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氧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解耦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规律有氧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脏重塑的影响,并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解耦联在其间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6周龄健康雄性SHR大鼠分为安静组和运动组,每组15只;同时选取10只鼠龄、性别相匹配的Wistar-Kyoto大鼠纳入正常对照组。将正常对照组和安静组大鼠置于鼠笼内安静饲养,运动组大鼠则给予8周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干预,每周运动5次。于末次训练结束48 h后采用超声心动图设备检测各组大鼠心脏结构及功能,分别对其心肌组织进行麦胚凝集素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并获取心肌细胞横截面积(CSA)及间质胶原容积分数(CVF),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心肌四氢生物喋呤(BH4)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eNOS总蛋白、eNOS二聚体及单体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安静组左心室壁厚度(LVWT)、心肌CSA和CVF升高( 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增加( P<0.05),eNOS单体上调( P<0.05),eNOS二聚体、eNOS二聚体/单体比值以及心肌BH4含量下降( P<0.05);与安静组比较,运动组心肌CVF降低( P<0.05),LVEDD和LVEF升高( P<0.05),心肌细胞凋亡率下降( P<0.05),eNOS单体下调( P<0.05),eNOS二聚体、eNOS二聚体/单体比值以及心肌BH4含量增加( P<0.05),LVWT和CSA组间均无显著差异( P>0.05)。3组大鼠eNOS总蛋白含量组间均无明显差异( P>0.05)。 结论:规律有氧运动可能通过调控eNOS解耦联改善SHR大鼠心脏重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高强度间歇训练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与探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近年来,高强度间歇性训练(HIIT)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和慢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脏康复之中。该文从HIIT的优势、方案类型选择、方案制订与优化等方面,对HIIT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HIIT可以在传统运动训练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肺耐力,在心脏做功参数和骨骼肌功能改善方面也可能优于中等强度持续运动训练,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HIIT方案的多样性可以增加运动兴趣,也增加了HIIT方案制订的复杂性,如何优化HIIT方案以获得最大获益仍需更多研究探索和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不同强度运动康复训练对冠心病合并CHF患者症状及心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康复训练对冠心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效果。方法:选取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合并CH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分别为Ⅰ组、Ⅱ组、Ⅲ组,每组均40例,三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Ⅰ组予以常规运动干预,Ⅱ组接受中等强度运动,Ⅲ组接受高等强度运动。比较三组症状改善情况、心功能指标、血脂水平、心率水平及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结果:①治疗前,三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P>0.05);治疗后,Ⅲ组上述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高于Ⅱ组、Ⅰ组( P<0.05),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低于Ⅱ组、Ⅰ组( P<0.05);②治疗前,三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Ⅲ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Ⅱ组、Ⅰ组( 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低于Ⅱ组、Ⅰ组( P<0.05);③Ⅲ组心率水平改善情况优于Ⅱ组、Ⅰ组( P<0.05);④治疗前,三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P>0.05);治疗后,Ⅲ组上述评分高于Ⅱ组、Ⅰ组( P<0.05);⑤治疗前,三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P>0.05);治疗后,Ⅲ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Ⅱ组、Ⅰ组( P<0.05)。 结论:对冠心病合并CHF患者,实施高等强度运动量康复训练,可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短期肺康复程序对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短期肺康复程序对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8例男性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 n=20)和对照组( n=18),2组均予健康教育指导及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7 d三阶段肺康复程序干预,包括遥测心电监护下的呼吸训练、床旁弹力带阻抗训练及渐进性低强度有氧训练。于入院第一天(干预前)和干预7 d后(干预后)由培训合格的康复治疗师在双盲状态下对2组患者行运动能力[包括30 s椅子起坐试验(30-STS)和30 s前臂负荷屈曲试验(30-ACT)]、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该评估包括三个阶段,即干预前、干预3 d后和干预7 d后)和出院后2个月内的体力活动水平评估。 