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3-2017年感染性腹泻病原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2013-201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感染性腹泻病原流行特征,为制定监测方案和开展感染性腹泻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根据地理位置、覆盖人群和就诊量,在本区3所三级医院、9所二级医院和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腹泻病原主动监测,填写门诊病例个案调查表,采集粪便样品进行5类病毒和8类细菌的病原学检测。结果:共纳入感染性腹泻病例9 301例,病原阳性率为55.7 %(5 179)。单一病毒、单一细菌和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26.7 %(2 481)、17.0 %(1 579)和12.0 %(1 119)。单一病毒阳性病例中,诺如病毒阳性率最高(15.4 %,1 428/9 301),其次为轮状病毒(7.2 %,667/9 301);单一细菌阳性病例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阳性率最高(6.7 %,619/9 301),其次为非伤寒沙门菌(3.3 %,305/9 301);混合感染病例中,病毒-细菌阳性率最高(4.9 %,459/9 301)。诺如病毒(17.0 %,838/4 938)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7.2 %,354/4 938)阳性率在20~59岁年龄组最高,轮状病毒(9.4 %,178/1 896)和非伤寒沙门菌(4.9 %,93/1 896)阳性率在0~4岁年龄组最高。诺如病毒年度流行呈现春季和秋季2个高峰,轮状病毒呈现冬季高峰,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呈现夏季高峰,非伤寒沙门菌呈现夏季小高峰。 结论:2013-201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感染性腹泻病原阳性率高,诺如病毒、轮状病毒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是本地区优势病原体,病原在不同年龄组分布存在差异,优势病原季节性流行特征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93例儿童鼠伤寒沙门菌多位点序列分型与临床特征及耐药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儿童鼠伤寒沙门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型)、临床特征及耐药特性,为儿童鼠伤寒沙门菌感染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1月至2020年10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经粪便或血培养确诊鼠伤寒患儿的临床信息,并对样本中分离的鼠伤寒沙门菌进行MLST分型及药敏试验。使用 Kruskal- Wallis检验、 χ2检验、 Fisher′ s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96例患儿分离出鼠伤寒沙门菌,有效病例93例。其中92例来自粪便培养,1例来自血培养;男53例(56.99%),女40例(43.0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2.0(8.5,22.0)月龄,7月至10月是发病高峰。按MLST分型将患儿分为ST34型(58例)、ST19型(22例)及其他型(13例)。不同MLST分型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后引起呼吸道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657, P<0.001),ST34型鼠伤寒沙门菌肠炎者更常伴有呼吸道症状( Cramer V=0.421, P<0.001)。药敏试验:不同MLST分型对氨苄西林( χ2=8.774, P=0.03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χ2=6.713, P=0.022)、环丙沙星( χ2=20.780, P<0.001)、磺胺甲 唑( χ2=15.364, P=0.001)、氨苄西林舒巴坦( χ2=17.626, P=0.001)及左氧氟沙星( χ2=25.648, P<0.001)的敏感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头孢曲松( χ2=1.027, P=0.621)、头孢他啶( χ2=7.637, P=0.059)、头孢吡肟( χ2=6.099, P=0.116)及头孢哌酮舒巴坦( χ2=2.405, P=0.649)敏感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菌株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敏感。 结论:婴幼儿是儿童鼠伤寒沙门菌感染的主要人群,7月至10月是发病高峰,鼠伤寒沙门菌MLST分型以ST34型为主且更常伴有呼吸道症状;应参照药物敏感性选择抗生素,无药敏试验结果可经验性选择三代头孢菌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发热伴出疹症候群监测预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发热伴出疹症候群(RFS)监测预警研究进行系统综述,为我国RFS监测与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以“发热”“出疹”“监测”以及 “fever” “rash” “surveillance”为中英文检索词并补充其自由词,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语种限定为中文及英文,对纳入文献信息进行摘录整理及汇总描述。结果:共纳入36篇文献,中英文分别为21篇和15篇。RFS病原学监测共19篇,病原体主要包括麻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风疹病毒、肠道病毒、人类B19病毒、登革病毒、A组链球菌、伤寒/副伤寒沙门菌、人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和腺病毒;重大活动/突发自然灾害监测8篇,监测时段集中在2010-2015年,包括运动会、世界博览会、地震、热带风暴和宗教集会等;异常病例/聚集性疫情监测预警8篇,以国外研究为主,监测症候群范围广,监测场所为医疗机构,主要依靠《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ICD-9)编码或患者主诉中诊断及症状进行自动判别预警;仅1篇针对预测研究,为蒙古国开展的基于传染病监测数据预测研究。