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BC1在成熟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特点及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TCRβ链恒定区结构域蛋白TRBC1在成熟T细胞淋巴瘤(TCL)中的表达特点,并与TCRVβ分析和TCR基因重排结果比较,探索TRBC1在TCL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30例TCL患者(TCL组)、40名正常对照和50例无T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患者(非TCL组)TRBC1的表达特点,同时分析TCRVβ受体库检测、TCR基因重排与TRBC1限制性表达检测在TCL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正常对照组CD4 +T和CD8 +T细胞亚群TRBC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6±6.5)%和(39.3±4.4)%,非TCL组患者CD4 +T和CD8 +T细胞亚群TRBC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1±3.8)%和(36.0±8.4)%,TRBC1表达在两组中均呈双相表达模式。TCL组患者均为CD3 +TCRγδ -,TRBC1阳性表达率>92.3%或<12.7%,所有病例均呈限制性表达模式(单克隆表达),与正常对照和非TCL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在T细胞克隆性检测效能方面,TRBC1灵敏性为100%,TCR基因重排阳性检出率为92.8%,TCRVβ流式试剂盒敏感性为94.1%,Kappa检验显示,三种检测方法一致性较高。 结论:多参数FCM检测TRBC1表达水平能够快速高效地诊断TCL,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成人Meckel憩室40例临床特征与诊断方法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成人Meckel憩室的临床特征,并探讨不同影像学和内镜检查方法对成人 Meckel憩室术前诊断的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确诊的成人Meckel憩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情况和病理结果。结果:共40例患者,男性32例(80.0%),女性8例(20.0%),男女比例为4∶1,中位年龄39岁。因消化道出血、腹痛就诊者和无症状者分别占52.5%(21/40)、12.5%(5/40)和35.0%(14/40)。其中因消化道出血就诊者病程0~13年,最低血红蛋白水平为(67±14)g/L,47.6%(10/21)的患者曾输注同型悬浮红细胞治疗。腹部CT、血管造影、核素异位胃黏膜显像和核素锝标记红细胞出血显像等检查的术前诊断阳性率分别为2.6%(1/39)、0(0/7)、3/7和2/4;胶囊内镜和经肛单气囊小肠镜的诊断率分别为1/12和85.0%(17/20)。34例患者经外科手术成功治疗,术中显示憩室距回盲瓣距离20~170 cm;术后病理活组织检查结果均符合小肠憩室改变,其中7例(23.5%)病理结果显示存在异位胃黏膜,2例(5.9%)显示存在异位胰腺组织。结论:成人Meckel憩室男性患者居多,多以消化道出血首发,经肛小肠镜检查诊断阳性率最高,手术是推荐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远程医疗技术的教育模式在育龄期女性缺铁性贫血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基于远程医疗技术的教育模式在育龄期女性缺铁性贫血(IDA)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就诊的育龄期女性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基础上辅以常规教育干预模式,研究组患者给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基础上辅以远程医疗技术的教育干预模式.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水平;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感;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服药依从性;自制百分制满意度调查表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效果评价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 HB、RBC 水平升高(tHB=6.690,P<0.05)、(tRBC=8.282,P<0.05),GSES 中 4 个维度评分升高(t应对问题=14.510、t达成结果=10.430、t自我效能=15.080、t自我管理=12.520,均P<0.05),SF-36中8个维度评分升高(t生理功能=26.930、t生理职能=18.220、t躯体疼痛=27.280、t总体健康=13.300、t活力=37.550、t社会功能=27.820、t情感职能=31.430、t精神健康=12.840,均P<0.05);对照组患者服药总依从率为75.00%,研究组患者服药总依从率为9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91,P<0.05);对照组患者对干预效果满意度为76.00%,研究组患者对干预效果满意度为9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401,P<0.05).结论 基于远程医疗技术的教育模式可提高育龄期女性缺铁性贫血患者Hb与RBC水平,提高服药依从性,增强自我效能,改善生活质量,患者对此教育模式的干预效果满意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对膀胱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生活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探讨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对膀胱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0 月于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膀胱癌患者68 例,根据出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 