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术后躁动风险及预测模型建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术后躁动风险,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2月在本院行纤维支气管镜术的患儿112例为研究对象,统计术后躁动发生情况.根据患儿是否发生术后躁动进行分组,其中发生术后躁动的归入观察组,未发生术后躁动的归入对照组.分析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术后躁动影响因素,采用R3.5.1软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 112例患儿中34例(30.36%)发生术后躁动,归入观察组,其余78例归入对照组.34例患儿术后多发生1次(41.18%)或2次(47.06%)躁动,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表(PAED)评分多为16~18分,其中17分最多(35.29%).观察组静脉麻醉+吸入麻醉、术后疼痛比例、麻醉时间大于对照组,年龄、脑电双频指数50~59比例小于对照组(P<0.05).年龄、脑电双频指数为50~59是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术后躁动独立保护因素,麻醉方式为静脉麻醉+吸入麻醉、麻醉时间、术后疼痛是其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logit(P)=-4.861-1.163×年龄+1.522×麻醉方式+0.132×麻醉时间+1.703 ×术后疼痛-1.779 ×脑电双频指数.列线图模型的C-index为0.881,预测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术后躁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1(95%CI:0.806~0.935),敏感度为85.29%,特异性为78.21%,约登指数为0.635.校准曲线斜率结果显示Brier得分为0.086,校准斜率为0.894.结论 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术后躁动发生风险较高,其影响因素包括年龄、麻醉方式、麻醉时间、术后疼痛、脑电双频指数,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瑞芬太尼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瑞芬太尼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老年COPD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6例,两组麻醉诱导均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观察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 μg/kg,之后0.5 μg·kg -1·h -1持续输注),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改良镇静(OAA/S)评分,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纤维支气管镜进入即刻、检查完成后10 min的OAA/S评分分别为(1.03±0.35)分、(4.42±0.28)分,对照组分别为(1.22±0.22)分、(3.01±0.22)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439、29.631,均 P<0.05);观察组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分别为(3.00±0.28)μg/kg、(1.65±0.29)μg/kg,均少于对照组的(3.70±0.39)μg/kg、(2.42±0.45)μg/kg,苏醒时间为(8.40±1.58)min,短于对照组的(13.31±2.0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0.911、10.763、14.327,均 P<0.05);观察组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FEV 1、MVV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t=9.757、11.981、11.486、11.913、40.189,均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4/56),低于对照组的19.64%(11/56)(χ 2=6.737, P<0.05)。 结论:老年COPD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予以右美托咪定,同时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其安全性高,麻醉药物使用剂量较小,可缩短术后苏醒时间,且不会对呼吸、循环等产生较大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ICU危重患者持续气囊压监测下机械通气压力值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持续气囊压监测下有效压力范围,以达到既能保证通气质量又能减少黏膜损伤,且不增加气管导管移位及误吸发生率的目标。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空港医院急创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的非肺部疾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危重患者90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床头抬头30°的卧位;持续测囊压法保证3组气囊压力分别维持在20、25、30 cmH 2O(1 cmH 2O=0.098 kPa)。每小时记录1次患者平静时的呼吸机漏气量、血氧饱和度、有无气管导管移位;于拔除气管导管时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查看有无黏膜损伤;行胸部X线检查肺部感染情况并进行痰细菌培养检查。 结果: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危重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囊压30 cmH 2O组气道黏膜损伤患者明显多于20 cmH 2O组(例:8比4, P<0.05);而囊压20 cmH 2O组与囊压25 cmH 2O组间、囊压25 cmH 2O组与囊压30 cmH 2O组间气道黏膜损伤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囊压在20、25、30 cmH 2O时,气囊漏气(例:14、10、12)、气管导管移位(例:18、11、16)、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例:3、4、3)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且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机械通气时间(h):77.07±65.34、80.80±70.20、77.60±65.23,ICU住院时间(d):5.70±3.74、5.30±4.57、6.23±3.51,均 P>0.05〕。 