鼠牙髓损伤后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促进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Matrilin-4对大鼠牙髓损伤后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作用,探讨其作为新型盖髓剂的可能性.方法:28只雄性Wistar大鼠,在大鼠的双侧上颌第一磨牙牙合面备洞至露髓后,左侧用含Matrilin-4的胶原蛋白海绵盖髓(Matrilin-4组),右侧用含磷酸盐缓冲溶液(PBS)的胶原蛋白海绵盖髓(PBS组),双侧均用玻璃离子封洞.分别于3、7、14和28 d灌流固定处死大鼠并取上颌双侧第一磨牙标本,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分析各组大鼠修复性牙本质形成及成牙本质细胞中牙本质涎蛋白(DSP)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3 d时与PBS组比较,Matrilin-4组穿髓孔下方较少量炎症细胞聚集,并可见明显的血管扩张;7 d时2组穿髓孔下方炎症反应加重,但Matrilin-4组明显轻于PBS组,且可见前期牙本质形成;14 d时Matrilin-4组露髓区域可被较连续完整的修复性牙本质桥覆盖;28 d时,与PBS组比较,Matrilin-4组穿髓孔下方可见厚而完整的修复性牙本质桥,牙本质桥下面有重组的成牙本质细胞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组大鼠成牙本质细胞中DSP阳性表达强度在术后3、7和14 d呈逐渐增强趋势,28 d时减弱;盖髓后各时间点Matrilin-4组大鼠成牙本质细胞中DSP阳性表达强度均强于PBS组,且14 d时阳性表达达高峰.与PBS组比较,3、7和14 d时Matrilin-4组大鼠成牙本质细胞中DSP阳性表达强度明显升高(P<0.01).结论:Matrilin-4对牙髓损伤后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