34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延续性护理,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微信平台健康教育,比较 2 组患者的健康认知问卷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自我护理能力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生活质量(SF-36 量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健康认知评分包括药物认知评分、疾病认知评分、健康生活方式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相比,试验组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 1 d,2 组患者HAMD、HAMA评分较干预前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干预结束 1 d HAMD、HAMA评分均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包括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可提高膀胱癌患者术后健康认知,提高患者的自护水平和生活能力,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干预效果良好,值得推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TRBC1作为潜在靶点治疗T细胞来源肿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T细胞来源肿瘤具有侵袭性、易耐药且预后不良的特点,常规治疗后复发率高,目前对于其的治疗不存在特效药.若能改进早期诊断和治疗手段,将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细胞免疫治疗对B细胞来源的血液系统肿瘤获得较高的治愈率.却因为缺乏合适的靶点对治疗T细胞来源血液系统肿瘤的免疫治疗效果不佳.最新发现的T细胞受体β链恒定结构域1(TRBC1)作为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给T细胞来源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希望.本文将对TRBC1 在当前的疾病诊断和细胞免疫治疗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多重耐药福氏志贺菌相关耐药基因的指标聚类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福氏志贺菌的耐药性及其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携带状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并复苏2010至2014年上海市各区县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上送的139株福氏志贺菌,采用K-B法测定菌株对13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同时用PCR检测17种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基因、季铵盐消毒剂与磺胺耐药重叠基因、甲氧苄啶-磺胺甲68970唑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耐药基因及7种可移动遗传标记,用指标聚类分析法分析获得性耐药基因和可移动元件遗传标记存在状况的相关性.结果 139株福氏志贺菌共检测到ISEcp1、intI1和trbC 3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CTX-M、OXA和TEM 3种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ant(3")-I和aac(6′)-Ib2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1种季铵盐消毒剂与磺胺耐药重叠基因qacEΔ1-sull和1种甲氧苄啶-磺胺甲68970唑相关基因dfrA1.指标聚类分析显示,OXA、ant(3")-I和drfA1这3个基因高度相关,并同时被Ⅰ类整合子intI1介导;TEM、qacEΔl-sull和aac(6′)-Ib这3个基因高度相关,并同时被另一个移动元件即接合性质粒trbC介导.结论 多种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的获得性耐药基因水平转移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志贺菌耐药株的不断蔓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ESBLs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ESBLs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mobile genetic elements,MGEs)标记基因的携带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 收集从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产与非产ESBLs Kpn非重复菌株各100株,采用PCR检测细菌中4种ESBLs基因与8种MGEs标记基因,并作指标聚类分析.结果 产ESBLs Kpn中,ESBLs基因阳性率高达100%;MGEs标记基因以IS26、ISEcp1、traA、trbC和intI1基因为主,阳性率高于非产ESBLs Kpn(P<0.05);ESBLs基因与MGEs标记基因的同时检出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 Kpn (P<0.05);基因blaSHV-12、blaOXA-1与MGEs基因tnpU、tnp 513、merA、intII相关联,基因blaTEM-1、blaCTX-M-125与MGEs基因ISEcp1、IS26、traA相关联.产与非产ESBLs Kpn均没有只检出MGEs标记基因的菌株.结论 产ESBLs Kpn ESBLs基因和MGEs标记基因携带率高,两者存在相关性,可能是产ESBLs Kpn出现多重耐药的重要原因;MGEs标记基因在Kpn中可能不是单独存在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62种耐药基因元件的检测与gyrA以基因突变的发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一组临床检出的肺炎克雷伯菌可能存在的耐药基因状况,以及各菌株间可能存在的亲缘关系.方法 25株肺炎克雷伯菌均分离自2016-2017年江汉油田总医院医院住院病人标本.