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芒柄花黄素对骨关节炎软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芒柄花黄素(FMN)对骨关节炎(OA)大鼠炎性反应、软骨损伤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白细胞介素(IL)-26炎症轴的影响。方法:将60只无特定病原体级别的健康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4组,每组15只,其中对照组大鼠仅打开关节不进行其他操作实施假手术;OA组、OA+FMN组和OA+FMN+ABBV-157组大鼠构建OA模型。OA+FMN组和OA+FMN+ABBV-157组大鼠尾静脉注射FMN(10 mg/kg)干预,每日1次,连续4周。OA+FMN+ABBV-157组通过腹膜内注射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抗体(RORγt)激动剂ABBV-157(5 mg/kg)促进Th17分化功能,每周2次,连续4周。其余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检测各组大鼠的关节炎症、软骨退化情况,检测Th17细胞比例以及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抗体(RORγt)和白介素-26(IL-26)蛋白水平。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SNK- q检验等分析全部数据。 结果:OA、OA+FMN、OA+FMN+ABBV-157组的国际骨关节炎研究会(OARSI)评分高于对照组[(4.23±0.56)、(1.98±0.25)、(4.11±0.60)分比(1.08±0.14)分, t=21.135、12.165、17.374, P<0.05],且OA+FMN组的OARSI评分显著低于OA、OA+FMN+ABBV-157组( t=14.209、12.691, P<0.05)。OA、OA+FMN、OA+FMN+ABBV-157组的IL-1β[(23.82±1.98)、(11.37±1.06)、(23.14±2.24) μg/ml比(6.56±0.75) μg/ml],IL-6[(30.38±3.12)、(13.77±1.45)、(29.52±2.80) μg/ml比(8.54±0.95) μg/ml]高于对照组( t=31.572、14.307、27.184、25.935、11.685、27.481, P<0.05);OA+FMN组的IL-1β、IL-6均低于OA、OA+FMN+ABBV-157组( t=21.470、18.395、18.698、19.345, P<0.05)。OA、OA+FMN、OA+FMN+ABBV-157组Th17水平[(21.00±1.65)%、(10.21±1.06)%、(21.63±2.29)%比(3.96±0.52)%]高于对照组( t=38.148、20.502、29.143, P<0.05),OA+FMN组的Th17水平均低于OA、OA+FMN+ABBV-157组( t=38.148、17.528, P<0.05)。OA、OA+FMN、OA+FMN+ABBV-157组的RORγt(0.54±0.05、0.26±0.03、0.55±0.06比0.13±0.02),IL-26(0.60±0.06、0.27±0.03、0.58±0.06比0.11±0.02)高于对照组( t=29.487、13.964、25.720、30.006、17.187、28.782, P<0.05);OA+FMN组的RORγt、IL-26均低于OA、OA+FMN+ABBV-157组( t=18.598、16.763、19.053、17.898, P<0.05)。 结论:FMN通过抑制Th17/IL-26炎症轴缓解OA大鼠炎性反应和软骨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天麻素通过Wnt/β-连环蛋白通路和核因子-κB通路对大鼠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天麻素对大鼠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以及对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通路和核因子-κB(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30只购自河南实验动物中心的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关节炎组和天麻素组,每组大鼠10只。关节炎组和天麻素组大鼠采用改良Hulth法制备膝骨关节炎模型,假手术组手术过程同模型组但不形成骨关节炎模型。天麻素组大鼠腹腔注射天麻素50 mg/kg,假手术组和关节炎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治疗8周,麻醉后,取3组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进行后续研究。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分析3组大鼠软骨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组大鼠关节软骨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试剂盒检测关节软骨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表达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3组大鼠关节软骨NF-κB、Toll样受体4(TLR4)和髓分化因子88(MyD88)、Ⅱ型胶原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蛋白聚糖的水平;采用Mankin’s评分分析3组大鼠关节软骨的损伤程度。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天麻素组大鼠关节软骨组织IL-1β、IL-6和TNF-α水平[(33.84±6.37)、(21.64±3.98)、(58.61±8.83) pg/g]明显低于关节炎组大鼠[(74.97±9.81)、(45.63±7.87)、(140.68±20.79) p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742、8.261、11.780, P<0.05)。