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居民膳食构成对氟骨症患病情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居民膳食构成与氟骨症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氟骨症患者(病例组)与未患病居民(对照组)的膳食构成差别。2019年8月,以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为调查现场,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年龄≥18岁当地居民,并以面对面访谈的方式展开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及各类食物进食频次等;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食物进食频次与氟骨症的关系。利用便携式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拍摄前臂和小腿X线片,结合临床体征,根据《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T 192-2008)进行氟骨症判定。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 061例研究对象,病例组376例、对照组685例。病例组患者年龄构成(≤60、> 60岁:162、214例)与对照组(≤60、> 60岁:423、261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 34.52, P < 0.001),性别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 1.37, P = 0.251)。病例组患者食用肉类、蛋类频次> 1次/周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χ 2 = 8.06、5.46,均 P < 0.05),食用奶类频次> 1次/周的比例高于对照组(χ 2 = 4.01, P = 0.046),食用海鲜类频次≥1次/周的比例低于对照组(χ 2 = 4.16, P = 0.04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性别、尿氟后,食用肉类、蛋类或奶类频次> 1次/周以及食用海鲜类频次≥1次/周均与氟骨症患病风险无关(均 P > 0.05);但在≤60岁群体中,食用蛋类频次> 1次/周与氟骨症患病风险相关[比值比( OR) = 0.59,95%置信区间( CI):0.39,0.88]。 结论:肉类、蛋类、奶类和海鲜类食物进食频次在氟骨症患者和对照人群之间存在差异;在≤60岁群体中,食用蛋类频次> 1次/周可能会降低氟骨症患病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天津市重点职业人群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掌握天津市重点职业人群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状况并分析其感染危险因素,有助于职业人群开展HEV防控。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与便利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于2019年6月抽取天津市家畜(猪)和家禽类相关养殖、屠宰、贩售人员以及医护人员、农民、海鲜贩售人员、污水管道工人作为重点职业人群(1 036人),选择其他非上述职业作为对照人群(200人)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其抗戊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抗-HEV)IgG和IgM,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E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天津市重点职业人群抗-HEV IgG阳性率(26.45%,274/1 036)高于对照人群(14.50%,29/200)(χ 2=13.41, P<0.01)。HEV阳性率较高的职业为家畜(猪)养殖及屠宰人员(33.96%,18/53),不同职业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2.57, 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年限越长、在外就餐频次高(3~5、≥6次/周)、喝生水、食用未充分烧熟的猪肉或猪肝、作业后不洗手是HEV感染的危险因素( P<0.05);大专及以上学历是保护因素( P<0.05)。 结论:天津市重点职业人群抗-HEV IgG阳性率高,应加强对重点职业人群的监测及宣传教育,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5—2019年三门核电站周围近海海水与三类海产品中 90Sr放射性水平调查及人群剂量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分析2015—2019年三门核电站周围近海海域海水与海产品中 90Sr放射性水平,估算食入海产品所致年待积有效剂量。 方法:2015—2019年,在近海海域采集海水样品,并结合当地居民饮食习惯,采集三门当地3类常见海产品,测定分析 90Sr放射性水平,结合浙江省沿海地区居民海产品消费量估算人群年待积有效剂量。 结果:2015—2019年,三门核电站近海海域海水中 90Sr放射性活度浓度范围为2.4~4.1 mBq/L,处于本底水平;3种海产品 90Sr放射性活度浓度范围为6.7×10 -2~1.3 Bq/kg(鲜重),均低于《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限制浓度标准》(GB 14882-94)指导值。三门县居民食用海产品摄入 90Sr所致年待积有效剂量为2.2×10 -4~4.2×10 -4 mSv,远低于全球内照射所致年待积有效剂量。 结论:2015—2019年期间三门核电站周围海水及海产品中 90Sr放射性水平平稳,人群剂量负担轻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海军飞行人员高尿酸血症患病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海军飞行人员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检出情况,调查分析高尿酸血症发病影响因素。