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肝移植的挑战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儿童肝移植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管理水平的快速发展,儿童肝移植受者存活率得到显著提高,如何进一步扩大供肝来源、降低等待期病死率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移植受者术后长期生活质量成为未来的研究重点。通过手术技术创新和机械灌注提高供肝利用率和术后恢复速度、采用微创手术和基因编辑技术将肝移植治疗从巨创转变为微创、建立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个体化用药方案、寻找规范有效的免疫耐受诱导方法将成为未来儿童肝移植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质谱技术在核酸检测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质谱技术是一种基于质谱仪设备检测物质分子量的谱学技术方法。质谱类型众多、功能各异,在各个学科领域中广泛用于科学研究与应用技术开发。近年来,质谱技术在核酸检测分析中显现出巨大的潜力,尤其是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的核酸检测分析技术,因其快速、高通量、准确等特性而成为研究热点。采用质谱技术进行核酸研究,突出表现在对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突变、DNA甲基化及DNA拷贝数变异的检测分析。本文对质谱技术在核酸检测中的研究与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为基于质谱的新型核酸检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DMD基因c.2622+2T>C导致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时空表达特异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对一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患儿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探究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采集家系成员的临床数据和家族史,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目标基因拷贝数变异是否异常、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分析先证者致病基因、Sanger测序验证可疑位点.针对发现的剪切位点突变构建mini-gene表达载体,采用mRNA体外剪接mini-gene实验验证变异对mRNA剪切的影响.结果:该家系先证者男,双下肢无明显受累,外周血肌酸激酶(CK)水平升高(700~1600 U/L),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MLPA检测未发现受检者DMD基因存在外显子拷贝数变异.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携带DMD基因(NM_004006.2)c.2622+2T>C母源剪切变异.体外mini-gene实验发现该变异影响剪切且产生多种新转录本.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及基因检测结果,推测受检者为DMD基因剪切变异导致的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结论:本研究明确了 DMD基因剪切变异为一例DMD患儿致病原因,进一步丰富了中国DMD突变谱,证实了 DMD基因c.2622+2T>C变异可产生多种转录本导致不同的功能受损,对患者临床表现与基于时空表达相关联,有一定的基因型-表型对应关系的参考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健脾祛痰化瘀方药对脾虚痰浊动脉粥样硬化巴马猪肝脏线粒体能量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基于PCRarray技术探讨健脾祛痰化瘀方药对脾虚痰浊动脉粥样硬化巴马猪肝脏线粒体能量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只健康广西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给予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结合高脂饲料饮食,建立脾虚痰浊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造模成功后治疗组给予健脾祛痰化瘀方药干预.提取各组巴马小型猪肝脏总RNA,应用线粒体能量代谢信号通路PCR芯片测定各组巴马猪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结果: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上调或下调2倍以上的基因有17个.发生改变的17个基因中11个基因为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亚基,1个基因为呼吸链复合物Ⅱ亚基,2个基因为呼吸链复合物Ⅳ的亚基,2个基因为呼吸链复合物Ⅴ的亚基,1个基因涉及应激反应.结论:健脾祛痰化瘀方药通过调节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Ⅳ、Ⅴ亚基基因表达,改善脾虚痰浊动脉粥样硬化巴马猪肝脏线粒体能量代谢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ITS2序列广陈皮基原植物及药材的DNA分子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选取ITS2序列对广陈皮基原植物及药材进行鉴定,为DNA条形码技术应用于广陈皮药材的鉴定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提取样品DNA,利用PCR技术对样品进行核基因ITS2片段扩增并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经Codon Code Aligner拼接后,用MEGA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算种内、种间Kimura-2-Parameter(K2P)遗传距离并采用邻接法构建NJ系统树.结果 广陈皮种内最大K2P遗传距离远小于种间最小K2P遗传距离;由构建的系统聚类树可以看出,广陈皮基原植物及药材聚成一支,并与其他近缘种植物明显分开.广陈皮药材的测序成功率明显低于原植物的测序成功率,年份越高的广陈皮测序成功率越低.结论 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可以有效地鉴别广陈皮基原植物及药材与其他近缘种植物,为广陈皮药材基原鉴定及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分子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杜氏肌营养不良的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最常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肌肉病,以进行性、致残、致死性为特点.DMD目前尚无治愈方法.经典的糖皮质激素治疗,结合康复锻炼及多学科综合管理可有效延缓病程、延长患儿存活期,但不能改变患儿结局.新型细胞治疗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有一定作用,但存在多种并发症且疗效不确定;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后细胞存活及迁移的问题尚未解决.基因治疗是目前最有前景的DMD治疗手段.传统的研究方法包括病毒介导的mini-或micro-DMD基因替代技术、外显子跳跃技术.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有望彻底治愈DMD.此外,DMD治疗新靶标如Jaggedl基因、P2RX7基因,以及小分子疗法如ARM210、SMT C1100也有一定疗效.