结论:在低囊压(20 cmH 2O)下不会增加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且低囊压在气道黏膜损伤方面更加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H型先天性食管气管瘘的程序化诊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程序化诊治H型先天性食管气管瘘(H-type 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H-TE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外科收治的10例采取程序化诊治的H-TEF患儿临床资料。其中新生儿6例,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喂养后呛咳;婴幼儿4例,主要表现反复发生肺炎。合并先天性心脏病1例,胸椎半椎体畸形1例。程序化诊治流程:经食管造影和(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明确诊断后置入鼻胃管喂养;待炎症指标正常或接近正常,X线胸片肺部无炎性改变后,于术前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在食管气管瘘管内留置导管;经床边X线检查确认瘘管位置,如瘘管位于第2胸椎水平以上则采取经颈部手术、位于第2胸椎水平以下则采取经胸腔镜手术。结果:10例中,经食管造影确诊7例,经纤维支气管镜确诊3例。患儿术前均成功放置食管气管瘘管内导管。7例瘘管位于第2胸椎水平以上,采取经右颈开放下食管气管瘘修补术;3例瘘管位于第2胸椎水平以下,采取胸腔镜手术。均于术后次日即经鼻胃管喂养,术后1周予食管造影检查,无一例出现吻合口漏或食管气管瘘复发。随访8个月至5年,3例经颈部开放手术患儿出现声音嘶哑,于术后1~6个月恢复;无一例出现吞咽困难、食管气管瘘复发表现。结论:程序化诊治H-TEF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为H-TEF的管理提供了一种整体化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纤支镜下盐酸氨溴索灌洗联合阿奇霉素静滴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及气道炎症因子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纤支镜下盐酸氨溴索灌洗联合阿奇霉素静滴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及气道炎症因子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常规组予以基础治疗+阿奇霉素静滴,观察组予以基础治疗+阿奇霉素静滴+纤支镜下盐酸氨溴索灌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外周血及气道炎症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100.00%比86.05%, 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水平分别为(0.90±0.21)pg/mL、(11.09±2.07)pg/mL和(7.80±1.60)pg/mL,常规组分别为(1.62±0.34)pg/mL、(20.15±3.08)pg/mL和(14.05±2.15)pg/mL,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分别为(27.20±3.85)%、(0.85±0.15)%和(1.50±0.27)%,常规组分别为(32.02±4.07)%、(2.20±0.32)%和(3.05±0.75)%,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CD3 +、CD4 +、CD4 +/CD8 +分别为(79.80±7.05)%、(52.40±5.45)%和(1.90±0.25)%,常规组分别为(71.58±6.95)%、(46.89±5.12)%和(1.52±0.22)%,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CD8 +比例为(27.51±3.06)%,常规组为(30.80±3.19)%,两组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纤支镜下盐酸氨溴索灌洗联合阿奇霉素静滴可增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可减轻外周血及气道炎症,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中sTREM-1、IL-32及PCT水平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情及预后判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探讨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白细胞介素32(IL-32)及降钙素原(PCT)水平与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确诊的53例VAP患者作为VAP组;另选取同期实施机械通气但是未发生VAP的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肺泡灌洗液中sTREM-1、IL-32、PCT水平、CPIS评分、APACHE Ⅱ评分,并探究其与患者病情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VAP组患者肺泡灌洗液sTREM-1、IL-32、PCT水平及CPIS评分、APACHE Ⅱ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VAP组患者肺泡灌洗液的sTREM-1、IL-32、PCT水平与CPIS评分正相关(r=0.614、0.603、0.621,P<0.05);VAP 组患者肺泡灌洗液的 sTREM-1、IL-32、PCT 水平与 APACHE Ⅱ 评分正相关(r=0.414、0.463、0.409,P<0.05);53例VAP患者,经过28 d治疗,死亡17例、存活36例,死亡的VAP患者肺泡灌洗液sTREM-1、IL-32、PCT水平及CPIS评分、APACHE 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0.05);肺泡灌洗液sTREM-1、IL-32、PCT水平预测VAP患者不良预后结局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0、0.862、0.917.