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BTK抑制剂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老龄化社会常见的血液肿瘤,在西方国家为成人最常见的白血病,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我国的CLL患者人数出现上升趋势 [1]。B细胞表面受体(BCR)介导的信号通路在CLL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调控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黏附等关键细胞功能。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是BCR信号通路关键组成部分,在CLL中呈高表达状态,BTK抑制剂(BTKi)的成功研发,为治疗CLL带来了突破性进展。伊布替尼(Ibrutinib)为首个获批用于治疗CLL的BTKi,通过与BTK活性部位481位置的半胱氨酸残基形成共价键抑制BTK活性,阻断BCR多个下游信号通路达到治疗效果 [2]。多个临床试验的长期随访结果表明伊布替尼可以显著延长复发/难治CLL(R/R CLL)患者和初治CLL(TN CLL)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期与总生存(OS)期,且安全性显著优于化学免疫治疗,但同时也暴露了伊布替尼的一些局限性。首先伊布替尼对BTK的选择性欠佳,对与BTK结构相似的EGFR、ITK和TEC同样有抑制作用,从而导致"脱靶效应"。多个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结果表明伊布替尼治疗中后期增加房颤和高血压等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并且发生率持续增长,是临床应用中造成患者停药的重要原因 [3,4]。第二代BTKi如阿可替尼(Acalabrutinib)、泽布替尼(Zanubrutinib)和奥布替尼(Orelabrutinib),通过对药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优化后在临床前研究以及部分Ⅰ期临床试验中展现出了较伊布替尼更高的选择性以及更强的药效(表1)。第二代BTKi对与BTK结构相似的激酶抑制程度明显减少,对BTK占有率更高,增加单药治疗缓解深度以及联合治疗成功概率 [5]。已有的系列临床试验表明第二代BTKi在药效与安全性上均有一定优势。但部分CLL患者长期临床引用共价结合BTKi后会出现耐药问题,其中最可能的耐药机制是其结合位点突变。最常见的是半胱氨酸突变为丝氨酸(BTK C481S)或突变为精氨酸(BTK C481R),导致无法形成共价键并产生优势克隆,最终出现耐药。同时受限于药物半衰期,用药间隔期间BTK不能完全受到抑制也可能促进耐药问题产生 [6]。可逆非共价结合BTKi和BTK靶向蛋白水解嵌合体(BTK PROTAC)有望解决共价结合型BTKi的耐药问题,为共价结合型BTKi治疗失败的CLL带来希望。本文综述第二代BTKi治疗CLL临床试验研究结果,以及可逆非共价结合BTKi和BTK PROTAC临床进展,为临床治疗CLL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丝氨酸-精氨酸蛋白激酶2与前列腺癌细胞周期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丝氨酸-精氨酸蛋白激酶2(SRPK2)与前列腺癌细胞周期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皮尔森相关性分析探索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前列腺癌和SRPK2的相关基因集,并进一步将SRPK2相关基因集导入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检索工具(STRING)蛋白互作网络在线分析网站,通过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提取与SRPK2相关联蛋白子网络;将上述分析所得基因通过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集分析出与SRPK2潜在相关的通路,运用基因探针富集分析(GSEA)富集分析探索SRPK2所激活和抑制的相关通路;构建SRPK2敲低的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分为空白载体组(DU145-KO-NC)和敲低组(DU145-KO-SRPK2),通过细胞周期检测试剂盒、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划痕实验、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周期变化、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有2 158个基因在表达量上与SRPK2呈正相关,779个基因与SRPK2呈负相关;通过STRING蛋白互作网络在线分析,SRPK2与SF3B1、SRSF10、PRPF40A、PRPF4B、DDX46、BCLAF1、NUDT21、CLASRP等基因除了在表达量上存在统计学相关性,在蛋白层面上同样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对2 937个与SRPK2相关的基因进行功能和通路分析,结果显示SRPK2与细胞周期相关通路相关,如有丝分裂纺锤(Mitotic Spindle),G 2~M期检查点(G 2~M Checkpoint),E2F靶点(E2F Targets),Myc-V1靶点(Myc-V1 Targets)通路。KEGG数据集表明与SRPK2潜在相关的通路有细胞周期(Cell Cycle)、核糖体(Ribosome)、线粒体自噬(Mitophagy)、凋亡(Apoptosis)等。通过进一步GSEA富集分析,结果显示SRPK2同样在前列腺癌中激活细胞周期相关通路,如有丝分裂纺锤体(Mitotic Spindle),G 2~M期检查点(G 2~M Checkpoint),E2F靶点(E2F Targets)(NES>0)。