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圆运动六经辨证体系的探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黄帝内经》基于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整体观将阴阳、五行、六气、时空之圆运动与人体脏腑经络相合。《伤寒杂病论》在《黄帝内经》三阴三阳六经和五脏系统的基础上创造了六经辨证及脏腑经络辨证体系。六经辨证体系实则暗含圆运动理论,因此我们提出圆运动六经辨证体系的概念。构建以一气圆道周流,左升右降,上下相应,持中守恒的圆模型为核心,融阴阳五行、六气、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为一体,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整体观,以“病位+病性”为着眼点,以经方为主要治疗手段,配合针灸等外治法的圆运动六经辨证体系。传承《河图》《洛书》《周易》《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思维,将圆运动与六经辨证有机结合,系统解读六经辨证的生理基础、病理变化、传变规律及辨证施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从三焦论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六维辨证观
编辑人员丨2周前
六维辨证观强调从病因、病位、病期、病势、病理、病性六个不同维度对病证进行辨析,有利于中医临床思维的锻炼和形成.基于六维辨证观,可以更全面地认知从三焦论治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辨病因,应综合考虑H.pylori致病因素的外感兼内伤属性,要注重三焦疾病"总在一经不移为辨"的病理特点;辨病性,应关注H.pylori作为病原微生物的致病规律,不能简单归结为湿热致病,其"粘附致炎"的病理属性需结合三焦气化的"通透性网状效应"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证型;辨病位,H.pylori留滞部位在中焦胃腑膜层,胃黏膜分布规则的集合小静脉是反映中焦气化"通透性网状效应"的重要标志;辨病理,H.pylori粘附致炎的病理产物以气滞、湿、热、虚、瘀多见,影响三焦气化功能而呈现气机阻滞、湿热中阻、虚瘀共存等不同的病理状态;辨病期,H.pylori感染造成三焦"通透性网状效应"变差,日久生变,毒瘀虚互结,从而衍变经典的Correa模式.临床应注重H.pylori的根治治疗与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共同处理策略;辨病势,根据H.pylori感染的不同阶段,注重对比正邪态势、病理因素态势的不同,叶天士针对"邪留三焦"提出的"分消上下之势"是很重要的治疗原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膜系理论的六维辨证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3/9/16
从辨病因、病性、病位、病期、病势、病理六个方面,探讨基于膜系理论的辨证思路.强调辨病因时应综合考虑致病因素与膜系内证态,关注病因的动态性;辨病性时应关注寒热属性,尤其是膜系阻滞所致的寒热夹杂;辨病位时判断是否存在多系统膜系的损伤;辨病期时要辨析疾病所处的卫气营血阶段;辨病势时对比分析正邪力量变化;辨病理时应判断是否存在膜系气机阻滞、水液代谢失常、矛盾性质的病理状态共存等变化.强调从整体观、系统论的角度认识全身膜系的生理病理特点,为临床诊治疾病,尤其是感染性疾病、多系统病证、反复发作性病证、病因不明的疑难性病证等的诊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中药热奄包治疗62例尘肺患者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一旦发生,常呈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1-4].尘肺病人病程长,免疫力低下易感受外邪,引起咳嗽、咳痰等.中医认为咳嗽是由于六淫邪气侵袭,或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影响于肺,肺气失降,肺气上逆所致,以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5].而尘肺患者免疫力低下,易感染风寒,其治疗原则是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化痰平喘.目前西医治疗方案多以抗感染、镇咳治疗为主,治疗周期长,费用高,副作用多[6],即使联合口服中药,仍有口感差,患者接受度低,急性期吸收差,熬制麻烦等方面缺点,所以寻找一种可以减少副作用,缩短治疗周期,降低治疗费用,让患者接受,提高依从性的适宜方式势在必行.目前本科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治法,中药热奄包来治疗尘肺辨证为风寒犯肺型咳嗽患者,取得很好疗效,本文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血沉、咳嗽积分、肺功能FEV1等数值来观察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周易》“圆运动思维”探析及其在脱证中的运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周易·系辞下》指出:“日来月往,月来日往,日月相推,则明生焉.