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放式和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后听力学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开放式和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患者术后听力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7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开放式或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且随访资料完整的88例患者,其中男45例,女43例,年龄12~68岁,术后平均随访12.3个月。88例患者中行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开放式组)42例,行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完壁式组)46例。其中开放术式在临床实践中行以下改进:(1)适当扩大手术适应证,包括病变局限但属于硬化型乳突、鼓窦狭小的病例;(2)手术中严格形成碟形术腔,保留适当的面神经嵴高度;(3)术后避免乳突腔的清理,有效缩窄术腔;(4)气化型乳突转移颞肌瓣缩小术腔。观察患者术后干耳情况以及术腔大小,记录并比较二组病例术前和术后的平均纯音听阈(average pure tone threshold,PTA)及各个频率的阈值变化,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开放式组患者术后乳突腔缩窄明显,外耳道宽度接近完壁式组。开放式组与完壁式组术后PTA较术前分别降低11.4 dB和10.4 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290, P=0.770);术后骨导平均值较术前分别降低1.8 dB和1.9 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76, P=0.940);术后平均气骨导差较术前分别缩短9.6 dB和8.4 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370, P=0.712)。完壁式对于1 000 Hz听力的提高程度略好于开放式,其余各频率听力提高程度开放式均略好于完壁式,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通过对适应证的调整和一系列术中、术后操作的改进,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可以获得与完壁术式相同的术后听力改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双耳同期鼓室成形术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的可行性及术后听力改善情况。方法:对24例(48耳)双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将病变较重侧作为第一手术耳优先手术,对侧耳为第二手术耳。第一手术耳(24耳)完成鼓室成形术Ⅰ型13耳、鼓室成形术Ⅱ型10耳、鼓室成形术Ⅲ型1耳;第二手术耳(24耳)均施行鼓室成形术Ⅰ型。术中取用第一手术耳侧的耳屏软骨-软骨膜作为双侧鼓膜修复材料,以术后3个月鼓膜情况及纯音听阈结果评估鼓膜愈合成功率及术后听力改善程度。结果:24例(48耳)患者术后鼓膜一期完全愈合47耳,愈合率为97.9%(47/48),其中第一手术耳23耳,愈合率为95.8%(23/24),1耳遗留穿孔,门诊换药后愈合;第二手术耳24耳,愈合率为100%(24/24)。术后3个月复查纯音测听,第一手术耳平均气骨导差由术前(30.59±13.50)dB缩小至(15.39±12.40)dB,差值为-15.2 dB。第二手术耳平均气骨导差由术前(19.72±9.89)dB缩小至(8.98±10.18)dB,差值为-10.74 dB。双耳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分别为6.02、4.87, P均<0.001)。术后气骨导<20 dB的耳数为68.8%(33/48)。48耳术后均未出现医源性感音神经性聋、面瘫、味觉改变及眩晕等并发症。 结论:双耳同期鼓室成形术,术后鼓膜愈合率高,术后听力明显改善,出现医源性感音神经性聋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并能节省住院时间及费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为规范应用抗生素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术前处于静止期的160例手术治疗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根据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的时间随机分为预防用药组(术前30 min及术后第1天应用抗生素)及治疗用药组(术后7 d应用抗生素)。记录其围手术期中耳或外耳分泌物微生物培养、药敏情况、白细胞计数和降钙素原数值。分别于术后1周复查,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结果:预防用药组者术后感染率为1.25%,治疗用药组感染率为2.50%。两组细菌、真菌的检出率分布以及白细胞计数分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对于中耳分泌物培养提示无菌生长、单纯真菌生长或对头孢唑啉敏感菌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选择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 d可以有效地控制手术部位的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耳内镜下经外耳道处理不同分期外耳道胆脂瘤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经外耳道处理不同分期外耳道胆脂瘤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效果。