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美格鲁肽改善棕榈酸诱导C2C12骨骼肌细胞萎缩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胰升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司美格鲁肽改善棕榈酸诱导C2C12骨骼肌细胞萎缩的机制。方法:C2C12细胞分为对照组、0.5 mmol/L棕榈酸组、0.5 mmol/L棕榈酸+15 nmol/L司美格鲁肽组、0.5 mmol/L棕榈酸+90 nmol/L司美格鲁肽组及0.5 mmol/L棕榈酸+900 nmol/L司美格鲁肽组,CCK-8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2-NBDG荧光探针检测各组细胞葡萄糖摄取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肌管直径,Western印迹法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Ⅲ型纤维连接蛋白结构域5(FNDC-5)、肌球蛋白重链(MHC)、肌细胞生成素(MyoG)、肌肉萎缩盒F基因(Atrogin-1)及肌肉环状指基因1(MuRF-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棕榈酸组细胞存活率及葡萄糖摄取均明显降低,肌管直径减小,p-Akt、GLUT4、FNDC-5、MHC及MyoG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Atrogin-1及MuRF-1表达显著升高(均 P<0.05),15、90和900 nmol/L司美格鲁肽增加细胞存活率、葡萄糖摄取和肌管直径,以及p-Akt、GLUT4、FNDC-5、MHC和MyoG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Atrogin-1及MuRF-1蛋白表达(均 P<0.05)。 结论:司美格鲁肽可改善棕榈酸诱导的C2C12细胞胰岛素抵抗,并通过促进肌细胞合成、抑制肌细胞降解,改善肌细胞萎缩,FNDC-5可能参与其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浆蛋白质组学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诊断和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血浆蛋白质组学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诊断和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青海省人民医院10例HAPC患者为试验组,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46±4)岁。筛选同期同海拔健康对照者10名为对照组,其中男5名,女5名,年龄(44±4)岁。运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进行差异蛋白鉴定和定量,针对筛选出的差异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功能富集分析和互作网络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共筛选出有定量值的差异蛋白共117个,只在试验组有定量值的显著上调蛋白数为45个,只在对照组有定量值的显著下调蛋白数为40个,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有定量值的差异表达蛋白为32个。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32个差异表达蛋白中,11个表达下调,21个表达上调。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蛋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免疫反应、补体激活、蛋白级联激活、凝血系统;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蛋白参与的主要生化代谢途径和信号转导途径为轴突导向、溶酶体、细胞黏附分子、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造血细胞谱系、胆固醇代谢;显著富集的结构域主要在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类EGF域、纤维连接蛋白Ⅲ型超家族、丝氨酸蛋白酶、Sushi/SCR/CCP超家族;差异蛋白互作分析结果显示,互作评分>700分,节点数最多的前10个差异蛋白分别为MPO、RPS27A、ARG1、GM2A、TIMP1、CRP、FABP5、HBB、S100A7、RHOA。结论:血浆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有助于识别在HAPC发展中的相关蛋白标志物,为HAPC的诊断及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下调对糖尿病小鼠肝损伤及Ⅲ型纤维连接蛋白域蛋白5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下调对糖尿病小鼠肝损伤及Ⅲ型纤维连接蛋白域蛋白5(FNDC5)的影响。方法:30只7~8周龄的雄性db/db小鼠进行糖尿病造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db/db LOX-1敲减[AAV(腺相关病毒)-shLOX-1]组、db/db空载体(AAV-shCON)组和空白对照(db/db)组,每组10只;10只同龄的雄性db/m小鼠为正常对照(NC)组。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的病理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肝脏中LOX-1、白细胞介素-6(IL-6)及FNDC5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甘油三酯(TG)及FNDC5的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结果:HE染色显示,与NC组相比,AAV-shLOX-1组、AAV-shCON组和db/db组小鼠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内可见大量的空泡样脂滴,呈显著的脂肪变性;与AAV-shCON组和db/db组相比,AAV-shLOX-1组小鼠肝细胞中脂滴数量明显减少,脂肪变性明显减轻。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AAV-shLOX-1组、AAV-shCON组和db/db组小鼠肝脏中LOX-1、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FNDC5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与AAV-shLOX-1组相比,AAV-shCON组和db/db组小鼠肝脏中LOX-1、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FNDC5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NC组相比,AAV-shLOX-1组、AAV-shCON组和db/db组小鼠血清中ALT、TG均升高,FNDC5降低;与AAV-shLOX-1组相比,AAV-shCON组和db/db组小鼠血清中ALT、TG均升高,FNDC5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LOX-1参与调控了db/db小鼠肝损伤和FNDC5的变化,LOX-1下调可减轻db/db小鼠肝脏的脂肪变性及炎症反应,提高db/db小鼠FNDC5的组织和血清水平,糖尿病小鼠的肝损伤可能与LOX-1/FNDC5的调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PGC-1α、FNDC5蛋白在来曲唑诱导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卵巢组织中的表达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Ⅲ型纤连蛋白域蛋白5(FNDC5)在来曲唑诱导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将6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COS组,每组各10只.PCOS组给予来曲唑溶液灌胃建立PCOS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羧甲基纤维素溶液灌胃,均1天1次,连续28 d.