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峰辨治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临证心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高峰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时,善于运用脏腑辨证理论,重视肺、脾、肾之虚损证候的偏颇,着重增强患者机体自身免疫力以预防疾病急性加重,其提出在临床控制期宜培土生金,慢性持续期当肺肾同治,久病入络则兼以活血通络,并注意兼症同治。基于此思路治疗本病可改善呼吸系统症状和疾病预后,解决患者大便异常和睡眠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圆运动理论验案分析及临证心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圆运动理论是认识自然界运转规律与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工具。“中气如轴,四维如轮”为圆运动理论的核心,贯穿于整个圆运动过程。临床基于该理论治疗血栓性外痔、顽固性失眠、复发性鼻炎,取得较好疗效。诊疗过程中发现,临证可运用圆运动理论阐释病机,治疗中既需重视脾胃中气的作用,亦不可忽视其他脏腑对圆运动复圆的影响;圆运动理论蕴藏着丰富的运气思维,参合运气学说可使中医辨证角度更加多元化,提高辨证准确性;遣方用药时还需重视合方思想,灵活处方,适应病机。诊疗时应准确判断圆运动失衡之根结,并基于圆运动规律把握常用方剂与中药的作用角度,如此才可真正发挥理论优势,更好地解决临床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六经辨证治疗干燥综合征医案四则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六经辨证是《伤寒论》中提出的辨证方法,在临床中不仅指导外感病的治疗,也广泛应用于内伤杂病的治疗。六经辨证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其中包含了经络、脏腑、气化和八纲的内容,辨证比较全面。本文选择辨证属于太阳阳明合病、少阳太阴合病、少阴太阴合病、太阳太阴合病的四则干燥综合征有效病案,阐释了以六经辨证治疗本病的辨证和选方要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复杂网络社团分析探讨《医宗金鉴》治疗便秘核心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医宗金鉴》治疗便秘的核心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便秘提供思路。方法:整理《医宗金鉴》有关便秘的方剂,采用中医传承云计算平台V1.0对数据集进行频次统计、性味归经及功效统计、关联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纳入治疗便秘方剂106首,涉及中药169味,总频次894次,高频中药有大黄、甘草、黄芩、当归等,以泻下药、补虚药、清热药为主,药味以辛、甘、苦为主,药性以寒、温为主,归经以肺、脾、胃、肝经为主。根据关联规则支持度,二阶关联分析得出大黄-黄芩、大黄-芒硝等10个药物组合,三阶关联分析得出大黄-当归-甘草,黄芩-黄连-大黄等9个药物组合,社团聚类分析得出12类聚类方。结论:《医宗金鉴》治疗便秘用药遵循“温、清、补”思想,以通降法为主,以温中补虚、清热通便为基本治法,寒温并用,脏腑辨治。临证应以病为纲,辨证施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脏腑图点穴法探析治疗小儿脾胃病的学术思想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小儿素有“脾常不足”之生理特性,故脾胃疾病尤为高发,脏腑图点穴法以调理中焦脾胃为施治核心,同时顾护他脏,对小儿脾胃疾病疗效尤为突出。文章从小儿脾胃观入手,于督任调气、首开中焦、辨证取穴三方面探讨脏腑图点穴法之脾胃观思想,并总结杜春雁主任医师多年临床经验,以突显此疗法的对小儿脾胃病的治疗特色与优势,并附验案一则以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主要采用内治、外治及内外联合治疗,多围绕脏腑辨证和气血痰瘀辨证,治以疏肝理气、调和肝脾为主。内治多自拟方药或以加味逍遥散、当归芍药汤、温胆汤等经典方化裁,外治主要有普通针刺、耳针、头针、腹针、穴位贴敷等,均可改善抑郁症状并控制血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龙胆泻肝汤源流探析与经脉解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系统梳理历代医书中的龙胆泻肝汤发现,最初《兰室秘藏》所载龙胆泻肝汤主要针对男子前阴臊臭之疾,经过薛己的加减变化使主治范围逐渐泛化扩展,并出现方剂名称、组成和源流混乱的问题,《景岳全书》和《医方集解》在这一问题上表现得较为突出。过往医家多从脏腑角度对该方进行解读,转换视角从经脉角度重新解读,或可更好理解龙胆泻肝汤的主治规律。