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连锁高IgM血症一例并文献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X连锁高IgM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基因明确诊断的X连锁高IgM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结果:1例3岁9个月的男孩,因"反复口腔溃疡3个月,间断发热伴腹痛2月余"入我院消化科,完善口腔黏膜活检,胃镜、肠镜等检查,病初诊断肠白塞病、中性粒细胞缺乏,给予甲泼尼龙、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后,患儿症状无好转,随即出现消化道大出血、气腹、血小板减少、马尔尼菲青霉菌真菌血症转入PICU。病程中患儿相继发生膈下脓肿、脓胸,最终经外科干预,先后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泰能、舒普深、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多黏菌素等抗感染,多次丙种球蛋白输注等治疗,患儿病情好转出院。全外显子基因检测到CD40LG基因有1个半合子突变(c.707 C>A,p.S263X),来源母亲,诊断X连锁高IgM血症明确。结论:X连锁高IgM血症临床罕见,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为反复感染、中性粒细胞减少,伴自身免疫性疾病,基因诊断是金标准,预后差。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改善体液免疫缺陷造成的临床症状,减少发生危及生命的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亚致死低温对烟草甲后代种群两性生命表参数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低温处理是我国主要储烟害虫烟草甲Lasioderma serricorne的有效控制手段之一,但是在低温条件下烟草甲的种群动态及适应机制鲜有报道.昆虫的亚致死低温效应是我们了解昆虫适应低温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分析亚致死低温对烟草甲后代生命表参数的影响,以揭示烟草甲的低温适应能力和种群发展潜力.[方法]将烟草甲末龄幼虫暴露于-20℃下若干时长,构建时间-死亡率曲线,分别计算其死亡率为10%和50%的致死时间(即LT10和LT50);然后分别构建烟草甲末龄幼虫经-20℃低温处理LT10和LT50时长后存活F1代种群的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结果]-20 ℃低温对烟草甲末龄幼虫的亚致死时间LT10和LT50值分别为5.32和12.84 min.在-20℃下暴露LT10和LT50时长后获得的F1代种群,90%以上的个体存活并能完成整个生活史,其卵-成虫总寿命、雌成虫寿命及净繁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均与28℃下饲养的对照种群无显著差异.但是,与对照相比,-20℃低温处理烟草甲末龄幼虫LT10和LT50时长显著降低了F1代卵和1龄幼虫的起始生命期望值、F1代1龄幼虫历期以及幼虫阶段的繁殖值,且使F1代种群的雄性比例增大.[结论]-20℃低温处理烟草甲末龄幼虫LT10和LT50时长能够降低F1代起始生命期望值和种群繁殖率,但是其种群结构和基本生命表参数正常.结果表明,烟草甲幼虫对低温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在经历低温处理后幸存个体能够再次迅速扩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白背飞虱的亚致死效应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高效治理鳞翅目(Lepidoptera)害虫的新型抗生素类生物源杀虫剂.本研究旨在探究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水稻害虫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的亚致死效应.[方法]采用稻茎浸渍法以不同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的水稻苗饲养白背飞虱3龄若虫,72 h后计算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LC10,LC25和LC50值;采用稻茎浸渍法以LC10,LC25和LC50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的水稻苗饲养白背飞虱3龄若虫48 h,测定F0代雌成虫寿命和单雌产卵量;统计F1代卵历期、1-5龄若虫历期、成虫寿命、成虫前历期、总发育历期、成虫产卵前期、成虫总产卵前期和单雌产卵量,构建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利用Timing-MSChart软件预测白背飞虱未来60 d种群动态.[结果]处理72 h时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LC50,LC25和LC10值分别为0.831,0.222和0.068 mg/L.与对照组相比,LC10,LC25和LC50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使白背飞虱F0代雌成虫平均寿命分别缩短了 7.19%,24.81%和34.21%,单雌产卵量分别减少22.24%,31.22%和41.53%;LC25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显著延长了 F1代5龄雌若虫历期,LC50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显著延长了 F1代雄成虫寿命和总发育历期,LC25和LC50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显著延长了 F1代成虫产卵前期和总产卵前期,且显著降低了内禀增长率(r)和周限增长率(λ);LC50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下F1代净增殖率(R0)显著降低,LC25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下F1代平均世代周期(T)显著延长;LC10,LC25和LC50这3个亚致死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明显抑制了白背飞虱种群增长.