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承气汤联合复苏合剂加减救治急性肠梗阻合并脓毒性休克的治疗体会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分析脑出血术后急性肠梗阻的原因,以及大承气汤联合复苏合剂加减直肠滴入对急性肠梗阻合并脓毒性休克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2 年 3 月 5 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 1 例脑出血术后急性肠梗阻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对肠道功能恢复和休克改善的影响.结果 患者男性,52 岁,因脑出血于 2022 年 2 月 19 日行"左侧颞部开颅颅内减压术+颅脑血肿清除术+脑脊液漏修补术".术后 7d,患者出现呃逆、腹胀,经治疗后出现发热、意识障碍、低血压等表现;腹部CT可见广泛肠管积液、积气、扩张,血流动力学监测呈高排低阻型,腹内压为 21 cmH2O(1 cmH2O≈0.098 kPa),实验室检查示炎症指标升高、多项生化指标异常.西医诊断为急性肠梗阻合并脓毒性休克,给予器官支持(肺、循环、肾)、抗感染、液体复苏、镇痛镇静等对症治疗;中医诊断为肠结(阳明腑实、阳气暴脱),治则:通腑泄热、温肾潜阳,辨证大承气汤联合复苏合剂加减经直肠给药.使用中医汤剂后,患者排便量明显增多,腹内压降至正常参考值范围,腹胀明显减轻,休克得到缓解.术后17 d,患者诸症好转,呼吸循环稳定,成功转出重症监护病房(ICU).结论 大承气汤联合复苏合剂加减直肠滴入治疗急性肠梗阻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可快速缓解病情,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947家医疗机构直肠滴入疗法在儿科使用的现状及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直肠滴入疗法在儿科的应用现状,并为其合理使用提出建议。方法:2019年7月4日至15日以便利抽样的方式对全国22个省、4个直辖市、4个自治区947家不同医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各级医疗机构中进行直肠滴入给药的实际情况及对直肠滴入疗法安全性、吸收程度、便捷性的认知现状。结果:1.共收集947家医疗机构1 505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54%。其中95家医疗机构的问卷显示进行过156例次药品直肠滴入给药。三级医疗机构35例次、二级医疗机构50例次、一级医疗机构67例次、营利性医疗机构4例次。2.口服制剂直肠滴入在三级医疗机构中占68.57%(24例次)、二级医疗机构占62.00%(31例次),二者均高于一级医疗机构口服制剂用于直肠滴入的占比(13例次,19.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而注射剂直肠滴入在一级医疗机构占80.60%(54例次),高于三级医疗机构(11例次,31.43%)与二级医疗机构(19例次,3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3.消化系统用药直肠滴入在三级医疗机构(13例次,37.14%)、二级医疗机构占比(20例次,38.46%),较一级医疗机构(3例次,4.4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中药注射剂直肠滴入在一级医疗机构占比(47例次,69.12%)高于三级医疗机构(1例次,2.86%)与二级医疗机构(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4.在1 505份问卷的调查结果中,18.61%(280份)的医师认为直肠滴入疗法具有安全性,39.34%(592份)认为容易吸收,37.34%(562份)认为具有便捷性。5.使用过(A组)与未使用过(B组)直肠滴入疗法2组问卷数分别为100份、1 405份,2组对直肠滴入疗法的安全性、吸收程度、便捷性的认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 结论:直肠滴入疗法用药种类繁杂,应进一步加强管理,规范直肠滴入疗法在儿科中的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益气护肾方佐治慢性肾衰竭3~5期肾气虚夹瘀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观察益气护肾方佐治慢性肾衰竭(CRF)3~5 期肾气虚夹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106 例肾气虚夹瘀CRF 3~5 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及穴位贴敷和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和益气护肾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益气护肾方治疗),每组 53 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后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24 h-UPRO)]、炎性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诱素-1(LKN-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氧化应激指标[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丙二醛(MDA)、活性氧(ROS)].结果:益气护肾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评分下降,且益气护肾组低于常规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 Scr、BUN、24 h-UPRO 下降,eGFR升高(均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两组 GM-CSF、LKN-1、TNF-α水平下降,且益气护肾组低于常规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 AGEs、MDA、ROS水平下降,且益气护肾组低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益气护肾方佐治CRF 3~5 期肾气虚夹瘀患者可调节其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和肾损伤,从而改善患者症状和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中药直肠滴入联合乳果糖治疗热扰心神型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内毒素、血氨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中药直肠滴入联合乳果糖治疗热扰心神型肝性脑病(HE)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内毒素、血氨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26例HE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乳果糖组、中药直肠滴入组和乳果糖联合中药直肠滴入组(联合组),每组各42例,均给予常规支持治疗后,乳果糖组采用单一乳果糖治疗,中药直肠滴入组采用单一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大黄、黄连、黄芩各20 g,加水800 mL煎至150 mL),联合组采用乳果糖联合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均治疗1周,观察三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清内毒素水平、血氨水平、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肠黏膜屏障功能[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水平和中医症状评分等变化情况,并评估三组病人精神状态改善时间、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病人精神状态改善时间联合组(5.84±0.87)d<中药直肠滴入组(6.15±1.05)d<乳果糖组(8.24±1.21)d(P<0.001);三组病人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联合组95.24%>中药直肠滴入组92.86%>乳果糖组73.81%(P=0.005);治疗后,三组病人血清内毒素、血氨水平、TNF-α、IL-6、DAO、D-LA、AST、ALT、TBil水平水平,面赤、谵语、惊悸、失眠多梦、口干咽燥、心烦易怒等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三黄汤保留灌肠联合乳果糖治疗HE型肝性脑病疗效确切,可有效调节肠道内毒素,降低血氨水平,修复肠黏膜屏障,缩短神志恢复时间,改善肝功能,降低中医症状评分,且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中医药治疗妊娠恶阻的现状和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妊娠恶阻又称恶阻,一般于孕早期出现,临床多表现为恶心呕吐反复发作,甚则食入即吐,相当于西医学的妊娠恶心呕吐或妊娠剧吐. 