菌种鉴定为gyrA基因测序上网BLASTn比对法,用PCR方法检测35种β-内酰胺酶基因,15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1种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和11种可移动遗传元件.再用DNA测序法分析基因突变.最后对62种耐药元件基因的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UPGMA法).结果 25株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均只有8%),对其它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40%~96%).每株均检出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总阳性率100.00%);有24株菌检出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总阳性率96.00%);有20株菌检出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gyrA突变(即突变率为80.00%);每株均检出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基因(总阳性率100.00%).共检出5种β-内酰胺酶基因(bla TEM、bla LAP、bla KPC、bla DHA群、bla OXA-1群),6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aac(3)-Ⅱ、aac(6')-Ⅰb、ant (3”)-Ⅰ、aph3'-Ⅰ、aadA5、rmtB),20株存在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gyrA第83位密码子发生了同样的突变,且均无第87位密码子的突变.检出8种可移动遗传元件(intⅠ 1、tnpU、tnp513、ISEcp1、IS26、IS903、ISKpn6、trbC),且检出率较高.样本聚类分析显示本组菌可分A与B2个簇群,2个簇群中均有克隆传播.A簇群中有2个克隆,分别为2-3-5-16等4株、13-14等2株;B簇群中有1个克隆,为19-20号2株.结论 多种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gyrA第83位密码子突变和可移动遗传元件共同导致本组肺炎克雷伯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本组肺炎克雷伯菌3个克隆传播提示可能有医院感染的存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1C-MET PET/CT诊断脑胶质瘤术后复发残留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11C标记的蛋氨酸(11C-methionine,11C-MET)PET/CT在诊断脑胶质瘤术后复发残留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胶质瘤术后行CT或MRI检查可疑术后复发残留的患者17例.患者均行11C-MET PET/CT检查,均经二次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为脑胶质瘤术后复发残留(postoperative relapse and residue,PORR)或治疗后相关良性病变(therapy-related benign changes,TRBC).双盲法由2名>5年PET/CT诊断经验的医师测量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及靶/本底比值(target/normal background ratio,T/N:病灶SUVmax/对侧正常额叶SUVmean)并作出定性诊断.比较2位医师之间病灶半定量测量和定性诊断的一致性.计算11C-MET PET/CT诊断胶质瘤术后复发残留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比较PORR组与TRBC组SUVmax及T/N值的差异.胶质瘤PORR组病灶SUVmax及T/N值与胶质瘤WHO初次手术病理分级行相关分析.结果 在半定量测量方面(SUVmax及T/N值),2位医师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定性诊断上,2名医师诊断一致率为100%.17例胶质瘤术后患者中,PORR 14例,TRBC 3例.11C-MET PET/CT诊断胶质瘤术后复发的敏感度85.7%(12/14),特异度为100%(3/3),准确率88.2%(15/17).PORR组与TRBC组SUVmax及T/N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4例胶质瘤术后复发残留患者中WHO分级Ⅰ级1例,Ⅱ级6例,Ⅲ级5例,Ⅳ级2例.复发残留病灶的SUVmax与T/N值有相关性(r=0.86,P<0.01);SUVmax与肿瘤WHO分级无相关性(r=0.102,P=0.728);T/N值与肿瘤WHO分级无相关性(r=0.056,P=0.848).结论 11C-MET PET/CT能清楚显示复发残留病灶,不同医师之间诊断有很高的一致性,诊断准确率高,易于胶质瘤术后复发残留的检出.病灶的11C-MET摄取程度与肿瘤分级无相关性,有利于低级别肿瘤复发的检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应用TRBC1鉴别T细胞克隆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研究使用流式细胞术T细胞抗原受体β恒定区1(TRBC1)基因单克隆抗体鉴别T细胞克隆方法的可靠性.方法:回顾2021年6月—2022年2月的78例样本,分别使用流式细胞术TRBC1标记法、T细胞抗原受体可变区β链(TCRVβ)法及分子T细胞抗原受体(TCR)重排法,通过几种方法比较得到TRBC1判断T细胞克隆的可行性.并比较TRBC1法在不同疾病中的表达及与其他相关CD分子的共表达情况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使用TRBC1法的表达率<15%和>85%作为克隆阳性判断标准,与TCRVβ法及TCR重排法判断克隆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0.250);且其kappa值分别为0.871和0.873,为高度吻合性.在不同疾病T细胞克隆判断中,除TCRy/δ淋巴瘤外,在其他疾病T细胞克隆判断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BC1的表达率与CD2、CD3、CD4、CD5、CD7、CD8、TCRα/β表达均无相关性(|r|<0.3),可作为独立的判断因素.结论:使用TRBC1法同其他方法比较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方法可靠;且其经济高效,试验方法简单,值得临床作为T系克隆的判断方法进行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