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车前子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车前子治疗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 A)的作用机制,以期为车前子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研究提供思路.方法:根据前期对车前子入血成分研究结果确定车前子的潜在药效成分,结合药物靶点数据库(TTD)、人类在线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筛选高尿酸血症的作用靶点,进而确定成分与疾病的交集核心靶点,利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并对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再采用分子对接技术与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共得到85个成分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包括胱天蛋白酶3(CASP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白细胞介素-6(IL-6)、雌激素受体1(ESR1)等,GO富集分析在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三个层面上分别得到56、15和18个GO功能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肿瘤坏死因子、代谢信号转导、胰岛素抵抗、缺氧诱导因子-1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蛋白间的结合性能较好;RT-qPCR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车前子给药组大鼠肾脏组织中Ras与p38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建立了车前子干预高尿酸血症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为系统阐释车前子治疗高尿酸血症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不同剂量非布司他对3~5期慢性肾衰竭伴高尿酸血症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非布司他治疗对3~5期慢性肾衰竭伴高尿酸血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114例3~5期慢性肾衰竭伴高尿酸血症MHD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8例.A组给予非布司他片口服给药,40 mg/d;B组给予非布司他片口服给药,80 mg/d;C组给予别嘌呤醇片口服给药,300 mg/d.比较三组患者治疗24周后的临床疗效、血清指标及给药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尿酸、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10(IL-10)、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非布司他治疗3~5期慢性肾衰竭伴高尿酸血症MHD患者,均可改善微炎症状态,降低血尿酸水平,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云南省安宁市医师对痛风诊疗认知的初步调查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调查安宁市医师对痛风诊疗的认知情况,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4 年 1 月至 4 月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安宁市 3 家疗养院和 3 家三级医院的全科和内科临床医师进行痛风相关知识调查,同时收集调查对象个人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2 种医疗机构医师差异和影响医师痛风诊疗规范认知现状的相关因素.结果 在安宁市,疗养院医师的学历(χ2=49.093,P<0.05)、职称(χ2=23.896,P<0.05)较低,全科医师占比较高(64.10%vs 35.90%,P<0.05);疗养院医师每年接诊的高尿酸血症(χ2=16.643,P<0.05)痛风(χ2=18.479,P<0.05)患者病例数较少;疗养院医师在痛风诊疗规范的总体知晓率较低(χ2=5.193,P<0.05),尤其在痛风急性期处理和药物选择方面表现不足;学历(OR=2.044,95%CI:1.055~3.960,P<0.05)和每年接诊高尿酸病人例数(OR=3.706,95%CI:1.952~7.038,P<0.05)与安宁市医师的痛风诊疗规范知晓情况呈正相关.结论 安宁市医师对痛风诊疗的认知存在一定的盲区,特别体现在疗养院医师对痛风急性期处理和面对为复杂共病患者选择降尿酸药物方面.在提高安宁市医师痛风管理能力时,不仅要关注医师的教育背景,也应提供更多的专科临床实践机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阵发性心房颤动进展为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进展为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于广安门医院心内科病房收治的确诊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782例,分为持续性心房颤动组(n=399)和阵发性心房颤动组(n=383),使用Logistic回归评估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结果 持续性心房颤动组年龄(P<0.001)、左心房内径(LA,P<0.001)大于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合并冠心病(P<0.001)、心力衰竭(P<0.05)、缺血性卒中(P<0.01)、糖尿病(P<0.05)、高尿酸血症(P<0.001)、慢性肾功能不全(P<0.001)等疾病的比例较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高.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LA≥40 mm(OR=6.40,95%CI:4.35~9.40,P<0.001)、合并冠心病(OR=1.56,95%CI:1.09~2.22,P<0.05)是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冠心病和左房内径增大是阵发性心房颤动进展为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高尿酸血症致肾小管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当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时,尿酸在体内过度积累可导致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被认为是肾脏损伤和慢性肾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当尿酸浓度超过正常生理范围时可引起肾小管的多种病理反应,但其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就高尿酸血症导致肾小管损伤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包括高尿酸血症中尿酸诱导的自噬、炎症、氧化应激、凋亡、上皮-间充质转化和纤维化等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海军飞行人员高尿酸血症患病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了解海军飞行人员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检出情况,调查分析高尿酸血症发病影响因素。方法:收集717例海军飞行人员人口学信息、生活方式资料,并回顾性分析其年度体检数据,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正常组及高尿酸血症组,计算海军飞行人员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了解发病特征。通过 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飞行人员发病影响因素。 结果:717名海军飞行人员中,共检出高尿酸血症195例(195/717,27.20%),纳入高尿酸血症组,血尿酸水平(473.70±48.35)μmol/L;血尿酸正常522例(522/717,72.80%),纳入正常尿酸组,血尿酸水平(350.10±42.73)μmol/L。 