为了进一步验证SRPK2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成功构建SRPK2敲低的DU145细胞株,结果提示敲低SRPK2基因后,敲低组的S期高于空白载体组(DU145-KO-NC比DU145-KO-SRPK2为27.053±0.860比33.297±0.883, t=-7.166, P<0.01),而敲低组的增殖(DU145-KO-NC比DU145-KO-SRPK2为0.085±0.002比0.344±0.042, t=10.655; P<0.01)、迁移(30 h:DU145-KO-NC比DU145-KO-SRPK2为0.929±0.066比0.690±0.057, t=6.101, P<0.01)、侵袭能力(DU145-KO-NC比DU145-KO-SRPK2为81.667±4.163比42.333±7.572, t=5.750, P<0.05)低于空白载体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SRPK2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周期从而影响前列腺癌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RPK1基因对膀胱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丝氨酸/精氨酸蛋白特异性激酶1(SRPK1)对膀胱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利用Oncomine癌症数据库分析SRPK1基因在膀胱癌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构建SRPK1特异的慢病毒干扰质粒(sh1和sh2)和阴性对照质粒(NC),包装慢病毒颗粒,分别感染T24细胞和5637细胞。设空白对照组(T24和5637)、阴性对照组(T24/NC和5637/NC)、干扰组1(T24/sh1和5637/sh1)和干扰组2(T24/sh2和5637/sh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SRPK1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采用Transwell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及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Oncomine癌症数据库中SRPK1 mRNA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 P<0.001)。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病毒感染后的细胞SPRK1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下调;在慢病毒感染后的T24细胞中,第3~5天干扰组的吸光度值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慢病毒感染后的5637细胞中,第2~5天干扰组的吸光度值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Transwell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显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干扰组的迁移和侵袭的膀胱癌细胞数目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干扰组的E-cadherin表达量增加,而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明显减少,同时AKT通路蛋白p-AKT及p-GSK3β明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SRPK1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下调SRPK1的表达可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并降低膀胱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RPK2介导阿尔兹海默病小鼠社交障碍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探讨丝氨酸精氨酸蛋白激酶2(Serine/arginine-rich protein-specific kinase 2,SRPK2)在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中介导社交记忆缺陷的机制.方法 通过动物行为学检测三转AD(3xTg-AD)模型小鼠的社交识别记忆(Social recognition memory,SRM),以相同月龄野生型小鼠作为对照,根据行为学表现将3xTg-AD模型小鼠分为SRM正常组及受损组,检测不同脑区SRPK2及小清蛋白(Parvalbumin,PV)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通过病毒注射下调3xTg-AD模型小鼠中SRPK2的表达,之后检测其对SRM和PV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3xTg-AD模型小鼠存在SRM障碍,这可能是由于SRPK2异常激活及PV下调导致的;通过抑制SRPK2的表达可以增加PV表达及改善3xTg-AD模型小鼠的SRM损伤.结论 SRPK2-PV通路参与介导阿尔兹海默病的社交识别记忆障碍,或成为AD治疗的新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GPC3在不同转移能力的肝细胞癌细胞株的表达及其与HIF-1ɑ和SRPK2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研究HL-7702、MHCC-97L、MHCC-97H细胞中的GPC3、HIF-1ɑ和SRPK2中的mRNA、蛋白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肝细胞癌(HCC)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这3种细胞系中GPC3、HIF-1ɑ、SRPK2 3种基因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需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结果 在线网站分析结果 显示,相对这3种基因表达低的HCC患者而言,高表达的生命周期明显降低(P<0.05).体外实验证明,高表达的HCC细胞表达的GPC3和SRPK2、HIF-1ɑ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都比HL-7702的高,且MHCC-97H与MHCC-97L细胞相比,各基因的表达水平较高.