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精子测序技术在植入前胚胎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学检测中区分罗氏易位携带者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单精子测序技术在植入前胚胎结构异常遗传学检测中区分携带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对1 例罗氏易位携带者45,XY,der(13;14)(q10;q10)应用单精子分离结合单精子测序技术完成单倍型的构建,用机械制动法分离20 份单精子样本并进行全基因组扩增(WGA),再利用ASA基因芯片对WGA产物进行全基因组183 70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检测,通过CNV测序检测出与易位相关且可作为单体型推断的单精子,推断亲本正常及携带罗氏易位的染色体单倍型.将 3 份胚胎滋养层细胞活检样本作为对象,在完成全基因组扩增后,通过高通量测序进行检测,判断胚胎携带易位染色体的情况,选取可用囊胚进行移植,于孕 18 周抽取羊水样本,确认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变异.结果:通过单精子测序共筛选出6 037个SNP位点,挑选出30 个可区分正常与易位单体型位点成功构建单体型,植入前单体型分析提示 3 枚胚胎均为不携带罗氏易位染色体的整倍体胚胎,妊娠中期羊水基因检测证实胎儿核型为46,XN,未携带罗氏易位染色体.结论:对于男性罗氏易位携带者,可通过单精子测序筛选SNP位点构建单体型,用于区分正常和罗氏易位携带者胚胎,为胚胎植入前染色体结构遗传学检测胚胎选择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炎性因子与前列腺癌因果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来评估 91 种炎性因子与前列腺癌的潜在因果关系.方法:选取91 种炎性因子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汇总统计数据(n=14 824)结合FinnGen最新第9 版数据库中选取前列腺癌作为结局进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通过逆方差加权法(IVW)、MR-Egger回归、简单中位数法(SM)、加权中位数法(WM)、加权中值法(WME)等回归模型的OR值和95%CI评估炎性因子与前列腺癌的因果关系,其中IVW法得出的因果关系相对稳定,作为本研究的主要统计方法.进一步采用贝叶斯分析法对孟德尔分析结果进行验证.使用Cochran's Q检验评估遗传工具变量的异质性,使用MR-Egger截距检验评估多效性,使用留一法评估作为工具变量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对暴露和结局因果关系影响的敏感性.结果:IVW法结果显示,91 种炎性因子中白介素-22 受体 A1(IL-22RA1)、磺基转移酶 1A1(ST1A1)与前列腺癌发病风险呈正向因果关联:IL-22RA1:IVW[OR(95%CI):1.12(1.00~1.25),P=0.04];ST1A1:IVW[OR(95%CI):1.08(1.00~1.16),P=0.03].趋化因子配体 11(CXCL11)、白介素 17A(IL-17A)与前列腺癌发病风险呈反向因果关联;CXCL11:IVW[OR(95%CI):0.88(0.81~0.95),P=0.00];IL-17A:IVW[OR(95%CI):0.91(0.84~0.98),P=0.02].MR-Egger截距分析未检测到潜在的水平多效性(P 均>0.05,IL-22RA1=0.885,ST1A1=0.949,CXCL11=0.391,IL-17A=0.884).MR-PRESSO 未检测到偏倚 SNPs(P 均>0.05,IL-22RA1=0.479,ST1A1=0.629,CXCL11=0.326,IL-17A=0.444),未发现异质性(P均>0.05,IL-22RA1=0.543,ST1A1=0.677,CXCL11=0.336,IL-17A=0.494),留一法敏感性分析结果图提示无个别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对整体因果关系预测产生明显影响,故分析结果可靠.结论:91 种炎性因子中IL-22RA1、ST1A1 与前列腺癌有正向因果关系,随着这些因子的水平增加,前列腺癌发病的风险升高;CXCL11、IL-17A与前列腺癌有反向因果关系,即随着这些因子的水平增加,前列腺癌发病风险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PLCL2基因多态性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卒中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磷脂酶C样蛋白2(PLCL2)基因rs4535211、rs75885714、rs765383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05例新发LAA型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该院性别、年龄相匹配的103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血清炎症指标,同时检测两组PLCL2基因rs4535211、rs75885714、rs7653834位点的基因型,并计算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rs7653834位点为C/C、C/T、T/T基因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s7653834位点C/C、T/C、T/T基因型NLR、PL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显性模型、显性模型、超显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两组rs7653834位点基因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CL2基因rs7653834位点多态性与LAA型缺血性卒中可能存在潜在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口腔黏膜脱落细胞用于高血压患者MTHFR C677T基因突变快速检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研究使用荧光探针法床边快速检测口腔黏膜脱落细胞标本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型的准确率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间就诊于十堰市太和医院心血管内科的门诊和住院高血压患者,患者均在实验室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选取Hcy≥10μmol/L的高血压患者共482例,患者均采集口腔黏膜细胞及全血标本,分别用口腔黏膜脱落细胞荧光探针法及全血标本对比试剂检测上述标本MTHFR C677T基因型,若两者检测结果不一致则使用"金标准"Sanger测序法检测全血标本对MTHFR C677T基因型进行最终判定.