方法:收集717例海军飞行人员人口学信息、生活方式资料,并回顾性分析其年度体检数据,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正常组及高尿酸血症组,计算海军飞行人员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了解发病特征。通过 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飞行人员发病影响因素。 结果:717名海军飞行人员中,共检出高尿酸血症195例(195/717,27.20%),纳入高尿酸血症组,血尿酸水平(473.70±48.35)μmol/L;血尿酸正常522例(522/717,72.80%),纳入正常尿酸组,血尿酸水平(350.10±42.73)μmol/L。 χ2检验结果显示,正常尿酸组和高尿酸血症组在饮食、运动、吸烟、饮酒、睡眠等生活习惯,职业累计时间、体重指数、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等方面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饮食、运动、饮酒、睡眠、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高尿酸血症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 结论:海军飞行人员高尿酸血症检出率较高,其发病主要与不良生活习惯、三酰甘油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有关。在进行健康宣教时,应指导其养成少食用海鲜、多食新鲜蔬菜、保持规律运动、戒酒、改善睡眠等良好生活习惯,控制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高尿酸血症发病率,提高海军飞行人员健康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膳食N-羟乙酰神经氨酸摄入水平与机体慢性炎症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膳食N-羟乙酰神经氨酸(Neu5Gc)摄入水平与机体慢性炎症状态的关系。方法:所有食物样品均于2019年9月购自厦门某超市,包括谷物、肉类、家禽、海鲜、鸡蛋、豆类、乳制品、蔬菜和水果等,共计102种306份,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食物Neu5Gc含量。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厦门大学健康入学新生500名,采用食物频率调查表调查研究对象过去1年内食物摄入情况,采用连续3 d 24 h回顾法校正食用量,计算对象的Neu5Gc摄入量。检测血清抗-Neu5Gc抗体、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索Neu5Gc摄入量与抗-Neu5Gc抗体以及CRP和IL-6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Neu5Gc主要存在于红肉和液态乳制品,在牛、羊和猪肉中的含量分别为(30.32±2.84)、(20.39±4.73)和(5.58±1.04)mg/kg,在液态牛奶和酸奶中的含量分别为(10.87±1.54)和(6.91±0.24)mg/L。Neu5Gc摄入量的 M( P25, P75)为4.62(2.20,8.60)mg/d,其中男生为6.60(2.83,10.20)mg/d,高于女生[3.84(1.84,6.35) mg/d]( P<0.001)。血清抗-Neu5Gc、CRP和IL-6水平的 M( P25, P75)分别为3.07(2.17,4.14)μg/ml,0.37(0.22,0.87)mg/ml和61.82(12.23,315.30)pg/ml。Neu5Gc摄入水平与血清抗-Neu5Gc抗体、CRP和IL-6水平均呈正相关, r s值分别为0.222、0.102和0.126, P值均<0.05。 结论:膳食Neu5Gc摄入主要来自红肉和液态乳制品,其摄入水平与机体慢性炎症状态呈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门核电站周围环境2015—2019年辐射水平调查结果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三门核电站周围环境辐射累积剂量水平及周边海水海产品中 137Cs含量。 方法:2015—2019年,在三门县境内设置60个监测点,监测环境辐射累积剂量;以核电厂排水口为起点,5 km范围内设置6个监测点采集海水,测定海水中 137Cs;采集核电站周围海域的当地居民经常食用的紫菜、带鱼、鲻鱼,测定海产品中 137Cs。 结果:2015—2019年,核电站周围环境辐射累积剂量范围为0.321~0.411 mSv;5 km范围内海水中 137Cs活度浓度范围为0.579~2.119 mBq/L;附近海域紫菜、带鱼、鲻鱼中 137Cs的活度浓度范围分别为0.498~0.672、0.399~0.493、0.267~0.371 Bq/kg,均低于《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限制浓度标准》(GB 14882-94)指导值。 结论:三门核电站周围环境辐射累积剂量及周边海水海产品中 137Cs的浓度处于本底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国内首起新型冠状病毒Gamma变异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引发2022年5月山东省荣成市COVID-19疫情的SARS-CoV-2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情况并进行溯源。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5份来源于某水产进口公司相关COVID-19聚集性病例鼻咽拭子样本和3份环境样本进行病毒全基因组测序。使用病毒序列和变异分析软件,对测序原始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拼接和变异位点分析并对病毒进行分型,利用进化分析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结合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追溯病毒的潜在来源。