天麻素组大鼠关节软骨组织丙二醛水平[(1.33±0.14) mmol/g]明显低于关节炎组大鼠[(2.38±0.18) mmol/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720, P<0.05)。天麻素组大鼠关节软骨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86.29±6.99) U/mg]明显低于关节炎组大鼠[(65.17±7.37) U/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578, P<0.05)。天麻素组大鼠关节软骨组织NF-κB、MyD88、Wnt2和β-catenin水平(1.09±0.12、1.31±0.13、0.91±0.07、1.22±0.09)明显低于关节炎组大鼠(1.73±0.15、1.75±0.14、1.42±0.16、1.74±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742、8.261、9.090、11.330, P<0.05)。天麻素组大鼠关节软骨组织Ⅱ型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水平(1.21±0.09、1.28±0.12)明显高于关节炎组(0.77±0.10、0.87±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240、7.971, P<0.05)。天麻素组大鼠关节Mankin’s评分[(3.75±1.00)分]明显低于关节炎组[(7.53±0.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130, P<0.05)。 结论:天麻素通过抑制Wnt/β-catenin通路和NF-κB通路,抑制大鼠骨关节炎症,延缓关节软骨退变,对骨关节炎达到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衰老清除药物对规模化长期培养牙髓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间断清除衰老细胞对规模化长期培养中牙髓干细胞(DPSC)增殖和分化功能的影响,探索维持体外培养DPSC年轻状态的方法。方法: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提供的因正畸或阻生拔除的健康恒牙中提取人DPSC,模拟DPSC体外规模化长期培养过程,并对年轻DPSC(第5代,P5)、衰老DPSC(第25代,P25)进行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集落形成实验、成骨分化诱导茜素染色实验。利用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比较5种衰老清除药物[那维克拉(ABT-263)、姜黄素、达沙替尼、非瑟酮、槲皮素]的清除效率,选择清除效率最高的药物进行后续实验。选取衰老细胞占比开始显著增多的代数,给予间隔3代、累计3次的衰老清除药物处理,对对照组和药物处理组细胞进行荧光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集落形成实验、细胞划痕实验、成骨诱导茜素红染色实验。体内验证使用裸鼠皮下异位成骨实验,对移植物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衰老细胞占比随培养周期延长而增加,相比年轻DPSC,衰老DPSC的增殖和成骨分化能力显著减退( P<0.05)。与年轻DPSC相比,衰老DPSC衰老相关蛋白p21、p16 INK4a、白细胞介素6(IL-6)mRNA及增殖相关蛋白Ki67 mRNA表达量均发生显著改变( P<0.001)。5种衰老清除药物中,ABT-263衰老细胞占比最少。培养过程中间断使用ABT-263后,药物处理组衰老细胞占比[(6.72±2.34)%]显著小于对照组[(31.82±0.57)%]( P<0.001);RT-qPCR证实,药物处理组p21、p16 INK4a、IL-6 mRNA表达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 P<0.05),Ki67 mRNA表达量显著大于对照组( P<0.01)。药物处理组的细胞愈合能力、成骨分化能力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P<0.05)。体内实验结果显示,药物处理组DPSC的移植体内后相对新生骨质面积[(2.36±0.48)%]显著大于对照组[(1.00±0.46)%]( P<0.05)。 结论:ABT-263可有效清除规模化长期培养DPSC的衰老细胞,培养过程中不断给予的ABT-263处理可维持规模化长期培养DPSC的体内及体外增殖、分化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萝卜硫素通过促进前额发育和神经元分化促进大脑类器官生长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时期大脑类器官脑区分化和神经细胞标志物的改变,分析萝卜硫素对大脑类器官发育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使用萝卜硫素处理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形成的大脑类器官。实验组为不同浓度(1 μmol/L、2 μmol/L、5 μmol/L)萝卜硫素处理组,对照组为空白对照组,每组20个类器官。采用免疫荧光、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比较萝卜硫素处理后不同时期脑区标志物和神经细胞标志物表达特点;RNA测序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功能富集分析;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ase-media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进一步筛选验证可能参与萝卜硫素促进大脑类器官生长潜在基因或可能的靶点。结果:加入萝卜硫素处理40 d的大脑类器官中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ex determining region Y-box 2,SOX2)、前脑标志蛋白叉头框G1(forkhead box G1,FOXG1)、前额叶皮质孤独症易感候选基因2(autism susceptibility candidate 2,AUST2)、配对盒基因6(paired box 6,PAX6)表达明显增强;加入萝卜硫素处理70 d大脑类器官中神经元标志蛋白神经元Ⅲ型β-微管蛋白(β-tubulin,TUJ1)、神经元核(neuronal nuclei,NeuN)、微管相关蛋白2(recombinant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2,MAP2)、T脑蛋白家族1(T-brain-1,TBR1)等表达增强。