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并观察记录采集标本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评价荧光探针法检测患者口腔黏膜脱落细胞MTHFR C677T基因型的准确率和安全性.结果 482例高血压患者口腔黏膜脱落细胞标本和全血标本成功完成采集,且采样过程中患者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荧光探针法和对比试剂检测MTHFR C677T基因总突变发生率为73.23%(353/482),两种方法检测MTHFR C677T基因纯合野生型(CC型)符合率为100.00%(95%CI:97.11~100.00),杂合突变型(CT型)符合率为99.14%(95%CI:96.91~99.76),纯合突变型(TT型)符合率为99.17%(95%CI:95.47~99.85),MTHFR C677T基因型总符合率为99.38%(95%CI:98.19~99.79),检测结果一致性Kappa值为0.9902.结论 采集口腔黏膜脱落细胞使用荧光探针法检测MTHFR C677T基因突变操作简便、创伤小,且快速、安全、准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赖草基因组重复序列组成及染色体分布特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赖草属植物是麦类作物遗传改良和育种的重要基因资源,但作为异源多倍体植物,其基因组来源仍存在较大争议.通过比较赖草、大赖草及新麦草基因组中重复序列分布,探索赖草属物种基因组来源以及种间基因组多样性的形成特性.[方法]通过构建赖草属物种赖草的Cot-1 DNA文库获得大量重复序列,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重复序列对赖草以及近缘物种大赖草和祖先供体物种新麦草进行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涂染.[结果](1)根据序列及基因组分布特性,赖草Cot-1 DNA可归为串联重复序列、散布重复序列、散布加串联混合重复序列以及未能鉴定类型,4种类型占比分别为32.4%、45.7%、12.4%和9.5%.(2)串联重复序列TaiI-family、Lt1-6、pTa-535和pSc250在不同物种及同一物种不同材料间信号数量存在较大变异,分别为7~20,1~14,17~26,0~24个.(3)10个反转座子序列在所有物种染色体的分布呈现3种方式:在所有染色体上杂交信号集中分布在着丝粒、近着丝粒及间质区;在所有染色体的所有区域都有分布;在大部分染色体上的分布方式与第1种相同,但是部分染色体端部也有分布.2个LTR/Copia序列仅在赖草染色体上有分布,其他序列在不同物种以及不同材料间均有分布,但在信号强度以及部分染色体上的分布方式存在多态性.[结论]赖草属物种中的一些重复序列具有快速进化的特性,支持赖草属物种多倍化过程,并存在散在重复序列向整个核基因组的快速同质化扩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肾主骨理论探讨肾病与骨质疏松症因果关系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索中医肾主骨理论下,肾病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因果关系.方法 使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数据库筛选肾病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作为工具变量,应用固定效应逆方差加权及多种敏感性分析以评估肾病与OP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 5种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显示,膜性肾病(OR=1.000 6,95%CI:1.000 2~1.000 9,P=0.001 0)、慢性肾小球肾炎(OR=1.000 8,95%CI:1.000 1~1.001 5,P=0.038 0)、糖尿病肾病(OR=1.001 0,95%CI:1.000 1~1.002 0,P=0.031 6)、血清肌酐升高(OR=1.013 0,95%CI:1.000 0~1.026 0,P=0.050 8)可显著增加OP风险,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升高则与OP风险降低相关(OR=0.997 0,95%CI:0.995 3~0.998 6,P=0.000 3).多重敏感性分析证实了结果的稳健性,未发现明显的多效性(MR-Egger截距P>0.05)和异质性(Cohran's Q检验P>0.05).结论 肾病与OP间存在正向因果关系,佐证肾主骨理论,为肾病相关OP预防和治疗提供新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类白细胞抗原Ⅰ、Ⅱ类等位基因及单倍体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白血病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A、B、C)、Ⅱ类(DRB1、DQB1、DPB1)等位基因和单倍体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以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深圳市血液中心845例中国南方汉族白血病患者(323例ALL、350例AML及172例CML)和745名中国南方汉族健康献血者的外周血样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反向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PCR-rSSO)及测序分型(PCR-SBT)方法对HLA-A、-B、-C、-DRB1、-DQB1和-DPB1进行基因分型,鉴定HLA等位基因前4位数。采用Arlequin 3.5软件分析HLA单倍体;从HLA低分辨水平(等位基因前2位数)及高分辨水平(等位基因前4位数)分别统计分析HLA等位基因和单倍体多态性与3种白血病的相关性。结果:经Bonferroni校正,ALL组A*02(36.22%比28.26%, χ2=13.41, PC<0.01)及其单倍体A*02-B*46-C*01(15.35%比10.23%, χ2=10.90, PC=0.02)、DRB1*12(15.79%比11.10%, χ2=9.02, PC=0.03)、A*02:03(9.75%比5.32%, χ2=14.25, PC=0.002)及其单倍体A*02:03-B*38:02-C*07:02(3.80%比1.51%, χ2=10.41, PC=0.02)的频率均高于对照组,是ALL易感因素;AML组A*11-B*15-C*08-DRB1*15-DQB1*06-DPB1*02的频率高于对照组(1.34%比0.07%, χ2=12.54, PC=0.003),是AML易感单倍体;CML组A*02(36.63%比28.26%, χ2=9.33, PC=0.02)及其单倍体A*02-B*15-C*04(2.17%比0.29%, χ2=11.74, PC=0.02)、DRB1*03:01-DQB1*02:01-DPB1*02:01(1.86%比0.14%, χ2=13.10, PC=0.01)的频率均高于对照组,是CML易感因素;CML组DRB1*13的频率低于对照组(1.45%比5.25%, χ2=9.29, PC=0.03),是CML拮抗基因。 