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医学专业"4+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为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4+4"培养模式自2002年招生以来,一直进行不断探索和改革。以培养多学科交叉能力高级复合型卓越医学创新人才为目标,通过加强启发式教学、设立医工交叉课程、注重科研能力训练、开设基础临床单循环器官系统整合课程等教学改革,确立了"厚基础、强实践、重转化、塑规范、融国际"的具有交医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并拟在毕业后教育衔接领域做进一步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4+4"模式招生笔试的设计与实施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临床医学专业"4+4"模式招生笔试对考查多学科背景本科毕业生医学相关学科知识储备的有效性。方法:2020年12月,以2020年报考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进入复试并参加笔试的58名考生的专业背景、本科平均学分绩点(grade point average,GPA)、笔试成绩和录取结果为资料,对此资料和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Spearman秩相关分析和2个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参加笔试的学生均来自国内"双一流"院校和全球高水平大学,本科为理学、工学、经济学、农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专业,学生的笔试成绩与GPA之间不相关( r=0.052, P=0.701);拟录取的35名学生与未录取的23名学生的笔试成绩分别为67.0(62.0,71.0)分和58.5(52.5,65.0)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3.709, P<0.01)。 结论:参加笔试的学生本科专业背景呈现多样化;笔试对甄别学生医学专业相关学科的知识储备具有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北京协和医学院“4+4”试点班整合课程教学方法现状及提高途径探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的基础与临床整合课程教学效果,通过分析试点班基础与临床整合课程使用的配套教学方法现状,探讨整合课程教学方法改进的途径。方法:以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完成整合课程的2020级试点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围绕课时设置、整合效果、自主学习方法等对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采用R4.0.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现有各整合课程模块的周课时数为(27.59±2.61)h,高于学生期望值。周课时数与各模块的平均满意度得分呈负向线性相关性( r=-0.71, P=0.022)。基础与临床整合的平均满意度得分为2.652。使用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时,学生课前预习时间的中位数为30 min。 结论:基础与临床整合课程改革中,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选择和合理运用至关重要。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应降低理论授课学时数,精心设计和准备学习资料,教学内容的组织应重视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及临床知识与基础医学阶段所学知识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4+4"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美国模式与交医模式的比较及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借鉴北美医学院校的培养模式,从2002年起在国内率先开展临床医学专业"4+4"培养项目,招收优秀非医学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4年医学课程。经过20年的实践,交大医学院已积累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且行之有效的办学经验,同时也面临问题和困惑。本研究对比分析交大医学院和美国一流医学院校哈佛医学院、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4+4"人才培养模式,并从培养目标、招生方式与规模、课程设置、学位授予标准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研究表明,未来交大医学院还需通过凸显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招生标准与流程,优化课程体系,平衡临床和科研能力培养等举措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助力推进"4+4"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从优秀迈向卓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小组培养模式在耳鼻咽喉科临床医学博士试点班教学中的效果评估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探讨小组培养模式在临床医学博士试点班("4+4"医学博士项目)学生耳鼻咽喉科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6月北京协和医院2019级临床医学博士改革试点班学生(本科非医学专业)共30名做为试点班组,临床实习采用小组培养模式,课前和课后发放调查问卷,收集问卷,统计分析数据.另2022年5月至6月北京协和医院2016级八年制学生89名,根据年龄、性别、基础医学成绩选取30名配对分组为八年制组,采用传统临床教学方法.教学后进行课后理论考试,按照满分100分的标准,统计分析两组学生理论成绩差异.结果 试点班组30名学生课前问卷统计:前4年本科专业方向均来自于非医学专业,选择医学专业的原因是为了救死扶伤;51%的学生认为五官科在临床中占重要位置;课后问卷统计:90%的学生对床旁学习课程设计满意;40%的学生对耳鼻喉科新技术的应用比较感兴趣;28名针对教学中不足之处认为耳鼻喉科学知识深奥,29名认为应该增加多媒体教学方法.两组耳科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点班课时12学时较八年制20学时少.结论 改革试点班学生来自多个专业方向,为医学发展注入新的理念和思路;小组培养模式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教学相长,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反馈改进教师教学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我国临床医学长学制博士生教育招生路径和培养模式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9/16
