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LC-MS联合多元统计分析的百合鲜品及其干燥品差异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 Q-TOF MS)对比不同种百合(卷丹及百合)的新鲜品和干燥品(冷冻干燥及烘干)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UPLC Q-TOF MS技术,对不同种百合的新鲜品和干燥品进行分析,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合单因素分析筛选百合新鲜样品及烘干样品的差异化合物.结果:UPLC Q-TOF MS结果显示,百合新鲜样品和干燥品主要成分相似.PCA结果显示,百合新鲜品与冻干品聚为一类,而两者与烘干品有明显差异,说明百合冻干样品和新鲜样品整体化学成分相近,而烘干样品经过烫片和烘干处理后化学成分发生了一定变化,故与前两者相异.OPLS-DA结果显示,卷丹新鲜品与烘干品存在 387 个差异成分,百合新鲜品与烘干品存在 335 个差异成分,经数据库比对,初步鉴定出 8 个成分.结论:相较于烘干百合,鲜百合与冷冻干燥百合成分更为相近,为百合药材临床应用与现代中药制剂开发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免疫效应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免疫效应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8日至2月3日于天津市海河医院(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定点医院)住院的105例感染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患儿的临床资料,按胸部影像学表现分为肺炎组和无肺炎组,入院3 d后完成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的患儿按是否接种2剂次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分为接种2剂次组和接种<2剂次组,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或χ2检验。结果:105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儿中男53例、女52例,就诊年龄 10.0(8.0,11.0)岁,87例(82.9%)为轻型,13例(12.4%)为普通型,5例(4.8%)为无症状感染者。91例(86.7%)患儿已接种2剂次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咳嗽74例(70.5%)、发热58例(55.2%)、咽痛或咽干34例(32.4%)、鼻塞28例(26.7%)、流涕23例(21.9%)。105例患儿均未用抗病毒、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吸氧治疗,76例(72.4%)患儿使用中药治疗。肺炎组入院1 d内新型冠状病毒抗体IgG阳性比例明显高于无肺炎组[13/13比87.0%(80/92),χ2=42.81, P<0.001]。62例入院3 d后完成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患儿中接种2剂次组发病至连续2次核酸阴性时间<16 d、入院1 d内新型冠状病毒抗体IgG阳性及住院3 d后新型冠状病毒抗体IgG阳性的比例均高于接种<2剂次组[96.4%(54/56)比 4/6、100.0%(56/56)比2/6、100.0%(56/56)比3/6,均 P<0.05]。 结论: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儿症状较轻,以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完成接种2剂次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患儿的新型冠状病毒抗体IgG阳性比例高且核酸转阴时间可能更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北海市人民医院艾滋病门诊初治且依从性良好的107例艾滋病患者,根据患者是否自愿接受中药治疗分为两组,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联合平肝解毒方剂治疗组(42例),单纯接受HAART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48周时的病毒学和免疫学应答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直接测序法对白细胞介素-28B(interleukin-28B,IL-28B) rs12979860进行基因分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艾滋病患者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因素。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配对样本 t检验或 χ2检验。 结果:治疗48周时,42例HAART联合平肝解毒方剂组患者中,41例(97.62%)获得了病毒学应答,65例单纯HAART组患者中有58例(89.23%)获得了病毒学应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00, P>0.05);HAART联合平肝解毒方剂组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了(244.32±101.83)/μL,与单纯HAART组患者的(211.56±112.50)/μ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522, P>0.05)。92例携带IL-28B CC基因型的患者中,88例(95.65%)获得了病毒学应答,而15例携带IL-28B非CC基因型患者中有11例获得了病毒学应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394, P>0.05)。携带IL-28B CC基因型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了(229.72±101.17)/μL,高于携带IL-28B非CC基因型患者的(173.40±89.64)/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28, P=0.0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IL-28B CC基因型、HAART方案中含蛋白酶抑制剂有助于提高抗病毒的疗效。 