[结论]亚致死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胁迫会显著影响白背飞虱成虫寿命和繁殖能力,并降低其后代种群数量,该研究结果可为农业田间科学防治白背飞虱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不同寄主对南亚果实蝇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究葫芦科和茄科寄主果实对南亚果实蝇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构建南亚果实蝇在南瓜、黄瓜、冬瓜和西红柿上的种群生命表,评价南亚果实蝇在 4 种寄主上的适应性.[结果]南亚果实蝇在南瓜上的成虫前期存活率(87.96%)和繁殖力(361.26 粒·雌-1)均显著高于南亚果实蝇在黄瓜(80.00%和288.34 粒·雌-1)、冬瓜(72.03%和84.80 粒·单雌-1)和西红柿(69.69%、76.55 粒·单雌-1)上的成虫前期存活率和繁殖力.以南瓜为寄主的南亚果实蝇的内禀增长率(0.10)和净增值率(90.63)显著高于以黄瓜(0.08 和 74.37)、冬瓜(0.07 和 35.62)和西红柿(0.07 和 26.03)为寄主的南亚果实蝇内禀增长率和净增值率.[结论]南亚果实蝇在 4 种寄主上均能完成世代周期,但是南瓜是南亚果实蝇最适宜的寄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德夸菌素对水稻品种徐稻10与湘两优900抗褐飞虱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德夸菌素(decoyinine,DCY)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本研究旨在探究DCY浸种处理对商用水稻品种徐稻10与湘两优900抗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影响.[方法]利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测定和比较了褐飞虱初孵若虫取食不同浓度[0(清水对照),25,50和100 mg/L]DCY浸种处理的徐稻10和湘两优900植株后的生长发育、成虫繁殖力及种群生命表参数,并模拟其60 d内的种群增长情况.还调查了 100 mg/L DCY浸种处理对褐飞虱雌成虫蜜露分泌量、体重及取食和产卵偏好的影响.[结果]与取食对照稻株相比,褐飞虱初孵若虫取食不同浓度DCY浸种处理的徐稻10植株后,若虫历期显著延长,成虫繁殖力(单雌产卵量)显著下降,种群参数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显著降低,平均世代周期T和种群倍增时间DT显著升高;褐飞虱初孵若虫取食不同浓度DCY浸种处理的湘两优900植株后,若虫历期显著缩短,单雌产卵量显著下降,仅平均世代周期T显著升高,其他种群参数无显著差异.在两种水稻上,60 d种群模拟的结果表明3个处理组的种群大小都小于对照组的.取食100 mg/L DCY浸种处理的徐稻10与湘两优900稻株的褐飞虱雌成虫的蜜露分泌量和体重都显著低于取食对照组稻株的.取食和产卵选择试验表明,褐飞虱雌成虫更倾向于在对照稻株上取食和产卵.[结论]DCY浸种处理徐稻10与湘两优900后会提高其对褐飞虱的抗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miR-263干扰对麦长管蚜生命表参数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是小麦生产的首要害虫.本研究旨在明确miR-263干扰对麦长管蚜室内种群的影响,为小麦蚜虫的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纳米材料为载体,利用400 nmol/L miR-263 agomir干扰麦长管蚜1龄若蚜,采用两性生命表评价miR-263干扰对其生长发育、繁殖和种群增长的影响,以清水阴性对照(water negative control,NCW)和纳米材料阴性对照(nanomaterial negative control,NCS)作为对照组.[结果]miR-263干扰后,与NCW和NCS相比,麦长管蚜1和2龄若蚜历期显著延长,3龄若蚜历期没有显著差异,4龄若蚜历期要显著短于NCW组,整个若蚜历期显著延长;全生育期(25.42 d)显著长于NCS的(23.73 d),与NCW(23.84 d)没有显著差异;成蚜寿命和繁殖历期有所延长,单雌产蚜量有所增加,但与NCW和NCS的比没有显著差异.miR-263干扰后麦长管蚜成蚜前存活率为43.33%,显著低于NCW和NCS的(分别为91.34%和91.32%).种群生命表数据显示,miR-263干扰后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净增殖率(R0)均显著低于NCW和NCS的,平均世代周期(T)比NCW和NCS显著延长;种群预测结果显示,在miR-263干扰60 d时麦长管蚜种群约为8万头,显著低于NCS的454万头和NCW的394万头.[结论]miR-263干扰主要影响低龄若蚜的历期和存活率,并对麦长管蚜的种群增长具有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麦长管蚜RNAi生物农药的研发提供了候选基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新疆库尔勒八字地老虎在不同温度下的种群生命表及灯下成虫种群动态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研究温度对新疆库尔勒八字地老虎Xestia c-nigrum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明确其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方法]利用两性生命表方法比较15,20,25,30和35℃下八字地老虎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发育历期及繁殖力,分析不同温度对其种群生命表参数的影响,并计算不同发育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利用灯诱监测数据分析2020-2022年期间新疆库尔勒农区八字地老虎种群动态与日平均温度变化的关系.[结果]15℃时八字地老虎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均低于30%,30℃时幼虫存活率、化蛹率低于10%且蛹不能正常羽化,35℃时幼虫不能存活.八字地老虎各发育阶段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15,20,25,30和35℃时卵历期分别为15.52,7.40,5.47,4.88和3.88 d;15,20,25和30 ℃时幼虫历期分别为109.43,40.53,26.48和24.55 d;15,20和25℃时蛹历期分别为41.43,18.00和12.54 d.15℃时种群呈负增长,20和25 ℃时种群呈正增长,其中25℃时内禀增长率(rm)最大.