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胰岛移植的发展趋势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胰岛移植在近20年发展迅速,已逐渐成为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临床治疗的理想方案之一。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证实,胰岛移植在胰岛素脱离或减量、低血糖发作的防治和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等方面均有显著疗效。然而临床胰岛移植目前仍面临供体资源紧缺、胰岛移植物早期定植、存活困难和排斥反应等亟待解决的难题。未来应在提高捐献胰腺数量及有效利用率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异种胰岛移植和干细胞来源胰岛移植的临床探索,有效解决胰岛来源不足的问题。同时通过不断研发新材料、新技术,优化胰岛移植部位,提高胰岛移植物定植与存活,并逐步摆脱对免疫抑制剂的依赖。此外,应积极推进胰岛移植后移植物监测手段的研发和应用,进一步保障胰岛移植后移植物的长期存活,让更多糖尿病患者从中受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公众对异种移植态度的问卷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分析公众对异种器官移植的态度及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期间在线接收异种移植问卷调查的年龄≥18岁的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异种移植调查问卷共46个单选题,包括受访者人物特征和量表两大部分。问卷发布在问卷星平台(https://www.wjx.cn)上,随机选取成人受访者,在线匿名填写。数据处理包括描述性分析、信度和效度检验、差异分析、相关分析等。结果: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期间共获得有效问卷4 414份,有效率100%。信度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12,提示量表信度良好。根据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量表划分成5个维度,即器官来源、决定、社会心理改变、感染风险和其他风险。如果猪器官能够被证实可行,且风险和预后与人体器官基本相同,65.4%受访者明确支持异种移植。受访者中,31~50岁、男性、出生/常住西部地区、受教育程度较高、非医疗机构从业人员、本人/家人/朋友已经做了或者正在等待器官移植、本人/伴侣支持器官捐献、未来可能有器官移植需求、曾与家人/朋友讨论过器官捐献或者器官移植话题、曾无偿献血、有志愿服务史、无神论者或信奉佛教/基督教者、听说过异种移植的受访者更倾向于支持异种移植。相关性分析提示,5个维度之间均两两相关。结论:不同人群对异种移植态度有差别,但总体态度友好。受访者对异种器官移植相关风险特别是受者术后社会心理改变比较关切,相关研究需要加强。对待不同人群,应进行相应的分层教育。异种移植相关研究特别是临床研究的拓展、加大宣传力度、医务人员相关知识培训等措施有望提高这一新技术的支持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异种移植临床试验的有关问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异种移植的发展有望缓解供体器官短缺的状况。目前,基因编辑猪被认为是临床异种移植的理想供体器官来源。在相关技术的推动下,异种移植临床前研究取得了实质性成果,这为开启早期临床试验创造了良好条件。特别是近两年,国外该领域的临床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简要概述了国内外异种移植的临床应用进展,从供体猪基因编辑、受试者全程管理原则、伦理和社会心理学三方面讨论异种移植临床试验的关键问题。相信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背景下,未来异种移植将逐步转入临床应用,更好地造福人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胃癌人源异种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其在药效学研究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胃癌的人源肿瘤异种移植(PDX)动物模型,探讨化疗药物在该模型中的抑瘤效果。方法:将人胃癌组织接种于NOG小鼠两侧腋窝皮下,传3代。挑选第3代NOG小鼠肿瘤组织,接种于21只重度联合免疫缺陷-非肥胖糖尿病(SCID-NOD)小鼠左腋皮下,建立胃癌PDX小鼠模型。将接种后的小鼠分为对照组(仅用0.9%氯化钠注射液处理)、奥沙利铂组、顺铂组、紫杉醇组、氟尿嘧啶组、替吉奥组、卡培他滨组,每组3只,给予相应药物。记录不同时间小鼠存活情况、瘤体积及瘤质量,给药第61天后处死小鼠,评价6种化疗药物对该胃癌PDX模型的肿瘤抑制效果。结果:胃癌组织传3代后PDX动物模型传瘤稳定性提高,肿瘤生长初期均一性良好。该模型用药前期对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和卡培他滨较为敏感,第31天的肿瘤生长抑制指数(TGI)分别为63.37%、52.11%和78.48%;用药末期,模型对卡培他滨的敏感性最好,第61天TGI为59.22%,抑瘤率为58.65%。用药后TGI曲线显示,紫杉醇对模型无明显抑瘤效果,顺铂抑瘤效果最差,模型对替吉奥的耐受性较差。