RNA测序分析显示,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显著上调基因105个,下调基因512个,共617个。qRT-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SFTPC、AKR1C3、CXCR6、PRAP1、TMC8、GPR182、F2RL2、KCNJ10)的转录水平与测序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差异表达基因AKR1C3、KCNJ10可能参与萝卜硫素促进大脑类器官前额发育和神经元分化,这有助于为萝卜硫素改善精神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认知和症状提供证据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睾丸间质细胞分化及在迟发性腺功能减退症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研究发现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具有重要。因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分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可以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找到解决方案,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及成功移植成为治疗迟发性腺功能减退症(LOH)的新方法。本文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睾丸间质细胞分化的机制及治疗LOH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肾衰竭幼鼠胫骨生长板软骨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高表达对生长板发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幼鼠胫骨生长板软骨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生长板发育的影响。方法:雄性4周龄SD幼鼠40只,被随机分为对照组(蒸馏水灌胃, n=20)和CRF组(腺嘌呤150 mg·kg -1·d -1灌胃, n=20),连续灌胃6周后处死全部幼鼠,比较两组幼鼠胫骨长度。micro-CT扫描仪测量胫骨近端生长板宽度,组织切片番红固绿染色检测胫骨生长板宽度。提取幼鼠胫骨生长板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至第3代,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软骨细胞Ⅱ型胶原(Collagen Ⅱ)、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及β联蛋白(β-catenin)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软骨细胞CollagenⅡ、MMP-13、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RF组幼鼠胫骨长度较短[(27.32±5.81)mm比(35.43±3.61)mm, t=5.226, P<0.001],生长板宽度较窄[(0.72±0.22)mm比(1.13±0.27)mm, t=5.096, P<0.001]。软骨组织番红固绿染色结果显示,CRF组幼鼠生长板相对宽度较对照组窄( t=6.744, P<0.001)。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结果示,与对照组比较,CRF组软骨细胞CollagenⅡ蛋白表达减少( t=8.212, P<0.001),MMP-13( t=13.091, P<0.001)和β-catenin( t=7.534, P<0.001)蛋白表达增多。 结论:CRF幼鼠胫骨生长板软骨细胞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呈高表达状态,是软骨细胞加速退变分化、生长板出现闭合趋势的原因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β淀粉样蛋白调控老年性黄斑变性免疫炎症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的年龄相关性退行性疾病,其初始病变即伴随免疫炎症反应的发生。β淀粉样蛋白(A β)是一种经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水解后生成的小分子蛋白,其作为主要成分参与AMD早期特征性表现玻璃膜疣的形成。在AMD局部炎症反应中,A β作为一种重要的病理沉积物,促进巨噬细胞的增生及分化,改变其形态进而推进AMD病程。此外,A β还可通过激活炎症反应通路,调控免疫分子及补体系统,从而介导视网膜慢性炎症反应,加速AMD病程。但由于AMD的发生并不仅仅因炎症反应导致,所以单一的免疫抑制未必能在AMD的病程中发挥作用,将AMD患者眼内被破坏的免疫系统重新平衡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神经干/祖细胞应用于阿尔兹海默症治疗的现状与挑战
