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嵌入式颈椎健康智能系统设计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为实现更好的颈椎健康监测与颈椎病预防效果,设计一种嵌入式颈椎健康智能系统.方法:该系统主要由移动便携监测终端、云端服务器、微信小程序三大部分组成.移动便携监测终端主要由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物联网通信模块三大模块组成,其中数据采集模块选用JY901-S作为主要数据传感器;数据处理模块通过动作分类模型对头部动作进行分类识别,选用STM32F4作为主控芯片、国产RT-Thread作为嵌入式操作系统;物联网通信模块选用乐鑫ESP32-C3系列Wi-Fi蓝牙双模模块.云端服务器选用Linux+Nginx+uWSGI作为Web服务器架构,通过MySQL数据库存储用户数据,并利用颈椎健康评估模型评估用户颈椎健康状态.微信小程序采用WXML+WXSS+WXS开发.结果:该系统基本能够实现颈椎健康状态监测和运动指导功能,且对人体头部动作分类识别的平均准确率为90%以上,对颈部关节活动度的测量精度为±1°,整体性能较好.结论:该系统能有效帮助用户建立并维持规律的颈椎健康运动行为,可为医院等机构提供关键可靠的康复运动治疗方案与康复护理数据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复方曲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复方曲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就诊于四川友谊医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曲肽注射液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独立生活能力、血液流变学指标、内皮损伤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35/40),略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并且研究组治疗后NIHSS、mRS评分低于对照组[(10.58 ± 2.87)分比(12.94 ± 3.11)分、(1.47 ± 0.48)分比(1.81 ± 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均低于治疗前,并且研究组治疗后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于对照组[0.446 ± 0.034比0.465 ± 0.035、(1.26 ± 0.32) mPa·s比(1.40 ± 0.34) mPa·s、(4.60 ± 0.35) mPa·s比(5.02 ± 0.41) mP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 D-二聚体(D-D)、内皮素1(ET-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并且研究组治疗后sTM、D-D、ET-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5.91 ± 1.16) ng/L比(6.84 ± 1.37) ng/L、(0.42 ± 0.10) mg/L比(0.56 ± 0.14) mg/L、 (3.74 ± 1.5) ng/L比(4.61 ± 1.65)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复方曲肽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血管内皮损伤和神经功能缺损,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早期肿瘤标志物联合NLR、PLR预测胃癌免疫治疗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早期血清肿瘤标志物(STM)、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联合评分对胃癌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免疫治疗的76例胃癌患者,收集患者前导的STM、NLR、PLR,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确定NLR、PLR最佳截断值。分析不同前导的STM、NLR、PLR及联合评分接受免疫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采用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及联合评分的预测效能。采用Cox回归模型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NLR最佳截断值为2.75,PLR最佳截断值为175.9。所有患者均至少完成了2个周期的免疫治疗,客观缓解率(ORR)为23.7%(18/76),疾病控制率(DCR)为88.2%(67/76)。高NLR组( n=43)和低NLR组( n=33)ORR[20.9%(9/43)比27.3%(9/33)]、DCR[83.7%(36/43)比93.9%(31/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0.42, P=0.519; χ2=1.02, P=0.313);高PLR组( n=44)和低PLR组( n=32)ORR[27.3%(12/44)比18.8%(6/32)]、DCR[81.8%(36/44)比96.9%(31/3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0.75, P=0.388; χ2=2.71, P=0.555);高联合评分组( n=39)和低联合评分组( n=37)ORR分别为17.9%(7/39)、29.7%(11/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46, P=0.230);DCR分别为79.5%(31/39)、97.3%(3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9, P=0.041)。