结果:干预后,康复组的30-STS次数和30-ACT次数,以及对照组的30-ACT次数较组内干预前,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康复组干预后的30-STS次数和30-ACT次数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CAT评分均显著优于组内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且康复组干预后的CAT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组患者干预3 d、7 d后的MBI评分与组内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且康复组干预7 d后的MBI评分与组内干预3 d后以及对照组干预7 d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出院2个月后,康复组患者中等水平体力活动者由原来的6例(30.0%)增加到19例(95.0%),对照组由原来的4例(22.2%)增加到12例(66.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三阶段肺康复程序可显著改善男性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运动能力、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出院2个月后的日常体力活动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运动康复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淄博一四八医院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分层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运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等强度运动训练。实施干预前、干预3个月、6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下降速度、肌耐力及体力活动能力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下降速度、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比较,存在组别、时间、交互效应( P<0.05);两组肌耐力水平比较,存在组别、时间、交互效应( P<0.05)。干预前,两组体力活动能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3个月、6个月后,两组体力活动能力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体力活动能力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中等强度运动康复训练助于减缓肾功能下降速度,提高肌耐力和体力活动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快走运动对肌肉减少症患者步行能力和握力以及血清GDF-8和IGF-1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快走运动训练对肌肉减少症患者步行速度、6 min步行距离(6MWT)、握力以及血清生长分化因子-8(GDF-8)、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方法:选取肌肉减少症患者61例入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予快走运动(步速100~120步/min,中等强度60%最高心率为靶心率),对照组予常规散步运动(步速70~90步/min,低强度小于50%最高心率为靶心率),每次30 min,每周3次,共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治疗后),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的握力、步行速度、6MWT、四肢骨骼肌指数(ASMI)以及血清GDF-8、IGF-1的变化。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男性或女性)握力及ASMI的同性别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男性和女性患者的握力及ASMI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增高( P<0.05),且明显优于同性别对照组治疗后( P<0.05);但对照组治疗前后的握力及ASMI均无明显变化( 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步行速度[(0.62±0.04)和(0.59±0.02)m/s]、6MWT[(223.68±14.51)m和(210.03±6.71)m]及血清IGF-1[(178.39±10.25)和(160.47±5.89)μg/L]均较组内治疗前[观察组(0.57±0.05)m/s、(201.23±7.01)m、(145.00±8.85)μg/L;对照组(0.56±0.02)m/s、(200.13±7.16)m、(144.50±8.69)μg/L]明显增高( 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增高更为明显( P<0.05);但患者治疗前后血清GDF-8比较显示,观察组明显下降( 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P>0.05)。 结论:快走运动可显著增加肌少症患者的握力和ASMI,明显改善患者的步行能力及血清IGF-1和GDF-8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高强度间歇训练与中等强度持续运动对肥胖女大学生糖脂代谢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与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ICT)对肥胖女大学生糖脂代谢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例肥胖女大学生分为高强度间歇运动组(HIIT组)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组(MICT组),每组16例。2组对象分别给予HIIT或MICT跑台运动干预,每周训练4 d。于入选时、干预12周后检测对比2组对象身体形态、糖脂代谢及炎性因子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1)干预后HIIT组和MICT组体重较干预前分别降低了7.4%和6.4%,腰臀比分别下降了4.6%和3.4%,体重指数(BMI)分别降低了7.5%和8.3%,2组对象上述指标改善幅度组间无显著差异。(2)干预后2组对象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均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则显著升高,并且HIIT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较MICT组显著降低。(3)干预后2组对象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内脂素(Visfatin)含量均显著降低,并且MICT组Visfatin含量亦显著低于HIIT组。