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胃汤含药血清调控NLRP3-Caspase-1-IL-1β信号轴促进MC细胞焦亡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究安胃汤含药血清对MC(MNNG诱导GES-1恶性转化)细胞NLRP3-Caspase-1-IL-1β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及细胞焦亡的影响,揭示安胃汤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作用机制.方法 将MC细胞分为空白组、安胃汤组、安胃汤+Z-YVVD-FMK(阻断剂)组、Z-YVVD-FMK(阻断剂)组4组;CCK8分别检测12 h、24 h、48 h时间点细胞增殖情况,确定最佳检测时间点及含药血清比例;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活性;AO-EB染色法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及胞核形态;ELISA检测血清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Real-time PCR检测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NACHT-LRR-PYD-containing proteins 3 inflammasome,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ysteine-requi-ring aspartate protease-1,Caspase-1)、消皮素 D(gasdermin D,GSDMD)、IL-18、IL-1β 基因的表达;W estern-blot 检测NLRP3、Caspase-1、GSDMD蛋白的表达.结果 选用48 h时间点、10%含药血清比例加入后续实验;与其余3组比较,安胃汤组LDH活性增高(P<0.01);给药组AO-EB染色均可见胞膜肿胀变形以及细胞核形态改变;ELISA结果提示:与空白组比较,安胃汤组IL-18、IL-1β均见升高(P<0.01),Z-YVVD-FMK组IL-18、IL-1β均见下降(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eal-time PCR检测提示:与空白组比较,安胃汤组NLRP3 mRNA、Caspase-1 mRNA、GSDMD mR-NA、IL-18 mRNA、IL-1β mRNA 表达水平均见升高(P<0.01,P<0.05),Z-YVVD-FMK 组 GSDMD mRNA、IL-18 mRNA、IL-1β mRNA表达水平均见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blot结果提示:与空白组比较,安胃汤组 NLRP3/Actin、GSDMD/Actin 表达上升(P<0.01),Z-YVVD-FMK 组 Caspase-1/Actin 表达量减少(P<0.01).结论 安胃汤抗CAG可能与其通过调控NLRP3-Caspase-1-IL-1β信号转导通路诱导胃黏膜细胞焦亡逆转CAG病理状态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祁连山东部地区不同林分水源涵养能力综合评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研究对比祁连山东部地区典型林分水源涵养能力变化规律及差异,以期为区域森林水源涵养能力提升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青海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云杉纯林、白桦纯林、云杉白桦混交林、云杉青杨混交林、白桦青杨混交林和白桦落叶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实测、称量、室内浸泡等方法对林地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文效应进行测定分析,通过敏感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选取林冠截留率、未分解层厚度、饱和导水率和土壤蓄水能力等8个指标,并采用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对林地水源涵养能力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东部地区6种典型林分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源涵养能力都受到林分类型的影响.(1)不同林分类型林冠层植被截留能力表现为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阔叶纯林;(2)枯落物的厚度和储量变化趋势一致,云杉纯林(针叶纯林)表现为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其他林分类型(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和阔叶纯林)均表现为未分解层<半分解层.(3)土壤孔隙度和饱和导水率整体上表现为混交林大于纯林,且针阔混交林更优.(4)6种典型林分水源涵养能力的综合评估结果表明:云杉白桦混交林(0.746)>白桦落叶松混交林(0.547)>云杉青杨混交林(0.504)>白桦青杨混交林(0.480)>白桦纯林(0.467)>云杉纯林(0.244).综合来看,针阔混交林可以作为区域林分结构调整和营造新林的目标林分类型,特别是云杉白桦混交林和白桦落叶松混交林,同时,在新造林时,应避免直接营造云杉纯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LINC00649调节微小RNA-524-5p/UHRF1轴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649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及微小RNA-524-5p/环指域蛋白1(miR-524-5p/UHRF1)轴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各乳腺细胞中LINC00649,miR-524-5p和UHRF1 mRNA的表达水平;将人乳腺癌细胞MCF-7分为NC组(未转染质粒)、si-NC组(转染LINC00649阴性对照)、si-LINC00649组(转染si-LINC00649)、si-LINC00649+inhibitor-NC 组(共转染 si-LINC00649 和 miR-524-5p 抑制剂阴性对照)和 si-LINC00649+miR-524-5p inhibitor 组(共转染 si-LINC00649 和 miR-524-5p inhibitor),转染培养48 h后检测各转染组细胞中LINC00649,miR-524-5p和UHRF1 mRNA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转染组细胞的存活率及克隆形成能力;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转染细胞中UHRF1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524-5p与LINC00649,UHRF1之间的靶向关系.