36篇文献的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法、基于时间的预警模型(如回归分析法、固定阈值法、休哈特控制图法及累积和控制图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结论:未来RFS监测体系方向应聚焦已知病原和可能的未知病原监测预警相结合的模式,可进一步完善预警系统设计,实现无感化病例监测与早期预警,应用当下的信息抓取技术和智能建模方法,提高RFS监测预警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4—2015年北京市批发市场肉类食品中沙门菌表型和基因组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北京批发市场肉类食品中沙门菌的表型和基因组特征。方法:对分离自北京市批发市场的336株肉类食品来源沙门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25种抗菌药物进行耐药性测试,开展全基因组测序并使用SeqSero2、SISTR软件分析血清型和ST型,使用Abricate软件的CARD、VFDB模块预测菌株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使用沙门菌分子血清分型试剂盒和血清凝集法验证部分疑难菌株血清型。结果:336株沙门菌菌株对萘啶酸、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62.5%(210/336)和55.1%(185/336),对替加环素、头孢西丁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均敏感;207株(61.6%,207/336)为多重耐药株,最高可同时耐受10类药物,最常见耐药谱为NAL-AMP-SAM。共检出24种血清型,主要型别为肠炎(34.5%,116/336)、德尔卑(17.3%,58/336)和印第安纳(10.4%,35/336);共检出27种ST型,主要型别为ST11,ST型与血清型较为相符。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磺胺类、四环素类耐药基因的携带率均超过48%,耐药基因预测与耐药表型结果一致性较高;共预测出122种毒力基因,其中74种携带率达100%。结论:北京市批发市场肉类食品中沙门菌中多重耐药比例较高、耐药谱复杂,血清型和ST型种类多样,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耐药表型和基因型较为一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湖南省食源性环丙沙星-头孢噻肟-阿奇霉素共耐药汤卜逊沙门菌分子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湖南省人源和水产动物源环丙沙星-头孢噻肟-阿奇霉素共耐药汤卜逊沙门菌的分子流行特征。方法:对湖南省食源性疾病散发病例粪便样本和水产品样本中分离的汤卜逊沙门菌进行环丙沙星-头孢噻肟-阿奇霉素共耐药菌株的筛选与鉴定,使用肉汤稀释法对11种抗菌药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并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菌株的耐药机制以及进化关系。结果:从粪便样本和水产品样本中共分离到19株汤卜逊沙门菌,其中9株菌对环丙沙星-头孢噻肟-阿奇霉素共耐药。进一步分析发现8株菌检出IncC质粒,携带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 qepA- qnrS1、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 blaCMY-2和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 mph(A);1株检出IncR质粒,携带 qnrB4- aac(6 ′) -Ib-cr、 blaOXA-10和 mph(A)耐药基因。遗传环境分析发现 qnrS1、 qepA、 mph(A)和 blaCMY-2基因可能分别通过插入序列IS Kra4、IS91、IS6100和IS Ecp1整合到耐药菌的基因组上。基于核心基因组生成的系统发生树表明,人源和水产动物源环丙沙星-头孢噻肟-阿奇霉素共耐药汤卜逊沙门菌属于同一进化分支,具有较近的遗传进化关系。 结论:湖南省人源和水产动物源样本中检出对环丙沙星-头孢噻肟-阿奇霉素共耐药汤卜逊沙门菌,提示此类多重耐药菌已在人和水产动物之间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沙门菌对阿奇霉素耐药的流行病学及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沙门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传染病菌,可引起胃肠炎、肠热症、血液感染及肠外局灶性感染等多种沙门菌病,是全球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抗生素对沙门菌病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治疗沙门菌病传统一线药物耐药的发生,阿奇霉素已成为常用抗菌药物之一。但已有研究报道耐阿奇霉素沙门菌菌株,且沙门菌对阿奇霉素耐药日益普遍并逐年呈上升趋势。主动外排泵活性增强、内酯环结构被破坏、核糖体甲基化、携带ICE_erm42基因可能是耐药相关机制。沙门菌对阿奇霉素耐药的发现、监测及深入研究,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延缓其耐药趋势有重要作用。该文将沙门菌对阿奇霉素的耐药流行病学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单相鼠伤寒沙门菌污染巧克力产品所致多国暴发事件对我国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风险管理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食品产业高度工业化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呈跨国界、跨区域、进展快、难预测等特点,造成严重的疾病和经济负担。自2021年12月以来,欧洲多国报告了疑似食用受污染巧克力产品的ST34型单相鼠伤寒沙门菌聚集性感染病例。