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圆运动六经辨证体系的探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黄帝内经》基于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整体观将阴阳、五行、六气、时空之圆运动与人体脏腑经络相合。《伤寒杂病论》在《黄帝内经》三阴三阳六经和五脏系统的基础上创造了六经辨证及脏腑经络辨证体系。六经辨证体系实则暗含圆运动理论,因此我们提出圆运动六经辨证体系的概念。构建以一气圆道周流,左升右降,上下相应,持中守恒的圆模型为核心,融阴阳五行、六气、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为一体,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整体观,以“病位+病性”为着眼点,以经方为主要治疗手段,配合针灸等外治法的圆运动六经辨证体系。传承《河图》《洛书》《周易》《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思维,将圆运动与六经辨证有机结合,系统解读六经辨证的生理基础、病理变化、传变规律及辨证施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从三焦论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六维辨证观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六维辨证观强调从病因、病位、病期、病势、病理、病性六个不同维度对病证进行辨析,有利于中医临床思维的锻炼和形成.基于六维辨证观,可以更全面地认知从三焦论治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辨病因,应综合考虑H.pylori致病因素的外感兼内伤属性,要注重三焦疾病"总在一经不移为辨"的病理特点;辨病性,应关注H.pylori作为病原微生物的致病规律,不能简单归结为湿热致病,其"粘附致炎"的病理属性需结合三焦气化的"通透性网状效应"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证型;辨病位,H.pylori留滞部位在中焦胃腑膜层,胃黏膜分布规则的集合小静脉是反映中焦气化"通透性网状效应"的重要标志;辨病理,H.pylori粘附致炎的病理产物以气滞、湿、热、虚、瘀多见,影响三焦气化功能而呈现气机阻滞、湿热中阻、虚瘀共存等不同的病理状态;辨病期,H.pylori感染造成三焦"通透性网状效应"变差,日久生变,毒瘀虚互结,从而衍变经典的Correa模式.临床应注重H.pylori的根治治疗与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共同处理策略;辨病势,根据H.pylori感染的不同阶段,注重对比正邪态势、病理因素态势的不同,叶天士针对"邪留三焦"提出的"分消上下之势"是很重要的治疗原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耿建国教授运用上下辨证治疗妇科疾病经验介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妇人独具"经、带、胎、产"的生理特征,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可发生特有疾病.耿建国教授学术思想之一即是上下辨证结合脏腑辨证,以上下来确定病机的寒热虚实,即临床最常见上热下寒、上实下虚;以脏腑来确定疾病的病位和病所,即临床最常见心肾不交、肝胃不和、胃热脾寒、脾肾阳虚等.在此辨证基础上再辅以针对性用药,疗效确切.本文选取痛经、妊娠呕血、更年期综合征、子宫肌瘤及多发结节、宫颈癌淋巴水肿等既往验案五例以分析其辨证施治的特色经验.其中用柴胡龙骨牡蛎汤合真武汤以上清肝火、下暖胞宫来治疗痛经伴耳鸣急躁;用半夏泻心汤调脾胃以恢复上下气机升降来治疗妊娠呕血;用柴胡疏肝散合二仙汤以上平肝阳、下滋肾水来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用小柴胡汤合消瘰丸以上下同调来治疗子宫肌瘤及周身多发结节;用理中丸合桂枝茯苓丸以温上清下来治疗宫颈癌术后淋巴水肿伴心前区不适.临床秉持上下辨证结合脏腑辨证思路,将执简驭繁,提纲挈领,且疗效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孟河医派学术思想浅析单兆伟应用"轻清灵动"法辨治脾胃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脾与胃同处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生长之本.脾胃病主要表现在气机升降、受纳腐熟、精微运化等功能的异常.孟河医派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体质差异,针对性选方用药.单兆伟辨治脾胃病证多用"轻清灵动"之法.轻法,用药轻缓,小方大义;善用食补,保养正气;轻松怡情,调养起居.清法,清热利湿,化痰祛瘀;清肝柔木,调畅脾胃;清心解郁,自我调节.灵法,药用灵活,阴阳平衡;巧用药对,配伍精当;法随证变,药随法参.动法,升降气机,调和上下;中焦补益,运脾为先;遵循周期,动静有时.诊疗脾胃病运用"轻清灵动"法贯穿始终,临床疗效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夏永良教授运用中医圆运动理论治疗耳鸣伴睡眠障碍及焦虑状态患者的临床经验浅析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总结夏永良教授运用中医圆运动理论治疗耳鸣伴睡眠障碍及焦虑状态患者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侍诊学习以及对典型医案的收集、整理,以一则耳鸣伴睡眠障碍及焦虑状态医案为例,阐述夏教授的见解及治疗经验.[结果]夏教授认为,本病病因在于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五官九窍壅滞,病发日久则肝木过亢反克脾土,使病情迁延难愈,患者多出现情绪急躁、焦虑紧张等症状.故以补中益气汤补中气而升清阳,中轴运转,四维相附,则相火之降,君火之升,另以升降气机,交通上下,助运气机,诸症得以缓解.医案中患者首次就诊,夏教授辨证分析,药随症出,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方,随症加减,患者症状缓解.[结论]夏教授运用中医圆运动理论,治疗耳鸣伴睡眠障碍及焦虑状态,临床收效显著,对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五运六气理论与《临证指南医案》中风证治
