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早期并发腺垂体功能减退的临床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早期并发腺垂体功能减退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诊治的24例重型TBI后并发腺垂体功能减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BI发生后3~7 d内进行腺垂体功能评估发现,并发腺垂体功能减退的重型TBI患者占同期收治的重型TBI患者的15.2%(24/158)。24例平均年龄35.8岁,范围为18~65岁,入院时平均GCS评分5.6分,范围为3~8分。垂体靶腺轴受累情况: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减退9例,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减退7例,垂体-甲状腺轴和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同时受累6例,生长激素轴功能减退1例,垂体-性腺轴功能减退1例。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减退的患者给予氢化可的松替代治疗,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减退的患者给予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所有患者均于伤后3个月进行随访,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减退的患者中,61.5%(8/13)垂体甲状腺轴功能恢复正常。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减退的患者中,40%(6/15)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恢复正常。生长激素轴和垂体性腺轴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重型TBI患者早期并发腺垂体功能减退并不少见,应引起足够重视。对重型TBI患者早期进行腺垂体功能的评估,筛查出严重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尽早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妊娠期淋巴细胞性垂体炎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本文报告了1例妊娠期淋巴细胞性垂体炎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诊治经过。患者32岁,既往月经规律,自然受孕,妊娠24周出现头痛,无视力视野异常。妊娠32周出现皮肤瘙痒,头痛明显减轻。妊娠33周 +1发现总胆汁酸、转氨酶升高及低血糖,诊断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轻度)。妊娠33周 +6复查总胆汁酸明显升高,因病情迅速进展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重度),急诊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新生儿1和5 min Apgar评分分别为5和10分。术后患者无泌乳,出现恶心、呕吐、乏力、顽固性低血钠,血激素测定示腺垂体功能减退,头颅MRI增强扫描示垂体增大、均匀强化,临床诊断为淋巴细胞性垂体炎。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消失。患者产后1月余恢复月经,产后半年头颅MRI提示病灶消失,继续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干燥综合征合并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ⅢD型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APS)是指同时或先后出现与自身免疫相关的2种或2种以上的内分泌腺病,可合并或不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病,临床表现多样且复杂。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1例合并SS的APS-ⅢD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APS的认识和对伴有自身免疫病的APS的鉴别,避免误诊和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成人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成人腺垂体功能减退症(HP)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华西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或住院部确诊为HP患者(HP组)的临床资料,因鞍区病变就诊但腺垂体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HP组依据是否合并MS分为MS组和Non-MS组,根据生长激素(GH)水平将HP组分为GH>0.35 μg/L、0.13 μg/L
0.05)。HP组普遍存在诊治时间延误现象,接受规范替代治疗者不足50%。HP组的MS患病率(39.4% 比 24.4%)、腰围[(87.2±10.6)比(82.2±12.6)cm]、三酰甘油[ M( Q1, Q3)为1.81(1.15,2.83)比1.14(0.80,1.69)mmol/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30.9% 比 12.5%)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HP组的血压[收缩压:(112±19)比(124±16)mmHg;舒张压:(70±12)比(81±12)mmHg,1 mmHg=0.133 kP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6(0.83,1.35)比1.49(1.14,1.78)mmol/L]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MS组GH[0.11(0.03,0.35)比0.20(0.05,0.41)μg/L]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58.33(38.12,76.03)比65.54(51.78,101.76)μg/L]水平均低于Non-MS组(均 P<0.05)。HP患者GH水平越低(GH>0.35 μg/L、0.13 μg/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以中枢性尿崩症为首发症状的垂体转移癌的临诊应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回顾性分析10例垂体转移癌患者的肿瘤来源、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显示,10例患者就诊时平均年龄62.0岁,转移灶9例源于肺癌、1例源于乳腺癌。所有患者均以尿崩症起病,部分合并垂体前叶功能减退,以及头痛、视物模糊等占位效应。MRI均显示垂体柄及垂体后叶异常,其中4例表现出特征性"哑铃状"改变。3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肺癌患者接受靶向治疗后,原发及垂体转移病灶均有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新生儿期起病的垂体柄阻断综合征二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期起病的2例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SIS)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总结我院新生儿科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诊治的2例PSIS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该病特点进行分析。