编辑人员丨3周前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导致认知和记忆能力进行性损害,影响着全球5000多万人,给社会带来的负担正在日益增加.AD的病理学特征复杂多样,包括淀粉样β肽沉积、过度磷酸化Tau蛋白以及突触连接丧失.神经干/祖细胞(neural stem/progenitor cells,NSPC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能分化的能力,可以分化为多种类型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NSPC移植疗法因其促进突触连接和功能恢复以改善AD症状而备受关注.概述AD动物模型中NSPC移植治疗的研究现状,总结NSPC治疗AD的最新临床试验进展,讨论NSPC移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NSPC治疗AD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高活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干预老年树鼩衰老脾脏的作用与机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背景:脾脏具有储血、造血和免疫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脾脏结构退变、功能衰退引起免疫系统功能受损,进而加速机体衰老进程,而高活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树鼩脾脏衰老尚未见报道.目的:探讨高活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树鼩脾脏衰老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从剖腹产的新生树鼩脐带组织中分离、培养和获得高活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三系分化试剂盒检测成脂、成骨、成软骨分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表面标志物.以感染复数值分别为100,120,140,160,180,200的吉凯基因绿色荧光蛋白转染第2代高活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筛选最佳转染条件;转染后的第4代高活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输注给老年治疗组树鼩,青年对照组和老年模型组不予特殊处理,治疗4个月时取脾脏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脾脏组织结构;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衰老相关半乳糖苷酶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21和p53蛋白表达水平;Ki67和PCNA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脾脏自噬蛋白分子Beclin1和APG5L/ATG5表达水平;活性氧荧光染色检测脾脏组织的活性氧含量;CD3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总T淋巴细胞比例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脾脏组织白细胞介素1β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分泌水平;DAPI复染细胞核观察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高活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脾脏组织的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①高活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呈核小短梭形、鱼群样生长,G0/G1期占比大,具有向成脂、成骨和成软骨分化潜能.②感染复数为140且转染72 h为吉凯基因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树鼩高活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最佳条件.③与老年模型组相比,老年治疗组树鼩脾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白髓面积增加(P<0.01),红白髓界线清晰,生发中心占比无显著差异(P>0.05),脾脏组织衰老相关半乳糖苷酶活性水平降低(P<0.001),衰老蛋白分子p21和p53表达下调(P<0.001),增殖相关分子Ki67和PCNA表达上调(P<0.001,P<0.05),自噬相关分子Beclin1和APG5L/ATG5表达上调(P<0.001),活性氧含量降低(P<0.001),CD3+T细胞比例增加(P<0.05),衰老相关分泌表型中白细胞介素1β分泌水平降低(P<0.001),转化生长因子β1分泌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与青年对照组相比,以上检测指标在老年治疗组中均有显著差异(P<0.05).④冰冻组织切片观察可见老年治疗组树鼩脾脏组织中有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绿色荧光细胞.结果表明:静脉输注高活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迁移至脾脏组织,抑制活性氧产生,下调衰老相关蛋白分子表达,诱导细胞自噬,促进细胞增殖,降低慢性炎症,进而改善脾脏组织结构和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铁代谢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22
铁代谢在多种代谢性疾病中发挥调控作用,过量铁积累会增加代谢性疾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T2DM)的发生风险.铁沉积、铁过载和铁死亡等病理过程可激活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细胞自噬等,促进机体炎症反应级联放大和抗氧化能力降低,使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衰退,从而促进T2DM的发生发展.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由肠道L细胞分泌的一种生理性激素,GLP-1类似物或GLP-1受体激动剂可调节机体铁代谢过程,抑制铁沉积、铁过载和铁死亡相关炎症反应,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及分化,进而减轻胰岛素抵抗,抑制内皮细胞损伤,在T2DM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