相关性分析显示HIF-1ɑ与SRPK2呈正相关(r=0.69),GPC3与SRPK2呈正相关(r=0.23).结论 HCG的转移能力越强,GPC3、HIF-1ɑ、SRPK2 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也越高,而且这3种基因与GPC3的表达也呈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高脂饮食介导Tau选择性剪接失衡并加重认知功能损伤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探讨高脂饮食(High-fat diet,HFD)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HFD促进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8~10周龄的表达人Tau的转基因(Human Tau,hTau)AD小鼠(性别不限)随机分成2组,给予12周的HFD或正常饮食,通过水迷宫实验及情景恐惧实验评估其学习记忆能力,之后对脑组织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以评估Tau病变情况;将8~10周龄的hTau AD小鼠(性别不限)随机分成2组,立体定位注射丝氨酸精氨酸蛋白激酶2 N342A的慢病毒(Lentiviral-green fluorescent pro tein-serine/arginine-rich protein-specific kinase 2 N342A,LV-GFP-SRPK2 N342A)[不被剪切的SRPK2,可下调4个微管结合重复Tau(Four-repeat tauopathies,4R-Tau)]或LV-GFP病毒后连续12周给予HFD,通过水迷宫实验及情景恐惧实验评估其学习记忆能力,后对脑组织进行RT-PCR、免疫荧光染色以评估Tau病变情况.结果 HFD可干扰Tau的选择性剪切,使4R-Tau/3个微管结合重复Tau(Three-repeat tauopathies,3R-Tau)比例升高,从而加重Tau病变、促进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通过抑制SRPK2的剪切来调节4R-Tau与3R-Tau的比例,可使HFD的hTau AD小鼠认知功能得到改善,Tau病变减轻.结论 HFD可以介导的Tau的选择性剪接失调明显促进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加重Tau病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M2巨噬细胞极化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 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长期居高不下,但目前关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和M2 巨噬细胞极化促进多发性骨髓瘤发生进展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M2 巨噬细胞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及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M2 巨噬细胞极化的机制研究.方法 选取 2021 年 10 月—2022年 4 月于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48 例为试验组,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血液内科骨髓移植健康供者)30 名为对照组.取 2 组研究对象外周血并分离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M2 巨噬细胞比例.采用细胞传代培养RPMI8226 细胞,通过佛波酯分化培养单核巨噬细胞THP-1 为巨噬细胞.根据实验需要将瘤细胞培养并采用siRNA转染沉默磷酸酶基因(PTEN)分成 3 组:空白组、siRNA-PTEN实验组、siRNA对照组;收集以上 3 组细胞培养基上清液加入巨噬细胞共培养体系后分为 4 组:M0 巨噬细胞组、瘤细胞上清液组、siRNA-PTEN上清液组、siRNA上清液组.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培养的空白组、siRNA-PTEN实验组、siRNA对照组的AKT、p-AKT、PI3K-p85、p-PI3K-p85 蛋白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培养的空白组、siRNA-PTEN实验组、siRNA对照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 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上清液共培养的M0 巨噬细胞组、瘤细胞上清液组、siRNA-PTEN上清液组、siRNA上清液组M2 巨噬细胞中特异性抗体CD163、CD206、F4/80 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多发性骨髓瘤上清液共培养的M0 巨噬细胞组、瘤细胞上清液组、siRNA-PTEN上清液组、siRNA上清液组M2 巨噬细胞特异标志物精氨酸酶1(ARG-1)、白介素10(IL-10)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试验组M2巨噬细胞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t=0.855,P<0.001).siRNA-PTEN实验组中p-AKT/AKT、p-PI3K-p85/PI3K-p85 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组和siRNA对照组(P<0.05).siRNA-PTEN实验组中MMP2、MMP9 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组和siRNA对照组(P<0.05).siRNA-PTEN上清液组M2 巨噬细胞特异性抗体CD163+F4/80、CD206+F4/80 表达水平高于瘤细胞上清液组和siRNA上清液组(P<0.05).siRNA-PTEN上清液组M2 巨噬细胞特异标志物ARG-1、IL-10 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瘤细胞上清液组和siRNA上清液组(P<0.05).