寒来暑往,暑往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日月相推,寒暑迭替,经过抽象,形成“圆运动思维”.洛书乃观测北斗斗柄从“中央”临御“四正”、“四隅”而成,阳数“一三七九”,阴数“二四六八”,皆围绕“中五”作有序圆运动;后天八卦通过卦图形象揭示一年阳气于“四时八节”之升浮降沉,亦为有序圆运动.根据“天人合一”之理,人身生理病理变化,皆受自然环境影响,医者若能以“圆运动思维”为指导,立足“五行圆运动”进行病机辨证,可在临床中获得良好疗效,验案举隅之“简方轻剂救脱证”即是明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武维屏诊治肺部结节思路与方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中医诊治肺部结节应了解现代医学研究进展,综合评估结节风险级别,制定中西医共同随防机制,并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因理证治分析:①看局部,观整体,解析病因病机(外因、内因;风盛、气滞、痰阻、血瘀;寒热、虚实);②消结节,重证候,详于辨证论治(常见六证候的证、治、方、药);③立治法,举纲要,重在标本同治(祛邪六法,扶正四法),强调防治并重.随着中医诊治肺部结节的开展,势必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肺癌防治新亮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路志正、祝谌予、江振济、任继学、李秀林真言6则
编辑人员丨2023/8/6
1.参师路志正老师传授:"南方多湿病与气候、物候相关;北京湿病亦多由隐匿病因数端,无分南北,治病大法当主中央而辅四旁."从学路老的博士、传承博士后重视学科起源的河图洛书,面南背北,左东右西,中央戊己土天(阳)数五,地(阴)数十,上面南为五,下面北为五,合上下地为十;东方甲乙木天数三地数八;南方丙丁火地数二天数七;西方庚辛金地数四天数九;北方壬癸水天数一地数六;土象脾胃仓廪之官,木象肝胆,火象心小肠,金象肺大肠,水象肾膀胱. 河图洛书是中原黄河流域天文地理物候气候观测而生成的史前期尚无文字的古代哲学、科学的理论基础. 体现在中医药学的原创象思维,当是指导辨证论治的圭臬. 路老"主中央,辅四旁"以中央戊己土奠定了脾胃学说的根基,天数五而地数十,以地利谷气充养为主体,中气即太和或称中和之气为主,"辅四旁"即中和之气的主体分化为肝胆、心小肠、肺大肠、肾膀胱之气. 无论气化与气禀均以中央脾胃为主. 懂得此贤哲理念研读中医各家学说多有裨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卫气理论辨治周围神经病——中医脑病理论与临床实证研究(六)
编辑人员丨2023/8/6
卫气即起维护、保护或蔽护作用的正气.卫气出于脑,双向调控全身神机;卫气并脉,与营气耦合承制衡铨;卫气分阴阳,变化有序自稳调节.卫气与周围神经分布部位、神经传导方向、神经功能特点等有相关性.通过面神经炎、三叉神经痛、非霍奇金淋巴瘤胸腔引流术后肋间神经痛、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4个医案,阐释周围神经病卫气内伐、卫气不足、卫气归并、卫气逆行的病机特征;坚持形神一体观,谨守病机,权衡和法,调畅气机,以通为用的临床思维.周围神经病辨治在于坚持辨证用药、气化用药、双向用药、对症用药,重视外治方法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吉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治思路与方法
编辑人员丨2023/8/6
针对吉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感染病例,吉林省中医药救治专家组成员深入临床一线,采集省内患者四诊信息,分析病情特征,结合五运六气理论,认为此次疫情属中医寒湿肺疫病范畴,是杂气为病,疫厉之气由口鼻而入,内舍于半表半里,邪伏膜原,进而成毒邪,毒损五脏六腑所致,具有"寒、湿、瘀、虚"的致病特点.临床按外感期、肺炎期、重症期、重危期、恢复期分期论治.治则上,标本同治、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宜通、宜荣.临证时,须坚持中医象思维整体观念,同病异治,辨证识病、辨证求因、定病审因、辨证论治.用药以古方为基础,因人制宜,多可获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阴阳气化从升降角度析识六经病证治
编辑人员丨2023/8/6
基于阴阳气化的思维,以六经之气升降气机为角度,从"欲解"时态探析《伤寒论》阴阳六经病证的升降病机演变及证治方药.文章先从元气与阴阳之气、阴阳之气与升降制化、升降失常与阴阳六气之病证、阴阳升降与六经欲解"时"关联等方面对元气升降与阴阳气化六经进行辨析,再从升降失常角度具体论述三阳三阴(六经)病病机及证治方药.以期从阴阳升降气化的传统理论思维去统观与认识六经病脉证辨治,有助继承气化理论,贯通中医经典,灵活运用经方,对于临床辨治思维水平有提升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