围绕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问题,聚焦长学制临床医学博士生教育,比较分析临床医学八年一贯制、"4+4"模式、直博/硕博连读等长学制临床医学教育的不同招生路径和培养模式,提出创新发展临床医学博士生教育的若干政策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诊断学-超声整合课程的超声可视化教学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对超声可视化教学在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诊断学-超声整合课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以期为优化教学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以电子问卷的形式对参加颈部及腹部超声可视化教学的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展开调查.通过自身对照的方式比较教学前后医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掌握的正确率,以评估教学效果.同时收集医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及教学反馈.结果 参与调查的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共 124 人.其中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7 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博士生107 人,2019 级"4+4"试点班博士生 17 人.同一名医学生颈部超声课程前后均填写的有效问卷116 份(有效回收率为93.5%,116/124),腹部超声课程有效问卷101份(有效回收率为94.4%,101/107).颈部超声课程教学后,2017级博士生中,68.8%(11/16)知识点掌握的正确率得到明显提高;2019 级博士生中,66.7%(10/15)知识点掌握的正确率得到明显提高(P均<0.05).腹部超声课程教学后,2017级博士生和2019级博士生中,均有80%(4/5)知识点掌握的正确率得到明显提高(P均<0.05).课程满意度调查显示,99.1%(115/116)的医学生对颈部超声课程"非常满意"或"满意",仅0.9%(1/116)对该课程"基本满意";99.0%(100/101)的医学生对腹部超声课程"非常满意"或"满意",仅1.0%(1/101)对该课程"基本满意".21名医学生反馈了教学评价,认为超声可视化教学提高了学习主观能动性(52%,11/21)及学习效率(43%,9/21),激发了学习兴趣(5%,1/21);27 名医学生对该教学模式提出了建议,其中以"增加课时"的占比最高(56%,15/27),其次为"推荐学习资料"(26%,7/27).结论 超声可视化教学可提高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学习主动性及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其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浅析加拿大家庭医生培养体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加拿大家庭医学发展较早,对加拿大家庭医生培养体系进行分析介绍,着重于从家庭医生“4+4+2”培养模式、高等学校全日制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进行综述.加拿大通过多个层面完善家庭医生培养体系、持续职业开展、倡导及制定执行一系列的严格标准,从而确保了高质量的初级卫生保健.借鉴加拿大家庭医学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探讨比较了两国家庭医师培养特点、教学组织方式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问题.加拿大家庭医生培养体系中的优势表现在:①培养制度步骤清晰、阶段目标和路径明确;②行业协会作用巨大,政府规划,大学培养,分工明确;③家庭医生生源优秀,师资充沛,爱岗敬业,家庭医学发展条件较好.加拿大家庭医生培养的特点正是在于其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以医学院校教育为起点,家庭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重点,并通过继续医学教育把教育培训同家庭医生持续终身的执业生涯统一起来.相比之下国内的家庭医生培养目标真正实现和家庭医学的理性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学习和借鉴加拿大家庭医生培养体系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教学理念,有利于构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医学教育培训体系,对于缓解国内社区卫生服务对高素质的家庭医生的急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英美中三国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全科人才培养是全科医学发展的关键任务,目前我国的全科医生教育培养工作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合格的全科医生数量不足、全科医生培养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英国和美国的全科医生培养起步较早,现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本文介绍了英国全科医生培养的“5+2+3”模式、美国全科医生培养的“4+4+3”模式,并将其与我国目前的“5+3”全科医生培养模式进行对比.认为我国的全科医生培养应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提升全科医生的综合素养,全面提高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力;同时,应建设标准化的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体系,包括培训大纲、带教师资、培训基地、考核评价等方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4+4”模式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神经病学临床实习带教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行“4+4”模式(4年非医专业本科+4年医学专业培养):在医学专业教育阶段开展了整合式医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旨在培养基础扎实、思维宽广的医学生.在神经、精神与运动模块整合背景下,神经病学临床实习带教中,教学者根据学生特点和自身带教经验,提出重视经典“三基”教育、推广多样化教学、利用云模型尝试新评价方法等措施,以利于医学高级人才培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