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嵌入式颈椎健康智能系统设计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为实现更好的颈椎健康监测与颈椎病预防效果,设计一种嵌入式颈椎健康智能系统.方法:该系统主要由移动便携监测终端、云端服务器、微信小程序三大部分组成.移动便携监测终端主要由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物联网通信模块三大模块组成,其中数据采集模块选用JY901-S作为主要数据传感器;数据处理模块通过动作分类模型对头部动作进行分类识别,选用STM32F4作为主控芯片、国产RT-Thread作为嵌入式操作系统;物联网通信模块选用乐鑫ESP32-C3系列Wi-Fi蓝牙双模模块.云端服务器选用Linux+Nginx+uWSGI作为Web服务器架构,通过MySQL数据库存储用户数据,并利用颈椎健康评估模型评估用户颈椎健康状态.微信小程序采用WXML+WXSS+WXS开发.结果:该系统基本能够实现颈椎健康状态监测和运动指导功能,且对人体头部动作分类识别的平均准确率为90%以上,对颈部关节活动度的测量精度为±1°,整体性能较好.结论:该系统能有效帮助用户建立并维持规律的颈椎健康运动行为,可为医院等机构提供关键可靠的康复运动治疗方案与康复护理数据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授权赋能理论的健康教育在颈椎手术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授权赋能理论的健康教育在颈椎手术患者术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颈椎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授权赋能理论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康复训练依从行为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4例。观察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效果监测、主动寻求建议依从性及康复训练依从行为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社会维度及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授权赋能理论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颈椎手术患者术后康复训练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直升机飞行员舌根部异位甲状腺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直升机飞行员年度空勤疗养体检颈椎MRI检查,舌根部软组织信号肿块影;甲状腺超声检查,双侧颈部甲状腺区未见明显甲状腺样回声。送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行进一步检查,甲状腺核素显像示:口咽部放射性浓聚灶,正常甲状腺区未见放射性浓聚;电子鼻咽喉镜检查示:舌根、会厌上方半球形肿物,大小约3.0 cm×2.5 cm,表面血供丰富,局部可见白色伪膜,随吞咽及舌体活动度可,会厌光滑、抬举好;头颈侧位X线检查并气道测量示:舌根后部软组织肿块,后方气道变窄约0.2 cm;睡眠呼吸监测:轻度睡眠呼吸暂停;甲状腺功能7项中促甲状腺激素15.6 mlU/L,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游离甲状腺素13.9 pmol/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5.2 pmol/L,甲状腺素75.5 nmol/L,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1.6 nmol/L)。诊断为舌根部异位甲状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航空医学鉴定结论:飞行合格,健康等级:乙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健康国人颈椎和腰椎体积骨密度的定量CT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国人健康成人颈椎和腰椎体积骨密度值(vBMD)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2014年12月—2016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招募770名健康志愿者,其中男329名,女441名,年龄21~59岁。志愿者按年龄分为4组:A组(21~30岁)142人,B组(31~40岁)262人,C组(41~50岁)263人,D组(51~60岁)103人。采用日本TOSHIBA 128排CT机对志愿者行颈椎和腰椎定量CT扫描,并使用Mindways骨密度测量软件测量C 2~C 7、L 2~L 4椎体的vBMD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比较颈、腰椎中vBMD在不同性别、年龄组、节段的分布情况,男性、女性颈腰椎间各椎体vBMD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男性志愿者C 2~C 7和L 2~L 4椎体vBMD分别为(288.40±60.63)、(275.71±56.33)、(283.91±59.62)、(278.95±53.76)、(253.38±49.99)、(217.94±44.96)和(151.64±31.74)、(145.22±31.77)、(147.16±35.81)mg/cm 3,女性志愿者分别为(329.24±74.34)、(313.88±67.86)、(328.54±73.40)、(323.22±72.53)、(286.44±66.36)、(251.53±58.63)和(168.50±37.10)、(160.78±37.00)、(162.81±37.10)mg/cm 3。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颈椎及腰椎的体积骨密度值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男性志愿者同一年龄组内比较:C 2~C 7不同椎体的vBMD均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而L 2~L 4不同椎体的vBM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女性志愿者同一年龄组内比较:C 2~C 7不同椎体的vBMD均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D组L 2~L 4各椎体的vBMD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他年龄组vBM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无论是男性或女性志愿者,在任何年龄组,颈椎vBMD均>200 mg/cm 3,腰椎vBMD值均<200 mg/cm 3,颈椎vBMD值均高于腰椎( P值均<0.01)。