χ2检验结果显示,正常尿酸组和高尿酸血症组在饮食、运动、吸烟、饮酒、睡眠等生活习惯,职业累计时间、体重指数、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等方面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饮食、运动、饮酒、睡眠、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高尿酸血症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 结论:海军飞行人员高尿酸血症检出率较高,其发病主要与不良生活习惯、三酰甘油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有关。在进行健康宣教时,应指导其养成少食用海鲜、多食新鲜蔬菜、保持规律运动、戒酒、改善睡眠等良好生活习惯,控制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高尿酸血症发病率,提高海军飞行人员健康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伴TP53突变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伴TP53突变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征、疗效及TP53突变与儿童ALL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9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应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骨髓标本全外显子基因检测的141例初诊ALL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TP53突变患儿临床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是否伴TP53突变患儿总生存(OS)和无事件生存(EFS)。结果:141例初诊ALL患儿中5例(3.5%)检出TP53突变,均为急性前体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儿中未检出TP53突变,TP53突变者占B-ALL患儿的4.0%(5/126)。TP53突变类型均为单核苷酸变异。5例伴TP53突变的ALL患儿均为男性,中位年龄60个月(16~156个月);初诊时均贫血、乳酸脱氢酶升高,4例皮下出血及高尿酸血症;免疫表型均为前体B细胞型,4例伴有髓系抗原表达。接受规范治疗的4例伴TP53突变ALL患儿中,2例复发,复发时间分别为8.9个月和12.1个月。伴TP53突变ALL患儿的预计15个月EFS率和OS率均低于TP53未突变ALL患儿(37.5%比97.7%, χ2=29.90, P<0.001;37.5%比98.3%, χ2=24.90, P<0.001)。 结论:伴TP53突变ALL患儿以男性、B细胞型多见,早期复发率高,疗效差;TP53突变可能成为预后评估的必要补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健康体检者高尿酸血症相关影响因素及效应关系探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HUA)异常的影响因素,为代谢性疾病的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健康体检者70 523名。通过单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HUA的相关因素。对应分析展示不同程度的尿酸与相关因素的聚集性。中介效应验证平均动脉压(MBP)在代谢指标异常和肾脏功能异常之间的介导作用。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HUA与年龄、性别、职业、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血尿素氮(BUN)、血肌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黏度(PV)均相关( P<0.001)。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青年、男性、高血压、TC、TG和肌酐是HUA的危险因素,HDL-C是保护因素( P<0.001)。对应分析显示,在尿酸逐渐升高的过程中,TC最先出现异常,高的血压和TG次之,而肌酐的升高最后出现。中介效应显示,MBP对TC、TG和HDL-C致尿酸升高的中介效应分别为36.35%、12.63%和9.41%;MBP对TC、TG和HDL-C致eGFR降低的中介效应分别为30.20%、27.70%和6.13%。 结论:尿酸与血压、TC和TG呈正相关,与HDL-C负相关;TC、TG对肾功能损伤有影响,MBP在其中起中介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一个先天性肾性尿崩症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家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先天性肾性尿崩症(congenital nephrogenic diabetes insipidus, CNDI)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可能机制及治疗策略。方法:收集并分析1例CNDI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儿及家系成员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采用全外显子测序法检测先证者全部基因各个外显子的序列变异情况,采用PCR-Sanger测序法验证该家系其他成员的AVPR2与ABCG2基因的序列变异。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次确诊CNDI的年龄≤14岁的患者,统计其血尿酸水平。结果:临床诊断CNDI仅先证者1人,其余家系成员均无多饮、多尿表现。高尿酸血症除先证者外,还包括先证者父亲。全外显子测序显示先证者存在AVPR2基因变异(p.S331R)与ABCG2基因变异(p.N308K),前者为半合子,X连锁隐性遗传,来源于母亲,母亲为杂合变异;后者为杂合变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来源于父亲。该家系中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尿酸排泄分数(FEUA)先证者为3.1%,父亲为2.7%。回顾12例年龄≤14岁确诊CNDI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1例,女性1例,就诊年龄3个月~14岁,合并高尿酸血症者5例。结论:儿童CNDI患者可能合并高尿酸血症,氢氯噻嗪联合苯溴马隆方案效果良好。该家系中的AVPR2基因变异(p.S331R)和ABCG2基因变异(p.N308K)的致病性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前上纵隔异位甲状旁腺腺瘤致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一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本文报道1例因前上纵隔异位甲状旁腺腺瘤致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 PHPT)的男性患者,因肾功能异常伴全身多关节疼痛就诊。入院完善常规检查提示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2型糖尿病并肾病、慢性肾脏病Ⅳ期、PTH升高、高钙低磷血症,临床高度怀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行甲状旁腺超声未见明显占位, 18F-FDG全身代谢显像和 99mTc-MIBI双时相甲状旁腺显像提示前上纵隔异位甲状旁腺伴功能亢进。患者垂体前叶功能、胰腺、内分泌相关激素均未见明显异常,排除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可能,结合患者症状和既往病史,排除三发性甲旁亢可能,诊断为前上纵隔异位甲状旁腺腺瘤致PHPT。予补液、利尿、降钙素促进尿钙排泄、唑来膦酸抑制骨吸收治疗后血钙降至正常,进一步行胸腔镜下纵隔内肿物切除术,病理确诊为甲状旁腺腺瘤,术后随访各项指标正常,未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复发。对于PHPT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和影像学表现综合考虑从而进行定性定位诊断,尤其需要关注是否有异位腺瘤和多内分泌腺瘤存在的可能,减少漏诊率和复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