方法:对2016年5月至2019年7月单县东大医院收治的76例外耳道胆脂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Udayabhanu重新分期,Ⅰ期26例,Ⅱ期38例,ⅢA期12例,Ⅰ期、Ⅱ期(仅外耳道骨质破坏)行外耳道胆脂瘤摘除术,Ⅱ期侵及鼓膜者实施鼓室成形术,侵及鼓室实施鼓室成形术+人工听骨植入+外耳道重建,ⅢA期实施乳突开放、鼓室成形及外耳道重建,对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各组手术效果。结果:患者总有效率为94.74%(72/76),Ⅰ期、Ⅱ期、ⅢA期患者术后平均纯音听阈(PTA)及气骨导差(air bone conduction difference,ABG)值均较术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患者术后出现外耳道膜性闭锁1例,外耳道狭窄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改善,随访期间患者未复发,耳鸣、耳痛、耳漏等症状基本消失或显著改善。 结论:耳内镜下不同分期外耳道胆脂瘤手术效果理想,患者术后听力水平可显著提高,并发症较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耳内镜干、湿耳状态下Ⅱ型鼓室成形术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耳内镜干、湿耳状态下Ⅱ型鼓室成形术的疗效,评估湿耳下Ⅱ型鼓室成形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8年1月—2020年10月40例耳内镜下Ⅱ型鼓室成形术的慢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26例,年龄18~72岁。依据术前鼓室黏膜炎性状态分为湿耳组22例和干耳组18例。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手术时间、术前骨气导差等基线资料;(2)比较2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听力改善情况;(3)观察2组患者鼓膜愈合情况,比较手术前后4 kHz骨导听阈的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均获得干耳,无再次流脓。(1)2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术前骨气导差、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 > 0.05),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28)。(2)术后3个月听力改善情况:湿耳组、干耳组气导的平均听阈术前分别为(63.03±16.63)dB、(53.89±13.85)dB,术后分别为(46.59±13.86)dB、(39.51±12.92)d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 13.35、10.13, P值均 < 0.001);骨导平均听阈术前分别为(30.30±13.48)dB、(26.25±9.94)dB,术后分别为(30.10±12.53)dB、(26.11±9.55)d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 = 0.47、0.36, P = 0.642、0.723)。2组患者骨气导差术后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其中干耳组由(27.2 ± 9.4)dB降至(13.4 ± 6.4)dB,湿耳组由(32.7 ± 9.0)dB降至(16.5 ± 4.8)d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10.24、14.34, P值均 < 0.001)。2组间比较,手术前后骨气导差以及术后骨气导差的降低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 > 0.05),2组手术前后4 kHz骨导听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3)2组患者随访3个月,鼓膜均完全愈合,均未出现感音神经性聋、面瘫等并发症。 结论:耳内镜湿耳状态下Ⅱ型鼓室成形术后患者的听力恢复及鼓膜愈合情况与干耳状态疗效相当,该手术是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耳内镜与显微镜下I型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比较耳内镜与显微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探讨耳内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于荆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接受Ⅰ型鼓室成形术的96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2组,一组耳内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耳内镜组),共52例(52耳),另一组显微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显微镜组),共44例(44耳)。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鼓膜修补成功率、术耳术前与术后的气骨导差。结果:耳内镜组手术时间(50.5±11.2)min比显微镜组手术时间(88.3±12.1)min短( P<0.05)。术后随访3个月,耳内镜组鼓膜修补成功率为92.3%,显微镜组为9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随访3个月,耳内镜组术前气骨导差为(18.8±6.9)dB,术后为(10.2±1.7)dB( P<0.05)。显微镜组术前气骨导差为(17.9±7.2)dB,术后为(11.6±1.2)dB( P<0.05)。两组术后气骨导差较术前均有明显缩小,但术后气骨导差的差异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耳内镜组与显微镜组相比,耳内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更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平均出血量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颞骨鼓板骨折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颞骨鼓板骨折的临床表现以及不同伤后就诊时间的治疗措施和预后情况,探讨鼓板骨折早期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5例(17耳)颞骨鼓板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初诊耳鼻喉科时的病程分为3组:早期组(病程<1个月)7例(7耳),中期组(1个月≤病程<6个月)2例(3耳),后期组(病程≥6个月)6例(7耳)。