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经典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构建学生版中医经典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相关课程质量评价提供支持。方法:基于背景—输入—过程—结果评价(context-input-process-product evaluation)模型(简称CIPP模型),采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半结构访谈法、德尔菲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优序图法计算指标权重,并计算克朗巴赫系数和结构效度KMO值对指标体系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遴选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经典类课程教研室和中医药高等教育领域共15位专家进行咨询,两轮咨询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57和0.955。构建的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32个三级指标及其具体内容和各级指标的权重,指标体系克朗巴赫系数为0.966,结构效度KMO值为0.942。结论:基于CIPP模型构建的中医经典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信效度良好,能够作为中医经典课程质量的评价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伤寒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为探索《伤寒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方法。本研究以中医学专业本科生为教学对象,采用三结合为抓手(理论与临床结合、科教结合、思政与专业教育结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实行课上与课下、理论与临床相结合,从课程目标、课程资源建设、课程内容及组织实施、课程成绩评定方式等方面进行课程建设,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并通过问卷调查以及期末考试考查教学效果。结果表明,近3年,累计10人次获得省市举行的、与伤寒论相关的创新大赛一、二等奖,收集整理经方治疗病案70余份、研究性小论文82篇、学习心得155份,跟随学校附属医院以及校医院前往5个社区医疗下乡,进行中医诊疗活动20余次。学生课程总评成绩平均87分,94.00%(141/150)的学生对本课程建设给予了较高评价,认为课程建设对《伤寒论》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应用很有帮助,提高了学生经典阅读、医案评析、辨证论治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可度提高,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辩论式教学在研究生针灸经典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针对目前中医经典教学中难学、难教、难用的问题,本研究介绍了辩论式教学在研究生针灸经典课程中的设计和应用实例。从可行性上看,辩论式教学可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从实践来看,通过辩论,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分析针灸经典的观点,拓展了中医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了经典应用于临床的灵活性。学生的反馈显示,辩论式教学确有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本研究还将辩论式教学和讨论式PBL教学进行比较,认为前者擅长将一个复杂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而后者则有利于实现基于真实场景的多个学习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医临床思维方法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3周前
中医临床思维方法是中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中医药传承事业的关键因素,强化中医临床思维培养逐渐成为中医学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命题和难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中医临床思维研究室在承担相关课题研究及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构建了以中医思维方法论为学术指导、出土文献为学术源头、以传世经典古籍为学术基石的中医临床思维方法授课内容,探索了分阶段、重实践、案例教学法(CBL)与问题驱动教学法(PBL)相结合的中医临床思维方法教学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兹就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的经验及成果予以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中医师承教育在西医院校中医课程教学中的意义及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5/11
中医药师承教育是中医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模式被认为是当前最符合中医药教育自身规律的教育模式,西医院校的中医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西医思维方式的切换难度大、中医临床见习课时有限.文化传承、经典传承、名师传授、实践导向、个性化教育,是中医师承教育的优势与特点.因此,将中医师承教育融入中医临床见习,是西医学生学习中医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为培养中西医结合高级别人才做出探索与尝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中医类专业全过程进阶式中医经典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探索全过程进阶式的中医经典能力提升策略,提升学生中医经典能力,以提高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方法]构建"通识入门-精学强基-融合临证"的全程贯通、分段进阶的中医经典课程体系,完善中医经典课程网络资源建设,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建立"读诵研悟用"中医经典能力提升途径,创新教学评价激励机制,课程课堂贯通,理论实践联通,教师与学生互动,提升中医经典学习成效.[结果]中医学类专业学生在全国中医经典能力等级考试和中医水平测试中,中医经典课程的掌握率名列全国前茅,理解和应用层次上较改革前有明显提升.[结论]课程为核心、课堂为关键、实践为重点的全过程进阶式中医经典能力提升策略,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中医思辨思维,最终助力学生提高运用中医经典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有效推动中医人才传承经典能力的培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医教协同背景下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特色化培养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医教协同背景下探索了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认为实现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应将体现特色的理念、思路融入培养的各个环节.强化训练中医思维及创新能力,为培养新一代名医奠定人才基础;优化课程设置,突出中医经典在专业课程的主导地位,夯实中医基础理论;纳入师承教育环节,注重临床实践体悟;创新医教协同的管理机刺,构建质量保障体系.通过院校教育、师承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机结合,构建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新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现代教学模式在中医教育中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中医教育是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医学的基础,是传统医学的核心教育内容.随着中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进展,各大中医院校正在积极探索中医教育的新方法.本文通过简述目前国内外医学教育所采用的4种主要教学方法,认为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实际教学工作的需要,笔者基于多年的中医学教学经验,在中医教学中探索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即复合教学模式,希望为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对中医经典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中医临床经典课程如何运用好传统教学法授业,必须从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功力、运用合理精当的教学语言、使用巧妙美观的教学板书、体现课堂教学的文化氛围入手,以切实提高中医经典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并从中深入地挖掘传统教学法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传统经典文化视阈下的中医研究生教育模式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西医学科的冲击,现代中医研究生普遍缺乏中医的思维模式.本文针对目前中医研究生教育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从新形势下中医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研究生经典文化课程的设置、中医经典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以及中医经典在中医临床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以提高中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临床水平为主要培养目标,提出了中医教育的发展内涵重在重视经典临床和传统文化两个方面,这对于中医临床研究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