八字地老虎卵、1-6龄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81,8.43,9.95,10.26,12.52,13.58,12.60和10.81℃,有效积温依次为 79.62,92.17,56.09,57.03,39.35,38.16,80.72 和 172.39日·度.2020-2022年灯诱监测数据表明,八字地老虎在新疆库尔勒每年发生3代,成虫高峰期分别在5月中旬、7月下旬和9月上旬,对应的日平均温度在19.5~26.5 ℃之间.[结论]低于15 ℃时八字地老虎种群呈负增长,超过30℃时不能完成生活史,而20~25 ℃比较适合八字地老虎的生长与繁殖,该结果为明确新疆库尔勒八字地老虎的温度适应能力及其发生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高温处理对七星瓢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明确高温处理对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方法]基于设施环境内两个代表区域(植株覆盖层和植株上表层)的高温现状,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设施高温环境,测定不同高温(37和42 ℃)(恒温)及其组合(变温)对七星瓢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试验,并使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TWOSEX-MSChart等软件对生长发育、繁殖力、存活率等生命表参数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温度越高和高温持续时间越长,七星瓢虫的发育越快,寿命越短,生殖力越低.七星瓢虫在42℃恒温和25~42 ℃变温条件下无法完成发育,其寿命分别为3.43和4.70 d;在37℃恒温条件下可以完成发育,但生殖力为0,未成熟期为11.67 d,成虫寿命为7.75 d,初羽化成虫体重为0.0207 g,均显著低于对照(25℃恒温下的)的相应指标(分别为未成熟期17.64 d,成虫寿命51.51 d,初羽化成虫体重0.0277 g);25~37℃变温条件下七星瓢虫可以发育和繁殖,但卵的孵化率为0,未成熟期为15.16 d,成虫寿命为22.84 d,产卵期为4.57 d,产卵量为41.86粒/雌,初羽化成虫体重为0.0220 g,总生殖率(gross reproductive rate,GRR)为17.213,内禀增长率(rm)为0.072 d-1,周限增长率(λ)为1.075 d-1,净增殖率(R0)为5.749,平均世代周期(T)为21.188 d,均显著低于对照的相应指标(分别为产卵期28.28 d,产卵量1 410.52粒/雌,初羽化成虫体重0.0277 g,总生殖率708.110,内禀增长率0.256 d-1,周限增长率1.293 d-1,净增殖率673.205,世代周期25.304 d);特殊地,25~37 ℃变温下的3龄幼虫历期(2.19 d)显著长于对照(1.89d),而37℃恒温下的3龄幼虫历期(1.15 d)显著短于对照,25~37 ℃变温下的成虫产卵前期(APOP)长于对照,但二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七星瓢虫无法适应42℃恒温和25~42 ℃变温条件,可以适应37 ℃恒温和25~37℃变温条件,但37 ℃恒温条件不能生殖,25~37 ℃变温条件下产卵量显著降低,且卵不能孵化.结果说明高温可对七星瓢虫的生殖发育和繁殖产生显著影响,在设施条件下应用七星瓢虫进行害虫防治具备一定可行性,但相较夏季,更适宜在春、秋季节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基于实验种群两性生命表的伊氏叶螨在番茄和龙葵上的适应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伊氏叶螨是一种世界性入侵害螨,在我国的潜在危害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明确其在我国对 2 种常见茄科寄主植物番茄和龙葵的适应性,为伊氏叶螨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温度(25±2)℃、相对湿度(70±5)%、光暗比L ∶ D=16h ∶ 8h的实验室条件下,应用两性生命表方法测定伊氏叶螨在番茄和龙葵上的相关生物学参数,评估其对番茄和龙葵的适应性.[结果]取食番茄的伊氏叶螨的成螨前期为 14.41 d,显著长于取食龙葵的 12.08 d(p<0.05);取食番茄和龙葵时成螨均可存活 20 d以上,雌成螨产卵前期分别为 1.51 和 1.43 d.取食番茄的伊氏叶螨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净增殖率、平均世代周期分别为 0.17 d-1、1.18 d-1、37.17 和 21.85 d;而取食龙葵的则分别为 0.19 d-1、1.21 d-1、34.55 和 18.63 d.[结论]伊氏叶螨在番茄和龙葵上均能完成完整的生活史,且对龙葵的适应度高于番茄.因此推测龙葵可能比番茄更适合作为伊氏叶螨入侵后的寄主植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白血病继发毛霉菌病和曲霉菌病混合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白血病继发毛霉菌和曲霉菌混合感染十分少见,诊断困难,进展速度快,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本文报道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儿童化学治疗后继发毛霉菌和曲霉菌感染儿童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过程.患儿为12岁男性,诱导化学治疗中出现发热、咳嗽等表现,血液、脑脊液、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均检测出微小根毛霉、黄曲霉,先后应用两性霉素B、泊沙康唑、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并行皮肤清创术、纤支镜肺泡灌洗及镜下局部用药,患儿感染控制良好.白血病混合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情进展快,易出现播散型,应早诊断、早治疗,推荐联合应用抗真菌药物,手术有助于改善病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