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M2 巨噬细胞表达上调,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M2 巨噬细胞极化,调控骨髓瘤细胞微环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丝氨酸-精氨酸蛋白特异性激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第4位,病死率居第2位[1].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肿瘤的发生是一系列分子生物学作用的结果.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够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因此探索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的肿瘤标记物,早期发现胃癌,能够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2].丝氨酸-精氨酸蛋白特异性激酶1 (serine-arginine protein ki-nase 1,SRPK1)是一种对精氨酸/丝氨酸富含结构域(RS结构域)有很高特异性的RNA剪接激酶,SRPK1在肿瘤的发展过程通过识别精氨酸,磷酸化丝氨酸进而导致肿瘤的进展[3].很多研究报道SRPK1在多种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其中在非小细胞肺癌中,Liu等[4]发现过表达的SRPK1表达可以促进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及促进肿瘤形成,推测SRPK1作为癌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形成过程中起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分子遗传学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年来,随着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应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越来越多的基因突变被研究与分析.MDS中常见的基因突变涉及RNA剪接、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转录因子、黏连蛋白复合物、信号转导通路激酶、DNA修复及RAS信号通路等.越来越多研究结果证实,相关基因突变与MDS独特的临床特征与预后相关.例如,TP53、富含精氨酸/丝氨酸丰富剪接因子(SRSF)2基因突变与MDS疾病进展相关,伴有TET2基因突变的MDS患者对去甲基化药物治疗反应较好,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EZH)2、ETS变异基因(ETV)6、RUNX1等基因突变与MDS预后不良相关.笔者拟就MDS相关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MicroRNA-136靶向CD163抑制CD68+CD163+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微小RNA(miR-136)通过靶向CD163抑制CD68+M0巨噬细胞向CD68+CD163+ M2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D68+ CD163+ M2巨噬细胞的比例,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肿瘤及癌旁组织中miR-136的水平.分离人脾脏中CD68+ M0巨噬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miRNA模拟物组(miRNA mimic)和miRNA抑制物组(miRNA inhibitor).IL-4和IL-13 10ng/mL诱导巨噬细胞M2型极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68+ CD163+ M2巨噬细胞比例,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D163、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以及M2巨噬细胞标志物精氨酸酶(Arg1)的表达,机制研究中检测JAK/STAT信号中蛋白酪氨酸激酶1(JAK1)、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1(STAT1)和STAT6的水平,PI3K/AKT信号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的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确定miR-136与CD163的靶向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比例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而miR-136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两者表达具有负相关.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CD163是miR-136的靶基因.miRNA mimic组中CD68+ CD163+ M2巨噬细胞比例显著低于miRNA inhibitor组,与Control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机制检测中发现miRNA mimic中JAK1、STAT6、PI3K、AKT1低表达,说明miR-136可以间接抑制JAK1-STAT6以及PI3 K-AKT1的表达,抑制M2巨噬细胞极化.结论:miR-136可以靶向CD163抑制M2型巨噬细胞极化,其作用机制与JAK1-STAT6以及PI3 K-AKT1抑制有关,这是M2巨噬细胞在肝癌免疫中的调节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