将前阴的病症归于足厥阴肝经,而将胁痛、耳聋等病症归于足少阳胆经,并根据病情加减用药,既有利于对该方全面与深入的理解以实现临床辨证与用药精准,也可促使现代研究者重新思考经络学说在整个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补脏泻腑、益气养阴法针刺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补脏泻腑、益气养阴法针刺辅助治疗T2DM气阴两虚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T2DM气阴两虚证患者5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降糖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补脏泻腑、益气养阴法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水平,免疫比浊法测血清CRP水平,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空腹血糖(FPG)、2 hPG、HbAlc及TC、TG、HDL-C、LDL-C水平,计算BMI,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为75.9%(22/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96, P<0.01)。针刺组治疗后倦怠乏力、口燥咽干、自汗盗汗、气短懒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6.02、4.31、4.34、3.63, P值均<0.01)。针刺组血清CRP水平治疗后21、48 d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4.36、-3.75, P值均<0.01)、IL-6水平治疗后14、21、28 d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2.92、-5.35、-8.71, P值均<0.01)。针刺组治疗后血清TC[(4.62±0.68)mmol/L比(5.56±0.72)mmol/L, t=5.16]、TG[(1.48±0.42)mmol/L比(2.12±0.89)mmol/L, t=3.55]、LDL-C[(2.48±0.84)mmol/L比(3.02±0.95)mmol/L, t=2.32]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HDL-C[(1.39±0.27)mmol/L比(1.26±0.22)mmol/L, t=-2.02]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针刺组血清FPG水平治疗后21 d[(6.12±0.67)mmol/L比(6.57±0.61)mmol/L, t=-4.96]、28 d[(5.78±0.52)mmol/L 比(6.49±0.58)mmol/L, t=-2.70]低于对照组( P<0.01),2 hPG水平治疗后14 d[(10.23±1.06)mmol/L比(11.76±1.34)mmol/L, t=-4.87]、21 d[(9.05±0.98)mmol/L比(10.53±1.24)mmol/L, t=-5.10]、28 d[(7.45±0.69)mmol/L比(9.31±0.78)mmol/L, t=-9.71]及HbA1c水平治疗后14 d[(7.93±0. 86)%比(8.52±0.97)%, t=-2.47]、21 d[(7.63±0.85)%比(8.15±0.92)%, t=-2.26]、28 d[(6.47±0.51)%比(7.51±0.62)%, t=-7.05]低于对照组( P<0.01),BMI[(22.13±1.57)kg/m 2比(24.16±1.82)kg/m 2, t=-4.59]治疗后28 d低于对照组( P<0.01)。 结论:补脏泻腑、益气养阴法针刺治疗可有效调节T2DM气阴两虚证患者糖脂代谢紊乱状态,改善中医核心证候及微炎症状态,协同降糖作用疗效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运中调衡”法辨治肿瘤患者食欲减退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基于中医脾胃学说,以“阴平阳秘,以平为期”为核心指导思想,结合临床提出针对肿瘤患者食欲减退的“运中调衡”法。其核心要旨为以运为健、以调为要、以衡为期,通过调运中焦脾胃,复升降,利枢机,燮阴阳,平调脏腑阴阳气血之寒热,并以八纲辨证统领辨证全局,注重痰、饮、积、瘀等有形之邪的治疗,可达中医学“阴阳平衡”及现代医学“免疫平衡”,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何若苹辨治食管癌经验探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何若苹教授临床辨治食管癌的经验.[方法]通过跟诊学习,收集、整理、分析相关医案,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方面阐述何若苹教授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经验,并附医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何若苹教授认为食管癌发病总以脏腑虚弱为本,气滞、痰浊、瘀血、热毒等病理因素为标.治疗时采用"扶正固本,抗癌攻邪,随证遣药"三方面相辅相成的治疗方法,扶正固本尤以脾胃肾为主;抗癌攻邪主要包括行气散结、化痰祛瘀、清热解毒等治法,强调祛邪有度,勿犯"虚虚实实"之戒;随证遣药即对手术、放化疗、局部支架置入后的患者不适症状进行随证处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所附医案,上述三方面原则贯穿治疗全程,取得良好疗效.[结论]通过阐述"扶正固本,抗癌攻邪,随证遣药"原则在食管癌治疗中的运用,总结何若苹教授的临证用药经验,对食管癌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