该文就DMD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UAS-Hey转基因果蝇品系的构建与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构建UAS-Hey转基因果蝇品系,为研究Hey基因在果蝇发育中的功能提供工具.方法 利用逆转录PCR技术扩增果蝇Hey基因的编码序列,并亚克隆至pUAST表达载体,构建pUAS-Hey重组质粒.显微注射至野生型果蝇的胚胎,通过mini-white标记筛选出UAS-Hey转基因红眼果蝇.将这些转基因品系分别进行平衡与定位,并用PCR扩增方法鉴定.结果 成功构建了pUAS-Hey重组质粒,通过显微注射及转基因果蝇的筛选与平衡,共获得7个独立的转基因品系.PCR分析证实P[mini-white,UAS-Hey]已整合入各转基因品系的基因组,且处于可表达的区域.结论 成功构建了UAS-Hey转基因果蝇,为运用GAL4/UAS系统进一步研究Hey基因的功能与调控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脾虚痰浊动脉粥样硬化巴马小型猪血清脂蛋白亚类分布的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脾虚痰浊动脉粥样硬化巴马小型猪血清脂蛋白亚类分布的特征并利用PCR Array技术检测主动脉AS信号通路中脂类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9只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3只,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与治疗组给予高热量高脂适量胆盐饲料喂养并进行冠脉球囊挤压伴拉伤及跑步措施进行干预至24周,制备巴马小型猪病症结合脾虚痰浊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治疗组除上述造模措施外给予健脾祛痰化瘀方喂饲24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Lipoprint脂蛋白分类仪对HDL、LDL颗粒进行分类,分析不同大小HDL、LDL颗粒在脾虚痰浊动脉粥样硬化巴马小型猪中的分布特征;PCR Array技术检测脂类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型猪血清TG、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LDL平均颗粒较小(P<0.01),sd-LDL浓度所占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大颗粒HDL-C含量显著降低、大颗粒HDL-C占HDL-C浓度百分比显著降低、小颗粒HDL-C含量显著升高,小颗粒HDL-C浓度占HDL-C浓度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型猪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大颗粒HDL-C含量显著升高、大颗粒HDL-C百分比显著升高、小颗粒HDL-C含量显著降低,小颗粒HDL-C浓度占HDL-C浓度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P<0.01).PCR Array技术分析发现模型组小型猪上调≥2倍的基因包括ABCA1、IL4、PTGS1、NR1H3、PPARD,下调<0.5的基因有LDLR、FABP3、LPL、PPARG.结论:LDL和HDL亚类分布异常可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载脂蛋白E基因型对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磁共振波谱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型对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和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35例AD患者(AD组),35例aMCI患者(aMCI组)和36名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认知正常者(对照组,NC组)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剑桥老年认知检查表中国修订版(CAMCOG-C)等多种神经心理学量表对所有受试对象进行认知功能评价;采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分析ApoE基因型;利用1H-MRS技术,计算左侧海马和左侧额叶的N-乙酰天冬氨酸/肌酸(NAA/Cr)、胆碱/肌酸(Cho/Cr)、肌醇/肌酸(MI/Cr)的比值.结果 AD组和aMCI组MMSE评分[NC组29.00(2.00)分、aMCI组26.00(2.00)分、AD组13.00(9.50)分]、CAMCOG-C总分[NC组94.00(8.50)分、aMCI组86.00(8.00)分、AD组61.00(18.0)分]及其亚分包括定向、语言、记忆、执行、计算、思维、知觉等子项目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D和aMCI组中ε4等位基因携带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AD组中ApoE ε4等位基因携带率较aMCI组更高(均P<0.05).ApoE ε4等位基因携带者MMSE评分[ApoE ε4等位基因携带者23.00(16.00)分、非携带者27.00(6.00)分]及CAMCOG-C评分[ApoE ε4等位基因携带者76.00(28.00)分、非携带者89.00 (17.00)分]均显著低于非携带者(均P<0.05).MRS结果中,AD组和aMCI组左侧海马NAA/Cr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AD组左侧海马NAMCr比值显著低于aMCI组;AD组和aMCI组左侧额叶Cho/Cr比值和MI/Cr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以AD组升高较aMCI更为明显(均P<0.05);ApoE ε4等位基因携带者左侧海马NAA/Cr和Cho/Cr比值均显著低于非携带者组,左侧额叶MI/Cr比值显著高于非携带者组(均P<0.05).结论 ApoE等位基因影响aMCI和AD患者MRS改变,联合ApoE基因型和MRS检测对AD及aMCI早期诊断及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种罕见的菌血症病原菌——霍氏鲍特菌的分离鉴定及临床意义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探讨一株罕见菌——霍氏鲍特菌(Bordetella holmesii,B.holmesii)的鉴定及耐药特征,分析其临床意义,提高对该菌的检出及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从细菌培养特性、生化特征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来鉴定一株菌血症分离菌;运用Mega 7.0软件对鲍特菌属全部成员模式菌株与所分离菌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E-test法检测该分离菌的药物敏感性;分别添加不同浓度核黄素及其抑制剂光黄素于该菌培养基中,检测其生长活力.结果 引起该免疫功能完善者菌血症的病原菌为B.holmesii,并将菌种上传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菌种保藏号:CGMCC 1.13721);同时将该分离菌B.holmesii ABD216S rRNA基因序列上传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序列号:KT828544.1);无根树显示B.holmesii与百日咳鲍特菌更具有亲缘性;药物敏感性试验(AST)显示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红霉素、四环素以及多黏菌素对该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较低,而头孢唑啉、头孢呋辛酯、头孢西丁、头孢噻肟、氨曲南及复方新诺明的MIC值较高;核黄素能够促进B.holmesii的生长,光黄素则抑制该菌的生长.结论 B.holmesii分离率极低,鉴定困难,因此临床、微生物学以及流行病学相关资料甚少,为一种罕见的病原菌,有待我们更深入地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