结果:成功获得13条来源于病例样本的SARS-CoV-2全基因组序列,长度为29 653~29 780 bp,平均测序深度为1 756~6 565 X,基因组覆盖度为99.20%~99.63%;Pangolin分型结果显示13个SARS-CoV-2基因组均属于VOC/Gamma(P.1.15)分支;与武汉参考株(NC_045512.2)相比,13条SARS-CoV-2全基因组序列分别存在40~41个核苷酸突变位点;在7个蛋白质结构域(ORF1a、ORF1b、S、ORF3a、ORF8、ORF9b及N蛋白),存在23~24个氨基酸变异位点。进化分析显示该病毒序列与来自阿根廷的参考株(EPI_ISL_4082233)共处于同一子分支上。结论:本研究从荣成市一起冷链进口水产关联的COVID-19聚集性疫情病例样本中测序获得13个Gamma变异株全基因组序列,及时将病毒来源指向于2021年的南美进口海鲜。本研究所采用的测序方法和分析结果可以为SARS-CoV-2的变异分析和病例溯源提供参考,也提示我们SARS-CoV-2在冷链物品表面的存活与传播能力不容小觑,有待进一步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21年江苏省东台市8~15岁学生个体碘营养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江苏省东台市8~15岁学生个体碘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5-8月参照《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2016版)中的抽样方法,在东台市共选取905名8~15岁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集学生家中食用盐盐样进行盐碘检测;采集学生尿样进行尿碘和尿肌酐检测,采用肌酐校正方法估计个体24 h尿碘排出量并计算碘摄入量。同时,通过调查问卷和实际测量收集学生基本信息(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和高碘食物(海产品、蛋类、肉类、牛奶、固体零食)的食用频次。结果:东台市碘盐覆盖率为98.2%(889/905),碘盐合格率为97.9%(870/889),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6.1%(870/905)。学生24 h尿碘排出量估计值中位数为179.7 μg/d;碘摄入量估计值中位数为195.4 μg/d,碘摄入量估计值<推荐摄入量(RNI)的占16.2%(147/905),RN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的占63.4%(574/905),> UL的占20.3%(184/905)。8~10、11~13、14~15岁学生24 h尿碘排出量估计值中位数分别为157.4、193.0、236.5 μg/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 = 55.42, P < 0.001);男生24 h尿碘排出量估计值中位数高于女生(222.6比148.6 μg/d),城市学生24 h尿碘排出量估计值中位数高于乡镇学生(215.6比162.7 μg/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 = - 8.41、- 5.66,均 P < 0.001);不同身体质量指数(消瘦、超重、肥胖、正常)和高碘食物(海产品、肉类、牛奶、蛋类、固体零食)不同食用频次学生24 h尿碘排出量估计值中位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H = 56.15,23.15、21.20、60.77、20.01、24.47,均 P < 0.001)。 结论:东台市8~15岁学生存在碘缺乏或碘过量的现象,8~10岁体质消瘦的女生是碘缺乏重点关注的对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游泳池肉芽肿56例临床病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游泳池肉芽肿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56例游泳池肉芽肿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56例患者中,男16例,女40例,平均年龄60.84岁。水产从业人员及居民日常烹饪中处理受感染的鱼或海产品是本组病例感染的主要暴露方式(31/56),平均潜伏期4.58周,平均诊断时间为3.19个月;56例患者皮损均位于上肢,以红斑、丘疹结节为主,有时表现为脓疱、溃疡、肉芽肿或疣状斑块。单发孤立性皮损11例,36例表现为孢子丝菌病串珠样皮损,6例表现为双侧串珠样皮损。组织病理学上除4例无特异性改变外,52例患者表现为感染性肉芽肿,其中37例出现特征性的渗出坏死,中央为不等量的纤维素样渗出或坏死物,其内或周边伴随大量中性粒细胞、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浸润。56例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DNA测序均检测到海分枝杆菌序列。结论:天津地区游泳池肉芽肿以老年女性患病为主,处理受感染的鱼或海产品是最主要的暴露方式,组织病理可表现为特征性的渗出坏死性肉芽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创伤弧菌原发性脓毒症2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对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例创伤弧菌原发性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综述最新文献。2019年11月6日收治1例54岁男性患者,其进食淡水水产品后双下肢红肿、疼痛明显,出现瘀斑及血性水疱,入院后3 h急诊行筋膜切开减张术,术后各脏器功能衰竭,入院后24 h放弃治疗。2020年8月12日收治1例73岁男性患者,其进食海鲜后右下肢出现血性水疱,入院时呈休克状态,入院后3 h急诊手术探查并行右大腿截肢,6 d后残端行负压伤口疗法,入院后13 d家属放弃积极治疗,入院后15 d患者死亡。2例患者均未能第一时间诊断,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坏死性筋膜炎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明确诊断后分别予筋膜切开减张和高位截肢,微生物培养结果均为创伤弧菌。虽最终均未救治成功,但早期截肢患者病程及部分指标均优于切开减张者。创伤弧菌分布广泛,淡水水产品中多次检出,致病途径模糊复杂,极易误诊,宜建立创伤弧菌脓毒症救治流程,尽早积极手术干预,筋膜切开和清创应彻底,合并出血性大疱者应早期截肢,术后采用综合措施提高患者存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