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组间多重比较采用Tukey's事后检验.结果 乳腺癌细胞系中LINC00649(1.57±0.12 比 0.98±0.02,t=11.879,P<0.01)和 UHRF1 mRNA(1.63±0.14 比 0.99±0.01,t=11.169,P<0.01)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iR-524-5p表达水平则低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0.39±0.02 比 1.00±0.01,t=66.822,P<0.01);si-LINC00649 组细胞存活率[(69.36±1.86)%比(98.33±2.55)%,t=22.483,P<0.01]、细胞克隆形成数量[(162.35±6.02)个 比(207.27±8.21)个,t=10.808,P<0.01]、迁移细胞数[(105.22±7.26)个比(178.57±6.20)个,t=18.819,P<0.01]、侵袭细胞数[(98.27±3.77)个比(152.05±5.17)个,t=20.588,P<0.01]以及细胞中LINC00649(0.57±0.04 比 0.96±0.05,t=14.919,P<0.01)、UHRF1(0.37±0.02 比 0.95±0.10,t=13.931,P<0.01)和 UHRF1 mRNA(0.63±0.05 比 0.97±0.04,t=11.859,P<0.01 表达水平低于 si-NC 组,而 miR-524-5p(1.37±0.09 比 0.97±0.03,t=10.328,P<0.01)表达水平高于 si-NC组;回补实验结果显示,si-LINC00649+miR-524-5p inhibitor 组细胞中 UHRF1 mRNA(0.83±0.07 比0.65±0.05,t=5.125,P<0.01)和 UHRF1(0.65±0.04 比 0.41±0.02,t=13.145,P<0.01)表达水平、细胞存活率[(82.11±2.29)%比(65.36±1.53)%,t=14.897,P<0.01]、克隆形成数量[(183.60±7.22)个比(158.35±5.36)个,t=40.429,P<0.01]、发生迁移[(160.50±5.89)个比(110.22±6.59)个,t=13.934,P<0.01]及侵袭[(139.55±4.60)个比(100.02±3.71)个,t=16.385,P<0.01]的细胞数高于 si-LINC00649+inhibitor-NC 组,而 miR-524-5p 表达水平低于si-LINC00649+inhibitor-NC 组(1.15±0.08 比 1.33±0.10,t=3.443,P<0.05);双荧光素酶活性验证miR-524-5p 和 LINC00649、UHRF1 均存在靶向结合位点,且 LINC00649-WT 或 UHRF1-WT 和miR-524-5p mimic共转染后细胞相对荧光素酶活性低于共转染mimic-NC的细胞(0.44±0.03比1.01±0.02、0.39±0.02 比 1.00±0.05,t=38.724、27.746,P<0.01).结论 敲低 LINC00649 能够通过上调miR-524-5p,下调UHRF1的表达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性状鉴别和特异性PCR技术对膨腹海马的鉴别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采用性状鉴别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我国主要的海马养殖品膨腹海马Hippocampus abdominalis Leeson进行研究,为该品种鉴别技术开发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样品统计观察,总结膨腹海马的性状鉴别特征;根据膨腹海马及其他海马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序列,筛选出膨腹海马的特异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设计专属膨腹海马的引物PFHM-Primer-F和PFHM-Primer-R.通过优化PCR体系反应条件,考察最佳的PCR反应体系.结果:膨腹海马的核心性状特征主要包括有较多的体环、尾环和背鳍条数,背鳍覆盖 4 个体环+1 个尾环;眼周和鳃盖部具有明显的大而黑的斑点等.基于COⅠ序列展开的PCR鉴别方法研究表明,当退火温度为 65℃,循环 30 次时,膨腹海马样品在 100~250 bp呈现单一明亮条带,而其他品种均无此条带.结论:建立的性状鉴别和特异性PCR鉴别方法可快速鉴别膨腹海马,为我国海马新资源的鉴别和后续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飞秒激光角膜基质内切割术后单焦点IOL及对侧眼三焦点IOL植入术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8年前因老视行右眼飞秒激光角膜基质内切割术患者因双眼老年性白内障行双眼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右眼单焦点人工晶状体(IOL)、左眼三焦点IOL植入术。术后右眼角膜基质环与单焦点IOL互补,远、近距离视力均得以恢复;左眼的三焦点IOL提供了更好的中距离视力;双眼注视恢复了较为理想的全程视力;患者的融合功能在正常范围且立体视功能得以重建。希望该病例能为老视矫正手术后白内障治疗提供有益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民航飞行学员角膜屈光术后裸眼远视力稳定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民航飞行学员角膜屈光术后的裸眼远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稳定性,探讨民航招收角膜屈光术后飞行学员标准的合理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9日至2019年3月10日参加民航招收飞行学生体检鉴定合格且曾行角膜屈光术的学生病历资料,包括手术方式、术前屈光等效球镜度数。