编辑人员丨2024/7/6
五运六气学说是《黄帝内经》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思维的一大特色,更是中医科学性的重要体现.叶桂承经旨而博采众长,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载了诊疗中风的宝贵经验,其中蕴含着五运六气理论的应用经验,叶氏认为,风木司天容易出现气火上亢,脾土受克又兼气机上下滞塞,而天符岁会年气候变化剧烈,阳气开泄,阴不内守而中风.中风发病特点与时令之气有关,厥阴风木主时与火热之气当令,耗气伤津,气津输布异常致络脉空虚而中风;冬令天反暖失于封藏,多肾阴暗耗而动风.针对上述病机,其中厥阴风木当令,脾胃受邪,故治以培补中气,同时兼以敛降之品调节人体升而不降的气机状态;火热当令,阳气发泄,致络脉空虚而中风者,补益脾胃以实卫气;冬令当寒反暖,致肾精不固而中风者,则以滋水涵木为法.叶氏重视外界环境因素对病机的影响,将天人相应的思想运用于中风的辨证论治中,示人以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裴林治疗上热下寒证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6/8
裴林教授认为,内伤杂病的发生发展与三焦密不可分,三焦运行人体产生的诸气,传输布散运化产生的水谷精微,气血以此为通路,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调会导致内伤杂病的发生,病情缠绵难愈,大多虚实寒热并见,临床可结合三焦辨证治疗,三焦辨证不仅包括脏腑辨证,也包括卫气营血辨证.裴教授认为,上热下寒证的病机是人体气机不畅,中焦阻滞不通,阴阳不能交通上下,会出现"上热下寒",治疗应从调和阴阳入手,以通利三焦、调畅气机为要,清上焦热,温下焦寒,引下焦虚火归元,并将上热下寒证分为:上焦热,下焦寒;上焦热,中焦寒;中焦热,下焦寒.裴教授常用黄连、黄芩清上焦之热,以附子、巴戟天温下焦之寒,肉桂引下焦上浮之阳回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气机升降理论内涵及不寐病辨证分型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2/3
气机升降理论是"汉派李氏脑病流派"辨治不寐病的核心理论思想,基于气机升降理论将不寐病分为升降太过和升降不及两大类,根据气机运行的部位、气的多少、气机升降出入的不同形式将不寐病分为营卫不和型、脏腑气机失调型、阴阳不交型三大类型;每一类型又有各自不同亚型,共有卫阳虚不敛营阴证、卫气盛夜不入营阴证、卫气入于阴而日不得出于阳证、肝胆气机疏泄失调证、心肾气机上下相济失调证、脾升胃降枢机失调证、阳不入阴证、阳盛阴虚证、阴不潜阳证九种亚型,并表现出各自独有的临床特征.基于气机升降理论的辨证分型法补充完善了现阶段不寐病辨证分型类别,为临床诊治不寐病开拓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苏叶、萆薢对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1/6
对药是临床常见的用药形式,也是施今墨学派的临床用药特色.苏叶、萆薢对药是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常用对药.CKD的核心病机是邪毒瘀滞伤肾,在微型癥瘕理论指导下,重视肾络伏风,强调三维护肾、和胃泄浊是本课题组针对CKD的辨治特色,我们主张基于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强调肺脾肾同治、从风论治和散结消癥.苏叶、萆薢对药具有内外同治、上下同治、和胃泄浊的配伍特点.表里同治即对药在外可解表散寒,在内可祛湿降浊,散利兼有,表里兼顾,是"从风论治"的具体体现;上下同治即对药能升降兼顾,上能治肺升清发汗,芳香化湿;下能治肾降浊利尿,淡渗利湿;两药共用以祛湿浊,恢复肺肾调节水液代谢功能.和胃泄浊即对药入胃经,苏叶升清,萆薢泄浊,一理一泄,复中焦气机升降,是"泄浊毒即所以保肾元,和胃气即所以护肾元"的具体体现.现代药理研究则从实验及临床科研等角度论证苏叶、萆薢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原发病、保护肾功能、调节免疫等.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灵活使用苏叶、萆薢对药,能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亚健康状态经络穴位电阻特征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比较亚健康和健康受试者的经络穴位电阻值,观察亚健康状态下经络穴位电阻特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调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体检中心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料,选择88 例亚健康状态受试者为亚健康组,88 例健康受试者为健康组.通过经络检测仪检测十二经脉特定五输穴的电阻值,计算电阻值的平均值(mean,M)、所有阴经与阳经的比值(阴阳比值,Yin-Yang ratio,Yi/Ya)、手经与足经的比值(上下比值,up-down ratio,U/D)以及左侧经脉与右侧经脉的比值(左右比值,left-right ratio,L/R),比较两组上述各数值的差异.结果 亚健康组 M 值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Yi/Ya 值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两组Yi/Ya值分层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经络异常均以实证为主,且肝经实证占比最高;但各经络虚实占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健康状态下经络穴位电阻值低于健康状态,且存在阴阳失衡的情况,并可反映经络虚实情况.经络穴位电阻检测有望为亚健康人群的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相关客观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