76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8.0、12.0个月。高NLR组和低NLR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7.0、10.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95, P=0.005);中位OS分别为12.0、14.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04, P=0.307)。高PLR组和低PLR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8.0、10.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90, P=0.048);中位OS分别为13.0、13.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2, P=0.896)。高联合评分组和低联合评分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7.0、10.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52, P<0.001);中位OS分别为12.0、14.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2, P=0.025)。ROC曲线分析显示,前导的STM、NLR、PLR和联合评分预测胃癌免疫治疗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2、0.697、0.601、0.773。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 HR=0.59,95% CI为0.36~0.95, P=0.031)、前导的STM( HR=0.57,95% CI为0.34~0.93, P=0.026)、NLR( HR=0.54,95% CI为0.34~0.87, P=0.011)、联合评分( HR=0.42,95% CI为0.26~0.68, P<0.001)均是接受免疫治疗胃癌患者PFS的影响因素;肿瘤分期( HR=0.30,95% CI为0.12~0.75, P=0.011)、前导的STM( HR=0.28,95% CI为0.15~0.50, P<0.001)、联合评分( HR=0.55,95% CI为0.31~0.96, P=0.036)均是接受免疫治疗胃癌患者OS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前导的STM( HR=0.56,95% CI为0.33~0.98, P=0.041)是接受免疫治疗胃癌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肿瘤分期( HR=0.29,95% CI为0.11~0.76, P=0.012)、前导的STM( HR=0.32,95% CI为0.17~0.58, P<0.001)、联合评分( HR=0.46,95% CI为0.25~0.82, P=0.009)均是接受免疫治疗胃癌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前导的STM、NLR、PLR的联合评分是接受免疫治疗胃癌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可预测胃癌免疫治疗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便携式膝关节康复智能轮椅结构设计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为解决目前膝关节康复设备便捷性差、医疗成本高、普适性不强等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便携式膝关节康复智能轮椅.方法通过对膝关节结构与康复机理分析,设计电推杆驱动式康复机构,采用模块化思想设计多功能模块,搭配STM32单片机,实现车体与各功能模块的控制,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三维模型,结合Adams和Ansys仿真软件对膝关节康复机构及核心零部件进行运动学与静力学分析.最后,搭建实物样机对实际使用性能进行验证.结果经实物样机测试得出,膝关节摆杆实际角度为15.1°~88.9°,摆杆角速度为-7.9~8.1°/s,摆杆角加速度为-4.2~1.6°/s2,电动推杆推力范围为-82.6~153.1 N,载荷踏板最大形变量约为1.7 mm,腿托最大形变约为1.5 mm.结论膝关节康复式智能轮椅能够满足各项设计功能,实际性能符合设计准则,验证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尿液样品量自动检测及收集装置的设计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针对传统尿常规检测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尿液样品量自动检测及收集装置.方法:该装置主要由主控系统、检测系统、提示系统和抓取及移动系统组成.主控系统由2个STM32单片机和复位开关组成;检测系统由称重模块、红外模块以及指示灯组成,其尿液样品量自动检测算法采用Keil5平台开发;提示系统由固定于箱体背板的语音模块实现语音播报;抓取及移动系统由导轨驱动电动机、光电开关以及电动夹爪组成,其中导轨驱动电动机采用86CM型步进电动机.结果:该装置检测尿液样品是否合格的准确率高达99.44%,且能将合格的样品自动快速收集于试管托架中.