男性、女性颈腰椎不同椎体间vBMD值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r男性=0.509~0.968, r女性=0.658~0.976, P值均<0.01);男性中, r颈椎间=0.667~0.928, r腰椎间=0.850~0.968, r颈椎与腰椎间=0.509~0.675;女性中, r颈椎间=0.754~0.933, r腰椎间=0.956~0.973, r颈椎与腰椎间=0.658~0.752;颈椎间或腰椎间vBMD相关系数均高于颈腰椎之间相关系数。 结论:颈椎和腰椎vBMD在不同性别、年龄、节段分布存在差异,但各椎体vBMD均存在中-强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临床监测骨质疏松、评估骨折风险提供参考数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颈椎气道梗阻高风险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探讨颈椎气道梗阻高风险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在我科行颈椎手术,术前或术后即刻气道梗阻风险筛查评估为高风险的颈椎疾病或颈椎外伤病人142例的临床资料.围手术期对气道梗阻评估结果为高风险的病人进行风险预警,并结合风险因素对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术前做好气道护理、体位护理,并创造良好病房环境;术后严格气道管理、严密病情监测,做好体位护理、引流管护理、饮食护理及急救护理.结果 1例术前气道梗阻高风险病人发生术后气道梗阻,发生率为0.7%.因提前采取风险预警机制,发现及时并抢救措施到位,病人最终转危为安,顺利康复出院.结论 颈椎气道梗阻高风险病人围术期病情变化快,须进行风险预警,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提高护理质量,保障病人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危重患者急性胃肠损伤分级综合预测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制定综合危重患者急性胃肠损伤(AGI)分级数字化预测模型.方法2015年4—11月期间,对解放军总医院重症医学科连续收治的60例危重患者以课题组前期研制并验证过准确性的双通路胃肠音监测系统采集胃肠音,进行AGI分级评估(Ⅰ~Ⅳ级,级别越高,胃肠功能障碍越重);同时,每天对入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收集和观察记录,包括病情轻重评分(APACHEⅡ评分,由急性生理评分、年龄评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3部分组成)、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包括呼吸、凝血、肝脏、循环、中枢神经和肾脏6个器官)和格拉斯哥(GCS)昏迷评分;检测体质指数、血乳酸水平和血糖水平;治疗和药物使用情况(是否使用机械通气、镇静剂、血管活性药物、肠内营养等).将与AGI分级相关的临床因素和胃肠音指标(前期研究有5项胃肠音指标与AGI分级呈负相关,分别为胃部位测得的胃肠音波数量、胃肠音波时间百分比、胃肠音波最大时间、胃肠音波平均功率及胃肠音波最大功率)纳入分析,取主成分分析后的前5个主成分,通过BP网络模型训练,构建神经网络模型,从而建立危重患者AGI分级的综合预测模型.结果60例患者年龄19 ~ 98(平均54.6)岁,男性42例(70.0%).其中多发骨折22例,严重感染15例,颈椎骨折和主动脉修复术后各7例,中毒后意识障碍5例,脑外伤4例;急诊手术33例,择期手术10例,内科治疗17例.有糖尿病史56例(93.3%);使用血管活性药物45例(75.0%),机械通气者37例(61.7%),肠内营养44例(73.3%).APACHEⅡ评分为4.0~28.0(平均16.8)分.与AGI分级呈显著正相关的有4项临床因素,乳酸水平(r=0.215,P=0.000)、SOFA评分(r=0.383,P = 0.000)、血管活性药物(r=0.611, P = 0.000)和机械通气使用与否(r = 0.142, P = 0.014),加上与AGI分级呈负相关的5项胃肠音指标,将这9个与AGI分级相关性较强的指标组成333 × 9的特征矩,进行主成分分析后,筛选出5个主成分进入BP神经网络模型,训练测试后得到危重患者AGI分级综合神经网络模型.模型的拟合度为0.9673,对AGI分级预测的准确率为82.61%.结论 根据胃肠音指标和相关临床影响因素构建的AGI分级综合预测模型,可为医护人员进行危重患者AGI分级的进一步预测判断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颈椎病大鼠模型血清IL-1β、IL-6及TNF-α的表达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动静力失衡颈椎退变大鼠模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0只和假手术组15只.建模后实验组大鼠存活27只,根据细胞因子监测的时间点,将实验组大鼠随机分为1个月组(n=7)、3个月组(n=9)、6个月组(n=11),假手术组大鼠随机分为1个月组(n=5)、3个月组(n=5)、6个月组(n=5).分别于术后1、3、6个月测定各组血清中IL-1β、IL-6、TNF-α的含量.结果 实验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血清IL-1β水平明显低于术后1个月,同时术后6个月的血清IL-1β水平明显低于术后3个月(P<0.05);同时,实验组大鼠各时间段血清IL-1β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两组大鼠各时间段血清IL-6、TNF-α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大鼠不同时间段血清IL-6、TNF-α水平组内整体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退变过程中可能伴随着血清IL-1β水平升高,但血清IL-6、TNF-α水平并无明显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应用磁共振相衬技术对Chiari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脑脊液动力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应用磁共振相衬技术评估脑脊液动力学改变对ChiariⅠ型畸形脑脊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Chiari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病人17例(CMⅠ组)和同期健康志愿者16名(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病人均行后颅窝减压术,并于术前及术后12个月分别针对颅颈交界区行磁共振相衬技术检查,志愿者仅检查一次,分析中脑导水管中央段、第四脑室出口段及第二颈椎水平脑脊液流速、流量等参数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MⅠ组病人各被检处脑脊液峰流速均增快(P<0.05~P<0.01),且总体流量减少(P<0.01).