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雄激素(T)、黄体生成素(LH)、卵泡雌激素(FSH)、空腹葡萄糖(FPG),计算LH/FSH;用ELISA法测定空腹血胰岛素(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E染色后观察卵巢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卵巢组织PGC-1α、FNDC5蛋白表达.结果 两组血清F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血清T、LH、LH/FSH、INS、HOMA-IR较对照组高(P均<0.05),血清FSH水平较对照组低(P均<0.05).对照组大鼠可见不同生长时期的卵泡及新鲜黄体,颗粒细胞整齐紧密排列、层数较多,可达6~8层;PCOS组可见多个未成熟的囊状卵泡及闭锁卵泡,颗粒细胞排列散乱不规则,层数较少.PGC-1α、FNDC5蛋白主要在卵巢组织颗粒细胞和卵丘细胞表达,呈现棕黄色,而卵泡膜细胞少量表达.与对照组比较,PCOS组卵巢组织PGC-1α蛋白表达低,FNDC5蛋白表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GC-1α在PCOS大鼠卵巢组织中低表达,FNDC5在PCOS大鼠卵巢组织中高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血清PGC-1α和FNDC5水平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PGC-1α)、Ⅲ型纤维连接蛋白域蛋白5(FNDC5)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2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病例组,另外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PGC-1α、FNDC5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病例组中血清PGC-1α、FNDC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PGC-1α、FNDC5均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病情严重程度、PGC-1α、FNDC5为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PGC-1α、FNDC5以及联合预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957、0.937、0.985.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PGC-1α、FNDC5低表达,且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二者是影响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对临床评估预后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人血清Ⅲ型纤连蛋白域蛋白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病人血清Ⅲ型纤连蛋白域蛋白5(FNDC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PGC-1α)表达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重庆松山医院接受治疗的118例PCOS病人为PCOS组,另选取与PCOS病人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者94例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两组血清FNDC5、PGC-1α表达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病人血清FNDC5、PGC-1α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COS组FBG、FINS、三酰甘油(TG)、HOMA-β、HOMA-IR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PCOS组FNDC5[(18.46±2.76)μg/L比(30.25±5.87)μg/L]、PGC-1α[(1.87±0.45)μg/L比(4.91±1.34)μg/L]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COS病人血清FNDC5、PGC-1α水平均与FBG、FINS、HOMA-β、HOMA-IR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PCOS病人血清FNDC5、PGC-1α表达水平降低,与胰岛素抵抗存在负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动则生阳"理论探讨鸢尾素与慢性心力衰竭心阳虚证本质的联系
编辑人员丨2024/6/22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疾病终末阶段,心阳不足是导致CHF恶化的关键病因.鸢尾素是一种肌动蛋白糖基化蛋白激素,是纤维连接蛋白Ⅲ型结构域 5(fibronectin type Ⅲ domain containing 5,FNDC5)的多肽切割产物,同时也是一种依赖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物-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 coacti-vator-1α,PGC-1α)的肌细胞因子.在肌肉运动时,PGC-1α通过刺激FNDC5 表达,增加鸢尾素释放并介导运动相关的效应.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鸢尾素可以增加线粒体产能和脂肪褐变产热,促进葡萄糖代谢和脂肪酸氧化."动则生阳"理论源于《易经》,其指出"动"是化生阴阳万物的起源.对于CHF心阳虚证患者,运动可振奋其心阳,促进人体气血通畅,改善CHF症状,促进疾病向愈."动则生阳"的本质可能是运动改善了CHF心阳虚证患者的"气虚"和"寒象"状态,可能与机体运动时产生的鸢尾素调控了能量代谢及线粒体产能有关.