结论:成功建立胃癌PDX动物模型,卡培他滨对其抑瘤效果最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肝移植的发展与挑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大力推广、边缘性供肝的使用增加、肝癌肝移植适应证的不断拓展,辅助性肝移植、儿童肝移植、腹腔镜肝移植、磁吻合肝移植、无缺血肝移植等技术的创新,我国肝移植的手术例数、患者生存率和移植物存活率均不断提高,并发症发生率逐渐降低,已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新的发展背景下,我国肝移植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移植受者基础疾病的变化及肿瘤学分类的发展进一步拓展了移植人群,并对肝移植提出新的要求。而类器官、异种移植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为肝移植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未来肝移植的发展,将不再局限于患者生存率和移植物存活率,而会更加重视移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种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移植小鼠模型的建立和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利用人骨髓瘤细胞系ARP1、MM.1S和NCI-H929建立异种移植模型,并对三种细胞移植后生长周期、肿瘤负荷和生物学特点进行比较。方法:将ARP1、MM.1S和NCI-H929细胞分别由皮下或尾静脉植入经 137Cs照射后的NOD/SCID小鼠,每周观察小鼠的生存情况,监测肿瘤负荷。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肿瘤组织或骨髓中CD138 +细胞的比例。采用免疫荧光检测肿瘤组织细胞的CD138和免疫球蛋白轻链表达。ELISA法检测骨髓和外周血中的免疫球蛋白轻链,micro-CT评价骨病变。 结果:皮下移植ARP1、MM.1S和NCI-H929细胞的小鼠在两周内均可形成局部肿瘤,免疫荧光检测支持浆细胞肿瘤。尾静脉移植后第20天时可在ARP1组小鼠外周血中检测出κ轻链[(8.2±1.0)ng/ml]。尾静脉移植6周左右,ARP1组小鼠出现体重下降、精神萎靡、下肢逐渐瘫痪等表现,骨髓中能检测到人CD138 +CD38 +细胞群,予硼替佐米治疗可显著降低肿瘤负荷[(5.7±0.2)%对(21.3±2.1)%, P<0.01]。MM.1S和NCI-H929组小鼠骨髓中未检测到人CD138 +CD38 +细胞群。 结论:ARP1、MM.1S和NCI-H929细胞系构建的小鼠模型可作为MM发病机制及临床研究的良好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微小RNA-217靶向调控骨巨细胞瘤自噬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骨保护素(OPG)/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及微小RNA(miRNA,miR)-217的靶向调控在骨巨细胞瘤(GCT)中作用。方法:在建立肿瘤异种移植模型和体外培养GCT0404细胞的基础上,分为空白对照组,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组(miR-217类似物组),转染miR-217组。评估各组骨巨细胞瘤的活性、增殖及迁移水平;检测miR-217、OPG、RANK、RANKL、自噬相关蛋白5(ATG5)、自噬相关蛋白7(ATG7)、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在骨巨细胞瘤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组间比较采用多重极差最小显著性差异(LSD)。结果:(1)miR-217在肿瘤异种移植模型和体外培养GCT0404细胞的调控都显著抑制GCT细胞的增殖和肿瘤细胞的发生[对照组吸光度( A)值为0.620±0.019,inhibitor NC组为0.640±0.019,miR-217 inhibitor组为0.950±0.030,inhibitorNC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miR-217 inhibitor组与inhibitor 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28.600, P<0.01)]。(2)miR-217抑制GCT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并抑制OPG/RANKL/RANK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OCN 1.41±0.06,OPG 1.41±0.04,RANKL 0.54±0.01,ATG 50.65±0.12,ATG 70.67±0.03,Beclin-1 0.56±0.10,LC3 0.83±0.04, F=265.100, P<0.01)。 结论:miR-217可能通过抑制OPG/RANKL/RANK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来抑制GCT自噬,从而抑制GCT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5基因编辑猪-恒河猴异种心脏移植实验报道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多基因编辑猪心实施异种异位心脏移植后心功能的变化趋势,及受体免疫反应对供体心脏的影响,为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临床领域提供实验基础。