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引导下头臂静脉入路技术在儿童患者静脉输液港植入中的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儿童医院接受静脉化疗的13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儿的资料,化疗前均采用超声引导下头臂静脉(BCV)入路技术行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植入术,导管头端位置由术中DSA透视下确认。13例患儿均采用右侧BCV入路,技术成功率为100%,其中12例(92.31%)1次穿刺成功,仅1例需两次穿刺成功。TIVAP留置时间为(678±105)d。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7.69%(1/13),仅1例患儿出现导管功能障碍,表现为无法抽回血伴推注困难。所有患儿未发生误穿动脉、血/气胸等即刻/早期并发症;随访期间未发生导管相关血栓形成(CRT)、TIVAP相关感染、导管异位/打折等严重/远期并发症。本研究初步表明,超声引导下穿刺BCV这一新的入路技术在患儿TIVAP植入中是简单可行、安全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气雾型皮肤冷喷剂对缓解无损伤针穿刺的疼痛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气雾型皮肤冷喷剂对于缓解无损伤针穿刺疼痛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使用无损伤针行输液港维护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喷射气雾型皮肤冷喷剂,对照组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疼痛度、穿刺成功率、皮肤不良反应、舒适度及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各纳入29例患者。试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1.52±1.02)分比(2.24±1.62)分, d=-0.02(95% CI:-0.55~0.51), P=0.1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穿刺成功率均为100%,试验组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绝对危险度=27.6%(95% CI:11.32%~43.86%), P=0.008],舒适度[ d=-0.97(95% CI:-0.42~-1.52), P<0.01]及满意度较高[绝对危险度=13.8%(95% CI:1.24%~26.34%), P=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气雾型皮肤冷喷剂与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无损伤针穿刺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冷喷剂起效迅速、舒适安全,患者满意度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评判性思维护理培训对乳腺癌患者完全植入式输液港护理质量、并发症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将评判性思维护理培训应用于乳腺癌患者完全植入式输液港(TIVAP)中,探究其对护理质量、并发症、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于2021年9月采取基于评判性思维的护理培训,分别选取2021年3~8月与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各59例乳腺癌患者经过TIVAP治疗,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同时纳入肿瘤科23名护理人员。比较两组输液港相关并发症及意外风险的发生率、患者自护能力及科室护理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科室护理质量评价表5方面评分与总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意外风险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的4个维度评分与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ES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将评判性思维运用于肿瘤科护士的护理培训中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乳腺癌TIVAP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植入式输液港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比植入式输液港(IVAP)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接收的乳腺癌化疗患者9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用PICC作为化疗途径,观察组则采用IVAP。对比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置管后并发症,同时调查两组管路维护时间、带管舒适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穿刺1个月、3个月、6个月导管留置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意外拔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管路维护时间短于对照组,带管舒适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植入式输液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舒适感强,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值得推广的置管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双导向技术引导下三种路径植入输液港的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植入输液港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不同方式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江苏省肿瘤医院介入科超声联合DSA引导下植入输液港346例,其中男162例、女184例,年龄17~83(57±12)岁。按照植入路径分为经颈内静脉(A组)126例,男67例、女59例,平均年龄(52±11)岁;经锁骨下静脉(B组)114例,男52例、女62例,平均年龄(58±10)岁;经头臂静脉(C组)106例,男43例、女63例,平均年龄(60±9)岁;比较3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置管长度、术后1个月舒适度、非计划拔港率及围手术期、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输液港,3种路径对比一次穿刺成功率(χ 2=1.375, P=0.503)、手术时间( F=0.968, P=0.624)、非计划拔港率(χ 2=1.570, P=0.456)及导管总长度( F=0.821, P=0.44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C组血管内长度最短( F=263.618, P=0.000),且舒适度明显高于A、B组( F=52.248, 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夹闭综合征为B组特有并发症(χ 2=6.159, P=0.046),其余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双导向技术引导下3种植入方式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其中经头臂静脉植入的患者术后舒适度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少,可作为优先考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8S"维护流程清单式管理的乳腺癌患者PORT维护流程的精细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将精益管理理念应用于乳腺癌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维护流程中,通过构建"8S"维护流程清单管理模式,旨在探索出一条降低管理成本,提高PORT导管维护的管理路径。