对符合纳入标准者随访3年(每年1次),测量UCVA并行眼科常规检查。使用Landolt缺口环形视力表测量UCVA。按照手术方式、术后观察时间、术前屈光等效球镜和术后残余角膜厚度进行分组,并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Wilcoxon检验比较随访与招飞时UCVA的变化。结果:角膜屈光术后且招飞合格的飞行学员125例(240只眼),第3年随访时,21只眼(8.75%,16例)UCVA<0.9,其中3只眼(1.25%)等效球镜度数大于-0.5 D;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组、术后观察时间<3年组、术前屈光等效球镜-3.0~≤-4.5 D组、剩余角膜厚度460~≤490 μm组第3年随访时的UCVA与招飞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90、2.82、2.28、3.35, P=0.004、0.005、0.023、0.001)。 结论:对不同影响因素进行限制,有条件地招收角膜屈光术后的飞行学员,其UCVA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级显微技术结合改良顺行再植法在YamanoⅠ区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超级显微技术结合改良顺行再植法在YamanoⅠ区断指再植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9年10月徐州仁慈医院YamanoⅠ区断指再植病例资料,患者均采用超级显微技术结合改良顺行再植法成比例吻合动、静脉进行断指再植。改良顺行再植法为:按吻合动脉、神经→固定骨骼→吻合皮下静脉→缝合皮肤伤口的顺序进行手术。在吻合动脉及神经时将再植体位进行改良:将患指以往的水平体位改为竖立位,以掌侧创缘为翻转轴线,将断指向掌侧翻转,从背侧伤口入路进行吻合。此体位可使近侧断面与远侧断面均向上暴露,使术者对创面的视角由以往的斜视变为直视,从而最大程度暴露手术视野,便于术者的观察及操作。术后通过门诊、微信等方式进行随访,并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共纳入38例患者,男23例,女15例;年龄1~58岁,平均27.3岁。均为单指自YamanoⅠ区完全离断。受伤原因:电锯伤6例,刀切伤5例,挤压伤19例,撕脱伤8例。按YamanoⅠ区分型:Ⅰ型4例,Ⅱ型14例,Ⅲ型11例,Ⅳ型6例,Ⅴ型3例。其中受损指为拇指12例,示指9例,中指6例,环指7例,小指4例。缺血时间最短1 h,最长12 h。术后38指成活36指,成活率94.7%。其中33例获得6~12个月随访,指体长度、外形与健侧相似,甲板生长完整、外形良好,两点辨距觉为3~5 mm,手部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对于YamanoⅠ区离断,采用超级显微技术结合改良顺行再植法,可完成动脉与静脉吻合的指尖再植,再植指体成活率高,功能及外形恢复良好,该术式是治疗YamanoⅠ区离断较好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透视S 1椎体后缘入口位对经皮骶髂螺钉置入的指导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证明S 1椎体后缘入口位的透视对经皮骶髂螺钉置入存在指导意义。 方法:①收集134例正常成人骨盆CT资料,导入Mimics Medical 21.0系统,测量分析骶椎的解剖学参数,寻找S 1椎体前、后缘解剖学参数差异。②利用测量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对5个成年人尸体骨盆标本徒手置钉,采用传统透视技术(位),模拟临床实践。置钉完成后透视S 1椎体前、后缘入口位,观察二者成像差异,直视下检查螺钉是否穿出骶管。③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收治的11例骨盆后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接受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术,传统透视技术徒手置钉,术中分别透视S 1前、后缘入口位以指导螺钉安全置入;行CT检查确定是否存在螺钉错位。 结果:①正常人CT测量:S 1前缘入口位角(20.71°±11.89°)显著小于S 1后缘入口位角(41.99°±11.67°),S 1上终板宽度[(32.22±3.41)mm]显著大于S 1下终板宽度[(20.10±3.28)mm],S 1椎体前、后缘存在解剖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尸体实验:5个标本中的2个出现了S 1椎体前、后缘入口位显像差异,且螺钉穿出骶管。③临床组:所有患者闭合复位满意。共置入17枚螺钉,S 1置入12枚螺钉,S 2置入5枚螺钉;手术时间84~141 min,平均114.4 min;透视次数69~101次,平均89.6次;术中出血量110~463 mL,平均296.6 mL;术后CT未观察到螺钉错位。 结论:S 1椎体前、后缘入口位角存在差异,透视后缘入口位能清晰显示椎体后缘,从而提高置钉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筋膜导向的腹腔镜侧方淋巴结清扫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筋膜导向的腹腔镜侧方淋巴结清扫(LLND)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1年8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9例,女31例;年龄为58(32~85)岁。患者均行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以筋膜为导向行LLND。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4)随访情况。采用电话、门诊、病案复查等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疾病进展、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生存时间为手术日期至死亡时间或末次随访时间。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8月。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 结果:(1)手术情况:100例患者中,44例行新辅助治疗,56例未行术前治疗。