结果:PSIS患儿2例,男1例,女1例,2例均为小于胎龄儿,住院期间在摄入热卡足够情况下仍出现宫外生长迟缓,有多种垂体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垂体MRI增强扫描均表现为垂体小,垂体柄未显示。结论:PSIS的发病率较低,新生儿以生长迟缓、低血糖及低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伴部分性或完全性腺垂体功能减退,但神经垂体功能正常。MRI检查的特征性表现为垂体柄缺如,腺垂体明显小,神经垂体异位或显示不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妊娠相关淋巴细胞性垂体炎临床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妊娠相关淋巴细胞性垂体炎(LyH)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9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妊娠相关LyH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16例患者,年龄20~40岁。发病时间为产前2个月至产后12个月,产前6例,产后10例,就诊时间均为产后。其中淋巴细胞性腺垂体炎6例,淋巴细胞性漏斗-神经垂体炎(LINH)4例,淋巴细胞性全垂体炎4例,淋巴细胞性下丘脑炎2例。16例患者中,8例有肿块占位效应,14例有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状,9例表现为中枢性尿崩症,2例产后高催乳素血症。垂体磁共振成像可表现垂体弥漫增大、垂体柄增粗、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下丘脑漏斗区占位病变。免疫抑制剂治疗9例,3例行手术缓解占位效应,自发缓解4例。共1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98个月,其中4例复发,完全缓解2例,12例长期激素替代治疗。结论:妊娠相关LyH临床表现呈异质性,孕期及产后的鞍区占位性病变需考虑到LyH的可能,避免误诊和漏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总体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急性期并发腺垂体功能减退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aSAH)后腺垂体功能减退发生的危险因素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确诊为aSAH并于发病后3~7 d进行腺垂体功能评估的患者。共72例纳入研究,男31例,女41例,平均年龄50.1岁,范围为36~71岁。入院时WFNS分级:Ⅰ级24例、Ⅱ级20例,Ⅲ级15例、Ⅳ级10例、Ⅴ级3例。Fisher分级:2级21例,3级38例、4级13例。13例合并有急性脑积水。动脉瘤位于Willis环56例,非Willis环动脉瘤16例。开颅夹闭37例,介入栓塞35例。依据腺垂体功能的情况,将72例分为腺垂体功能减退组(34例)和腺垂体功能正常组(38例)。中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患者给予氢化可的松替代治疗,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减退的患者给予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3个月时进行随访,以GOS评分评价患者恢复情况。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34例并发腺垂体功能减退,腺垂体功能减退的发生率为47.2%。腺垂体功能减退的发生和年龄、性别、合并脑积水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792, P=0.430; χ2=0.387, P=0.526; χ2=0.279, P=0.597)。WFNS分级≥Ⅳ级、Fisher分级4级、动脉瘤位于Willis环、开颅夹闭的患者更易发生腺垂体功能减退( χ2=4.726, P=0.039; χ2=5.615, P=0.018; χ2=4.298, P=0.042; χ2=20.251, P<0.001)。3个月随访时腺垂体功能减退组恢复良好(GOS≥4分)的比例低于腺垂体功能正常组( χ2=4.188, P=0.048)。 结论:WFNS分级≥Ⅳ级、Fisher分级4级、Willis环动脉瘤和开颅夹闭是急性期发生腺垂体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急性期发生的腺垂体功能减退影响aSAH患者的预后,其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减退应积极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线粒体糖尿病合并腺垂体功能减退症一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对1例合并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线粒体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应用芯片捕获高通量测序对患者线粒体基因进行检测,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该患者MT-TL1基因上存在m.3243 A>G变异,临床特征符合线粒体糖尿病及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腺垂体功能减退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腺垂体功能减退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中并不少见。腺垂体功能减退在aSAH的急慢性期均可发生,且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急性期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减退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严重的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会导致肾上腺危象。慢性期生长激素轴和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受累最常见,垂体性腺轴和垂体甲状腺轴也可受累,常表现为疲乏、运动能力下降、认知障碍、性欲减退等症状。aSAH后发生腺垂体功能减退的具体机制及危险因素目前尚不明确。aSAH急性期应关注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的监测,慢性期出现相关症状时,应进行腺垂体功能的全面评估。aSAH患者腺垂体功能减退的诊断主要依据激素基础水平的测定和激发试验。aSAH急性期出现的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减退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较大,应给予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慢性期并发的腺垂体功能减退对aSAH患者的认知和生活质量会造成持久的影响,均应进行相应的激素替代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