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子午流注理论指导刮痧治疗阴虚阳亢型Ⅰ级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清HCY、CRP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究基于子午流注理论指导刮痧治疗阴虚阳亢型Ⅰ级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就诊的阴虚阳亢型Ⅰ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9例,对照组以常规生活方式进行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常规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加用基于子午流注理论指导刮痧的方式治疗,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HCY、CRP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眩晕、失眠、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症状相较于治疗前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明显得到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患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RP、HCY水平均降低,且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血清CRP、HCY水平降低的程度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中各维度的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患者的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升高的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中各维度的评分均明显提升(P<0.05).结论 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的指导刮痧治疗阴虚阳亢型Ⅰ级EH患者能降低其血压水平及CRP、HCY指标水平,缓解其中医症状,并能提高其生活质量,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靶向联合免疫新辅助方案治疗巨块型肝癌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 男性,64岁,因“发现肝占位6个月”于2022年6月3日收入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患者2022年1月行腹部超声检查发现肝内不均匀回声,未进一步诊治。2022年3月出现纳差伴消瘦,2个月内体重下降5 kg,2022年4月出现间断性上腹部胀痛,肝区为著,可自行缓解,于当地医院行上腹部增强CT检查,考虑诊断为肝右叶巨块型肝细胞癌,大小约14.2 cm×10.2 cm。遂于2022年4月29日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一次,术后疗效评估:病变部分坏死,大部分血供存在,考虑肿瘤存活。既往有慢性乙肝病史30年,口服抗病毒药物1个月;糖尿病病史8年,血糖最高17 mmol/L,口服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药物治疗,血糖控制良好;高血压病史8年余,血压最高150/100 mmHg(1 mmHg=0.133 kPa),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吲达帕胺片等治疗,血压控制良好。无冶游史及手术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体检无特殊。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60 500 μg/L;乙肝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乙肝病毒DNA定量<100 U/ml。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正常,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A级(5分),MELD评分6分。腹部增强MRI检查(2022-06-06):肝右叶巨大团块状占位,大小约14.3 cm×10.2 cm;肝右叶病变介入术后,大部分血供存在。PET-CT检查(2022-06-09):肝右叶可见14.8 cm×9.3 cm×13.6 cm巨大混杂低密度肿块,不均匀放射性摄取增高,最大标准摄取值为 18.2。初步诊断:(1)原发性肝癌,中国肝癌分期(China liver cancer staging,CNLC)-Ⅰb期;(2)慢性乙肝;(3)高血压2级(极高危);(4)2型糖尿病;(5)标准化余肝体积比例(standardized remnant liver volume ratio,SRLVR)为40.0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与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附3 418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与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20年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3 418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 060例,女1 358例;年龄为(61±11)岁。患者在符合根治性切除及手术适应证的条件下选择手术方式: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观察指标:(1)施行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2)施行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前临床特征比较。(3)施行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学特征比较。(4)施行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情况。(5)影响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 结果:(1)施行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3 418例患者中,施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1 978例,施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1 028例,施行NOSES 412例。施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造瘘情况(永久性造口、预防性造口、未造瘘),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流质食物时间,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45(55~460)min,100(30~1 000)mL,435、88、1 455例,72(10~220)h,96(16~296)h,158例,10(6~60)d;施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75(80~450)min,50(10~800)mL,172、112、744例,48(14~120)h,72(38~140)h,17例,9(4~40)d;施行NOSES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80(80~400)min,30(5~500)mL,0、45、367例,48(14~144)h,72(15~148)h,1例,6(3~30)d;3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H=291.38、518.56, χ2 =153.82, H=408.86、282.97, χ2 =78.66, H=332.30, P<0.05)。(2)施行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前临床特征比较。施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NOSES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贫血、低蛋白血症、肠梗阻、肿瘤位置、术前癌胚抗原、术前CA19-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施行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学特征比较。施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NOSES患者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淋巴结检出数目、神经侵犯、血管侵犯、淋巴结侵犯、T分期、N分期、M分期、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4)施行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情况。