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X56对脑心肌炎病毒体外增殖的调控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DDX56解旋酶在脑心肌炎病毒(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EMCV)感染A549细胞复制增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免疫印迹法、qPCR以及TCID 50检测上调/下调A549细胞中DDX56并接种EMCV病毒,以空载组为对照组,分析其对病毒增殖的影响及对病毒感染引起的RLRs信号通路中关键接头蛋白活化的影响。 结果:A549细胞接种EMCV后,DDX56蛋白水平表达量逐步递增。过表达DDX56可以促进EMCV在宿主细胞中的增殖,干扰DDX56可以抑制EMCV在宿主细胞中的增殖。并且DDX56通过负调控RLRs信号通路中接头分子MAVS、TBK1、IRF3的活化实现对EMCV复制的正调控作用。结论:DDX56促进EMCV增殖是通过抑制RLRs信号通路中接头蛋白的活化来实现的,为EMCV感染的固有免疫应答和调控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泛素连接酶TRIM在固有免疫信号通路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固有免疫系统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s)识别病原入侵微生物保守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通过一系列的信号转导,诱导炎性细胞因子及I型干扰素的表达.大量的研究表明泛素化在固有免疫信号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泛素连接酶TRIM(The tripartite motif)属于E3泛素连接酶家族,研究表明其在机体固有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总结了TRIM家族在Toll样受体(TLRs)、RIG-I样受体(RLRs)以及DNA受体介导的固有信号通路中的功能及其相关分子调控机制,为固有免疫信号通路调控提供新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登革热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模式识别受体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固有免疫模式识别受体(PRRs)包括Toll样受体(TLRs)、维甲酸诱导基因Ⅰ样受体(RLRs)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NLRs)及其信号通路在登革热致病和免疫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登革热患者病程中3个不同时间点的抗凝外周血标本,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提取细胞RNA,用聚合酶链反应芯片(PCR array)检测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84个基因中部分受体分子、信号分子和效应分子基因在登革热患者PBMC中表达异常,与健康对照相比,主要表现为表达上调,尤其在登革热发病早期,之后随病情恢复,基因表达水平逐渐趋于正常;其中TLRs家族中TLR7和TLR8受体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TLR3和TLR9基因表达没有明显变化;RLRs家族中3个受体分子RIG-Ⅰ、MDA5和LGP2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NLRs家族中OAS2和NOD2受体基因表达也表现为上调.结论 PRRs介导的信号通路在登革热致病及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流感病毒感染的模式识别及下游相关信号通路
编辑人员丨2023/8/6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轻症感染可由机体免疫系统清除,但重症感染则诱发肺脏免疫损伤.流感病毒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可被位于细胞膜、细胞器膜及胞质内的重要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介导识别,活化一系列激酶及转录因子,诱导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成熟和分泌,进一步激活天然免疫及获得性免疫应答细胞,介导炎症反应和诱导免疫病理损伤.PRRs是研究天然免疫应答启动机制及抑制重症感染诱导免疫病理损伤的重要靶点.现就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中的TLR3、TLR7/8、TLR4、RIG-I样受体(RIG-I like receptors,RLRs)和NOD样受体(NOD-like receptor,NLR)在流感病毒感染中的识别及下游信号通路在免疫病理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NLRX1基因变异对肝细胞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能力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本研究旨在研究NLRX1基因变异(NLRX1 p.Arg 707 Cys)对肝细胞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用LV003慢病毒构建稳定过表达NTCP的Huh7细胞株.采用质粒转染的方法,构建NLRX1野生型(wild type,WT)及突变型(mutant type,MT)过表达的Huh7-NTCP细胞株.对感染HBV的Huh7-NTCP细胞进行检测,验证WT和MT对HBV感染性的影响,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HBsAg和HBcAg,并通过qPCR检测HBV DNA和HBV cccDNA水平,通过qPCR检测细胞内IFN-α、IFN-β、IL-6的表达水平.