结论:基线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IL-28B CC基因型、HAART方案中含蛋白酶抑制剂是艾滋病患者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程序性死亡因子-1抑制剂治疗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PD)-1抑制剂,治疗合并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的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患者的过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选择2019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后合并CNS受累的R/R 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以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200 mg/次,每2周1次)为主的多种方案治疗。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患者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过程中的相关临床病例资料及疗效,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对患者的随访截至2020年6月30日。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且与所有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患者1,男性,50岁,因"左眼胀痛1个月"就诊,并于2017年2月被诊断为DLBCL。患者经一线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治疗后,因CNS DLBCL复发,于2018年10月行auto-HSCT,2019年3月再次出现CNS和外周DLBCL复发。患者2,女性,44岁,因"扁桃体肿痛1个月"就诊,并于2016年7月被诊断为DLBCL。患者经一线R-CHOP方案治疗后复发,经二线R-DICE(利妥昔单抗+地塞米松+异环磷酰胺+顺铂+依托泊昔)方案治疗后,再次获得完全缓解(CR),并于2018年5月行auto-HSCT。患者于2018年12月,再次复发。②患者1先后接受13次以卡瑞利珠单抗为主的方案治疗,在接受第10次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后,获得部分缓解(PR),接受第13次治疗后,获得不确定的CR(CRu)。截至随访结束,患者仍处于良好的持续缓解状态。患者2接受5次含卡瑞利珠单抗方案治疗无效,此后死于疾病进展。③在接受第4次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后,患者1的血清和脑脊液标本中均检测到卡瑞利珠单抗,浓度分别为34 968.86和494.57 ng/mL;患者2血清标本中卡瑞利珠单抗浓度为26 538.14 ng/mL,但其脑脊液标本中卡瑞利珠单抗检测值低于仪器检测下限。④文献复习结果:目前尚无能够预示PD-1抑制剂疗效的生物学标志物。PD-1抑制剂单药,除对几种特定类型淋巴瘤显示出较好疗效外,对于R/R DLBCL患者的治疗反应率较低,PD-1抑制剂联合其他治疗方案,可能有助于提高此类患者的疗效。结论:R/R DLBCL患者接受PD-1抑制剂后,可对其开展血清和脑脊液药物浓度检测。脑脊液中检测到PD-1抑制剂,可能预示其对CNS病灶有效,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探索脑脊液中药物浓度与疗效有无直接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2016-2022年中药新药批准及受理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国内中药新药品种申报批准现状,为中药新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咸达数据库2016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的药品注册数据,对此阶段中药新药批准和申报信息进行系统整理,从申请品种数量、注册分类、治疗领域、处方来源、剂型分布、研发周期、临床研究及对照药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2016-2022年申报品种265个,申报以1.1类(原6类)复方制剂最多,剂型以载药量大的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为主,治疗领域集中在呼吸、精神神经类、消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等。2016-2022年批准的中药新药品种共29个,其中2021-2022年19个,注册分类以1.1类为主,治疗领域主要为呼吸系统、妇科和精神神经疾病等;处方药味数多为6~15味,用药以甘草、麻黄、黄芩、半夏、茯苓、石膏为主;剂型以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常规口服剂型为主;临床试验主要开展Ⅱ期、Ⅲ期;研发周期约10~20年;处方来源以临床经验方、医院制剂为常见。结论:我国已逐渐建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中药新药开发生态系统,有助于开发出更多优质中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白芍化学成分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评价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建立白芍中4个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不同产地白芍质量。方法:使用乙醇超声提取白芍有效成分,使用WondaSiL WR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柱温30 ℃,总运行时间65 min;将有效成分质量分数导入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评价不同产地白芍质量。结果: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氧化芍药苷和没食子酰芍药苷线性范围分别为0.020 1~3.820 0 μg( r 2=0.999 4)、0.015 9~2.850 0 μg( r 2=0.999 2)、0.008 2~1.820 0 μg( r 2=0.999 1)、0.003 2~0.970 0 μg( r 2=0.999 5)。10批白芍样品中,以产自安徽的白芍质量最佳,产自四川的白芍质量最差。 结论:建立了白芍HPLC测定方法并测定了4个有效成分含量,确定了安徽亳州为白芍主产区,可为白芍质量控制和制剂生产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C反应蛋白水平与有薪工作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工作能力损失的相关性研究初探:基于脊柱关节炎智能移动管理系统的真实世界数据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利用真实世界数据探究C反应蛋白(CRP)与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工作能力损失的相关性。采用脊柱关节炎智能管理系统(SpAMS)连续收录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确诊为AS的患者,评估CRP与工作效率及活动障碍调查问卷(WPAI)中因病缺勤时间比、疾病相关工作效率损失比、总工作生产力损失比和疾病对日常活动影响比的相关性。