施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NOSES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腹腔感染、肠梗阻、吻合口出血、切口并发症、肺部感染、其他并发症分别为52、21、309、8、130、51、59例,33、17、75、3、45、58、9例,13、4、8、0、11、10、15例,3者肠梗阻、切口并发症、肺部感染、其他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 =122.56,13.33,20.44,15.59, P<0.05);3者吻合口漏、腹腔感染、吻合口出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 =0.96,2.21,3.08, P>0.05)。(5)影响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因素分析。①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肠梗阻的影响因素分析:年龄为20~39岁和40~59岁,手术方式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NOSES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肠梗阻的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0.46,0.59,0.43,0.13,95%可信区间为0.21~1.00,0.36~0.96,0.33~0.56,0.06~0.27, P<0.05)。②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切口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体质量指数为24.0~26.9 kg/m 2,手术方式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和NOSES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切口并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0.24,0.63,0.46,95%可信区间为0.11~0.51,0.44~0.89,0.24~0.87, P<0.05)。③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肺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手术方式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2.15,95%可信区间为1.46~3.18, P<0.05);TNM分期为0~Ⅰ期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肺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0.10,95%可信区间为0.01~0.88, P<0.05)。④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其他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年龄(20~39岁、40~59岁、60~79岁),体质量指数(<18.5 kg/m 2、18.5~23.9 kg/m 2、24.0~26.9 kg/m 2、27.0~29.9 kg/m 2),手术方式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其他并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0.10,0.29,0.37,0.08,0.22,0.35,0.32,0.29,95%可信区间为0.01~0.81,0.13~0.64,0.17~0.78,0.02~0.40,0.09~0.52,0.15~0.83,0.12~0.89,0.14~0.59, P<0.05)。 结论: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适应证更广,手术时间更短,但围手术期治疗效果不及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和NOSES。具有手术适应证时,患者施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和NOSES可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以及更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Numen弹簧圈治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CATCH试验的亚组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国产Numen弹簧圈治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10家临床试验中心共同完成前瞻性、多中心、开放性、随机对照、非劣效性临床试验——CATCH试验,纳入其中240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亚组进行分析;根据术中使用的弹簧圈类型将患者分为Numen组与Axium组。主要有效性观察指标为术后6个月动脉瘤的成功闭塞率(Raymond分级为Ⅰ或Ⅱ级);次要有效性指标为术后6个月、12个月的动脉瘤完全闭塞率(Raymond分级为Ⅰ级)以及术后6个月的动脉瘤再通率。安全性指标为术后6个月、12个月的动脉瘤再治疗率和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全分析集中,与Axium组(117例)比较,Numen组(12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占比低( P=0.030),而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符合方案集(Numen组103例,Axium组98例)中,两组术后6个月动脉瘤成功闭塞率[93.2%(96/103)对比95.9%(94/98)]、完全闭塞率[65.0%(67/103)对比63.3%(62/98)]以及再通率[5.9%(6/101)对比2.1%(2/97)]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12个月动脉瘤完全闭塞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74.4%(67/90), χ2=0.00, P=1.000];术后即刻动脉瘤栓塞密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90±22.32)%对比(45.72±19.51)%, t=-1.30, P=0.198]。全分析集中,两组患者有效性指标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安全性分析集(Numen组123例,Axium组117例)中,术后12个月,Axium组患者中1例接受再治疗(1/112,0.9%),116例Numen组患者中无一例接受再治疗,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91);截至术后12个月,Numen组与Axium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0%(16/123)对比17.9%(21/117), χ2=1.18, P=0.289];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均为0。 结论:Numen弹簧圈与Axium弹簧圈治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DSA导引下经左颈内静脉为永存左上腔静脉患者植入静脉输液港1例
编辑人员丨2024/2/3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因"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1个月余"收治入院.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Ⅰ级3年余.体格检查:右乳房缺失,右胸壁可见长约15 cm陈旧性手术瘢痕,愈合佳,右胸壁及腋窝未扪及包块,未扪及皮下积液,双侧腋下未扪及肿大淋巴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不同力度推桥弓治疗Ⅰ级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观察不同力度推桥弓治疗Ⅰ级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Ⅰ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轻推桥弓组和重推桥弓组,每组24例.三组均接受相同的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不接受其他干预;轻推桥弓组加用轻手法推桥弓穴治疗;重推桥弓组加用重手法推桥弓穴治疗.治疗4周,随访4周,观察分析三组治疗后及随访时血压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均有降低(P<0.05).对照组有效率43.5%;轻推桥弓组有效率78.3%;重推桥弓组有效率33.3%.