病人术后各处流速较术前明显变缓(P<0.01),流量增加(P<0.01).不同预后病人的中脑导水管中段脑脊液流量、流速和第二颈椎腹侧脑脊液流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Chiari畸形Ⅰ型伴脊髓空洞症病人存在脑脊动力学变化,表现为脑脊液流动受阻,而脑脊液动力学的改善与病人预后具有相关性,应用磁共振相衬技术监测脑脊液动力学变化有助于评估病人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海门市居民多病共存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海门市居民多病共存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慢性病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于2016年1-12月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法选取海门市9 224名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资料、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健康相关行为以及饮食情况等资料.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 926例调查对象患慢性病,慢性病患病率为31.72%,高血压(17.22%)、颈椎病(5.25%)、慢性胃炎(4.48%)的患病率较高.在慢性病患者群中,多病共存患者为910例,占31.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40~59岁OR=18.140,≥60岁OR=83.158)、已戒烟(OR=2.959)、超重(OR=1.274)、肥胖(OR=1.880)及中心型肥胖(OR=1.458)与多病共存患病高相关(P<0.01);人均月收入≥2 000元(2 000~4 000元OR=0.735,>4 000元OR=0.760)、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初中OR=0.533,高中及以上OR=0.641)、体育锻炼(OR=0.594)、食用油脂适中(OR=0.815)与多病共存患病低相关(P<0.05,P<0.01).结论 海门市居民多病共存状况较严重,提示应将年龄≥40岁、已戒烟、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人群作为多病共存的重点监测对象,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引导人群合理膳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七叶莲花醇提物通过调节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减轻丙泊酚所致新生大鼠神经毒性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七叶莲花醇提物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减轻丙泊酚所致新生大鼠神经毒性机制.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8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7只,对照组灌胃0.9%氯化钠溶液,阳性药组(给予丙泊酚),3种不同剂量七叶莲花醇提物组:低剂量组(3.06 g/kg)、中剂量组(6.12 g/kg)、高剂量组(12.24 g/kg),均灌胃七叶莲花醇提物,连续3 d,每天注射1次,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通过肢体Ⅱ型导联监测心电图显露股动脉,置入24 G套管针抽血样,显露大鼠股静脉插入套管针泵注丙泊酚,速度为2 mg·kg-1·min-1.离断颈椎处死解剖分离大鼠海马组织,采用TUNEL染色检出海马神经元凋亡水平,RT-聚合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N-甲基-D-天冬氨酸1(NMDA1)、NMDA2B表达;RT-聚合链反应检测PI3K、Akt、GSK-3β的微小核糖核酸(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kt、pAkt(ser473)、GSK-3β、PGSK-3β(ser9)蛋白表达.结果 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组NMDA1、NMDA2B mRNA表达与两者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NMDA1、NMDA2B mRNA表达与两者蛋白表达高于阳性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药组GSK-3β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高剂量组GSK-3βmRNA表达低于阳性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组pAkt(ser473)、PGSK-3β(ser9)蛋白表达、pAkt(ser473)/Akt比值低于对照组,低、中剂量组及阳性药组PGSK-3β(ser9)/GSK-3β比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pAkt(ser473)蛋白、pAkt(ser473)/Akt比值高于阳性药组,低、中、高剂量组PGSK-3β(ser9)蛋白、PGSK-3β(ser9)/GSK-3β 比值高于阳性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会导致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使用七叶莲花醇提物可逆转丙泊酚所致神经毒性作用,其机制与调节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