结论:该装置能够实现对尿液样品量的自动检测和合格样品的自动收集,可以有效提高检测的精准性及检测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体积测量的病人尿量自动监测装置设计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设计基于体积测量的病人尿量自动监测装置,以实现对患者尿量的准确、稳定、便捷监测.方法:该监测装置采用分治法设计,由单片机控制模块、尿液分段模块、液位检测模块、电磁阀驱动模块、数据显示模块、传输模块、存储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等组成.其中,单片机控制模块由STM32F103C8T6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构成,负责控制所有外围模块的工作流程和尿量计算处理;尿液分段模块由2个电磁阀、2个液位检测电极、1个集液管组成,主要功能是将患者排出的尿液划分为固定体积;液位检测模块由2个电阻和1个电容构成,用以判断集液管内的尿液充盈与排空状况;电磁阀驱动模块的芯片采用DRV8870全桥驱动芯片.结果:该监测装置可实现对患者尿量的准确、自动监测,可克服尿液密度及尿袋方位等因素变化对尿量监测的影响.结论:该监测装置使用方便、测量准确、稳定可靠,可为医生判断病情及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准确的尿量数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Wi-Fi的医疗设备物联网采集装置设计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为解决医疗设备运行数据、故障数据的采集,设计一种基于无线网络Wi-Fi的医疗设备物联网采集装置.该采集装置的设计基于STM32F407的32位微控制器与ESP8266无线模组集成的,通过Wi-Fi进行通讯的物联网数据采集装置.通过该采集装置,在配置波特率后,能够实现通过串口等数据接口读取医疗设备的运行数据,并通过无线模组进行配网,连接到楼层网络无线接入点(AP)后,实现与物联网平台服务器的数据交互,达到对医疗设备的动态管理.装配应用该采集装置,可实现在物联网平台软件对呼吸机、高频电刀、监护仪、血液透析机等设备的数据采集应用,解决无法实现无线通讯的医疗设备的数据通讯问题,在获取通讯协议的前提下,可适配于较多该类型医疗设备的数据采集及数据发送功能,实现医院对该类型医疗设备的动态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一种可供踝关节康复训练的智能轮椅设计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针对目前下肢康复训练设备适配性、训练效果不佳的现状,设计一种可供手术患者、脑血栓患者及下肢残疾人士踝关节康复的智能辅助轮椅.方法 通过对人体踝关节结构和运动特性进行分析,设计踝关节康复机构的整体结构,搭配STM32F103单片机设计控制电路;基于CATIA软件建立三维模型,结合Adams仿真软件搭建平台进行动力学分析;利用ANSYS软件,对辅助轮椅核心零件进行静力学分析,验证结构设计的可行性;选型、装配并搭建实物样机,对实体样机的各项功能与实际性能进行测试.结果 通过仿真分析,踝关节康复机构符合设计标准.实际踝关节纵向可翻转角度为-24.6°~13.5°,横向翻转角度为-19.6°~19.5°,踝关节翻折速度为5.8~6.7 °/s,踝关节扭动速度约为7.6 °/s,踝关节翻折运动扭矩约为20 N·m,外展运动所需扭矩约为17.2 N·m.结论 该踝关节康复智能辅助轮椅可实现行走、升降、智能辅助等功能.通过仿真分析及实验测试,轮椅的各项功能均可实现,各项参数指标均符合设计标准,验证了多功能踝关节康复轮椅设计的安全性与合理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多模神经电刺激仪的设计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为了更好地提升神经电刺激的治疗效果,设计一种多模神经电刺激仪.方法:该刺激仪硬件由人机交互模块、主控单元和刺激脉冲生成模块3个部分组成.其中人机交互模块由按键输入电路和屏幕显示电路组成;主控单元选择STM32F407VET6高性能微控制器;刺激脉冲生成模块由升压电路、电极驱动电路、电极输出电路和断路监测电路组成.软件程序采用KeilC51编写,主要包括信号产生判断子程序、矩形波输出子程序和三角波/正弦波输出子程序.结果:该刺激仪能够产生与预期一致的刺激脉冲,具有稳定的波形输出特性和线性输出特性.结论:该刺激仪能够产生多种电刺激信号,且频率、幅值和脉冲宽度可调,可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一种智能加温加压输液装置的设计与研发
编辑人员丨2023/11/4
目的 设计并研发一种智能加温加压输液装置,实现输液加温加压一体化,以提高输液治疗效率和患者救治成功率.方法 智能加温加压输液装置由囊袋和控制盒两部分组成,通过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主控单元以STM32F103C8微控制器为核心,采用隔膜泵实现对囊袋的加压,温度控制采用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闭环控制模式实现,并采用自制的加温模块提高加温效率,采用两节锂电池专用充电管理芯片,通过光电传感器实现液位报警.结果 智能加温加压输液装置测试结果显示性能良好,在液体输注过程中可维持液体温度,并可持续加温;压力范围为150~300 mmHg,通过按压压力控制按钮和压力大小调节按钮进行选定;电源装置带有蓄电功能,可储存8~10 h的电量;液体剩余量报警装置可进行有效报警提示.结论 本研究设计和研发的智能加温加压输液装置,具有简易便携、加温加压一体化、动态监测液体剩余量、有效防止空气栓塞等优点,不仅可以快速补充循环血容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而且操作简便,医护人员经过培训即可掌握其使用方法,适用于急诊、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等临床科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