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与神俱现代科学研究(4)——以太阳运动规律为公理探讨太一、阴阳、二阴二阳、太少阴阳、至阴、三阴三阳、长夏、肝生于左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太阳运动规律为公理,可以推导出以下结论:太阳的运动可以表达太一的运动;一阴一阳、二阴二阳、三阴三阳都有2个或更多的模型,应予各自厘清;"至阴"的原意,是指云朵遮挡阳光后,落在地面上的阴影."至阴"的科学内涵,指的是在立杆测影里,落到圭面上的动态变化竿影,等同于五行"土行"的运动变化;太少阴阳有二种定义和概念,"带定语的太少阴阳"论述的都是"阳"的运动变化,加上"至阴"的概念,等同于五行的四阳行一阴行模型;"阳明、厥阴"分别表示"阳"的极大时和极小时;"带定语的太少阴阳"加"阳明、厥阴"所组成的三阴三阳概念,论述的是"阳"的各种运动变化;对北半球而言,"长夏"的季节概念,只存在于北回归线至赤道之间的地域里.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域里,中医基础理论一般不应使用"长夏"这一时间概念;"肝生于左"是根据太阳的光照来定义的,五脏配五行,似应(恢复)使用肝配木、肺配火、脾(器)配金、肾配水、心配土的配对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考古发现与《针灸避忌太一之图》考源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金代闲邪聩叟所撰《针灸避忌太一之图》见于《新刊补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三,此图具列太一游宫的大、小周期以推度针灸的避忌日期.今从中医学、文献学和考古学等跨学科角度综考此图之渊源,认为其原理与《太素·风论》和《灵枢》中的《九宫八风》篇以及《易纬·乾凿度》卷下郑玄注等相关文献的论旨相通,此亦可上溯至西汉太一九宫式盘(公元前173年),甚或与新石器时代的含山玉版(公元前第三千纪)等考古发现有关.可知,《针灸避忌太一之图》中有关太一游宫数术内容的来源甚为古远,传统医学的理论构架源远流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浅谈冠心病的中医时间医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中医时间医学是由运气、月相、子午流注等理论组成的运用中医理论认识疾病病机,指导疾病诊治的理论体系之一.目前中医时间医学在冠心病方面的相关研究揭示了冠心病日节律子时高发,月相节律望月高发,季节节律冬季高发,季节与日节律相关联冬季子时多发,夏季午时多发,运气节律以土运、金水之气及太一天符年高发等特点.依据中医时间医学相关理论治疗冠心病效果显著.今后应在中医时间医学各组成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冠心病各证型与中医时间医学的关系等方面做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典型太田痣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临床资料 患者,男,22岁. 因"左额浅褐色斑片1年,渐扩大"来我院就诊. 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左侧额颞交界处出现拇指大浅褐色斑片,面积逐渐扩大,右侧边界超过面中线. 未曾在外院诊治. 既往体健,父母及家族内无类似患者.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系统查体无明显异常. 皮肤科检查:左侧额部可见6 cm × 10 cm大浅褐色斑片,边界较清,压之无褪色,巩膜颜色正常(图1a、b).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显示:较之周围正常皮肤,皮损区域表皮基底层色素大致正常,真皮胶原之间有条索状高折光痣细胞结构,提示太田痣或褐青色痣(图1c). 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中层有树枝状细胞及色素颗粒(图1d) ,符合太田痣、褐青色痣的改变. 诊断:太田痣. 治疗:使用Q开关1064 nm Nd:YAG激光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1次,间隔4~6个月进行下一次治疗,目前随访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耳廓下部太田痣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鱼类加工业中类丹毒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报道了青岛市三家鱼类加工厂的加工鱼、虾工入中类丹毒的流行倩况、临床表现和一系列实验室研究的情况.作者从患者皮疹中分离到本病的致病菌,经多种培养特性、细菌形态学、生化反应和动物实验等证实为红斑丹毒丝菌,这是国内从来报道过的.Schwartz曾经指出:类丹之在太平洋一沿岸罕见.过去国内学者曾在调查渔捞业和屠宰业工人中寻找本病,但均未发现.我们的调查研究证实类丹毒在青岛地区渔业工人中并不少见,是一种应引起重视的职业性皮肤病.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参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对本病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气周流”理论在针刺治疗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一气周流”包括子午周天及卯酉周天,子午周天是身体前后上下的气血循环,卯酉周天是左右的气血循环,二者构成一个气血循环的立体空间结构.子午周天主要用于“形”方面的诊断与治疗,卯酉周天则主要用于“气”方面的治疗.妇科疾病的产生,常为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影响冲任督带,最终损伤胞宫所致.故妇科病的“一气周流”针刺疗法主要包括:调形、调气.其中,调气常用的穴位有:大陵—太冲,中渚—足临泣,复溜—尺泽,支沟—太白,小节—太冲,太白一足三里,合谷—太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从“杂气致疫”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证治
编辑人员丨2023/8/5
“杂气”虽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致疫”的原因,但“两虚相得,乃客其形”,所以在认识“杂气”的同时要注重“摄生防治”.不仅要注重“三年化疫”的运气学动态规律,更要注重天、人二气的交相变易以及病证“从化”现象.机体“三阴三阳六经开阖枢”气化功能失常,太阳少阳太阴病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机核心.本次“杂气”的核心治法是“开太阳”,元阳一升,则湿燥、寒湿及虚实错杂状态皆可迎刃而解,“太阳一开”则六经开阖枢气化功能恢复正常,机体恢复平和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寓意与足太阳经功能相关理论渊源四探
编辑人员丨2023/8/5
古人对于天地结构的认识有“大气举地”和“大地载于水”等,这都源于元气学说,是对元气与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认识的两个方面.在人体,与载地之“水”相参的是“通”于天气、五行属水、又为诸水之“经”行于背部的足太阳经,这符合《黄帝内经》“三阳为经”的观点;而《黄帝内经》对“三阳为经”之载地般的功能离不开三焦“导气”功能来相辅相成的认识,正是“元气与水密不可分”观念的反映.这些观念还体现在《黄帝内经》的“太一行九宫”说以及运气学说的“司天”“在泉”概念中.追本溯源,由于仰韶文化人面鱼纹盆已经蕴含有“八方”之观念,且人面鱼纹盆之鱼尾鳍有“借风使舵”一样使鱼体浮于水中的作用,而足太阳经“三阳为经”功能之寓意源于此,故仰韶文化彩陶盆人面头后上翘之鱼尾鳍寓意为《黄帝内经》对足太阳经有载地般功能认识之滥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九宫八风"运行周期探讨加味升降散治疗支气管哮喘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3/8/5
"九宫八风"运行周期是中医理论体系之中言简意奥的重要篇章,贯穿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过程,反映了动态变化的时空观.通过研读考古等多领域论著,逐渐探明《灵枢?九宫八风》所阐述的两大运行周期,其一是"太一移日"所形成的大周期,其二为"太一日游"所形成的小周期.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其中风哮证型日渐凸显.风哮发作时伏痰夙根由外风引动而致气机逆乱,喉中哮鸣.笔者根据"九宫八风"运行大周期,创新性地将风哮的伏痰夙根置于中宫,依上升、下降、四隅过程之治法以择药,从而提出以加味升降散作为主方,并结合兼症,以小周期所对应日数的方位进行加减化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