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武汉市第一医院甲乳外科接受治疗并进行置港与维护的乳腺癌化疗患者,根据不同维护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维护,观察组采用"8S"维护流程清单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导管维护、静脉导管维护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等。结果:观察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导管维护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健康教育知晓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护士评判性思维总分高于对照组,除"开放思想"维度外其他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取"8S"维护流程清单管理模式能够规范导管维护流程,完善导管管理体系,有效降低导管并发症,提高医护合作程度及患者导管自我管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肿瘤患者输液港非计划性取港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输液港非计划性取港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建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该院植入输液港的肿瘤患者640例,根据是否发生非计划性取港,分为取港组和正常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非计划性取港的影响因素。结果:肿瘤患者随访期间33例发生非计划性取港,取港率5.1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置管静脉、凝血功能是否正常、是否感染、置管护士工作经验是肿瘤患者输液港非计划性取港的影响因素(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凝血功能是否正常、是否感染、置管护士工作经验是肿瘤患者输液港非计划性取港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肿瘤患者非计划性取港受多种因素影响,需要结合不同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与预防并降低非计划性取港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国家远程医学中心的静脉输液港维护网构建及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建立基于国家远程医学中心的静脉输液港维护网,使市县内各医院护士掌握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维护技术,提高输液港驻地维护质量。方法:于2019年4月—2020年5月,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中心,国家远程医学中心联网的17家县医院建立输液港维护网点。由入选各医院推荐临床护士作为静脉输液港联络员共162名,承担该医院的静脉输液港维护工作。统计分析维护网建立前572例及维护网建立后623例患者的输液港并发症发生情况、162名输液港联络员对输液港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得分;采用自行设计的静脉输液港患者维护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维护网建立前后100例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维护网建立后,患者输液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维护网建立前,患者对输液港维护服务的满意度高于维护网建立前,联络员理论和操作技能成绩高于建立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国家远程医学中心的静脉输液港维护网能够提高市县级医院护理人员的输液港维护技术水平,降低因维护不当导致的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PICC在成人血液肿瘤化疗患者中应用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植入性静脉输液港(TIAP)和PICC在成人血液肿瘤化疗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3月1日,所有血液肿瘤接受化疗患者应用TIAP和PICC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STATA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两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管路维护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成人血液肿瘤化疗患者共754例(TIAP组371例,PICC组383例)。TIAP组一次置管成功率( RR=1.11,95% CI为1.03~1.20)、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RR=0.37,95% CI为0.16~0.88)、管路维护时间( WMD=-3.89,95% CI为-4.95~-2.83)、并发症发生率( RR=0.25,95% CI为0.16~0.40)、生活质量评分( WMD=4.82,95% CI为2.14~7.50)均优于PIC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TIAP置管成功率、管路维护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均显示出优势,但由于某些指标样本量较少,需要进一步研究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植入式输液港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化疗患者中的长期随访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植入式输液港(IVAP)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化疗患者中的长期随访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茂名市中医院接受化疗的患者120例,按照患者意愿将其分为甲组(应用PICC,60例)和乙组(应用IVAP,60例)。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6个月的随访,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一次性操作成功率、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情况、舒适度评分,并在最后一次随访时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一次性操作成功率均为100.00%。乙组患者的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甲组;两组患者置管后28 d的舒适度均高于置管后1 d,其中乙组患者置管后1 d和28 d的舒适度评分均高于甲组;乙组患者的满意度(96.67%),显著高于甲组(8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虽然IVAP与PICC在常规化疗患者的置管过程均安全可靠,但IVAP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患者舒适度更高,同时更能有效确保化疗患者的隐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