方法:2023年12月16日完成猪-恒河猴异种异位心脏移植,观察移植术后负荷状态下移植物功能状态及受体免疫指标。结果:受体猴已存活40天,供、受体心脏功能良好,未出现超急性和急性免疫排斥反应。结论:多基因编辑技术为异种移植提供了可能,但临床应用仍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建立转基因猪-猴异种原位全肝移植模型的初步尝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稳定的猪-猴异种原位全肝移植模型制作方法,为异种肝移植的临床前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工具。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异种肝脏移植研究团队施行的7例猪-猴异种原位全肝移植的围手术期情况及结局。供体选用基因编辑的版纳小型猪,受体选用解剖特征、生理生化及免疫机制同人类十分接近的恒河猴。在参照临床经典原位全肝移植术式的基础上,进行猪-猴异种原位全肝移植术,并对手术过程进行改进,以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无肝期。在胆管插管留置外引流,以观察胆汁分泌情况。术前免疫诱导采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利妥昔单抗+眼镜蛇毒因子+他克莫司";术后免疫维持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甲泼尼龙",同时给予抗菌抗病毒治疗、输注凝血酶调节受体凝血功能。结果:共行猪-猴异种原位全肝移植7例,在建模成熟稳定的第7例模型制作中,供体获取手术时间42 min,无热缺血时间,供体修整时间87 min,供体冷保存时间为128 min;受体手术时间123 min,无肝期27 min,肝下下腔静脉阻断38 min,手术全程出血量约10 ml。术后存活4例,术后最长存活时间为27 h。3例未存活模型中,1例为麻醉意外,2例为早期手术练习。第7例模型受体术后分泌胆汁86 ml。结论:良好的供体获取、高质量的血管吻合、术中减少出血量、缩短无肝期、严格的液体管理及细致全面的监护是提高猪-猴异种肝移植模型成功率的关键,优化供体基因组合及合理免疫抑制方案是进一步实现猪-猴异种肝移植模型长期存活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卷曲螺旋结构域蛋白6融合基因表达在人胆管癌异种移植小鼠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卷曲螺旋结构域蛋白6(FGFR2-CCDC6)表达在人胆管癌异种移植小鼠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选择购自美国模式培养物集存库(ATCC)的人正常肝内胆管上皮细胞HIBEC和稳定转染FGFR2-CCDC6表达质粒的人肝内胆管癌细胞系Hucct1,分组为沉默FGFR2-CCDC6阴性对照(si-NC)组和沉默FGFR2-CCDC6(si-FGFR2-CCDC6)组。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融合基因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FGFR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1/2)蛋白表达。噻唑蓝(MTT)检测抑制FGFR2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小鼠荷瘤模型探究抑制FGFR2表达对移植瘤体积的抑制作用。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Hucct1中的FGFR2-CCDC6表达显著高于HIBEC(1.00±0.05比1.92±0.09, t=15.480, P<0.05);FGFR2、FGF2和p-ERK1/2的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HIBEC(FGFR2:0.54±0.03比1.29±0.05, t=20.360,FGF2:1.32±0.06比1.87±0.09, t=9.207,p-ERK1:0.84±0.05比1.54±0.07, t=14.920,p-ERK2:1.42±0.06比2.11±0.11, t=9.391,均 P<0.05)。si-FGFR2-CCDC6组的FGFR2-CCDC6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si-NC组(1.00±0.06比0.39±0.03, t=19.540, P<0.05);FGFR2、FGF2和p-ERK1/2的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si-NC组(FGFR2:1.32±0.05比0.77±0.04, t=13.080,FGF2:1.93±0.08比1.23±0.07, t=11.12,p-ERK1:1.48±0.07比0.73±0.06, t=15.260,p-ERK2:2.03±0.12比1.44±0.07, t=7.488,均 P<0.05);转染后24 h和48 h细胞增殖率明显低于si-NC组(24 h:0.74±0.06比0.48±0.04, t=6.245,48 h:0.97±0.07比0.65±0.06, t=6.012,均 P<0.05)。小鼠荷瘤模型发现,si-FGFR2-CCDC6转染荷瘤组移植瘤体积明显小于si-NC参照组(598.00±50.00比476.00±39.00, F=12.530, P<0.05)。 结论:抑制FGFR2-CCDC6融合基因表达可抑制FGF2/FGFR2/p-ERK1/2通路的激活,抑制细胞增殖和肿瘤生长,进而发挥抑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