共纳入551例有薪工作的AS患者,患者既往7 d因病缺勤时间比为(11.0±25.1)%,疾病相关工作效率损失比为(23.9±20.3)%,总工作生产力损失比为(30.9±27.5)%,疾病对日常活动影响比为(25.6±21.9)%。与CRP≤3.17 mg/L者比,CRP>3.17~≤11.30 mg/L者、CRP>11.30 mg/L者病程更长,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度评分(ASDAS)、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评分(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计量指数(BASMI)更高,疾病相关工作效率损失比、总工作生产力损失比和疾病对日常活动影响比更大,接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和传统中药治疗者更多。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CRP每升高10 mg/L,疾病相关工作效率损失比升高1.4%(1.1%~1.8%),总工作生产力损失比升高1.1%(0.5%~1.6%),疾病对日常活动影响比升高1.7%(1.3%~2.1%)( P值均<0.05)。工作的AS患者,基线CRP水平越高,疾病对患者既往7 d工作效率、总生产力和日常活动的影响越大,提示治疗随访中监测CRP水平非常重要,抗炎治疗可能对提高AS患者工作能力有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2019至2021年度中国糖尿病药物临床试验的开展状况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了解2019至2021年度中国糖尿病药物临床试验的开展情况。方法:基于药物临床试验登记和信息公示平台( http://www.chinadrugtrials.org.cn/)登记的药物临床试验信息,以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信息公开-受理品种目录中登记的药物注册信息。根据首次公示信息日期,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该平台登记注册的药物临床试验,以“糖尿病”检索适应证为糖尿病相关的临床试验,收集试验基本信息、试验管理信息、试验设计信息等,对申办方类型、试验分期、试验范围、试验药物类型等进行分析。 结果:2019至2021年药物临床试验登记和信息公示平台共登记8 002项药物临床试验,其中糖尿病相关药物临床试验589项,占同期全部药物临床试验的比例为7.36%。从试验范围看,567项(96.26%)为国内试验,22项(3.74%)为国际多中心试验。其中,542项(92.02%)由国内制药企业发起,47项(7.98%)由国外制药企业发起;生物等效性试验最多,为299项(50.76%),Ⅰ期试验174项(29.54%),Ⅱ期+Ⅲ期试验共112项(19.00%)。在试验药物申请类型中,以新药最多,为201项(34.13%),仿制药157项(26.66%),进口药36项(6.11%);按照药物分类划分,化学药物占比最高为456项(77.42%),生物制品125项(21.22%),中药/天然药物8项(1.36%)。根据药物作用统计,试验药物作用主要集中在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共105项(17.83%)、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共65项(11.04%)、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共64项(10.87%),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共53项(9.00%)、复合制剂共49项(8.32%)、二甲双胍共48项(8.15%)等。结论:2019至2021年度我国糖尿病药物临床试验开展数量多,新药研发创新性已有很大提升,一些跨国企业积极将新药早期研究引进中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医药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恩沙替尼所致皮疹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提高对于中医药治疗抗肿瘤靶向药所致皮肤毒性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中日友好医院2021年9月收治的1例恩沙替尼所致皮疹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表现及服用中医药治疗经过,并对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LK-TKI)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的机制及中西医诊疗现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35岁,因右侧背部疼痛经CT检查以及肺部穿刺病理检查确诊为右肺腺癌,分期为cT 1bN 2M 1cⅣ B期,分子病理学检查提示EML4-ALK融合,服用第二代ALK-TKI类药物恩沙替尼1周后出现面部红斑、肿胀。经糖皮质激素肌肉注射后病情反复,躯干、四肢散发斑丘疹,伴瘙痒及糠秕状鳞屑,手足掌面皮肤脱皮。门诊予中药"止痒平肤液"加减治疗,服药14 d后皮疹基本消退,瘙痒减轻,手掌面皮肤脱皮明显好转。随访截至2022年10月,患者皮疹未复发。 结论:中医药在缓解ALK-TKI类药物所致皮肤不良反应方面有很好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化瘀丸辅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三阴性乳腺癌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化瘀丸辅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PubChem、STITCH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分析化瘀丸潜在作用靶点。基于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筛选TNBC疾病靶点。将药物-疾病映射靶点进行PPI网络构建、关键靶点筛选和模块分析,并运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大鼠灌胃化瘀丸水煎液3.94 g/kg,连续给药4 d,制备含药血清。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给予化瘀丸含药血清干预24 h后,接种于Matrigel已凝固的48孔板中,3 h后观察HUVEC血管形成情况。结果:获得化瘀丸治疗TNBC的可能作用靶点130个,VEGFA为核心作用靶点,血管生成、缺氧、凝血级联反应可能为化瘀丸治疗TNBC的主要相关功能及关键信号通路。体外研究表明,化瘀丸含药血清可促进HUVEC细胞肿瘤血管正常化。结论:化瘀丸可能通过VEGF靶点促进肿瘤血管正常化(血管生成、缺氧、凝血级联反应),可辅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发挥治疗TNBC的功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