分析总结各组病例的症状、体征、CT表现、纯音测听结果、手术方法以及临床疗效。结果:颞骨鼓板骨折患者多由颌面外科转诊耳科,骨折以颏部或颧骨为受力点而间接发生。15例患者中13例可见颏部伤口或瘢痕,14例伤后即出现患侧外耳道出血。早期组患者听力多无改变,中、后期组出现以传导因素为主的听力下降。早期组行外耳道填塞术治愈6例(6/7);2例中期组患者出现外耳道狭窄或闭锁,行外耳道成形术后治愈;6例后期组患者均出现外耳道狭窄或闭锁,其中5例合并外耳道胆脂瘤行外耳道成形术后治愈,另1例胆脂瘤累及中耳,先后3次行外耳道成形术后行改良乳突根治术及鼓室成形术后治愈。结论:颞骨鼓板骨折为颞骨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早期以外耳道出血为主要症状,听力大多无下降,后期因外耳道狭窄和/或胆脂瘤形成可有传导性听力损失。外耳道出血、外耳道前壁不规则膨出伴颏部伤口为早期诊断颞骨鼓板骨折的重要体征。颞骨鼓板骨折应引起重视,尽早发现及时处理,可避免外耳道狭窄及闭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显微镜与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治疗鼓膜穿孔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显微镜与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嘉兴市第二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患者9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7.2±2.0)mL]明显少于对照组[(13.7±3.1)mL]、手术时间[(59.4±5.4)min]短于对照组[(91.5±11.2)min]、术后疼痛评分[(2.9±0.7)分]低于对照组[(4.8±1.3)分]、住院时间[(4.3±1.0)d]短于对照组[(6.5±1.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1.912、17.474、8.707、8.249,均 P<0.001);观察组1 kHz、2 kHz、4 kHz测量频率下纯音听阈值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 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切口美观效果的满意度为97.8%(45/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604, P=0.003)。 结论:与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术相比,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疼痛程度轻等优势,患者听力改善明显且满意度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耳内镜下夹层法鼓膜成形术59例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夹层法鼓膜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59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采用耳内镜下夹层法鼓膜成形术,观察术后鼓膜愈合、听力改善程度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总穿孔愈合率为98.3%(58/59),1例出现鼓膜前下部钝角愈合,1例发生鼓膜局部胆脂瘤珠.术前与术后1年平均言语频率气导听阈分别为(40.2±7.9)dB HL和(22.5±8.3)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1,P<0.01);术前与术后1年平均言语频率气骨导差分别为(26.3±6.1)dB HL和(12.8±5.7)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4,P<0.01).结论 耳内镜下夹层法鼓膜成形术兼具耳内镜和夹层法术式的各自优点,手术创伤少,符合微创原则,穿孔愈合率高,术后听力效果好,是一种理想的鼓膜穿孔修复术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耳内镜下耳屏软骨-双面软骨膜复合体在鼓膜大穿孔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采用耳屏软骨-双面软骨膜复合体修复鼓膜大穿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鼓膜大穿孔患者79例(79耳),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耳屏软骨-双面软骨膜复合体行鼓膜修复)40例和对照组(采用颞肌筋膜行鼓膜修复)3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内植法Ⅰ期完成手术,术后3个月复查纯音听阈及耳内镜,比较两组患者鼓膜愈合率、愈合形态及听力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复查耳内镜,观察组鼓膜愈合率100%,对照组愈合率92.31%.观察组鼓膜形态比对照组更好.术后3个月复查听力学检查,观察组治疗前后气骨导差分别为(22.09±3.71)dB HL、(10.06±2.68)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气骨导差分别为(21.79±5.83)dB HL、(10.58±3.37)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气骨导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内镜下采用耳屏软骨-双面软骨膜复合体修复鼓膜大穿孔能降低术中取材难度、提高术后听力,是一种可靠的修复材料,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