轻推桥弓组患者血压降低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和重推桥弓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推桥弓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与同组治疗结束时比较,对照组及轻推桥弓组的血压水平表现稳定,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推桥弓组的舒张压(DBP)及平均血压(MBP)均较治疗结束时降低,组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轻推桥弓组收缩压(SBP)及MBP均低于重推桥弓组及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推桥弓组的SBP、DBP及MBP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手法推桥弓配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Ⅰ级原发性高血压有效率高,远期血压平稳;不同力度推桥弓对Ⅰ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存在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hs-cTnT、 NT-proBNP、hs-CRP表达水平与心功能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血清中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N未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天津市胸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CHF患者200例和同期体检健康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NYHA心功能分级将CHF患者分为心功能Ⅰ/Ⅱ级70例、Ⅲ级65例、Ⅳ级65例,按照原发性心血管疾病分为缺血性心肌病54例、扩张型心肌病4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51例、糖尿病性心肌病49例,分别检测对比各组血清hs-cTnT、NT-proBNP、hs-CRP表达水平及心功能指标LVMI、LAVI、LVEF.结果 CHF组中hs-cTnT、NT-proBNP、hs-CRP表达水平及心功能指标LVMI、LAVI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随着心功能受损程度的增加,hs-cTnT、NT-proBNP、hs-CRP表达水平及心功能指标LVMI、LAVI也在逐渐增高(P<0.05);而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心功能受损程度的增加不断降低.血清hs-cTnT、NT-proBNP、hs-CRP水平与LVMI和LAVI呈正相关(r=0.214,0.303,0.689,0.473,P<0.05),而与LVEF呈负相关(r=-0.374,P<0.05).不同病因CHF患者血清hs-cTnT和NT-proBNP水平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糖尿病性心肌病组、缺血性心肌病组及扩张型心肌病组患者血清hs-cTnT水平显著高于高血压性心脏病组(P<0.05)患者;扩张型心肌病组患者血清hs-cTnT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性心肌病组和缺血性心肌病组患者.缺血性心肌病组和扩张型心肌病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高血压性心脏病组和糖尿病性心肌病组患者(P<0.05),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hs-cTnT水平显著高于缺血性心肌病组患者(P<0.05).结论 CHF患者血清hs-cTnT、NT-proBNP、hs-CRP表达水平随着病情加重明显升高,三者呈正相关,且与心功能指标也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甲状腺激素的检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甲状腺激素的检测结果.方法:214例中老年(≥45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组)进行血浆AngⅡ、ALD、ACTH、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检测,并与同期我院的135例中老年(≥45岁)健康者(对照组)检测结果对比.结果:EH组AngⅡ、ALD、ACT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TT3、FT3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T4和TSH差异不显著;EH组45-59岁患者AngⅡ和ALD显著低于≥60岁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H组Ⅰ级、Ⅱ级、Ⅲ级AngⅡ、ALD、ACTH水平依次显著升高,TT3和FT3依次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EH组AngⅡ、ALD和ACTH水平显著降低,TT3、FT3水平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ngⅡ、ALD、ACTH和甲状腺激素可作为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病情程度检测和预后指标,临床诊断意义重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剂量阿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实验组给予口服高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d)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高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d)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血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以及颈动脉斑块分级.结果:两组治疗后的SBP、DBP、血清TC、TG和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血清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实验组SBP、DBP、血清TC、TG和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颈动脉斑块0-Ⅰ级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高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d)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动脉粥样硬化较低剂量阿托伐他汀(20 rmg/d)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疗效更好,可以有效降低血压,调节血脂并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少量蛋白尿IgA肾病临床特征及肾功能损伤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少量蛋白尿IgA肾病(IgAN)患者临床特征,探讨少量蛋白尿IgAN患者肾功能损伤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治疗并确诊原发性IgAN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按照24h尿蛋白定量分为少量蛋白尿组(<1 g/24h)及中大量蛋白尿组(≥1 g/24h),并将少量蛋白尿组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肾小球滤过率(eGFR)>90 ml·min-1 ·(1.73 m2)-1]和肾功能受损组[eGFR<90 ml·min-1 ·(1.73 m2)-1],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分析各临床指标与肾功能损伤相关性并分析肾功能下降危险因素.结果 302例原发性IgAN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少量蛋白尿患者116例(38.41%),中大量蛋白尿患者186例(61.59%).少量蛋白尿组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水平均明显低于中大量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慢性肾脏病分期以慢性肾脏病(CKD)1期为主,Lee氏分级以Lee氏Ⅰ~Ⅱ级为主.亚组间比较,肾功能损伤亚组患者年龄大,高血压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病理损伤较重,以Lee氏Ⅲ级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及血尿酸与少量蛋白尿IgAN患者eGFR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少量蛋白尿IgAN患者病理表现亦可能较重,年龄、血尿酸是预测少量蛋白尿IgAN肾功能损伤独立危险因素,需积极干预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