结果 细胞实验证实,NLRX1 WT组和MT组的HBsAg、HBcAg、HBV cccDNA和HBV DNA水平高于对照组;而NLRX1 MT组的上述指标低于NLRX1 WT组.MAVS-RLRs信号通路介导的最终产物IFN-α、IFN-β、IL-6的表达水平也与以上结果呈一致性.结论 NLRX1是一种抑制肝细胞抗HBV能力的调控因子,其编码的基因变异NLRX1 p.Arg707Cys会消弱该调控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TRAF3在免疫应答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前在哺乳动物中已经发现了7个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TRAFs),主要参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TNFR)、Toll样/白细胞介素-1受体(TIR)、维甲酸诱导基因Ⅰ样受体(RLRs)的信号转导.TRAF3是TRAF家族中功能最为多样的成员之一.它能够正性调节Ⅰ型干扰素(IRFs)的产生,负性调节经典NF-κB、非经典NF-κB和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的激活.研究TRAF3在免疫信号通路中的作用、调控机制以及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FKBP8负调控RNA病毒早期诱导的Ⅰ型IFN信号通路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进一步探究VISA介导的抗病毒信号通路.方法 利用免疫共沉淀、免疫印迹、双荧光素报告、qPCR等实验技术检测FKBP8在RLRs信号通路中的作用.结果 我们的实验证实FKBP8与VISA、TRAF3都存在互作,且FKBP8显著地抑制RNA病毒早期诱导的干扰素启动子IFN-β和核调节因子-κB (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的活性,并增强病毒的复制.进一步的研究表明FKBP8通过作用于VISA和TBK1而负调控RLR-VISA信号转导;此外,FKBP8通过干扰VISA-TRAF3的结合而负调节病毒诱导的信号通路.结论 FKBP8是RLR抗病毒先天免疫信号通路中的负调控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与RNA病毒的相互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天然免疫是宿主细胞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抵御外来侵袭的第一道防线.病毒感染后通过信号转导机制引发机体免疫反应,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作为天然免疫信号通路的重要接头蛋白,可以接收上游Toll样受体(TLR)和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IG-Ⅰ)受体(RLRs)等识别RNA病毒并传递信号,活化下游NF-κB和IRF3/7相关信号通路,从而激活干扰素表达,介导天然免疫相关信号通路.RNA病毒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针对MAVS也形成了一系列免疫逃逸策略.本综述介绍了MAVS的发现及结构,并对MAVS抗RNA病毒的作用及病毒对MAVS的负调控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RLRs介导的抗鲤春病毒血症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是水生动物病毒中重要的病原体,常引起鲤科鱼类疾病暴发.近些年研究发现,维甲酸诱导基因I样受体家族(RLRs)信号通路在SVCV免疫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主要功能是在识别病原体相关模式,激活下游信号分子,诱导天然免疫的产生,以及控制病毒的早期复制.当病毒进入机体时会形成病毒-RLRs-IFN互联反馈回路,RLRs相关基因识别SVCV的RNA,最终引起Ⅰ型干扰素(IFN-I)表达量升高,并且RLRs族内成员相互作用增强抗病毒作用.RLRs不仅可以活化天然免疫信号通路,还可增强适应性免疫效应,在控制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介绍RLRs家族,RLRs抗病毒信号调控因子,干扰素诱导的鱼类Mx (myxovirus resistant)蛋白对鲤春病毒血症病毒的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固有免疫中模式识别受体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氏病(Crohn's disease,CD).IBD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环境因素、遗传背景、自身免疫和肠道菌群等密切相关.目前研究表明,固有免疫与IBD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人类固有免疫系统是机体防御的第一道屏障,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激活相关炎症信号通路,诱导炎症发生从而启动防御机制[1].人体内的PRRs主要有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NOD 样受体(nucleotide 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s,NLRs)、维甲酸诱导基因I(retinoicacid inducible gene I,RIG-I)样受体(RLRs)[1].IBD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上升[2],目前治疗仍以免疫抑制为主,尽管近年来生物制剂的应用使IBD的预后明显改善,但仍有超过20%的CD患者和10%的UC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3-4].近年来研究表明,TLRs和NODs与IB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5-6],针对固有免疫中TLRs和NODs的靶向治疗可能成为IBD治疗有效的防治手段.本文主要对固有免疫中相关的模式识别受体及其在IB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