目前本病发病机制未明,可能涉及遗传、胎盘介导、内分泌等因素[1-2] . 对孕妇的常见影响包括心理影响、经济负担、营养不良引起的临床并发症、胃肠道创伤,在极少数情况下还包括神经损伤[3-5] . 此外,患有妊娠剧吐的女性其后代发育迟缓的风险更高[6-7] . 因此,对于妊娠恶阻孕妇人群,尽早且有效的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鉴于本病确切病理机制不明,不清楚其最佳的治疗靶点,故西医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的方式,以减轻呕恶症状及防治可能的并发症,包括非药物治疗、止吐药物治疗及常规补液治疗等. 虽然国内外权威指南[8-9]推荐的止吐药物(如一线用药维生素B6/多西拉敏、二线用药异丙嗪、昂丹司琼等)已被多项研究证明具有显著疗效,但止吐药的不良反应和潜在的胎儿致畸作用一直存在争议. 中医药治疗妊娠恶阻历史悠久,方法灵活多变,经济便捷,低或无毒副作用更易被患者及家属接受,近年来被临床上应用和研究更多的中医药止吐方法主要有中药汤剂口服、中药直肠滴入、针刺、穴位注射、穴位贴敷、耳穴压豆及综合治疗等,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不可否认目前的研究中也存在某些问题,如中药止吐的药理研究不够深入,临床研究样本量不足,穴位的选用缺乏统一标准等. 现将中医药治疗妊娠恶阻的现状和展望做如下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中药口服液联合中药直肠滴入对溃疡性直肠炎临床疗效和炎症因子及凝血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观察中药口服液联合中药直肠滴入对溃疡性直肠炎的护理效果.方法:将76例溃疡性直肠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给予对照组肠炎宁口服液联合护理干预,同时给予观察组中药直肠滴入护理.共干预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凝血指标、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11%(35/38)]明显高于对照组[73.68%(28/38)](P<0.05).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27、白细胞介素10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水平干预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26%(2/38)]明显低于对照组[21.05%(8/38)](P<0.05).结论:中药口服液联合中药直肠滴入可有效抑制溃疡性直肠炎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患者凝血状态,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清肠化湿灌肠方直肠滴入治疗激素抵抗型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清肠化湿灌肠方直肠滴入治疗激素抵抗型重症溃疡性结肠炎(HRUC)疗效.方法 70例HRUC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肠化湿灌肠方中药直肠滴入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肠道菌群(双歧杆菌、肠球菌及乳酸杆菌)、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a(TNF-α)]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57% (P <0.05).治疗后,2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肠球菌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IL-6、IL-8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IL-6、IL-8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清肠化湿灌肠方中药直肠滴入治疗HRUC疗效确切,可显著提升肠道内双歧杆菌、肠球菌及乳酸杆菌含量,降低IL-6、IL-8及TNF-α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辨证施护联合中药直肠滴入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联合中药直肠滴入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效果.[方法]选取首次确诊并住院治疗的48例腹型过敏性紫癜病人,按入组时间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辨证护理联合中药直肠滴入疗法,比较两组病人皮疹、腹痛、呕吐等主要症状的缓解时间,并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病人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病人皮疹消退时间、呕吐缓解时间、便潜血转阴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护联合中药直肠滴入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可缩短皮疹、腹痛、呕吐等主要症状的缓解时间,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腹部穴位按摩、腹部按摩配合中药大承气汤直肠滴入对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通过腹部穴位按摩、腹部按摩配合中药大承气汤直肠滴入达到疏通气血,活血通闭,降逆通便,促进胃肠动力及胃肠蠕动,改善便秘直至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方法:采用前瞻性单盲法,将85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常规中药大承气汤直肠滴入、饮食护理、排便训练行为干预、情志护理的为对照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穴位按压和腹部按摩每周7次.进行为期1个月的观察,比较两组总有效率、首次排便时间、便秘症状积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37%,对照组总有效率76.09%,P<0.05,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便秘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首次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穴位按摩和腹部按摩后肠鸣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穴位按摩、腹部按摩配合中药大承气汤直肠滴入是预防和治疗便秘的有效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腹腔镜配合中药治疗盆粘性不孕58例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腹腔镜配合中药口服、外敷、灌肠治疗盆腔粘连性不孕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盆粘性不孕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58例,予以行中药口服、灌肠、外敷及TDP治疗1周,后行腹腔镜分粘术,术后继续中药口服、灌肠、外敷及TDP治疗10天.结果:58例病例中治愈41例,有效11例,未愈6例,治愈率为70.69%,总有效率为89.66%.结论:腹腔镜配合中药治疗盆腔粘连性不孕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