结论:12周HIIT训练或MICT训练均能有效改善肥胖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提高其糖、脂代谢水平,有效抑制体内炎性因子表达;其中MICT对炎性因子Visfatin的抑制作用优于HIIT,而HIIT对血糖指标HOMA-IR的改善作用较MICT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高强度间歇运动及中等强度持续运动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有氧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及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ICT)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有氧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HIIT组(35例)、MICT组(35例)及安静对照组(CON组,25例)。3组患者均维持日常生活习惯不变,HIIT组和MICT组患者分别采用功率车测功仪进行8周相应方式运动训练,每周运动4次。于训练前、训练8周后采用递增负荷运动试验检测各组患者最大摄氧量(VO 2max)水平,同时记录运动期间各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共有83例患者(87.4%)完成整个训练,HIIT组和MICT组失访率分别为12.6%和14.3%,训练计划完成率(反映患者运动依从性)分别为(91.2±5.0)%和(88.2±4.7)%;在整个研究期间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训练8周后HIIT组和MICT组VO 2max分别较训练前提高(11.5±2.3)%和(8.1±1.9)%,此时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HIIT训练或MICT训练均适用于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且训练过程中患者耐受性及安全性良好;HIIT训练或MICT训练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有氧能力具有相似的改善效应,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南通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就诊的DPN患者6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有氧运动组和联合运动组各20例。三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饮食指导。对照组不增加任何运动干预,有氧运动组采用中等强度持续功率自行车训练,40 min/次,1次/d,3次/周;联合运动组在有氧运动基础上增加弹力带抗阻运动,40 min/次,1次/d,3次/周。12周后进行疗效评价。观察指标包括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神经传导速度及Pro-Kin 254平衡仪中睁眼、闭眼平衡功能测试。结果:运动干预前,三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 P>0.05 )。运动干预后,有氧运动组空腹血糖、HbA1c、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Pro-Kin 254平衡仪闭眼测试中运动轨迹长度和椭圆面积均显著优于对照组[(6.26±0.28)比(6.76±0.68)mmol/L、(5.75±0.42)%比(6.48±0.37)%、(45.36±8.78)比(42.16±6.78)m/s、(38.75±8.14)比(35.45±8.34)m/s、(513±39)比(613±71)mm、(678±58)比(1024±98)mm 2](均 P<0.05);联合运动组上述指标[(6.03±0.36)mmol/L、(5.27±0.35)%、(49.51±9.76)m/s、(42.87±7.18)m/s、(425±38)mm、(535±47)mm 2]均显著优于其他两组,且Pro-Kin 254平衡仪睁眼测试中运动轨迹长度和椭圆面积也均显著优于其他两组[(316±21)比(395±18)、(436±28)mm和(689±33)比(782±30)、(824±70)mm 2](均 P<0.05)。 结论: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较单纯有氧运动能够更好地改善DPN患者血糖及HbA1c水平,同时增加神经传导速率,改善静态平衡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高强度间歇性吸气肌训练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高强度间歇性吸气肌训练(HII-IMT)联合体外膈肌起搏(EDP)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AECOPD)机械通气(MV)患者呼吸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AECOPD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观察组2、观察组3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观察组1给予常规康复、高强度间歇性吸气肌训练(HII-IMT)和EDP治疗,观察组2给予常规康复、低-中等强度持续性吸气肌训练(L-MIS-IMT)和EDP治疗,观察组3给予常规康复和EDP治疗。4组患者均每日训练2次,每周6 d,连续治疗2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检测4组患者的膈肌和外周骨骼肌功能指标,并采用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评分和莫顿活动指数(DEMMI)分别评估其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同时记录4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MV和ICU入住时间。采用Spearman相关性和分位数回归分析吸气肌与外周肌肉功能、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的相关性。结果:治疗2周后,4组患者膈肌活动度(DE)、膈肌增厚分数(DTF)、最大吸气压力(MIP)、动脉血氧分压(PaO 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肱二头肌厚度(BRT)、股四头肌厚度(QMT)、MRC、DEMMI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 P<0.05)。观察组1治疗后的DE、DTF、MIP、PaO 2、PaCO 2、BRT、QMT、MRC、DEMMI均显著优于观察组2、观察组3和对照组治疗后( P<0.05)。观察组1的MV时间为(9.2±0.4)d,显著短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1的ICU入住时间为12(10.2~13.7)d,显著短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BRT、QMT、MRC、DEMMI的提高与DE、DTF、MIP的提高呈正相关( P<0.05)。以DE、DTF、MIP为因变量的分位数回归显示,BRT受DE、DTF、MIP的正影响( P<0.05),QMT受MIP的正影响( P<0.05),MRC和DEMMI均受DE和DTF的正影响( P<0.05)。 结论:HII-IMT联合EDP可显著改善AE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吸气肌和外周骨骼肌功能、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且DE、DTF、MIP的提高可不同程度地改善患者的BRT、QMT、MRC和DEMMI。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