100例患者均行腹腔镜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其中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60例(单侧LLND 49例、双侧LLND 11例),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20例(单侧LLND 16例、双侧LLND 4例),全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12例(单侧和双侧LLND各6例),Hartmann术5例(单侧LLND 3例、双侧LLND 2例),后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3例(单侧LLND 2例、双侧LLND 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58(200~325)min,术中出血量为100(50~200)mL。19例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同时行回肠保护性造瘘术。3例患者术中因淋巴结侵犯闭孔神经致剥离时损伤(未离断)。100例患者中,12例(行全盆腔脏器切除术患者)切除输尿管腹下神经筋膜,88例保持输尿管腹下神经筋膜完整。(2)术后情况:100例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拔除尿管时间为4(3~7)d,住院时间为11(9~15)d。26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3)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00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为4.5(3.8~5.9)cm;肿瘤大体分型肿块型21例、溃疡型79例;肿瘤分化程度为高分化和中分化82例、低分化和未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18例;TNM分期Ⅰ期14例,Ⅱ期38例,Ⅲ期48例;T分期T0~2期16例,T3~4期84例;N分期N0期52例,N1~2期48例;清扫总淋巴结数目为23(18~27)枚/人,单侧LLND数目为5(3~9)枚/人。100例患者中,侧方淋巴结阳性36例(行新辅助治疗14例)。(4)随访情况:100例患者中,9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1(1~69)个月,2年总生存率为81.6%,2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为70.6%。97例患者随访期间,其中4例骶前肿瘤复发,1例LLND清扫区域肿瘤复发;11例肝转移,5例骨转移,单侧LLND对侧侧方淋巴结转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腹膜种植转移各2例。97例患者随访期间,其中无瘤生存76例,带瘤生存4例,肿瘤相关死亡15例,非肿瘤相关死亡2例。结论:以筋膜导向的腹腔镜LLND运用于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乳腺癌多模态超声特征与HCK、MRPL13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癌多模态超声特征与造血细胞激酶(hematopoietic cell kinase,HCK)和线粒体核糖体蛋白L13(mitochondrial ribosomal protein L13,MRPL13)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于衢州市人民医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204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中取乳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术前行常规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CK和MRPL13的表达水平。使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多模态超声特征和HCK、MRPL13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织中的HCK和MRPL 13阳性表达比例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χ2=5.625、7.197; P=0.018、0.007)。常规超声特征中,HCK阳性乳腺癌患者中出现肿块边缘不规整、微钙化和II~III级血流分级的比例显著高于HCK阴性患者( χ2=7.437、16.684、23.262; P=0.006、<0.001、<0.001);MRPL13阳性乳腺癌患者中出现肿块最大径≥2 cm、肿块边缘不规整和II~III级血流分级的比例显著高于MRPL13阴性者( χ2=4.676、11.118、8.389; P=0.031、0.001、0.004)。对于SWE征象,HCK阳性乳腺癌患者出现硬环征的比例显著高于HCK阴性者( χ2=11.220, P=0.001);MRPL13阳性乳腺癌患者出现硬环征和黑洞征的比例均显著高于MRPL13阴性者( χ2=4.482、8.775; P=0.034、0.003)。CEUS特征中,HCK阳性患者出现高增强的比例显著高于HCK阴性者( χ2=7.356, P=0.007);MRPL13阳性患者出现高增强和晚消退的比例显著高于MRPL13阴性者( χ2=9.165、7.631; P=0.002、0.006)。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出现微钙化( OR=4.619,95% CI=2.657~8.119, P=0.009)、血流分级II~III级( OR=4.150,95% CI=2.547~7.954, P=0.015)和CEUS表现高增强( OR=4.150,95% CI=2.547~7.954, P=0.015)是HCK阳性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流分级II~III级( OR=4.213,95% CI=3.145~8.557, P=0.012)、出现黑洞征( OR=5.246,95% CI=2.864~10.378, P<0.001)和CEUS表现高增强( OR=3.872,95% CI=1.887~6.438, P=0.026)是MRPL13阳性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乳腺癌多模态超声特征有助于预测HCK和MRPL13的表达水平,从而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术前无创评估乳腺癌预后提供影像学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