因此,推测缺乏鸢尾素可能是CHF心阳虚证的生物学内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高强度间歇训练影响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健康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背景:改善骨质疏松患者骨健康推荐的运动方式有抗阻运动和负重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属于高冲击性负重运动且具有明显时效性特征,然而其对骨骼的影响鲜有报道.目的:观察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去卵巢模型大鼠骨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雌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模型运动组,每组12只.切除模型组和模型运动组大鼠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造模6周后,模型运动组大鼠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以90%峰值跑速运动2 min、50%峰值跑速运动1 min为1个循环,共完成9个循环,3 d/周),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同期在鼠笼内安静饲养,共训练6周.末次训练后48-72 h取材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与结论:①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胫骨骨密度、最大载荷、刚度、弹性、骨小梁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降低(P<0.05),骨小梁分离度升高(P<0.05);血清、腓肠肌和股骨内鸢尾素含量降低(P<0.05);腓肠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蛋白表达以及Ⅲ型纤连蛋白结构域蛋白5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P<0.05);股骨Ⅰ型胶原、Osterix、Runx2 mRNA表达下降(P<0.05),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破骨细胞关联受体mRNA表达升高(P<0.05).②与模型组比较,模型运动组大鼠胫骨骨密度、断裂载荷、最大载荷、刚度、弹性、骨小梁平均厚度、骨小梁数量升高(P<0.05),骨小梁分离度降低(P<0.05);血清、腓肠肌和股骨内鸢尾素含量升高(P<0.05);腓肠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蛋白表达以及Ⅲ型纤连蛋白结构域蛋白5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股骨Ⅰ型胶原、Osterix、Runx2 mRNA表达升高(P<0.05),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破骨细胞关联受体mRNA表达下降(P<0.05).③结果表明,短期高强度间歇训练可能通过上调骨骼肌肌肉因子鸢尾素水平改善去卵巢大鼠骨健康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Ⅲ型纤连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5抑制巨噬细胞焦亡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3/2
背景:Ⅲ型纤连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5(fibronectin type Ⅲ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5,FNDC5)是一种肌肉因子,具有调节糖脂代谢、抗炎、抗氧化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等功能,并且具有调节多种细胞焦亡的能力.目的:探讨FNDC5对巨噬细胞焦亡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①构建FNDC5基因过表达和沉默慢病毒载体,将慢病毒载体转染至THP-1细胞株,通过观察细胞绿色荧光表达、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转染效果.②佛波酯诱导THP-1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通过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构建巨噬细胞焦亡模型,分组:NC组、ox-LDL组、ox-LDL+MOCK1组、ox-LDL+Ov-FNDC5组、ox-LDL+MOCK2组和ox-LDL+shFNDC5组.③采用Hoechst 33342/PI荧光双染和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评估细胞焦亡程度,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分子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8释放水平.结果与结论:与ox-LDL+MOCK1组相比,过表达FNDC5可显著降低巨噬细胞焦亡率以及乳酸脱氢酶、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8释放水平,显著抑制NF-κB p65、NF-κB p50、NLRP3、ASC、Caspase-1及GSDMD的mRNA表达,显著抑制NF-κB p65、NF-κB p50、NLRP3、ASC、Cleaved Caspase-1及GSDMD-N的蛋白表达;与ox-LDL+MOCK2组相比,沉默FNDC5则出现相反结果.结果表明:FDNC5可能通过抑制NF-κB/NLRP3通路缓解巨噬细胞焦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抗阻运动调控鸢尾素促进导管相关性血栓溶解再通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探讨抗阻运动对导管相关性血栓(CRT)溶解再通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 36 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RT组、CRT+抗阻运动组,每组 12 只.除对照组大鼠外,其余大鼠均构建CRT模型.CRT组不做任何干预,CRT+抗阻运动组大鼠于建模 10 d后开始抗阻运动干预,干预 28 d后取材.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血栓情况,计算血栓溶解率,酶联免疫吸附剂实验(ELISA)检测血清鸢尾素(Irisin)、白细胞介素(IL)-6、IL-10 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腓肠肌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Ⅲ型纤连蛋白域包含蛋白 5(FNDC5)mRNA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大鼠无血栓形成.与对照组比较,CRT组大鼠血清Irisin、IL-10 含量减少,IL-6 含量增高(P均<0.01).与CRT组比较,CRT+抗阻运动组血栓溶解率显著升高(P<0.01),腓肠肌组织PGC-1α、FNDC5 mRNA表达量增加(P均<0.01),血清Irisin与IL-10 含量显著增加,血清IL-6 含量减少.结论:抗阻运动 28 d促进CRT溶解,可能与上调Irisin表达,抑制炎症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