结论:VAP患者肺泡灌洗液中sTREM-1、IL-32、PCT 水平升高,并且与患者肺部感染程度、病情危重程度正相关,对于预测患者不良结局具有较高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支气管镜下特征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的支气管镜下表现的特点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IL-17、IL-18、PTX3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在急性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且诊断RMPP的患儿60例以及诊断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35例作为试验组,同期行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35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RMPP以及普通MPP患儿的支气管镜下表现.选取留取BALF的病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BALF中IL-17、IL-18及PTX3水平.结果 (1)RMPP组支气管镜下发现黏膜糜烂、坏死黏膜脱落、痰栓形成、塑形性支气管炎的比例较普通MPP组明显增高.(2)所有MPP患儿的BALF中三种炎症因子水平较支气管异物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但仅有IL-18在RMPP组与普通MP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RMPP患儿BALF的三种炎症因子较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的RMPP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支气管镜下的黏膜糜烂、坏死黏膜脱落、痰栓及塑形性支气管炎对RMPP具有提示作用,IL-17、IL-18及PTX3参与了MPP的发病过程,IL-18可作为预测RMPP的相关生物学指标.此外静脉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纤维支气管镜药物灌注联合莫西沙星对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药物灌注联合莫西沙星在耐多药肺结核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7例耐多药肺结核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8例,观察组49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加用莫西沙星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药物灌注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3mo、6mo、9mo痰菌转阴率及治疗9mo后病灶吸收率,并统计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3+、CD8+)及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6mo、9mo痰菌转阴率分别为73.47%(36/49)、85.71%(42/49),均高于对照组54.17%(26/48)、66.67%(32/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灶吸收率为87.76%(43/49),高于对照组64.58%(31/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mo后观察组血清 CD4+及 CD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mo后观察组血清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7/49),对照组为12.50%(6/48),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结合纤维支气管镜药物灌注可提高耐多药肺结核病人痰菌转阴率及病灶吸收率,改善血清T细胞亚群、PCT水平,且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纤支镜吸痰在肺癌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床旁纤支镜吸痰在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符合研究条件的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依据纤支镜吸痰组相同纳入条件, 采用1∶1配对原则选择对照组, 每组各100例.吸痰组术后采用纤支镜吸痰及物理治疗, 对照组仅采用物理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肺部感染、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降钙素原 (procalcitionin, PCT) 情况.结果:与单纯物理治疗相比, 纤支镜吸痰联合物理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术后平均住院日[ (7.28±1.84) d vs. (8.07±1.83) d;P=0.010]、肺部感染 (5/100 vs.16/100;P=0.011) 及住院费用 (P=0.009) .纤支镜吸痰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第3天的降钙素原水平 (P=0.031) 、术后第3和4天患者的体温、白细胞数 (P<0.05) 以及术后第3、4、5天的中性粒细胞比值 (P<0.05) .结论:肺癌术后纤支镜吸痰可减少患者肺部感染、住院费用、住院时间, 从而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支气管肺活检结合肺泡灌洗在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下经支气管肺活检结合肺泡灌洗对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病理证实的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患者19例,对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气管镜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主要呼吸道症状是干咳少痰,其次是胸闷气短,分别占89.47% 和68.42%,全身症状主要为发热、乏力,分别占73.68% 和47.37%,大约63.16% 的患者肺部可听到爆裂音;实验室检查常见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肺功能检查提示为弥散及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高分辨率CT最常见为双肺胸膜下沿气管血管束分布的多发斑片状影及磨玻璃影;肺泡灌洗液中T细胞亚群提示CD4/CD8降低(<1.0),绝大多数病例可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获得组织病理诊断,TBLB结合肺泡灌洗并发症仅有少数发热、痰中带血,或偶有气胸发生.结论 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和TBLB安全、可靠.尽早行肺泡灌洗及TBLB检查对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