结论:在HLA低分辨及高分辨水平发现了白血病易感或拮抗HLA等位基因和单倍体,可为探究中国南方汉族白血病发病机制并制订有效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儿童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儿童及青少年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I/D多态性分布特征及其与左心室肥厚(LVH)的相关性。 方法:病例对照研究。以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初次诊断未经治疗的144例原发性高血压儿童及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 ACE基因多态性。根据显性模型分为DD+DI型组、II型组,比较各组间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临床资料、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水平差异。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LVH组和非LVH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VH的影响因素, ACE基因I/D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儿童及青少年LVH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分析,RAAS各指标与LVH的相关性采用偏相关分析。 结果:144例患儿中DD、DI和II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1.1%、50.7%和38.2%。D、I等位基因频率为分别36.5%(105/288)、63.5%(183/288)。DD+DI型组(89例)儿童年龄大于II型组(55例)( Z=-2.308, P=0.021),两组性别、身高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DD+DI型组LVH的发生率高于II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230, P=0.022)。RAAS水平中肾素活性与左心室质量指数( r=0.276, P=0.002)和相对室壁厚度( r=0.247, P=0.006)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DD+DI型( OR=5.678,95% CI:1.623~19.872)和体重指数(BMI)( OR=1.124,95% CI:1.024~1.233)均是原发性高血压儿童及青少年发生LVH的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LVH的发生密切相关,DD+DI基因型及BMI是原发性高血压儿童及青少年发生LVH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预后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受体活性蛋白1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rs155209和受体活性蛋白1(RAMP1)rs3754701两个基因位点突变是否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预后有关。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收集317例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收集其抗凝血,提取DNA,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实验平台进行SNPs分型,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CGRP及RAMP1基因多态性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预后的关系。结果:携带RAMP1基因rs3754701T者更容易出现DNA应答和ALT应答( OR=2.277,95 %CI:1.386~3.741, P=0.001; OR=1.694,95 %CI:1.073~2.675, P=0.024),而携带CGRP基因rs155209C者更不易出现DNA应答和ALT应答( OR=0.150,95 %CI:0.083~0.271, P<0.001; OR=0.583,95 %CI:0.367~0.925, P=0.022)。 结论: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CGRP基因的rs155209和RAMP1基因的rs3754701位点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预后有关,rs3754701T在干扰素治疗后的DNA应答和ALT应答中起保护作用,而rs155209C携带者不易出现DNA应答和ALT应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基因遗传风险评分与胃癌发病年龄的关联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多基因遗传风险评分(PRS)与胃癌发病年龄及早发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基于胃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以胃癌病例为研究对象,利用112个与胃癌发生风险有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构建PRS,采用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PRS水平与胃癌发病年龄的关系。将发病年龄<50岁的病例定义为早发胃癌病例,以低遗传风险(PRS≤20%)为参照组,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以早发诊断年龄为时间变量分析中遗传风险(PRS:20%~80%)和高遗传风险(PRS>80%)与胃癌早发风险的关联。结果:共纳入8 629例胃癌病例,其中,男性6 284例(72.82%),女性2 345例(27.18%),发病年龄为(60.61±10.80)岁。PRS水平与胃癌发病年龄呈显著负相关( r=-0.05, P<0.001),PRS越高胃癌发病年龄越小,低、中、高遗传风险组胃癌发病年龄分别为(61.68±10.33)岁、(60.53±10.79)岁、(59.80±11.20)岁。PRS与胃癌早发风险呈剂量反应关系(中遗传风险: HR=1.19,95% CI:1.03~1.39, P=0.022;高遗传风险: HR=1.44,95% CI:1.20~1.71, P<0.001)。 结论:高PRS不仅增加胃癌发病风险,同时也是胃癌早发的危险因素,PRS可作为遗传检测指标评估胃癌发病和早发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