经回溯性调查,比利时涉事工厂的酪乳管道高度疑似为本次单相鼠伤寒沙门菌污染的源头,此次事件为我国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风险管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本文梳理了此次单相鼠伤寒沙门菌污染巧克力产品所致暴发事件的过程和特点,分析单相鼠伤寒沙门菌的特征以及巧克力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管理措施,并基于本次暴发事件系统论述我国食品企业工业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风险管理建议及对策,以期为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防控、预测预警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浙江省临床分离沙门菌血清型、药物敏感性和毒力基因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浙江省临床分离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耐药状况和携带毒力基因的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7年浙江省9个地区临床分离的463株沙门菌,依据沙门菌属Kauffmann-White抗原表对比确定沙门菌属的血清型。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菌株的11种毒力基因。结果:463株沙门菌共检出35种血清型,其中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41.90%(194/463)]和肠炎沙门菌[22.25%(103/463)]。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66.52%(308/463)]最高,其次为氨苄西林/舒巴坦[46.87%(217/463];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3.24%(15/463)]较低;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株;多重耐药菌株188株(40.60%)。毒力基因 hilA、 ssrB、 marT、 siiD、 sopB、 pagN在所有沙门菌株中都存在。毒力基因 vexA只在伤寒沙门菌和都柏林沙门菌中检出;毒力基因 icmF主要存在于肠炎沙门菌中;毒力质粒基因 spvB和 pefA表现为成对出现,且主要分布于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中;毒力基因 cdtB则主要分布于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中。 结论:浙江省临床分离的沙门菌以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为主,多重耐药形势严峻,且携带多种毒力基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广州地区腹泻患儿非伤寒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腹泻患儿感染非伤寒沙门菌(NTS)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为我国儿童NTS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1月至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3个院区利用分层抽样收集腹泻患儿粪便标本570份,非腹泻儿童粪便标本296份,通过细菌培养,挑取相应菌落使用沙门菌诊断血清进行初步血清诊断,再用系统生化法进行确诊,同时使用结构化问卷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结果:腹泻患儿组NTS检出率为6.67%(38/570例,95% CI:4.90%~9.02%),非腹泻儿童组NTS检出率为1.01%(3/296例,95% CI:0.34%~2.93%),2组NTS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805, P<0.05; OR=6.976,95% CI:2.135~22.796);男、女腹泻患儿NTS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395, P>0.05; OR=1.254,95% CI:0.619~2.541);NTS检出率在<2岁儿童中为5.30%(22/416例,95% CI:3.52%~7.88%),在>2岁儿童组中为10.40%(16/154例,95% CI:6.50%~15.21%),2组NTS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700, P<0.05; OR=2.076,95% CI:1.060~4.068);NTS检出率在门诊腹泻患儿中为5.40%(25/460例,95% CI:3.70%~7.89%),在住院腹泻患儿中为11.80%(13/110例,95% CI:7.04 %~19.18%),2组NTS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813, P<0.05; OR=2.332,95% CI:1.152~4.721);NTS腹泻患儿检出率在春季为4.60%(10/217例,95% CI:2.52%~8.28%),在夏季为8.50%(12/141例,95% CI:4.93%~14.29%),在秋季为9.60%(15/144例,95% CI:6.41%~16.48%),在冬季为1.50%(1/168例,95% CI:0.11%~3.30%),不同季节NTS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404, P<0.05)。NTS检出阳性与阴性的患儿临床出现发热、呕吐、腹痛、血便和糊状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NTS分型以肠炎沙门菌为主,其次为鼠伤寒沙门菌。 结论:NTS是广州地区引起儿童腹泻的重要细菌性病原体之一,男女感染率无差异,2岁以上儿童多发,秋季高发,容易出现发热、呕吐、腹痛、血便和糊状便的临床表现。NTS分型以肠炎沙门菌为主,其次为鼠伤寒沙门菌。实验室检测可为NTS相关腹泻的诊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鸡沙门菌感染致腰大肌脓肿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鸡沙门菌所致肌肉软组织感染在人类中极为少见,但是在伴有严重免疫功能低下(如难控制糖尿病)患者中,感染的风险会急剧增加,进而引发全身多处器官或软组织感染、脓肿形成,甚至感染中毒性休克等。因此,针对这一类患者感染后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更为重要。本文报道1例70岁男性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严重腰部疼痛和行走障碍,核磁共振成像(MRI)提示腰大肌感染并脓肿形成,使用抗生素及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脓肿穿刺液培养显示鸡沙门菌感染,经有效控制血糖,同时脓肿穿刺引流和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在随后3个月随访中腰椎MRI提示感染灶逐步缩小,局部症状消失,最终治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